2018-2019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9391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题 2 分,共 1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1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A千克/米 3 B克/厘米 3 C千克/分米 3 D吨/米 3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水中的倒影 B 透过树叶间的阳光C 水中弯折的铅笔 D 物体的影子3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A轻舟 B山 C河中的水 D轻舟上的人4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

2、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调及响度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6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做了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 )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7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 现象;“掬水月在水”说的是光的 现象。8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5 米处,他的像距离平面镜 m,当这人向平面镜走去时,他在镜中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所成的像是 像(填“实”或“虚”)

3、。9下列光路图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远处物体的两种光路, 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 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1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分析,密度 甲 乙 (选填“”、“” 或“”);质量为 1.8kg 乙物质的体积为 dm3。三、识图与作图题(每题 2 分,共 6 分)1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请在如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12在图中,画出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13用图所示的温度计测温,它指示的温度是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计 20 分)14小刚家新房子装修时,窗台上铺了一种叫“人造石”的材料,小刚

4、很好奇,这是一种什么物质呢?他拿了一块角料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测量了一下该“人造石”的密度。他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1)小刚按图甲所示的方法测“人造石”的质量,请指出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人造石”的质量为 g。(3)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人造石”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人造石”的体积是 mL。(4)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该“人造石”的密度为 kg/m3。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5、。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其原因是 。(3)调整后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6cm 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左右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如果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五.计算题(共 12 分,务必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16一个瓶子最多能装 2kg 的水。求:(1)该瓶子的容积;(2)用该瓶子装食用油,最多

6、能装多少千克。( 水 1.010 3kg/m3, 油0.910 3kg/m3)17一块石碑体积为 5m3,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石碑的样品,测得它的质量是 130g,用量筒装 100cm3 的水,再把石碑样品完全浸入水中,水面升高到 150cm3 处,求整块石碑的质量。2018-2019 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题 2 分,共 1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1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A千克/米 3 B克/厘米 3 C千克/分米 3 D吨/米 3【分析】密度的单位有千克/米

7、 3 和克/ 厘米 3,但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 /米3(kg/m 3),它是由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 kg)和体积的国际单位米 3(m 3)复合而成。【解答】解:密度的定义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其单位由质量和体积的单位复合而成;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kg),体积单位米 3(m 3),故密度的国际单位是 kg/m3;故 A 正确;而其它选项中,质量的单位或体积的单位未取国际单位,故 B、C 、D 错误;故选:A。【点评】对于密度的单位,因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复合而成,故常用单位有千克/米3(kg/m 3),和克/厘米 3(g/cm 3

8、);但国际单位只有一个。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水中的倒影 B 透过树叶间的阳光C 水中弯折的铅笔 D 物体的影子【分析】判断光的折射现象,要对折射的定义理解清楚,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生活中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的现象也是光的折射。【解答】解: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是平面镜成的像,这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本选项错误。B、林间透过树叶缝隙的光线是直的,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本选项错误;C、人看到水里的铅笔偏折了,这是光的折射,故本选项正确;D、物体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错

9、误;故选:C。【点评】掌握以下光现象原理:透镜、玻璃砖、看水中的物体一般都是光的折射原理;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镜子、水中倒影、潜望镜都是光的反射原理。3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A轻舟 B山 C河中的水 D轻舟上的人【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改变,物体处于运动状态。【解答】解:如果以河岸、山、山上的树为参照物,轻舟和任一者都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轻舟是运动的。以轻舟上的人为参照物时,轻舟和轻舟上的人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轻舟是静止的,以山为参照物时,轻舟和山的位置发生

10、了变化。故选:B。【点评】选定为参照物的物体可以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参照物就假设为不动。然后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4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调及响度【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距声源的远近和振幅有关;音色又叫音品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老师觉得小明发言的声音太小,即想让他说话的声音大一些,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响度。故选:C。【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声音的三个特征进行

11、分析解答。牢记各自的决定因素。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分析】从熔化、凝华、凝固、液化的定义进行判断。【解答】解:A、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冰的形成属于凝固;雪的形成属于凝华。故 A 错误;B、凝固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冰的形成属于凝固;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雪花的形成是凝华过程。故 B 正确;C、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北方的冬天气温比较低,水结成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而雪的形成属于凝

12、华。故 C 错误;D、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不符合题意。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针对判断物态变化的问题,首先明确物质现在的状态和原来的状态,根据熔化、凝华、凝固、液化、汽化、升华的定义进行判断。6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做了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 )ABCD【分析】结合选项的知识梳理中的内容,对照所掌握的具体知识,逐一做出判断即可。【解答】解: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故 A 正确;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用于夜视仪等;紫外线具有化学效应,可用来消毒、杀菌,故B 错误

13、;C、老花眼是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来矫正,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 C 错误;D、平面镜能成虚像,不能成实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凹透镜可以成虚像,故 D 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通过知识结构的梳理,考查了多个知识点,要对每一个知识有一定清晰的认识,综合性较强,但总体难度不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7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 折射 现象;“掬水月在水”说的是光的 反射 现象。【分析】(1)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

14、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解答】解:“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水比较清澈,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掬水月在水”就是水面出现月亮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答案为:折射;反射。【点评】在物理

15、题中,将古诗文中提到的情景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相联系的题目很多,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与机械运动相联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与声现象相联系;“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与机械能相联系等等,这也是考试的一个热点。8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5 米处,他的像距离平面镜 5 m,当这人向平面镜走去时,他在镜中的像将 不变 (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所成的像是 虚 像(填“实”或“虚”)。【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且物距与像距相等即可解答此题。【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由于物到

16、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这位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5m 处,那么他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是 5m;当人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答案为:5; 不变;虚。【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下列光路图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远处物体的两种光路, A、C 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 B 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

17、情况; D 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正常眼,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不需矫正;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解:正常眼无论看远处的物体还是看近处的物体,像都成在视网膜上,故正常眼的成像情况是 A、C 两图;近视眼由于晶状体变厚(凸),折光能力变强,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而看不清物体,故是 B 图;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而看不清物体,故是 D图。故答案为:A、C;B;D。【点评】能扎实的掌握好眼睛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

18、因及矫正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分析,密度 甲 乙 (选填“”、“” 或“”);质量为 1.8kg 乙物质的体积为 2 dm3。【分析】比较甲和乙的密度关系,可采用两种比较方法:体积相同,比较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质量相同,比较体积,体积小的密度大。先从图乙中找出对应的两个物理量,算出乙的密度,然后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 V 算出乙的体积。【解答】解: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 V 可知,体积相等时,物体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从图中虚线可知,当甲和乙的体积都为 1dm3 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所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或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 m

19、V 可知,质量相等时,物体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从图中虚线可知,当甲和乙的质量都为 2.7kg 时,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所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从图乙可知,当乙的体积为 v 乙 3dm 3 时,乙的质量为 m 乙 2.7kg,所以乙的密度 乙 0.9kg/dm 3,则质量为 1.8kg 乙物质的体积:v 乙 2dm 3。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是一道分析图象题,这类题是近几年考试的一个热点。本题利用图象来确定物理量的大小,巧用图象描述物理量间函数关系,是一道好题。三、识图与作图题(每题 2 分,共 6 分)1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请在如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析】

20、(1)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2)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解答】解:过入射点 A 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情况,注意真实光线为实线,法线为虚线;是一道中档题。12在图中,画出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分析】细观察入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作图。【解答】解: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1、:【点评】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13用图所示的温度计测温,它指示的温度是 24 。【分析】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上,然后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解答】解: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 10,每一个小格代表 1,示数为 24。故答案为:24。【点评】对于不完整的温度计,首先确定零刻度的位置,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液柱靠近零刻度是零下。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计 20 分)14小刚家新房

22、子装修时,窗台上铺了一种叫“人造石”的材料,小刚很好奇,这是一种什么物质呢?他拿了一块角料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测量了一下该“人造石”的密度。他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1)小刚按图甲所示的方法测“人造石”的质量,请指出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砝码错放在了左盘,人造石错放在了右盘 ; 不应该用手直接拿砝码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人造石”的质量为 23.4 g。(3)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人造石”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人造石”的体积是 9 mL。(4)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该“人造石”的密度为 2.6103 kg

23、/m3。【分析】(1)天平使用前要调节平衡,使用时观察量程分度值,潮湿的物品不能直接放到称盘中,砝码要用镊子夹取,物体放到左盘里砝码放到右盘。(2)天平称量时石子质量 m 为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用量筒根据排水法测石子体积 V,体积值为放入水中前后量筒液面的读数差值,用公式 计算石子密度。【解答】解:(1)图中没用镊子夹取砝码,而且放到了左盘。(2)石子质量 m20g+3.4g23.4g;(3)石子体积 V39ml30ml9ml9cm 3,(4)石子密度 2.6g/cm 32.610 3kg/m3。故答案为:(1)砝码错放在了左盘,人造石错放在了右盘;不应该用手直接拿砝码;(2)23.4

24、;(3)9;(4)2.610 3;【点评】测固体密度的基本方法是先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再根据排水法用量筒测出体积,最后用公式 算出固体密度。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2)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其原因是 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3)调整后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6cm 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左右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25、、 放大 的实像。 幻灯机 (选填 “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如果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分析】(1)对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即可判定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根据焦距的定义: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即可求得焦距的大小;(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和凸透镜成实像的动态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即可确定正确答案。【解答】解:(1)平行光线经凸透

26、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焦距是 10cm。故答案为:会聚;10。(2)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蜡烛的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由图乙可知,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故答案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3)u16cm,f 10cm;fu2f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或幻灯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当物体远离透镜时,像将靠近透镜;故应将光

27、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故答案为:放大;幻灯机;靠近。【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需要学生熟记规律并能灵活应用规律分析问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总结规律,掌握好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五.计算题(共 12 分,务必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16一个瓶子最多能装 2kg 的水。求:(1)该瓶子的容积;(2)用该瓶子装食用油,最多能装多少千克。( 水 1.010 3kg/m3, 油0.910 3kg/m3)【分析】(1)已知水的质量和水的密度,则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 V 即可算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2)瓶子容积已经算出,油的密度已知,则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 mV 即可算出一瓶油的质

28、量。【解答】解:(1)一瓶水的体积:V 水 210 3 m3;由题意知瓶子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所以瓶子的容积是 2103 m3。(2)一瓶油的质量:m 油 油 V0.910 3kg/m32103 m31.8kg。答:(1)该瓶子的容积是 2103 m3。(2)用该瓶子装食用油,最多能装 1.8 千克。【点评】本题考查了应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清楚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与密度的关系是成正比的。所以该题的第(2)小题,也可以用比例法求出食用油的质量。17一块石碑体积为 5m3,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石碑的样品,测得它的质量是 130g,用量筒装 100cm3 的水,再把石碑样品完全浸入水中,水面升高到 150cm3 处,求整块石碑的质量。【分析】(1)根据量筒两次液面的高度差求出石碑样品的体积,(2)利用密度公式 求出样品的密度,即石碑的密度;(3)知道石碑的体积,根据公式 mV 求出石碑的质量。【解答】解:(1)石碑样品的体积 V1150cm 3100cm 350cm 3;(2)石碑的密度: 2.6g/cm 3 2.6103kg/m3;(3)由 得石碑的质量:m2V 22.610 3kg/m35m31.310 4kg13t 。答:整块石碑的质量为 13t。【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对密度特性的理解,虽知识点多,但都属于基础,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