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瑞昌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7549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西省九江市瑞昌一中 2018-2019 学年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传统文化借助各种媒介、载体,得到了深入挖掘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媒体上涌现出汉字英雄 朗读者 见字如面等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核心的原创文化类节目,形成了一股“传统文化热”的潮流。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兴起,是对文化类节目低俗化、轻浮娱乐化倾向的剥离和反拨,对集体无意识和民族情感的唤醒,实现了思想性与观赏性的张力平衡。然而,传统文化类节目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疲态。其

2、主要表现是对传统文化发掘提升不够,内容雷同老套,形式单一,受众流失严重,收视率下滑。要改变文化类节目的疲态,必须持续推进节目内容形式创新,以丰富多样的内容翻新和源源不断的形式出新,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的需求,主动赢得观众,积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从而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是一个厚重、芜杂、多元的体系,包含着林林总总的内容,既有佶屈聱牙的疑难词句,也有通俗易懂的人文道理;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需要我们全面了解传统文化,从中发掘能体现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能引起观众兴趣、能与现实生活融合的部分,进一步提炼提升蕴含在其中的真善美,作为节目表现的题材和主题。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稳定性、

3、历史性等特点,而电视传播特点是大众化、娱乐化,观众看电视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放松而不是接受教育教化。创新文化类节目,必须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与大众化、娱乐化有机结合起来,既有传统文化的内核,又有娱乐化的载体形式,还要做好面向大众的通俗化工作。艺术表达的核心是人,是人性人情,是对人内心世界的艺术观照。 朗读者 见字如面两档节目,就是通过最简单的朗读和读信的方式,唤醒人们内心深处隐藏已久的精神诉求和情感表达,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传统文化类节目要以传统的艺术形式、价值观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为内容媒介,将镜头对准人们的内心世界,深刻讲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情感诉求,点燃观众的观赏欲求,表达媒体及社会的人文关

4、怀。文化类节目要有故事,接地气,让观众融入进来。 朗读者讲述了濮存昕、柳传志、许渊冲等名人的日常故事。 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是从全国遴选出的 100 多名诗词爱好者,有青年学生,有乡村教师,有农民,有石油工人,有基层医生,有快递员,这些选手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每个人都有一个与古典诗词相遇结缘的故事。通过这些选手和故事,将古典诗词挪移到当下现实,也使观众产生了代入感。(摘自 2017 年 11 月 30 日光明网,王伟伟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新表达)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传统文化借助各种媒体,得到了创新性发展,涌现出一股“传统文化热”的潮流。B

5、. 汉字英雄 朗读者等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核心的、具有创新性的文化类节目。C. 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兴起,反拨了文化节目低俗化、娱乐化现象,平衡了思想性与观赏性。D. 传统文化类节目高歌猛进时出现了疲态,导致这类节目对传统文化发掘提升不够,节目内容雷同老套,形式单一。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认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目的是主动赢得观众,逐步提高观众的文化艺术鉴赏水平。B. 文章正面起笔,第二自然段反面相承指出了传统文化类节目内容雷同老套、形式单一等问题。C. 文章三、四、五、六段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述传统文化类节目创新的途径方法。D. 文章以传统文化

6、类节目出现“疲态”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提出推进节目内容形式创新的观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创作者需要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并进一步提炼提升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将其作为节目表现的题材、主题等。B. 只要传统文化类节目能将镜头对准人们的心灵世界,讲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情感诉求,就能点燃观众的观赏欲求,表达人文关怀。C. 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稳定性、历史性与电视传播的大众化、娱乐化有机结合起来,是传统文化类节目创新的重要途径。D. 朗读者 中国诗词大会这类文化类节目能取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节目有故事、接地气,让观众有融入感。【答案】1. D 2. A 3.

7、B【解析】【1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 项, “出现了疲态”并不是导致“对传统文化发掘提升不够,节目内容雷同老套,形式单一”的原因。语境是说“然而,传统文化类节目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疲态。其主要表现是对传统文化发掘提升不够,内容雷同老套,形式单一,受众

8、流失严重,收视率下滑。 ”“对传统文化发掘提升不够,节目内容雷同老套,形式单一”是“出现了疲态”的表现。故选 D 项。【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 项, “目的是主动赢得观众,逐步提高观众的文化艺术鉴赏水平”分析有误,原文没有提到“提高观众的文化艺术鉴赏水平” ,强调的是“从而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故选 A 项。【3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

9、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 项, “传统文化类节目能将镜头对准人们的心灵世界”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有了这个条件,不一定产生相应结果,可将“只要就” ,改为“只有才” 。故选 B 项。【点睛】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

10、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斫琴心语田金发十五岁那年暑假,父亲让我学习斫琴。一开始,父亲不让我动手,也不教也不讲,只是不住地使唤我搬木坯,打扫刨花和锯末,简直把我这个刚考上高中的学生当成了长工,气得我一直嘟囔:不干了!可是想想父亲许诺的回报一台我梦寐以求的学习机,又把所有的气恼压回去。一周后,父亲带我

11、回老家。我第一次见到这两棵梧桐树。父亲取出古琴,对着大树弹起来。曲罢父亲问我听出了什么?我摇摇头,父亲点点头。“学贵乎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父亲看着梧桐树继续说:“那年我刚学艺,师傅外出。附近邻居过来借刨花引火,我随手拿了块旧木头塞给他。没想到竟然犯了大错。”“为啥?”我问。“斫琴用的木头并不是越名贵越好。 ”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讲起了斫琴。 “比如红木就不宜制琴,因为密度高,共鸣少,音色容易发死。最好是老杉木或是梧桐木,年轮通顺,密度均匀。这样做出来的琴,声音松透,音色也好。 ”讲到这里,父亲停顿了下,颤抖着说:“那块木料,那块木料,是师傅的师傅留给他最珍贵的念想啊!”父亲闭着

12、眼睛,满脸泪水。停了好久,才继续说道:“那块木料,师傅保存了很多年,每天看一眼,琢磨如何下手,做一张最好的古琴。没想到我却有眼不识金镶玉,把它当柴火烧了。 ”“那后来呢?”我担心地问。“我师傅气得整整病了一个月。我生怕师傅把我赶走。谁知他再也没提此事。 ”我替父亲长长地叹了口气。父亲看我一眼继续说:“直到好多年后我准备出师才对我说:丢了木头事儿小,丢了心人就毁了。记住:万物不可轻侮。做琴如此,做人亦如此。 ”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话也就随风而逝。随后的日子里,我上学、工作、结婚、生子。本想着幸福的人生就这样走下去,谁知工作单位经营不善解散了。经历了一系列生存挫折后,我又找到父亲开始学斫琴,不为别

13、的,仅是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对我更严格了。“有的材料要先在水里泡半年,定型需要一到两年。 ”“灰胎要刮五六层,每一层胎刮完以后都要等干透之后才能打磨找平上漆。 ”“斫琴要刀到手到,心到眼到。 ”父亲一遍遍地说,我一遍遍地改。我慢慢发现自己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斫琴,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斫琴,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也许是因为对古琴有了更深的理解,听着父亲的话也感觉格外有道理。父亲见我听话,反而唠叨少了。那次我见完客户回来,根据客户需求规划出图纸拿给父亲过目。当时他正在吃饭,见我拿来图纸立刻停下给我指点。这个怎么铲,那个怎么刨,连比划带说,唯恐不详细。母亲端过来午饭,他赶紧

14、递给我一碗。我让他先吃再讲,他说我讲完再吃。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想起第一次学琴时父亲对我的吆喝,再到如今父亲的平易近人,我突然笑了。有一年,我独自回了趟老家。两棵梧桐树越发粗壮,像两个巨人,笑看云淡风轻。三天后,我伐下了其中一棵,带回作坊。第一斧子下去梧桐发出的声音,仿佛惊动了什么似的。我有强烈的预感,父亲的意愿成了!板材晾了一年后,我开始斫琴。此后又两年,我独自待在一个山脚下的作坊里,用这棵梧桐剖成的十张板子做面板做了十种琴。挖槽腹、用梓木斫底板、披漆胎、罩面漆两年时间,除了春天的风、冬天的雪,除了夏天的泉流和秋天的大雁,没人知道我在这里。我自己坐在石头上,于夕阳余晖中看挂在墙上的尚未完工

15、的琴坯。没人跟我说话,但我能真切地听到万物说话的声音,每一声都真实而纯正。父亲五十六岁生日那天,我把他带到琴房。十张琴一字排列,整整齐齐。父亲看了看琴,又看了看我,随手拿起一张弹起来。琴声淡淡,朴实清新。恍惚中我似乎听到斧凿丁丁,桨声欸乃。似乎看到,青山绿水中,渔樵问答。渔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樵曰:“余之志在山林也。 ”而此时,青树绿荫里,一位老者正曲罢收琴,问小子曰:“薄木丝弦,其音何谐?”小子曰:“琴为心声,人琴合一。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善于借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如“那块木料,那块木料” ,重复两次,表现出父亲即使多年

16、以后回忆起往事仍满腹愧疚,难以释怀。B. “两棵梧桐树越发粗壮,像两个巨人,笑看云淡风轻”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语义双关,写出了“我”在经历世事之后,思想逐渐成熟起来。C. 篇末“渔樵问答”和“长幼问答”的内容暗示了文章主旨,含蓄地揭示出“我”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就是要回归山林,与自然融为一体。D. 本文材料组织详略得当,重点描写了十五岁时随父回老家,梧桐树下父子对话和成年经历挫折后开始学习斫琴的经历与感受,其他都一笔略过。5. 文中说“我慢慢发现自己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斫琴”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我”还为了什么而斫琴。6. “心语”是指发自内心的人生的感悟,本文作者的“斫琴心语”或直接或

17、隐晦,请结合作品,概括作者抒发了哪些“心语” 。【答案】4. C 5. 因为对生活的热爱, “斫琴”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因爱生活而爱斫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斫琴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丢失的“心” ,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认识了自己。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古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父亲让我学习斫琴” ,实际上是对“我”传承传统文化寄予厚望。 6. 万物不可轻侮,不能以外表评判人和事物的价值。做人不能丢了初心,要坚守理想,找到自己的位置。多接触某一事物,才能对它产生兴趣,进而热爱它。成功、成才需要时间,要学会耐心等待。做事要专注,要耐得住寂寞。挫折并不可怕,经历可以使人成

18、长。【解析】【4 题详解】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 项, “含蓄地揭示出我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就是要回归山林,与自然融为一体。 ”对文章主旨理解有误。 “我”找到本心,是想表达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不以外表取人取物,不忘初心,坚守理想,要耐得住寂寞等。故选 C 项。【5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本归纳概括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持文本的内容。明白小说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19、,要表达什么主旨。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我”除了生计之外,还为了什么而斫琴。文中说“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斫琴,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也许是因为对古琴有了更深的理解” ,表明因为对生活的热爱, “斫琴”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因爱生活而爱斫琴。文中写“我”砍了老家的一棵梧桐后,独自待在一个山脚下的作坊里两年,真切地听到万物说话的声音,每一声都真实而纯正。表明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斫琴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丢失的“心” ,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认识了自己。结尾借 “渔樵问答”和“长幼问答”的内容“琴为心声,人琴合一。 ”表达父亲让“我”学习斫

20、琴,实际上是对“我”传承传统文化寄予厚望。【6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意主旨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明确小说写了何人何事,领悟小说要表达的情感或道理。本题要求考生概括作者抒发了哪些“心语” 。 “心语”是指发自内心的人生的感悟,本文作者的“斫琴心语”有的直接,有的隐晦。文中父亲对“我”讲他曾经无心丢了他师傅的一块看似普通却珍贵的木头而追悔莫及,他说“丢了木头事儿小,丢了心人就毁了。记住:万物不可轻侮。 ”表明万物不可轻侮,不能以外表评判人和事物的价值。父亲当年说“做琴如此,做人亦如此” ,后来“我慢慢发现自己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斫琴,我已经深深地爱上

21、了斫琴,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表明我明白了做人不能丢了初心,要坚守理想,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我”在斫琴的过程中,爱上了这个手艺,享受这个过程,表明多接触某一事物,才能对它产生兴趣,进而热爱它。 “我”砍了老家的梧桐后,用了一年的时间晾晒木材,用了两年的时间去打磨,表明成功、成才需要时间,要学会耐心等待。做事要专注,要耐得住寂寞。 “我”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生活本一帆风顺,本想着幸福的人生就这样走下去,谁知工作单位经营不善解散了。于是“我”迫于生计又找到父亲开始学斫琴,斫琴的过程让我爱上了这个手艺,也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由此可以理解出, “我”的斫琴心语是,挫折并不可怕,

22、经历可以使人成长。【点睛】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的题目,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前,一定要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明确小说的环境背景,小说塑造的主要和次要的人物形象,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领悟小说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须细心和耐心。(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北斗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卫星

23、在太空飞行,太阳与地球是它的航标灯:卫星飞行姿态的建立依赖于对太阳、地球的观测,测量精度越高,卫星飞行姿态就越稳定,提供的导航精度也越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三只眼” ,就是通过观测太阳、地球为导航卫星提供导航。专家介绍说, “三只眼”就是两个“太阳眼” (模拟太阳敏感器、数字太阳敏感器) 、一个“地球眼” (红外地球敏感器) 。 “太阳眼”测量太阳的位置, “地球眼”测量地球的位置。安装了“三只眼”的北斗卫星的优异表现与“视力”密切相关。卫星入轨初期用模拟太阳敏感器捕获太阳,再通过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共同作用,更加精确地确定卫星的三轴姿态。科研人员对北斗卫星数字太阳

24、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进行了关键技术攻关。数字太阳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关键元件自主可控;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后,具有高测量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不易受太阳等天体对测量的干扰等优点。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星间链路,是北斗导航系统由区域向全球过渡的关键技术,是提升系统全球服务能力的核心技术手段,也是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重要标识和技术制高点。中国科研人员提出了自己的北斗全球组网星间链路解决方案,率先采用毫米波技术体制和生产工艺,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间链路产品。这将对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起到关键作用,极大地促进北斗全球系统的跨域发展。(摘编自余建斌自主创新确保北斗系统稳定运

25、行 , 人民日报2018 年 6 月 11 日)材料二:中新社西宁 7 月 3 日电在青海省,千百年来牛羊吃草到哪里牧民们就跟到哪里,记者3 日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获悉,目前该省以北斗卫星技术为基础,对草场和牲畜实施动态监控,进行智慧放牧。传统放牧方式下,草场利用率低,且牧民很难全面、便捷地掌握牧草生长、气象灾害和动物疫情等信息。现在牧民通过北斗手持终端“牧民通” ,依据北斗卫星制定的放牧方案以及北斗短报文双向通信功能,便可以实时掌握游牧路线、草场动态、疫病防疫等信息。据了解,青海省以北斗卫星技术为基础,已建立了天地一体的天然牧草采集和监测系统,应用于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并建立了基于北斗的草

26、地自动监测站和北斗生态畜牧业数据服务平台。北斗卫星信息技术应用在畜牧业生产中,可以建立融牧草资源利用、家畜动态监测、疫情预警、气象灾害预报等信息于一体的高寒地区特色生态养殖模式。(摘编自中新网北斗卫星“试水”青海高原智慧放牧 )材料三:12 月 30 日报道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0 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产值有望达到 4000 亿元人民币。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 2012 年正式开通,时过五年,目前已覆盖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近又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实现全面信号兼容。与全球其他三大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 GPS 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

27、欧盟的伽利略系统)相比,北斗除了具备三大系统的技术机制之外,还有独具的短报文和位置报告服务能力。与 GPS 芯片价格相比,芯片单价曾一直是制约北斗导航民用的最大瓶颈。如今,由于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加上工艺产能的提升,国产北斗芯片单价已降至 6 元,在总体性能上也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目前,中国的北斗系统已经在公安、交通、渔业、电力、林业、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运用。据统计,各类北斗终端及运营平台已经为 23 个省市、超过 35 万辆客货运车、远洋渔船等提供服务。(摘编自参考消息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现阶段,我国的北斗系统随着技术的升级、系统的完善,为全

28、球用户提供服务的目标已经实现。B. 对北斗导航系统由区域向全球过渡的关键技术星间链路的研制,我国科研人员将采用毫米波技术体制和生产工艺,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C. 传统放牧方式存在草场利用率低、牧民很难全面而便捷地掌握相关信息等弊端,而运用北斗卫星系统进行放牧则可能避免这些弊端。D. 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在民用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材料二以青海省牧民们放牧方式的改变较为详细地佐证了这一成果。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三大卫星导航系统 GPS 系统、格洛纳斯系统、伽利略系统相比,毫不逊色。B. 如果没有攻克红外地

29、球敏感器的关键技术,那么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一定存在测量精度和可靠性不高、寿命短、易受干扰等缺点。C. 基于北斗的天地一体的天然牧草采集和监测系统、草地自动监测站、生态畜牧业数据服务平台的建成,有助于促进青海省畜牧业的发展,D. 以前,芯片价格高是制约北斗导航民用的大难题;如今这一难题已经解决,人们乐观估计北斗导航产生的产值将可能达到四千亿元人民币。9. 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答案】7. A 8. B 9. (1)自主发展,独立运行。是我国科研人员独自研发成功的。(2)性能优越,功能丰富。精度高,而且独具短报文和位置报告服务功能。(3)运用广泛,覆盖面广。已

30、经广泛运用于公安、交通、渔业、电力、林业、减灾等行业,目前已覆盖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解析】【7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 项, “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的目标已经实现”于文无据,据原文材料三说“时过五年,目前已覆盖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近又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

31、GPS)实现全面信号兼容。 ”并没有实现。故选 A 项。【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找到文本相对应的内容,加以比较,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B 项, “那么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一定存在测量精度和可靠性不高、寿命短、易受干扰等缺点”说法过于绝对。文中是说“数字太阳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关键元件自主可控;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后,具有高测量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不易受太阳等天体对测量的干扰等优点。 ”不能做否定性的假设推断。故选 B 项。【9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筛选信息,解决某些问

32、题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针对问题的指向,抓住文中对该题问题的相关阐述和评价,然后加以归纳总结。本题要求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考生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材料一第一节中“北斗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 ,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特点。是我国科研人员独自研发成功的。材料一第五节“具有高测量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不易受太阳等天体对测量的干扰等优点” ,材料三第三节中“北斗除了具备三大系统的技术机制之外,还有独具的短报文和位置报告服务能力” ,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性能优越,功能丰富。精度高,而且独具短报文和位置报告服务功能。

33、材料三“目前已覆盖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近又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实现全面信号兼容”和“据统计,各类北斗终端及运营平台已经为 23 个省市、超过 35 万辆客货运车、远洋渔船等提供服务。 ”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广泛,覆盖面广。已经广泛运用于公安、交通、渔业、电力、林业、减灾等行业,目前已覆盖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点睛】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

34、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

35、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晋书李密传节选)注游夏:指孔子

36、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10.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中未加标点部分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B.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C.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D.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11.

37、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密,字令伯” ,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字和名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才有的,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文中“泰始”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C. 大诰是周公相成王时,管叔、蔡叔、武庚联合淮夷作乱,周公率兵东征,出师前,以成王的口吻发表诰文,申述东征的理由。D. 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为唐朝的房玄龄等二十一人合著,沿用了史记的纪传体体例。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李密从很小就懂得

38、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B. 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 “辞不就职” ;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C. 李密认为过去舜、禹、皋陶的语言是用于交谈,所以简洁雅致;而孔明的言论是琐碎的,其原因在于没有和孔明旗鼓相当的谈论者。D. 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2)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

39、是知成败一也。【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成子游子夏一样的人才。(2)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解析】【10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曰” “乎” “于”“而” “之

40、” “也” “矣” “焉” “耳” “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 “司隶”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弗之劾也”前面省略的主语是承前指,是司隶,前面要断开;“密”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常望内转”前面省略的主语是李密,前面要断开;“而”是句首表转折的词,前面要断开;“乃迁”和“自以失分怀怨”前面省略的主语都是李密,前面分别要断开。故选 C 项。【11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A 项, “字和名没有意义上的联系”表述有错,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41、。故选 A 项。【12 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 项, “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得到升迁,未能如愿,心怀不满,才作诗发牢骚说“不如归田” ,此话言不由衷。故选 D 项。【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

42、,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师事,拜为师,师从;门人,学生;方,比作,此处是把比作;之,代词,他。第二句中,抗,抵抗;任,作用; 丧,亡,丢;是,这;一,一样。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

43、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 。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

44、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 ”于是就停止征召(他) 。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 (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 ”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

45、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 ”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 ”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 ”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

46、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 (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 (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秋兴(其二)杜甫夔府 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 香炉违伏枕 ,山楼粉堞 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注】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

47、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伏枕:指生病。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紧承秋兴 (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壮阔之景。B. 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念故都之切;“每依”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C. 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D. 诗人老病一身,漂泊他乡,深情追怀往昔在朝为官的生活,一个“违”字,道出了万千遗憾。15. 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

48、心在京华” ,虚实结合。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14. C 15. (1 )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 ”,联想到“北斗京华” ,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2) “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3) “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解析】【14 题详解】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C 项,“想

49、象京华的芦荻光影”理解有误。诗的最后两句写的都是眼前的景物。故选 C 项。【1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理解所给句子的意思,分析写了什么景,什么人或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本题要求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虚实结合,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的。首联“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中, “孤城落日”是眼前实景, “京华”是虚写,由眼前这景联想到京华,表达了诗人在漂泊中对故都的思念之情。第二联“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中,前一句是实写杜甫独坐孤城,望穿京华,而时局变异,世事难料,心事微茫,听到凄楚的猿声,不由泪下。下句借用典故表达他八月份乘船回长安供职的心愿化为泡影。这一联表现诗人漂泊天涯,遥望京华,欲归不能,愁绪难解。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不仅加重了凄凉的气氛,也烘托了诗人的心情。第三联“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前句写诗人慨叹没能入京供职、违离画省香炉,只空挂了个尚书郎的职衔,辜负了那份工作,伏枕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