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杜甫诗三首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680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75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杜甫诗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杜甫诗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杜甫诗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杜甫诗三首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杜甫诗三首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5课 杜甫诗三首,第二单元 唐代的华丽诗章,目标重点 1.熟读并背诵三首诗。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3.通过意象把握作者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栏目索引,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点击主题 积累素材,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1.读准字音 (1)凋伤( ) (2)砧板( ) (3)朔漠( ) (4)青冢( ),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语言积累,答案,(5)渚清( ) (6)霜鬓( ) (7)潦倒( ),dio,zhn,shu,zhn,zh,bn,lio,2.理解词义 (1)玉露凋伤枫树林: (2)巫山巫峡气萧森: (3)江间波浪兼天涌: (4)一去紫台连朔

2、漠: (5)画图省识春风面: (6)渚清沙白鸟飞回: (7)无边落木萧萧下: (8)万里悲秋常作客:,答案,使草木凋落衰败。,萧瑟阴森。,连天。,离开/北方的沙漠。,曾经/形容王昭君的美貌。,水中的小块陆地/回旋。,秋天飘落的树叶/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长期漂泊他乡。,答案,(9)艰难苦恨繁霜鬓: (10)潦倒新停浊酒杯:,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极其遗憾/这里作动词,增多。,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刚刚停止。,答案,3.特殊句式 (1)一去紫台连朔漠: (2)环珮空归夜月魂:,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品读感悟,答案,一、鉴赏诗歌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读懂题目;第二步,读懂诗句的意思;第

3、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说说这首诗歌有什么样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秋兴八首(其一),回答下列问题。 1.题目是什么意思? 答案 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答案,2.诗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答案 清冷的白露打落了枫树叶,巫山巫峡上景象萧瑟阴森。江上波浪滔天,山上浓云垂地。又见菊花开了,泪水忍不住又落下。系船上岸,心中又涌起了思乡之情。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暮色中,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答案,3.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内涵?,答案,答案 (1)玉露凋伤枫树林:秋天的“枫树林”,火红艳丽,暗指曾经辉煌的盛唐。“凋伤”意指安史之乱后,唐朝的

4、衰败。 (2)巫山巫峡气萧森:“气萧森”,萧瑟阴森。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 (3)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山,暗指国家。江上波涛滚滚,不平静。塞上风云变幻,也是不平静。整个天地都处于不平静当中。意指唐朝整个江山都陷入了战乱, 战争风起云涌,国家不平静。 (4)丛菊两开他日泪:“两开”,开了两次。回家的事情等了两年,两年了想回家都未果。,(5)孤舟一系故园心:“孤”,形单影只,思念故园,更令人觉得哀伤;“一”,一直思念家园,然而国家战乱,故园还会安好吗?悲凉由此产生。 (6)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到处都在赶裁冬衣,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又是一年将尽时,同时又是一天

5、的结束时,在这样的特殊时刻,在外漂泊已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园。然而国乱如此,家还会存在吗?诗歌到这里,虽然诗中没有一个“愁”字,那种浓浓的愁,那种国破家亡的悲凉感油然而生。,二、鉴赏咏史诗的三步骤:第一步,弄清史实: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第二步,体悟感情:为什么要描写古人的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了什么态度?第三步,分析技巧: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 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并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目的何在? 答案 (1)“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

6、”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2)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雄伟图画,目的在于引出歌咏对象昭君。,答案,答案,2.“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赏析“赴”字之妙。 答案 诗人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这里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答案,3.昭君的确很不幸,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答案 (1)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代。有典故可知,昭君的不幸是由毛延寿造成的。 (2)昭君的悲剧完全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显然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

7、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本质上还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答案,4.“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这两句联写,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看法?“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答案 (1)正是因为元帝的昏庸,才造成了昭君魂魄空回的悲剧,两句连写,表达了诗人对昭君悲剧命运的深深同情,也表达了对昏庸元帝的讽刺。 (2)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

8、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 “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答案,阅读登高,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分别是用什么词描写的? 答案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答案,2.把颔联中的“落木”改成“落叶”、“萧萧”改成“飘飘”、“滚滚”换成“滔滔”可以吗?本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

9、出作者怎样的思绪?,答案 (1)不可以。“落木”更好,落叶有很多种,给人的感觉也不同,“落木”给人感觉比较沉重,“落叶”比较轻飘。“落木”给人感觉光秃秃的样子,而“落叶”让人感觉到树上还有许多叶子。从颜色上看“落木”往往让人联想到树干的颜色,枯黄。 用“萧萧”不用“飘飘”,实际上与杜甫的感情有关。“萧萧”让我们想到萧瑟,作者的感情到底是沉重而不是轻飘。 古人用江水往往比喻时间。江水的流逝往往让我们想到年华的流逝,青春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滔滔”只强调水势很大,而“滚滚”强调翻滚向前,有一种圆润绵长不绝的味道在里面,更能够表现出时间的流逝。本诗是杜甫暮年的作品,江水奔流,岁月不待,由此我们可以想

10、到诗人悲凉的心情。因此用“滚滚”,不用“滔滔”。,答案,(2)本联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落叶飘零,引发韶光易逝之感,加重作者乡愁;长江不尽,历史长河永不停息,而自己却暮年多病,壮志难酬。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在这里,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作者的苦痛之情溢于言外。,3.“作客”与“做客”相同吗?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虽只有短短的十四个字,意思却十分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作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

11、不断的“常”作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2)这两句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个字,却含有八层意思:“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既对偶又极精确。,答案,答案,4.尾联中“苦恨”和“新停”应怎样理解?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答案 (1)“苦恨”:国难当头,杜甫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他的心情一定是极度痛恨自己年老多病。 而“新停”又是“刚刚放下”。 “新”与“苦”都是副词,两相对

12、应。这两句,词相应,句相同。“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分别是“非常痛恨两鬓染霜”“刚刚放下浊酒杯”之意。 (2)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老多病,无能为力,他怎能不悲愁万端?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喝酒,这种愁闷,这种伤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头! 因此,我们读这首诗,解这首诗,既要把握诗境对表现人物情感的妙用,又要揭示人物情感抒发的内涵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 “杜少陵”“杜工部”。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 史时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13、,被奉为 “诗圣”。其诗作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 疾苦,被誉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传世。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春夜喜雨赠花卿蜀相江南逢李龟年等。,相关链接,2.背景剖析 (1)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当时战乱频仍,国无宁日,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因此写下组诗。 (2)咏怀古迹也作于大历元年,共五首,夔州和三峡一带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也抒写自己的身系国家之感。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

14、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3)登高写于大历二年(767),当时诗人客居四川,动荡的社会,漂泊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他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为抒发心中深沉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3.相关知识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分类: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

15、是律诗的延长。 特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返回,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答案,交流释疑,1,1.杜甫在秋兴八首(其一)一诗中抒发了何种情怀? 答案 这首诗通过描写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景,抒发了自己的家国之悲,羁旅之愁。,2.前人评咏怀古迹(其三)一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结合历史和背景知识,说说杜甫和王昭君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答案 (1)诗人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

16、自己的深沉怨恨。 (2)相似之处有两点:都有得不到赏识的悲剧命运,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杜甫也是胸怀壮志而不被重用;都远离故乡不得回归,王昭君的出塞,杜甫的“漂泊西南天地间”。,答案,答案,3.登高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1)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2)首联十四字写六种景,形、声、色、态兼备,十分凝练。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飞鸟,无处落脚。这些三峡秋季的典型景物,被捕捉入诗,形象鲜明,展示出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境界。,答案,深度研读,2,1.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

17、“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答案 不同意。(1)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2)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

18、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返回,答案,2.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答案 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单于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单于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点击主题 积累素材,一、文本素材

19、,主题:担当,铁肩担道义 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杜甫的一生是坎坷的。但是,他一直都在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他总是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迸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他的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杜甫的一生是有担当的。,“担当”之名言 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5.学会“担当”,培养“士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抱负和情怀。 周其凤 6.一

20、个人越敢于担当大任,他的意气就越风发。(挪威)班斯腾班生,二、名言积累,梁启超:奔走呼号,担当维护国人尊严的责任 梁启超的一生,走的是一条忧国忧民的道路。梁启超终生为拯救国家危难、建立民主宪政而努力,他舍身求法,只为报效自己的祖国;他奔走呼号,只为维护国人的尊严。论精神、论学识、论人品,他都无愧时代。他,是中国真正的脊“梁”! 1895年春天,梁启超跟康有为一同发动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除了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外,还结识了孙中山。他从善如流,赞成革命,很快便与孙中山打得火热。,三、相关链接,回国后,梁启超走上了坚定的改良主义的道路,利用各种渠道不遗余力地呼吁立宪。辛

21、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到中国。对袁世凯帝制自为的丑态,他拍案而起,连夜草就了一篇荡气回肠的长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痛快淋漓地斥责了袁世凯的称帝野心,表明了自己对帝制决不妥协的立场。1919年1月,梁启超作为民间代表出席巴黎和会。他写下世界和平与中国一文,宣传中国的要求。 梁启超一直在为国事奔波和呼吁。他像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为民族自强自立不惜燃烧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梁启超关心的还是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梁启超去世后,政学各界都深感痛惜,赞美他“开中国风气之先,论功不在孙(中山)黄(兴)后”。,返回,忧与爱 每一次走进“杖藜叹世者”们神圣的心灵,总是能感到有一份沉甸甸的爱躲藏在深切的忧愁之下。

22、(1) (1)作者以探访者身份走进“杖藜叹世者”的心灵世界,触摸他们的忧国忧民之情,聆听他们共同的大爱之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以忧国忧民而名留青史的杜甫何止一个“忧”字了得!在他的每一声叹息中,在他的每一份忧愁中,爱国爱民的思想始终闪耀着最夺目的光芒。爱之深,所以忧之切。,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提示,还有那位被唐宪宗当做一块破砖随意地扔往柳州、邵州的柳宗元。面对僻远、冷落、荒凉的边境,回望那浮云遮望眼的长安,自己满腔尚未实现的抱负在忧患之中渐渐沉淀成对当地百姓浓烈的爱。 于是,他用爱来承担浓重的忧愁,他兴办学堂、禁止巫术、垦荒屯田、种树植株、推广草药,他深谙边疆的百姓更苦

23、,边境更需要发展。几年的时间里,他在柳州做出了大量功绩。他自己甘为愚人,任劳任怨,把忧愁留给自己,把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柳州的百姓。 一位教育家说:生命到了最后一刻,一切才显得深刻。我不得不说,因忧而生的爱更显得深沉。因为那是饱含泪水的爱。,舒婷的诗献给我的同代人,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的勇敢真诚。即使像眼泪一样跌落,仍有来自大地的点点回音。北岛、顾城、海子,这些在忧虑中前行的诗人,这些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爱的诗人,这些甘为后来者披荆斩棘、开辟一条光明大道的贤者,因为爱,他们的忧才有了意义。 我不得不想起那位蹙着眉头,在电视荧屏上,在新闻的风口浪尖上坚持着的主持人白岩松。(2)他用他的睿智与机敏,责任

24、与博爱,看得比我们更远更深,他深知社会的黑暗与落后,他深谙人心的叵测,他知道“这是一条最遥远的路”。他知道以一己之力就算粉身碎骨也不能,提示,立马改善某些地区落后的现状。因此,他将眉头紧锁,然而,在痛并快乐着一书中,我却分明感到有一股向上之力支撑着他,他永远不会倒下那就是他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2)杜甫、柳宗元、北岛、顾城、海子、白岩松等几个生动感人的形象,并不用太多的赘述和议论,已恰到好处地证明了观点:古往今来所有伟大心灵一脉相承都是忧国忧民、爱国爱民。,提示,耳畔依旧回响着杜甫先圣的“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那份不亚于青年人的担当,那一颗滚烫滚烫的爱之心,在历史的忧患之中是心里的一方晴空,千百年后酝酿成一弯七彩之虹!(3) (3)杜甫诗句的再引用,既照应了开头,又进一步重申了主题。,返回,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