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985”冲刺增分强化模拟训练(1)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7762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化学“985”冲刺增分强化模拟训练(1)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高考化学“985”冲刺增分强化模拟训练(1)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高考化学“985”冲刺增分强化模拟训练(1)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高考化学“985”冲刺增分强化模拟训练(1)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高考化学“985”冲刺增分强化模拟训练(1)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增分强化(一)卷选择题、卷综合实验题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家用铝制器皿不能用来盛装酸性、碱性以及有咸味的食物B流感期间,常用白醋熏蒸房间,因为醋酸能使蛋白质变性C埋在地下的光纤,若在碱性土壤中外露,容易被腐蚀而短路D为了使工业燃煤燃烧充分,使用时将煤粉碎并鼓入尽可能多的空气解析 酸性、碱性以及有咸味的食物均能腐蚀铝制器皿,选项 A 正确;醋酸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菌,选项 B 正确;光纤主要成分为 SiO2,能与碱反应而被腐蚀,选项 C 正确;将煤粉碎可增大接触面积,鼓入过量空气能使煤燃烧更充分,但不能鼓入太过量的空气,因为会消耗大量的能量用于空气升温,选项

2、D 错误。8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 14N18O2与 13C18O2两种气体,具有相同的( D )A分子数和气体质量 B分子数和电子数 C质子数和中子数 D分子数、原子数和中子数解析 14N18O2与 13C18O2摩尔质量分别为 50 g/mol、49 g/mol;电子数分别为 23 和22;中子数均为 27;均为三原子分子;同温同压下, 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所以等体积的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其分子数相等,由于 14N18O2与 13C18O2摩尔质量不相同 ,所以气体质量不同,选项 A 错误;由于 14N18O2 与 13C18O2分子中的电子数分别为 23 和 22,选项 B 错误;

3、 由于每个 14N18O2 与 13C18O2分子中的质子数分别为 23 和 22,选项 C 错误; 由于 14N18O2与 13C18O2均为三原子分子,且每个 14N18O2与 13C18O2分子的中子数均为 27,选项 D 正确。 9金合欢醇广泛应用于多种香型的香精中,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金合欢醇与乙醇是同系物B金合欢醇可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C1 mol 金合欢醇能与 3 mol H2反应,也能与 3 mol Br2反应D1 mol 金合欢醇与足量 Na 反应生成 0.5 mol 氢气,与足量 NaHCO3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CO2解析 金合

4、欢醇中含有碳碳双键,乙醇中不含碳碳双键,故金合欢醇与乙醇不是同系物,选项 A 错误;金合欢醇中含有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选项 B 错误;金合欢醇中含有碳碳双键,既能与 H2发生加成反应,也能与 Br2发生加成反应,选项 C 正确;金合欢醇中不含有羧基,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选项 D 错误。10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C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证明反应速率会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而加快用 3 mL 稀硫酸与足量纯锌反应,产生气泡速率较慢,然后加入 1 mL 1 molL1 CuSO4溶液,迅速产生较多气泡B检验 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将 Fe(NO3)2样品溶

5、于稀硝酸后,滴加 KSCN 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C证明“84”消毒液的氧化能力随溶液 pH 的减小而增强将“84”消毒液(含 NaClO)滴入品红溶液中,褪色缓慢,若同时加入食醋,红色很快褪为无色D证明氯化银的溶解度大于硫化银的溶解度向 2 mL 0.1 molL1 硝酸银溶液中加入 1 mL 0.1 molL1 NaCl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几滴 0.1 molL1 的 Na2S 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解析 加入硫酸铜溶液,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单质铜,形成铜锌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与反应物浓度无关,选项 A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稀硝酸能将 Fe(NO3)2氧化成 Fe(NO3)3,无法检验

6、 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选项 B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加入食醋,反应生成次氯酸,漂白能力增强,选项 C 能达到实验目的;硝酸银有剩余,加入硫化钠溶液生成Ag2S 黑色沉淀,选项 D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112018 年上市的奔驰燃料电池汽车 GLCFCell,其电池采用的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H 2作负极B正极反应式为 O24OH 4e =2H2OC导电微粒在电池内部由负极定向移动至正极D总反应式为 2H2O 2 2H2O= = = = =点 燃 解析 H 2是气体,不能作电极,选项 A 错误;该电池正极区富含质子,所以正极反应为 O2

7、4H 4e =2H2O,选项 B 错误;电池内部质子带正电,由负极定向移动至正极,选项 C 正确;总反应式为 2H2O 2=2H2O,该反应自发进行,不是燃烧,不需要点燃,选项 D 错误。12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X 元素的最常见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可以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X YZ WA简单离子半径:WZY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WC最常见气态氢化物的沸点:YXZ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ZW解析 根据题给信息,可以推出 X 为 N 元素,Y 为 O 元素,Z 为 S 元素,W 为 Cl 元素。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

8、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所以简单离子半径 S2 Cl O2 ,选项 A 错误;非金属性 OS、ClS,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2OH2S、HClH 2S,选项 B 错误;由于 NH3、H 2O 分子间均能形成氢键,所以 NH3、H 2O 的沸点均比 H2S 的沸点高,而常温下H2O 为液体,NH 3为气体,故沸点 H2ONH3H2S,选项 C 正确;非金属性 SFEB其他条件相同,用 MgCl2溶液替代 BaCl2溶液, F 点向 G 点迁移C常温下, Ksp(BaCO3)1.010 9D常温下,Na 2CO3溶液的 pKh17.6解析 Ksp只与温度有关,所以 E、 F、 G 三点的 Ksp

9、应该相等,选项 A 错误;由于MgCl2和 BaCl2均与等物质的量 Na2CO3反应,用相同浓度 MgCl2溶液替代 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 Na2CO3溶液的体积相同,但由于 Ksp(BaCO3)7,否则 C 中生成的 NaNO2的产量会下降,理由是_如果 pH7,亚硝酸盐会转化为硝酸盐和 NO 气体,使其产量下降_。.【测定制得样品中 NaNO2的含量】(5)称量 0.500 0 g 制得的样品,溶于水配成 500 mL 溶液,取 25.00 mL 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加入 s mL KI 酸性溶液(足量),发生反应 2NO 2I 4H =2NOI 22H 2O; 2滴入 2

10、3 滴_淀粉溶液_作指示剂,用 0.010 0 mol/L 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当看到_加入最后一滴液体时,锥形瓶内溶液恰好从蓝色变为无色,且维持半分钟不变色_现象时,即为滴定终点(已知:2Na 2S2O3I 2=Na2S4O62NaI);重复实验后,平均消耗 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 20.50 mL,则样品中 NaNO2的质量分数为_56.6%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BD_(填序号)。A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中加少量水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C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D滴定时摇瓶幅度过大标准溶液滴到瓶外解析 (1) A 装

11、置中利用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发生强酸制弱酸的反应 :Na 2SO3H 2SO4(浓)= =Na2SO4SO 2H 2O;(2)B 装置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让反应充分进行;(3)若装置 B 中逸出的 NO 与 NO2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书写规则可写出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已知信息可知,如果 pH7,亚硝酸盐会转化为硝酸盐和 NO 气体,使 NaNO2的产量会下降;(5)因为发生反应 2NO 2I 4H =2NOI 22H 2O,有 I2生成,所以可以用淀粉溶液作指 2示剂, 滴定终点现象为:当看到加入最后一滴液体时,锥形瓶内溶液恰好从蓝

12、色变为无色,且维持半分钟不变色,重复实验后,平均消耗 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 20.50 mL。由上述2 个反应可得到关系式 2NO I 22Na 2S2O3, n(NaNO2) n(Na2S2O3)20.5010 3 2L0.010 0 mol/L2.05010 4 mol,则样品中 NaNO2的质量分数为100%56.6%。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中加少量水,无2.05010 4 mol69 g/mol0.5000 g25.00 mL500 mL影响;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滴定管读数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读取反应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滴定时摇瓶幅度过大标准溶液滴到瓶外,则导致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化学高考 > 三轮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