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903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明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入学考高一语文试题(总分:100 分,时间:120 分钟)一、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27 分)1.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B.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 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文学常识。A 项“获得一点收益”与横线前的“这时候养老金入市或许能赚到一大笔钱

2、”的内容矛盾。C 项养老金已经允许入市,假设语气不符合语境。D 项内容与文段语境不符。2.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B. 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C.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D. 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3、【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C 项, “左迁必是升职”错误, “左迁”应为“降职” 。故选 C3.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B. 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C. 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 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答案

4、】A【解析】【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A 项, “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错误, “吏部”应为“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调动等事务” ,科举是礼部掌管的。故选 A。4.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股指的是大腿及小腿上部;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B. 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

5、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 。C. “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D. 史记和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 史记分为“本纪” “世家”“列传” “表” “书”五部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A 项, “股指的是大腿及小腿上部”错误, “股”应为“大腿” 。故选

6、A5.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B. 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C.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D. 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

7、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A 项, “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错误,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故选 C6.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朔”指农历初一, “望”指农历十五, “晦”指农历三十。B.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 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D.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答案】A【解析】【详解】

8、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A 项, “晦”指农历三十错误, “晦”应为“每月最后一天” 。故选 A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B.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C. 五经指的是诗 书 论语 孟子 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D. 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 ,一般致仕

9、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A 项, “五经指的是诗 书 论语 孟子 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错误, “五经 ”应为“诗 书 礼 易 春秋 ”。故选 C8.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 ,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

10、,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 项,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9.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11、B. “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 “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C. “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指代成年。D. “授” “迁” “补” “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 “转” “徙” “升”等。 “授” “拜” “转” “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 “擢” “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 “徙” “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答案】D【解析】【详解】本

12、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D 项, “转是关于任职授官的”错误, “转”应该是关于职务调动的。故选 D10.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B. “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C. “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 “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D. “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答案】A【解

13、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A 项“未成年”错误。1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口语表达是否合理的辨析能力。

14、口语表达是语文的常考题型,与人交流语言要委婉,礼貌用语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身份,而且有利于相互交流,所以在交往时,说话要有礼貌,要得体。A 项“承蒙”为敬辞,用于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不能用于自己;B项, “高足” ,本意良马、骏马,犹言高才,后常用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词,不能用于自己;C 项正确;D 项“恭候” ,意为恭敬地等待,敬辞,用于自己等待别人,不能用于他人。故选 C。1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 还书用语:大作拜读完毕,兹原物璧还。B. 请柬用语:6 月 16 日是小女满月之喜,本人略备菲酌,敬请各位光临C. 情景对话:“令郎贵庚?” “犬子今年 14 岁。 ”D. 回函用语:

15、如不出意外,本人届时定当拨冗出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冗,繁忙。释义: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意思是说,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名师点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此题主要是谦敬失当,13.下列通信的敬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学生给老师写信说:“敬颂教安。 ”

16、B. 长辈给侄子写信说:“顺致安康。 ”C. 小王给同学写信说:“谨致鸣谢。 ”D. 老张给同事写信说:“特此函达。 ”【答案】A【解析】试卷分析:B 项是侄子写给长辈。C 错鸣谢是公开感谢,如电影电视剧或者公开出版物。D项公文当中告知函的文体。1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B. 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C. 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D. 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答案】D【解析】

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 ,A 项, “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 。B 项, “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感念” 。C 项, “家严”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应改为“令堂”或“令尊” 。故选 D。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 ,场合(时间、地点、氛围) ,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 。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

18、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 ,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 ,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15.下列各句中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 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B. 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C. 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D. 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

19、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 ABC 中的“惠存” “斧正” “垂询”均是敬辞,只用于别人对自己。16.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A.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B.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C.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D.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选项中,A 项,是一个疑问句式,用的是询问

20、的、商量的语气,很委婉。该题考查的是句式的选用,也可联系到语言运用中的“准确” 。不同的句式有着不同的语气和表达效果,人们常说“一句话让人跳,一句话让人笑”说的就是这种效果。该题难度不大,干扰较大的项是 D 项,该句虽然用了“恐怕”表示推测的语气,但双重否定的语气还是比较强烈的。17.下列各句,最得体的一句是A. 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B. 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C. 护士拿着注射器说:“孩子,别哭,再哭,我就给你扎出血来了!”D. 马老师端起酒杯说:“黄老先生,今天是您的寿诞之日,我祝您健康长寿!”【答

21、案】D【解析】试题分析:A 句“不耻下问”不能用于自己。B 句“匹夫”使用不当。C 句护士的用语不看对象和场合。18.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一,因为德才兼备,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B. 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 “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C. 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料被秦业发现。秦业将智能逐出,将秦钟痛打一顿,自己也被气死了。D.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说凤姐“是个有名的烈贷,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

22、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 B 项, “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 “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错误, “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 “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故选 B二、文言文阅读(20 分)(一)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各题。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

23、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吾不能捍父母 (2)索之固 (3)天祥在燕凡三年 (4)南乡拜而死2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形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B.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C.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

24、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D.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答案】19. (1)保卫(2)坚持(3)一共(4)通“向”朝向 20. B【解析】【19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作答。本题中, (1)项, “吾不能捍父母”中“捍”应解释为“保卫” ,翻译为“我不能保卫父母” ; (2) “索之固”中“固”应解释为“坚持” ,翻译为“坚决向文天祥索要招降信” (3) “天祥在燕凡三年”中“凡”应解释为“一共” ,翻译为

25、“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 ;(4) “南乡拜而死”中“乡”通“向” ”,翻译为“向南方叩拜而死” 。【2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 ,这段话是说“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言者” “之” “天祥” “刑”

26、 “之”等,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 “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意思是“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语义完整, “言者” “力赞”之间不应断开,排除 AC 项,再比较 BD 项,“从之”是省略句 ,补充主语,意思是“元世祖同意了”,“从之”断开,而“从之天祥”则解释不通,排除 D 项,故选 B。译文: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到来,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于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与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

27、,却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所写的过零丁洋的诗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呆在大都一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 ”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 ”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 47 岁【点睛】理解文

28、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21.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徙知潭州。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

29、久稍可晓。乃本为人妻,无子,夫死,妾有子,遂逐妇而据家资,屡诉不得直,因愤恚发狂。罕为治妾而反其资,妇良愈,郡人传为神明。(节选自宋史王罕传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徙知潭州 徙:调动官职B. 却之则勃骂 却:退却C. 久稍可晓 稍:渐渐地D. 屡诉不得直 直:公平判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作答。本题中,B 项, “却之则勃骂”中“却”应解释为“使退却” 。故选 B译文;王罕调任主持潭州。治政务求适合

30、人情,不加以威严罚刑。有疯妇多次上诉事情,说话没有条理,喝退她就大骂,以前的郡守常常喝叱驱退她。只有王罕将她领到面前,委婉地慢慢询问,花了很长时间渐渐明白,那妇人本为人妻,无子,丈夫死了,妾有子,就驱逐妇人霸占家财,多次上诉不得公平判决,于是愤怒发狂。王罕为此治妾之罪而归还她的家资,妇人恢复清醒,郡人传为神明。以光禄卿去世,终年八十岁。(三)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崇曰:“此易知耳。 ”令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然后遣人告知之曰:“君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

31、也。 ”苟泰闻既号咷,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诘奉伯诈状。奉伯乃款引云:“先亡一子,故妄认之。 ”(节选自北史李崇传注崇:李崇(公元 455525 年) ,北魏中后期名臣,曾任扬州(今安徽寿县)刺史。2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儿遇患,向已暴死A.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 )B.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 )C.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2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奉伯乃款引云:“先亡一子,故妄认之。 ”【答案】22.

32、 B 23. 赵奉伯于是如实招供: “我以前丢失了一个儿子,于是便冒认了这个孩子。 ”【解析】【22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加点词相同的一项” ,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例句中 “向”如解释为“前不久” ,B项中“向”如解释为“前不久” ,与例句相同。A 项 “向”解释为“刚才” ;C 项“向”解释为“渐近” ;D 项 “向”解释为“假使”故选 B【23 题详解】译文:当初,寿春县人苟泰有个三岁的儿子,遇强盗时丢失了,数年不知道孩子的下落。后来发现孩子

33、在同县人赵奉伯家里。苟泰以此状告赵奉伯。苟泰与赵奉伯都申言那是自己的儿子,并都有邻居作证。郡、县官员不能决断。李崇说:“这容易弄清楚。 ”令二人与那孩子隔离(拘禁) ,拘禁过了几十天,然后派人(分别)告诉他二人说:“你儿患病,不久前突然死亡, (官府)解除监禁,你可出去办理后事。 ”苟泰听后放声大哭,悲痛不已;赵奉伯只是叹息,没有特别悲痛之意。李崇分析了解到的情况,就把孩子判给苟泰,追究赵奉伯诈骗罪。赵奉伯于是如实招供:“我以前丢失了一个儿子,于是便冒认了这个孩子。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

34、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四)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各题。李庭芝,字祥甫。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嘉熙末,江防甚急,庭芝得乡举不行,以策干荆帅孟珙请自效。珙善相人,见其魁伟,顾诸子曰:吾相人多,无如李生者,其名位当过我。时四川有警,即以庭芝权施之建始县。淳祐

35、初始去,举进士,中第。辟珙幕中,主管机宜文字。珙卒,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兴国,即弃官归,为珙行三年丧。开庆元年,庭芝权扬州,丁母忧去,朝议择守扬者,帝曰:无如李庭芝。乃夺情主管两淮制置司事。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尽毁。州赖盐为利,而亭户多亡去,公私萧然。庭芝悉贷民负逋,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兼浚他运河,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亭民无车运之劳,又得免所负,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刘槃自淮南入朝,帝问淮事,槃对曰:李庭芝老成谨重,军民安之。今边尘不惊,百度具举,皆陛下委任得人之效

36、也。十月,大元丞相伯颜入临安,留元帅阿术军镇江以遏淮兵。阿术攻扬久不拔,乃筑长围困之。冬,城中食尽,死者满道。明年二月,饥益甚,赴濠水死者日数百。宋亡,谢太后及瀛国公为诏谕之降,庭芝登城曰:奉诏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已而两宫入朝,至瓜州,复诏庭芝曰:比诏卿纳款,日久未报,岂未悉吾意,尚欲固圉邪?今吾与嗣君既已臣伏,卿尚为谁守之?庭芝不答,命发弩射使者,毙一人,余皆退去。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庭芝以朱焕守扬,与姜才将兵七千人东入海,至泰州,阿术将兵追围之。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被执至扬州,朱焕请曰:扬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

37、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于是斩之。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选自宋史李庭芝传 ,有删改)2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形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B. 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C. 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D. 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2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庭芝学识出众,感恩守孝。他少年聪颖,才智常超长者;

38、他进士及第后,就到孟珙府中任职;孟珙死后,他为之辞官守丧三年。B. 李庭芝治政有方,成效显著。他初到扬州时,扬州民生凋敝,一片萧条;经他治理后,扬州军民安定,边境没有警报,百事振兴。C. 李庭芝坚持抗元,决不投降。扬州被围时,他率兵固守,阿术久攻不克;宋朝灭亡后,先后两次下诏指示他投降,他依然坚守城池。D. 李庭芝颇有才华,受人赏识。孟珙初见他,就认为他将来会超过自己;后来朝议选取守卫扬州的人时,都认为没有能超过他的人。2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答案】24. A 25. D 26. 州中发生水灾旱灾,马上就下令打开粮仓,不够就用自己家财

39、救济他们。扬州百姓就像对父母一样感激他。【解析】【2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句子翻译为:朱焕率城投降以后,驱赶李庭芝将士的妻儿来到泰州城下,偏将孙贵、胡惟孝等人开门投降。李庭芝听说情况有变,跳进荷花池,水浅没死成。 “泰州城下”为名词,作“至”的宾语, “城下”和“泰州”之间不能断开,因此可排除 B、D 项;“庭芝”是“闻变”的主语,不是“降”的宾语,故排除 C。故选 A【25 题详解】本题考查

40、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 D 项“都认为没有能超过他的人”错误,原文是“朝议择守扬者,帝曰:无如李庭芝 ”应是皇帝认为没有能超过李庭芝的人。故选 D【2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水旱:水灾旱灾;发廪:打开粮仓;振:通“赈” ,救济;德:感

41、激。参考译文:李庭芝字祥甫年轻时聪明得很,每天能诵读数千言,而且智慧识见常常高出年纪大的人。嘉熙末年,长江防卫非常紧张,李庭芝获得乡里举荐不去,用策略求见荆安抚使孟珙自动请求效力。孟珙很会看人,看到他高大魁梧,回头看着他各个儿子说:“我看人看得多了,没有比得上李生的,他的名誉地位当会超过我。 ”当时四川有警报,就让李庭芝代理施州建始县。淳祐初年才离开,考进士,及第征辟到孟珙幕府,主管权宜文字。孟珙去世,李庭芝因孟珙了解自己而感恩,护送他的棺柩到兴国安葬,马上就放弃官职回去,替孟珙守了三年丧开庆元年,李庭芝代理扬州,遭母丧离去。朝廷商议挑选扬州知州人选,皇帝说:“没人比得上李庭芝。 ”便夺情起用

42、主管两淮制置司事务李庭芝起初到扬州时,扬州刚刚遭过火灾,房屋全都烧毁州里靠盐取利,但是盐户大多逃亡,公私两方都很凄惨李庭芝将百姓拖欠的赋税全部宽免,借钱让他们盖房子,房子建成又免掉那些贷款,总共一年,官民的房屋全都盖齐开凿河道四十里进入金沙余庆场,节省车辆运输兼及疏浚其它运河,免掉盐户拖欠盐税二百多万。盐民没有车辆运输的劳役,又能免除所欠,逃亡的人都返回了,盐业很兴旺。州中发生水灾旱灾,马上就下令打开粮仓,不够就用自己家财救济他们。扬州百姓就像对父母一样感激他刘槃从淮南进京朝见,皇帝询问淮地情况,刘槃回答说:“李庭芝老练谨慎,军民都安定现在边境没有警报,百事振兴,这都是陛下任人得当的结果啊。

43、”十月,大元丞相伯颜进入临安,留下元帅阿术驻军在镇江来阻绝淮军。阿术攻打扬州很长时间攻不下,便筑起很长的包围圈困住它。冬天,城中粮食吃光,死的人满街都是。第二年二月,饥荒更加严重,投护城河自杀的人每天有几百个。宋朝灭亡,谢太后以及瀛国公下诏指示他投降,李庭芝登上城墙说:“奉诏守城,没有听说过投降的指令。 ”不久以后两宫进京,到了瓜州,又下诏给李庭芝说:“最近诏令你归顺,时间很长了还没有答复,难道是没有完全了解我的用意,还想要坚守牢狱一样的城池吗?现在我同继位的国君既然都已经称臣顺服,你还替谁守城呢?”李庭芝不回答,下令开弓射使者,射死一人,其余的都退走了。益王派使者以少保、左丞相召李庭芝,李庭

44、芝派朱焕守卫扬州,同姜才领兵七千人往东面下海,到了泰州,阿术带兵追击包围他们。朱焕率城投降以后,驱赶李庭芝将士的妻儿来到泰州城下,偏将孙贵、胡惟孝等人开门投降李庭芝听说情况有变,跳进荷花池,水浅没死成被抓到扬州,朱焕请求说:“扬州自从打仗以来,堆积的尸骸到处都是,都是李庭芝同姜才造成的,不杀掉他们还等什么?”于是就杀掉了他们死的那天,扬州的百姓全都落了泪。【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

45、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三、默写题(10 分)27.名句默写(1) 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并体现出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2)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 ”(3)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_,_。 ”(4)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 ”(5) 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

46、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 ”(7)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 ”(8)郦道元三峡中,借助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的句子是:“_,_。 ”(9) 马说中,作者开篇便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 。(10) 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_,_。 ”【答案】 (1). 反是不思 (2). 亦已焉哉 (3). 伏清白以死直兮 (4). 固前圣之所厚 (5). 制芰荷以为衣兮 (6). 集芙蓉以为裳 (7). 哀吾生之须臾

47、 (8).羡长江之无穷 (9). 舞幽壑之潜蛟 (10). 泣孤舟之嫠妇 (11). 苟全性命于乱世 (12). 不求闻达于诸侯 (13). 芳草鲜美 (14). 落英缤纷 (15). 巴东三峡巫峡长 (16). 猿鸣三声泪沾裳 (17). 千里马常有 (18). 而伯乐不常有 (19). 无丝竹之乱耳 (20). 无案牍之劳形【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反” “已” “伏”“固” “芰” “臾

48、” “壑” “嫠” “牍” “劳”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四、综合题(13 分)28.红楼梦中“两弯似蹙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昭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写的是 。【答案】林黛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行文作答。这段文字出自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这是宝黛初相会时对林黛玉外貌的描写。29.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这句话是 说的。【答案】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开学测试 > 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