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7684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学年度高中 2017 级 3 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 。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 ,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

2、之祖”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

3、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 “以诗入词” ,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词发展到南渡时期,其主要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陈与义等。由于时代的巨变,这些词人都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他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这些都影响到了他们的词作,词风也随之发生了变

4、化,因此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他们的词作大多表现出记忆中民族昌盛景象与眼前耻辱地位的对比,昔日享乐生活与眼前窘迫情状的对比,全社会收复失地的激情呼声与朝廷孱弱懦怯的对比等,因此这些词主要表现出了南渡战乱时期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尤其是李清照的词,更是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她自成一家,独创易安体,词风朴素清新,手法细腻完美,并且雅俗兼用,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和谐统一。因此,她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创作不仅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更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词至南宋前期,开始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词坛更是

5、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词人是辛弃疾、陆游、姜夔等人。他们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使得词的内容越发博大精深,风格更为浑厚雄健,因此把宋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词人当属辛弃疾,他不仅继承了苏轼的革新精神,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并且他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并且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尤其是他创作的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了词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词发展到南宋后期,由于时代的原因、文人地位的变化等,因此开始走向衰落。继而被元曲、元杂剧等取而代之。比如南宋灭亡以后,元政府的文化政策决定了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

6、他们变得“门第卑微” “职位不振” ,这些促使当时写词的文人开始从事戏曲活动。加上进入元代以后,只有宋的一批遗民还在写词,比如张炎、王沂孙、周密等,但他们的影响毕竟有限,因此,宋词开始日渐衰微,并由元代活泼口语化的、受民众欢迎的新的文学样式曲所代替了。宋词从唐、五代、北宋初年的诞生期,到北宋中叶到南渡的发展期,再到南宋前期的繁荣期,直至南宋后期的衰微期,其演变发展过程可谓曲折而丰富。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在深受人们喜爱的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不可否认的是,宋词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1. 下列关于词演变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词源于燕乐,始于

7、唐代,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萌芽状态。B. 至宋朝初年,词的题材与语言风格大体已定型;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宋词也作为新的文学样式、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得到快速的发展。C. 南渡时期,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使词作、词风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D. 南宋前期,宋词进入繁荣期。这一时期,词坛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词人以文为词,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李白、白居易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传

8、统,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B. 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C. 李清照、陈与义等亲身经历了时代巨变,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词作内容转而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D. 辛弃疾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北宋中期,宋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的原因,一是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集中,二是当时词人的音乐素养有了整体的提升,可

9、以自己调曲作词。B. 苏轼词的出现,是词的题材与风格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词的文学地位提高及发展方向改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C. 南宋前期,宋词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与苏轼的豪放词相比,辛弃疾、陆游等人的一些词内容更加博大精深,风格更加浑厚雄健。D. 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备受歧视,一些词作者为生活所迫开始从事戏曲活动。随着词人数量减少、影响变小,宋词日渐衰微并被元曲取代。【答案】1. B 2. C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选项中 B 项,错误,文章第五段:在北宋中期以后,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也得到快速的发展。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

10、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题中 C 项错误,原文为“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 。【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

11、,概念注意“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别”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注意“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D 项“为生活所迫”原文无据。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第 251 张模拟画像钟祥荣“我再认真想想,这里需要添加几根眉毛,对,就这样,属于比较粗的线条。 ”“头部比例要适当修改,这人整个脸型是国字脸,但我不确定他的鼻子是啥形状的,我看到了他手里有枪。 ”在金店店员集体回忆的基础上,嫌疑人的模拟画像被初步勾勒出来了,第一

12、位现场目击者走进了模拟画像室,根据自身回忆,对第一稿提出修改意见。昨天发生的金铺抢劫案作案时间仅为四分钟,嫌疑人抢劫得手后全力冲出街道,不知是心慌意乱,或是没戴牢固,急冲冲跑到第一个岔道口时,头套瞬间脱落,待其从地下捡起来重新戴上之际,十五秒之内有四位目击证人目睹了其真容,刚巧这四人是从街道岔口四个角度看到了其面容,直线距离不足三米,他们同时证实嫌疑人手里握着一把枪,刚巧这一区域没有安装监控摄像头,用公安术语来说,属于监控“盲区” 。当地公安局马上邀请省城最顶尖的模拟画像专家,要赶快提取目击证人的记忆碎片,经画像专家的严谨组合,勾勒出这名嫌疑人的真实影像,再发出通缉令。第二名目击者走了进来:“

13、鼻子是尖挺型,颧骨比较高。 ”“这个部位要适当加宽几厘米,我总觉得哪里还需要修改,哦,是耳朵比较大,耳垂还要画长一点点,对,这样就比较接近了。 ”画像专家的手不经意颤抖了一下,几秒钟后恢复了平静,黑白素描画像边,铅笔划过了一道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小痕迹,但这丝毫不影响画作更加趋于完美。第三名目击者说出了另一个角度的辨识:“前额比这画像里的要窄些,眼珠子更趋向于丹凤眼,双目有神。 ”“双目有神?!这个描述于绘画无益,你还是说说你能够想起的细节吧,比如头部的具体特征,对破案帮助较大。 ”“哦,他耳垂下面有个红色的印记,又好像是小时候受伤留下的伤痕,这个我看得非常清楚。 ”画像专家的手又再次颤抖了一

14、下,迟迟疑疑在素描头像上划拉了几下,一个小小的印记,细致又传神地勾勒出来了。一定要稳住,越接近成画之际,越要沉住气,并且一定要关注细节,画像专家至今共画了 250 幅嫌疑人肖像,据此抓获了 250 名嫌疑犯,靠的就是对面相细节的把握,靠的就是对目击者记忆碎片的有效提取。第四名目击者还在门外等待,画像专家起来喝了口水,来回踱步托腮思考,再次从较高处目测画像的轮廓,从一名美术学院毕业生到公安部知名的模拟画像专家,他相信这幅画是到目前为止画得最传神最到位的,连眼神也画出来了,没有丝毫的偏差,他有这个自信和把握。第四名目击者提供了嫌疑人跑起来好像有类似长短脚的特征,专家觉得唠叨且多余,只是机械地应答了

15、几句,画笔并没有动,画面上再也没添加一笔,搞得目击者不知所措,莫名其妙地离开了画室。沉浸已久的记忆又被捞了起来,浮现在眼前的是那块小小的疤痕,熟悉的疤痕,又是残忍的伤痕,那是二十多年前家乡青草山上,两个十多岁的放牛娃在山路上玩弹弓打鸟的游戏,突然一阵低沉的脚步声由远而近,一头公牛低头舍命狂奔,红着双眼喘着粗气,后面是一头体型更大的公牛,全速追逐而来,山路狭窄,两个放牛娃愣在路中,不知所措,电光火闪之间,高大的放牛娃一把推开矮了一个个头的放牛娃,自己躲闪不及,牛头直冲身腰,撞倒在山路旁,尖尖的牛角划过其脸庞,一股鲜血流了下来,伤得很重。公牛打架,神仙难挡,但在此时,画像专家心里仿佛奔跑着几百头野

16、牛,想躲也躲不开,想跑也跑不了。从山村放牛娃到美术学院毕业生,再成为公安部门知名模拟画像专家,他相信这第251 幅模拟画像是目前为止画得最传神最到位的,他有这个自信与把握。该出去给家里的林伯打个电话了,电话里就说,我找到三娃子了,他在外过得很好,不必惦记。(小说选刊)201710,有删减)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描摹“第 251 张模拟画像”的过程为情节的主体,并以此聚拢人物的各种关系,使情节主干突出,结构紧凑。B. 专家觉得第四位目击者提供的信息“唠叨多余” ,表现了专业技术高超的他也有些自负武断,使这一形象更显真实。C. 文中反复说专家相信这

17、是“目前为止画得最传神最到位的” ,这源于他的专业自信,更因为多年来他从未忘记这张脸。D. 小说讲述了画像专家意外发现童年的救命恩人成为犯罪嫌疑人的故事,故事安排巧妙,语言质朴平淡,结尾耐人寻味。5. 小说写专家“沉浸已久的记忆”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请简要分析专家画像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答案】4. B 5. 补充叙事。交代专家和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关系,解释专家矛盾沉重心理的原因。呼应上文。与上文中目击者所提供的犯罪嫌疑人特征相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丰富人物形象,提示主题意义。犯罪嫌疑人童年时也曾有舍己为人的行为,前后形成反差,提示主题解读路径。 6. 惊讶怀疑。第二名目击者

18、的话让专家的手“不经意颤抖了一下” ,铅笔不自主地划过一道“小痕迹” ,这些都透露 m 他此时对这一结果的惊讶与对心目中人选的怀疑。矛盾紧张。专家面像时的手“再次颤抖” “迟迟疑疑” ,劝说白己“一定要稳住” ,体现了其既矛盾又紧张的心理。焦躁痛心。 “来回踱岁” “觉得唠叨” “机械应答”等反常行为,体现了其焦躁和痛心。【解析】【4 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B 项, “白负和武断”分析错误,应为此时他已确信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故选 B。【5 题详解】这是一道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的题目,

19、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此题要求分析专家“沉浸已久的记忆”这一情节的作用,手下从手法上分析“沉浸已久的记忆又被捞了起来”属于补叙,答题时先答出补叙的内容,然后从结构、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作用,从内容看,交代画家和犯罪嫌疑人的关系,解释上文 “画像专家的手不经意颤抖了一下” “画像专家的手又再次颤抖了一下”的原因;从结构上看,犯罪嫌疑和自己的故事解释照应前文画家画出的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从主旨和人物的形象看,犯罪嫌疑人前后的行为形成巨大的反差,引人深思,从而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章的主旨。【6 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

20、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此题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专家画像过程中言行和心理的句子“画像专家的手不经意颤抖了一下” “画像专家的手又再次颤抖了一下,迟迟疑疑在素描头像上划拉了几下” “一定要稳住,越接近成画之际,越要沉住气,并且一定要关注细节” “画像专家起来喝了口水,来回踱步托腮思考”“专家觉得唠叨且多余,只是机械地应答了几句,画笔并没有动,画面上再也没添加一笔”概括答题

21、要点即可。【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近 15 年来,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已走向世界。不过,随着市场的发展,单纯的“种子输出”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 “在国内进行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再直接出口到目标国家市场的模式是低水平、低效率的输出模式,实现属地化的科研、生产、推广、销售才是中国杂交水稻高水平输出模式。

22、”武汉科珈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善德认为。杂交水稻的国际化贸易,在实际运作中受到目标出口国一定的贸易限制。印度是杂交水稻国际市场空间最大的国家,但是印度完全禁止境外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进口。孟加拉国要求相同品种第一次进入后,只可持续 2 年,过后必须在其境内制种生产才可销售。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 2015 年发布的中国种子年报显示,2008 年以来,中国水稻种子在数量和金额上均以 2011 年为拐点,前升后降,近几年呈现出趋于稳定的趋势。对于这个现象,业内人士认为是目前将种子作为商品出口的发展模式已经接近天花板。(摘编自 农财网种业宝典 ) 材料二:(摘编自东方财富网 )材料三:中国科学院亚热

23、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肖国樱认为,稻米净进口 283 万吨,小麦净进口 442 万吨,稻米和小麦的自给率均在 95%以上,口粮安全性没有问题。大豆持续 10 年大量进口,反应了我国对蛋白饲料进口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而大量进口大豆是因为政府为了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开放大豆政策,即对大豆进口没有配额限制,而对进口玉米、水稻和小麦,中国是有配额限制,超过配额,就征收 20%以上的进口税。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7 年,我国大豆净进口 9542 万吨,约为上年度我国大豆生产量的 7.3 倍。事实上,肖国樱强调,中国的土地已经维持不了中国人现有的生活水平,失去的是大豆产业和大豆市场,保障的是

24、中国人口粮的安全。在肖国樱看来,大豆榨油后也用作饲料,它们的进口保障了我国养殖业的饲料供应,维持了中国人民较好的生活水平。尽管如此,曾任中国水稻所生物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的王大元认为,大豆进口主要是作为饲料,从而保证我国人民对肉蛋油奶的需求,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影响大豆的进口,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大量进口大豆存在隐患,政府在这方面的应对预案显得十分重要。肖国樱建议,一方面,我们没有那么多耕地来维持吃好的需求,只有委曲求全选择保障口粮生产、饲料粮外购的策略。另一方面,大豆市场也是一张王牌,是我们手中很重要的筹码,要充分利用好。再就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和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周边国家的粮

25、食生产能力。(摘编自2017 年中国稻米大豆进口量全球第一,中国口粮安全吗?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15 年,中国粮食进口数量的增幅最大,但进口金额却出现了负增长,这或许与当年粮食进口单价下降有关。B. 中国粮食进口金额的增长率,在 2013 - 2017 年之间,经历了“增速下降负增长快速上升”的变化过程。C. 从前 5 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粮食进口数量最多的是 2017 年,达到了 13062 万吨,较2013 年增加了近 1.52 倍。D. 2018 年 1-5 月,中国粮食进口金额近 200 亿美元,接近 2016 年的 50%,由此可推知20

26、18 年有望超过 2016 年。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的杂交水稻虽已走向世界,但形势依旧严峻,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需要改变中国杂交水稻的输出模式。B. 按照孟加拉国的相关政策,如果我国向其出口杂交水稻种子,两年后需在其境内制种生产,否则不能销售其它种子。C. 我国对蛋白饲料进口的需求量大,加之政府为了保障老百姓基本生活水平,致使近 10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加。D. 肖国樱认为,大豆进口不仅保障了我国口粮的安全,也保障了我国养殖业的饲料供应,但大量进口依然存在着隐患。9.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我国粮食贸易面临着哪些挑战。【答案】7. C 8.

27、A 9. 出口:只有产品输出,没有科技输出;遭遇目标出口国的政策限制;出口市场呈下滑趋势;进口:国内大豆产业和大豆市场的缺失;大豆需求量大,对国际市场依赖大;国内耕地数量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现有需求。【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 项,结合材料二数据分析可知,2013 年是 8645 万吨,2017 年中国粮食进口量是 13062 万吨, “2013 年增加了近 1.52 倍”错。故选 C。

28、【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 项, “否则不能销售其它种子”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孟加拉国要求相同品种第一次进入后,只可持续 2 年,过后必须在其境内制种生产才可销售”分析可知,是不能销售相同品种;C 项, “致使近 10 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加”错,原文表述为“大豆持续 10 年大量进口 ”;D 项, “肖国楼认为”错误。 “忧患的”的观点是王大元提出的

29、。故选 A。【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再直接出口到目标国家市场的模式是低水平、低效率的输出模式,实现属地化的科研、生产、推广、销售才是中国杂交水稻高水平输出模式” “杂交水稻的国际化贸易,在实际运作中受到目标出口国一定的贸易限制” “2008 年以来,中国水稻种子在数量和金额上均以 2011 年为拐点,前升后降,近几年

30、呈现出趋于稳定的趋势。对于这个现象,业内人士认为是目前将种子作为商品出口的发展模式已经接近天花板”分析可知,只有产品输出,没有科技输出;遭遇目标出口国的政策限制;出口市场呈下滑趋势。结合“大豆持续 10 年大量进口,反应了我国对蛋白饲料进口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而大量进口大豆是因为政府为了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开放大豆政策” “中国的土地已经维持不了中国人现有的生活水平,失去的是大豆产业和大豆市场,保障的是中国人口粮的安全”等内容分析概括,进口方面面临的挑战。【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

31、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

32、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唐文若,字立夫,眉山人。登进士第,分教潼川府。给事中勾涛荐自代,诏赴行在所,高宗特旨通判洋州。洋西乡县产茶。使者韩球将增赋以市宠,园户避苛敛转徙,饥馑相藉,文若力争之,赋迄不增。再通判遂宁府。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振活甚众。又力请于朝,除田租二万一千顷,筑长堤以捍水势,自是无水患。秦桧死,上访蜀士于魏良臣,以文若对。二十六年,以光禄丞召,改秘书郎,为文思

33、箴以献。自桧主和,朝论讳言兵,故文若以此风焉。迁起居郎。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上屡为近臣言唐文若无罪,可改近郡。知饶州,兴学宫。余干尝有剧盗,巡尉不能制,文若遣牙兵捕而戮之。加直敷文阁,移知温州。三十一年,召为宗正少卿。金人犯边,文若求对,首建大臣节制江上之议。时诸将北出,捷书日闻,上下有狃志,独文若忧之,图上元嘉北伐故事。上谕文若以创业所历艰苦及敌情反覆甚悉,文若对曰:“愿陛下深察大势,趋策之长而避其短,无循前代轨辙,则大善。 ”未几,诸军退守,金主自将,淮南尽没。诏百官廷议,文若画三策,一请上亲征,二乞遣大

34、臣劳军,三乞起张浚。工部侍郎许尹是其言,众遂列奏上之,不报。文若寻面对,上问曰:“今计安出,卿熟张浚否?”曰:“浚守道笃学,天下属望,今四十年,天不死浚岭海,正为今日。 ”上矍然曰:“援浚者多,非卿无以发此。 ”数日,缓亲征之期,起浚知平江府,盖上以浚虽忠悫,喜功,将士多不附。文若复言浚本以孤忠得众,寻改浚镇建康府,将以为江、淮宣抚使,中沮之而止。乘舆幸江表,以起居郎兼给事中,直学士院,同群司居守。驾还,迁中书舍人。孝宗嗣位,张浚以右府都督江、淮军事,文若时以疾请外,除敷文阁待制,知汉州,寻改都督府参赞军事。除知鼎州,改江州。乾道元年卒,年六十。追赠左通奉大夫。(节选自宋史唐文若传 )10.

3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B.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C.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D.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36、. 行在所,省称“行在” ,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有时专指天子外出巡狩或巡行所到的地方。B. 改,指官职调动,是由一种职务改为另一种职务, “改”并不强调官职是升或者降。C.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北伐讨魏失败后所改的年号,寓意不忘失败,从头再来。D. 江表,多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因从中原角度看,其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唐文若执政为民。任地方官时,他为百姓争取免除茶税田租,并积极修筑长堤以防水患。B. 唐文若进谏有方。朝中讳言用兵之时,他为文讽谏;上下盲目乐观之时,他画图警示。C. 唐文若富有谋略。金人来犯,他建议由大臣节制

37、江上;淮南沦陷,他又谋划出三条计策。D. 唐文若坚持举贤。他请求皇上重用张浚,但皇上只是起用,他又不失时机地力挺张浚。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振活甚众。(2)工部侍郎许尹是其言,众遂列奏上之,不报。【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适逢大水,百姓很多都被淹死,唐文若到城墙上,拿出府库中的钱招募善游水的人,救活的人很多。(2)工部侍郎许尹赞同唐文若的计策,于是大家列名上奏他的意见,但(皇帝)没有回复。【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

38、、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请恩”是请求恩典的意思,结合“为”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 A 项、C 项。 “喜”的内容是“其直” ,不应该断开,排除 B 项、C 项。句意:将要任命他起草制书,当时有替宣和时执政官请求恩典的,被司谏凌哲弹劾,唐文若喜欢他的直率,作禾黍诗来赞美他。 (但)侍御史周方崇认为这是在讥刺自己,于是弹劾唐文若狂妄放诞,之后(唐文若)被调出京城任邵州知州。故选 D。【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

39、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 “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北伐讨魏失败后所改的年号”错误。 “元嘉”是刘义隆在北伐时就已有的年号。故选 C。【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 项, “他为百姓争取免除茶税田租”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使者韩球将增贼以市宠,园户避苛致转徙,饥馑相藉,文若力争之,赋选不增”分析可知,唐文若在任洋州通判时,是为百姓力争不增加赋税,并非是争取免税。

40、故选 A。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

41、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会” ,恰逢;“民多漂死”(被动句) ;“至” ,到;“发” ,打开、拿出;“募” ,招募;“振” ,通“赈” ,救济;“活” ,使动,使活下来;“众” ,多。 (2) “是” ,赞同、认为正确;“其” ,代词,他的;“遂” ,连词,于是;“之” ,代词,指他的意见;“报” ,回复。【点睛】参考译文:唐文若,字立夫,眉山人。考取进士第,分教潼川府。给事中勾涛举荐他代替自己,(皇帝)下诏令让他赶赴行在所,高宗颁特旨让唐文若任洋州通判。洋州西乡县出产茶叶。使者韩球将要

42、增加赋税来博取恩宠,种茶园户为逃避滥征赋税而辗转迁移,灾荒饥饿相逼,唐文若极力争论此事,赋税最后没有增加。再次通判遂宁府。适逢大水,百姓很多都被淹死,唐文若到城墙上,拿出府库中的钱招募善游水的人,救活的人很多。又极力向朝廷请求,免除两万一千顷地的田租,修筑长堤以阻拦水势,从此没有过水灾。秦桧死后,皇上向魏良臣访求蜀地的贤士,魏良臣以唐文若来回答皇上。二十六年,用光禄丞的之职征召他,改任为秘书郎, (唐文若)做文思箴进献。自从秦桧主张讲和,朝廷里很多人都避讳谈论用兵,所以唐文若用这篇文思箴讽谏。迁为起居郎。将要任命他起草制书,当时有替宣和时执政官请求恩典的,被司谏凌哲弹劾,唐文若喜欢他的直率,作

43、禾黍诗来赞美他。 (但)侍御史周方崇认为这是在讥刺自己,于是弹劾唐文若狂妄放诞,之后(唐文若)被调出京城任邵州知州。皇帝多次向近臣唐文若没有罪过,可以改任更近的州郡。担任饶州知州,兴建学宫。余干曾经有厉害的强盗,巡尉官都不能制伏,唐文若派遣亲兵抓来杀掉他。加官入值敷文阁,调任温州知州。三十一年,召还任宗正少卿。金人侵犯边疆,唐文若请求觐见奏对,首先提出派大臣节制统率长江防务的建议。当时诸将北上出兵,每天都听得到捷报,朝廷上下都有骄傲的表现,只有唐文若很担忧此事,于是画图奏上南朝时的宋文帝元嘉时北伐的旧事。皇上对唐文若传谕说自己对于创业时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以及敌人情况变化非常了解。唐文若回答说:“

44、希望陛下仔细审察天下大势,发扬长处而回避短处,不要重蹈前人的轨迹车辙,就太好了。 ”不久,各路部队退守,金主亲自统率大军,淮南土地全部失去。下诏百官上朝商议,唐文若筹划了三种方案:一是请皇帝亲自征讨;二是请派大臣慰劳军队;三是请起用张浚。工部侍郎许尹赞同唐文若的计策,于是大家列名上奏他的意见,但(皇帝)没有回复。唐文若旋即觐见,皇上问道:“如今计策怎样决定?你熟悉张浚吗?”唐文若说:“张浚坚守正道笃信儒学,天下人寄予期望,现已四十年,老天爷不让张浚死在岭海,正是为了今天。 ”皇上猛然省悟锐:“举荐张浚的人很多,不是你还不能启发这个道理(不是你还不能让我做出这个决定) 。 ”过了几天,皇帝延缓亲

45、征的日期,起用张浚为平江府知府,因为皇上认为张浚虽然忠实,但好大喜功,将士很多都不亲附于他。唐文若又进言说张浚本来就靠忠贞自持得到众人信任,不久改命张浚镇守建康府,将要任命他为江、淮宣抚使时,因为宫中有人阻止而作罢。皇上到江南,唐文若以起居郎兼给事中,入值学士院,同各部门留守京都。车驾回朝,迁为中书舍人。孝宗继位,张浚以右府都督江、淮军事,文若当时因病请求补外,授任敷文阁待制,任汉州知州,不久改任都督府参赞军事。授任鼎州知州,改任江州。乾道元年去世,享年六十岁。追赠左通奉大夫。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

46、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B. 上片的景物描写虚实相生,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C. “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表

47、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D. “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 “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15. 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之情。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四句,劝友人不要为那些小事烦恼。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头白”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二句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友人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友人振作起来。【解析】【14 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

48、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D 项, “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错误,应该是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之痛苦不堪。故选 D。【15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主旨分析的基本能力。对作品主题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的理解和把握可以是多元的,但必须紧扣诗歌本义,这叫分析有据,不可任意拔高或转移、一知半解不全面。分析时不可空泛、笼统、套用几个术语,应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同时要围绕所要回答问题的主题,突出要点,防止过度分析。本词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之情。 “些个事

49、,如何得。知有根,休重忆”四句写出对友人的劝诫与勉励;“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突出不要在意得失;“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强调要看淡生活,学会振作。【点睛】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我们在鉴赏一首好诗时,总是跟随着诗的形象、意境,并被其吸引和感染,因而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反应。诗歌一般表现出来的情感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等。名篇名句默写16.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的两句是_,_。(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抒发人生短促功业无成,只能洒酒祭江的两句词是_,_。(3)雨霖铃中表达恋人在离别之际,泪眼朦胧,有千言万语却难以说出口的两句是:_,_。【答案】 (1). 金戈铁马 (2). 气吞万里如虎 (3). 人生如梦 (4). 一尊还酹江月 (5). 执手相看泪眼 (6). 竟无语凝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二下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