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忻州二中 2018-2019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园林与昆曲作为比翼双飞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昆曲艺术都相当集中地体现出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这是巧合吗?不是!两者都可以被看作是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相互交融、整合结出的果实。去过苏州园林的人不少,但能真正道出其美的人却不多;听说过或看过昆曲的人也不少,但能深刻认识其美学价值的人却不多。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昆曲是雅得不能再雅的“阳春白雪” ,而昆曲的发祥地,正是在分不清究竟是“城中园”还是“园中城”的苏州。在许多人的眼里,没有园林,苏州
2、,便不是苏州,那么,如果再加上这一句:没有昆曲,苏州也不是苏州,完全应该是成立的。不仅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唱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词句,昆曲的许多剧目和内容都和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曲,曾经取材于园林,也曾吟唱于园林,与园林有一种天然的契合。拙政园中的卅六鸳鸯馆,便是园林主人与友人们欣赏并演唱昆曲的地方;而网师园的濯缨水阁,怡园的藕香榭,也都有演戏的功能。苏州园林,精致雅洁,亭阁居高,绿树葱茏,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文人意识。这种浸透着精神因素的物质景观,是东方审美情趣的凝聚和物化,形成一种品位极高、自成体系的中国园林文化。园林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获得赏心悦
3、目的审美满足和愉悦的心理效应。春雨冬日,夏蝉秋虫,在四时不同的园林景观之中,人们会触发许多遐思和联想,兴发许多相聚、雅集等人际活动。因而,伴随着游园而来的许多顺时应景活动,诸如宴月飞觞、迎春赏花尤其是度曲吟唱之举频频进行。在情景交融之中,最大限度地获得了园林所提供的良辰美景、审美情趣和应时节俗方面的满足。昆曲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必然结合,能使人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净化的双重审美效果。昆曲鼎盛时期也是苏州园林艺术成熟并登峰造极的时期,更是苏州文化艺术和商业经济空前繁荣的时期,由此可见,昆曲与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成为园林文化的延续和衍化,使苏州园林从更高层次上发挥了它在审美领域中的多功能作用,
4、变“静态”艺术为动静结合,显示了无限生机和魅力。地方文化艺术的特色总是与当地的水土风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关。昆曲和园林,都发仞于具有广采博取兼容特性的太湖文化(吴文化) ,昆曲将文学、音乐、歌舞、美术、雕塑、武术乃至杂耍技艺融汇兼容于同一载体,与园林艺术共具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欣赏苏州园林,需要进入一种“虚境” 。无比皎洁的月光,在宣纸一般的云墙上,将摇曳的树影筛成动人的水墨,也许就在此时,又添了一声青蛙自荷叶上跳入水中的响动。欣赏园林之境,不是用很细微、很淡然的心态,是无法进入角色的。欣赏昆曲,又何尝不是如此。要知道,昆曲唱演和欣赏的最佳形式,从来就是粉墙花影,笛箫鼓板,三五知己
5、,花前品茗,梅下饮酒,箫竹盈耳,拍曲应和,情兴倍添。昆曲清唱和表演艺术,在它的形成阶段并非剧场艺术,而是园林里的艺术。而要真正品赏园林,又当是蕉窗听雨般的情致,而人文化的蕉窗听雨情致,便是有着同样意味的昆曲了。1. 下列对园林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没有昆曲,苏州也不是苏州,昆曲的发祥地,正是在分不清究竟是“城中园”还是“园中城”的苏州。B. B.卅六鸳鸯馆、怡园的藕香榭与濯缨水阁,精致雅洁,为昆曲的演唱提供了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的环境。C. 昆曲与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苏州园林艺术的登峰造极,使得昆曲艺术也走向艺术的高峰。D. 在情景交融中,园林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人们提供良辰
6、美景、审美情趣和应时节俗方面的满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阐释苏州园林和昆曲艺术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艺术特点,是为了展现广采博取兼容特性的太湖文化(吴文化) 。B. 作者列举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唱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词句的例子,印证了昆曲的发祥地,正是苏州。C. 文章最后阐述了欣赏昆曲和园林都需要进入一种“虚境” ,充分展现了昆曲和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的特点。D. 文章深入挖掘昆曲和园林的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并追溯到太湖文化的特点,表现了两者的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推断,准确的一项是A. 许多人听过昆曲,但能深刻
7、认识其美学价值的人却很少看出昆曲佶屈聱牙。B. 人们聚集在苏州园林,兴发一些活动,主要是从事昆曲的吟唱。C. 昆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只是与当地的水土风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关,因而具有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D. 欣赏昆曲,也要用很细微、很淡然的心态,才能进入角色,进入一种“虚境” 。【答案】1. C 2. D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园林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 项, “苏州园林艺术的登峰造极,使得昆曲艺术也走向艺术的高峰”错误,文章第七段
8、原句是“昆曲鼎盛时期也是苏州园林艺术成熟并登峰造极的时期” ,文章只是说二者的鼎盛时期差不多,而昆曲艺术的高峰,并不是苏州园林艺术高峰的使然。A 项,源自文章第三节,选项与文本一致;B 项,源自文章第四节,选项信息与文本一致;D 项,源自文章第六节,选项信息与文本一致。【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 项, “是为了展现广采博取兼容特性的太湖文化(吴文化) ”有误;文章应是为了阐述昆曲和
9、园林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B 项, “印证了昆曲的发祥地,正是苏州”有误,从文中来看,应是为了说明“没有园林,苏州,便不是苏州,没有昆曲,苏州也不是苏州” ,是为了说明二者之间的关联。C 项, “充分展现了昆曲和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的特点”不准确,从文中来看,阐述欣赏昆曲和园林都需要进入一种“虚境” ,应是为了阐述二者“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 。【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推断,准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
10、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 项, “看出昆曲佶屈聱牙”这一推断不对;文章第二段只是说“去过苏州园林的人不少,但能真正道出其美的人却不多;听说过或看过昆曲的人也不少,但能深刻认识其美学价值的人却不多” ,但这并不能说昆曲就是佶屈聱牙的。B 项, “主要是从事昆曲的吟唱” ,表述不对;文章第五段“人们会触发许多遐思和联想,兴发许多相聚、雅集等人际活动” ,第六段说“伴随着游园而来的许多顺时应景活动,诸如宴月飞觞、迎春赏花尤其是度曲吟唱之举频频进行” ,并没有说主要是从事昆曲的吟唱。C 项, “只是与当地的水土风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
11、关”有误,从文中来看,不仅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关” ,选项属强加因果。(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雨中的猫(美)海明威旅店里只歇着一对美国夫妇。他们的房间在二楼,面对着海。海水在雨中涌起一道长线,退回到海滩,冲回来又在雨中涌起一道长线。美国太太立在窗前往外观望。外面,就在他们的窗下,有只猫蹲伏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头。猫紧紧缩成一团好不让雨水滴湿。“我下去把那只猫咪带上来。 ”美国太太说。“我去吧。 ”她丈夫在床上表示。“不,还是我去。可怜的猫咪想在外头一张桌子下头躲雨。 ”“别淋湿了。 ”他说。妻子来到楼下,她经过柜台时旅店老板起身向她鞠了一躬。他的办公桌
12、在柜台间的最里厢。他是个老者,身材很高。“下雨啦。 ”美国太太说。她喜欢这个旅店老板。“是呵,夫人,天气真够坏的。 ”他站在昏暗的柜台间最里厢的桌子后面。这美国太太很喜欢他。她喜欢他接受抱怨时那副不苟言笑的认真态度,她喜欢他那份尊严,她喜欢他愿意为她服务的那番心意。她开门往外看去,那只猫该就在右边什么所在吧,或许她可以沿着屋檐下走过去。她站在店门口时,有只雨伞在她身后撑了开来。是清理她房间的那名女侍。“你可不要淋湿了呵。 ”她微笑着说。当然,准是旅店老板叫她送伞来的。女侍为她撑着伞,她沿着碎石路走到他们房间窗户的下头。桌子还在,被雨水冲洗得绿得发亮,但是猫已不知去向。她突然感到非常失望。女侍抬
13、头望着她。 “丢了什么东西吗,夫人?”“刚才有只猫的。 ”美国女郎说。“猫?”“是啊,一只猫咪。 ”“一只猫?”女侍笑出声来。“雨里有猫?”“是的, ”她说, “曾在桌子下头。 ”之后她又说, “呵,我好想要呵,我要一只猫咪。 ”“走吧,夫人, ”她说, “我们得进去了,你会被淋湿的。 ”“我看也是, ”美国女郎说。她们沿着碎石路折回,进入旅店内。美国女郎走过柜台间时,老板自他桌后向她欠了欠身。老板令她感到很显要。她有一股无比尊耀的短暂感觉。她走上了楼梯,她打开房门。乔治在床上,看书。“猫弄来了吗?”他问,把书放了下来。“不见了。 ”“会到哪里去了呢?”他说,暂且将眼睛移开了书本。她在床边坐了
14、下来。“我好想要呵, ”她说, “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想要。我要那只可怜的猫咪。可怜的猫咪在雨地里多不好玩。 ”乔治又拿起了书本。她走过去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头,举起手用镜子照看自己。她端详她的侧脸,一侧看罢又看另一侧。之后端详后脑勺与脖颈。“你看我把头发留长起来,好不好?”她问,又照看自己的侧脸。乔治抬起眼来看到她的颈部,发尾剪得像个男孩子。“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 ”“我可烦了, ”她说, “我讨厌死像个男孩子了。 ”“你看起来好帅呵。 ”他说。她将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到窗前往外看。天要黑了。“我要把头发往后梳,扎得紧紧光滑的,在脑后打个大结我可以抚摸。 ”她说, “我要只猫咪抱在膝上,我摸它
15、,它会咕噜噜地叫。 ”“喔?”乔治在床上说。“我还想用自己的银器用餐,而且要有蜡烛。我还想一年四季如春,我可以在镜子前梳我的头发,猫和新衣服我也想要。 ”“哦,别说了,还是去读点什么吧。 ”乔治说着,又继续读他的书。女士在向窗外看去。天色已黑,仍在下雨。“不管怎样,我想要只猫, ”她说道, “我想要只猫,我现在就想要只猫。如果我不能留起长发或者有其他的快乐,我总可以有只猫吧。 ”乔治没有注意听,他在读自己的书。有人敲门。“请进。 ”乔治说着,从书中抬起头来。门口处站着女侍,她抱着一只龟壳花纹的大猫,那猫紧紧地缩在她的怀里,尾巴还在摇摆。 “打扰一下, ”她说, “店主叫我把这个带给太太。 ”(
16、有删改)【注】这篇小说创作于 20 世纪 20 年代,当时在传统的美国家庭中,男性地位高于女性,丈夫决定着妻子的一切。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和人物,其中下雨的环境描写为猫的活动提供了特殊场景,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 小说中有多处人物对话,贴合人物性格和情感,用语简洁明了,极富口语特点,体现了海明威小说“电报式”的语言特色与风格。C. 雨中的猫是本文的线索,小说围绕这一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寻猫寻猫不得店主送猫。结构严谨,情节完整而又引人思考。D. 作者采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腻地表现了美国太太在回到旅店后因寻
17、找不到自己的爱猫而产生的烦闷、压抑和失望之情。5. 旅店老板对美国太太的态度和美国丈夫对太太的态度有何不同?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6. 请在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根据第一段中“紧紧”一词,分析“雨中的猫”的象征意义。【答案】4. D 5. 态度不同:旅店老板对美国太太尊重、帮助和关心;美国丈夫对她的态度是漠视、冷淡、虚伪、置之不理。用意: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丈夫对妻子的冷漠、虚伪;暗示女主人公苦闷、压抑的真正原因,表达了对美国丈夫行为的不满,从而突出了主题。 6. “紧紧”一词写出猫在雨中头尾贴在一起的状态,表现了她无助、孤独、可怜的处境,需要人呵护;猫的处境和美国太太在家中的处境
18、相似,猫象征着美国太太,她在家中得不到丈夫真正的爱护和尊重,内心孤独;她对雨中猫的帮助暗示着她渴望得到关心、爱护和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女权意识的觉醒,渴望获得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D 项, “自己的爱猫”错误,由原文可知,这只猫是美国太太在旅店中透过窗户偶然见到的。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细节鉴赏。其中 A 项,分析小说开头段的作用,B项鉴赏小说中语言风格,C 项分析小说的线索,D 项鉴赏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和人物心理。解答此类题的方法:通读全文,关注细节。第一步:通读全文,整
19、体感知。把握小说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与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分析主人公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结合小说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通读原文,分别找出能体现旅店老板和美国丈夫态度的细节,然后分析归纳,再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就可以。旅店老板见美国太太出门就派女侍送来了伞,听说美国太太想要一只猫,就让女侍送来了一只,可见旅店老板的态度是尊重、关心;美国丈夫听见妻子提出的种种要求,要么表示不同意,要么敷衍,要么干脆不去听,表现出漠视、虚伪、冷淡的态度。旅店老板的态度和丈夫的态度对比鲜明,而丈夫是与美国太太共同生活的人,这
20、就反映出女主人公苦恼的真正原因,这一安排起到了揭示主题的作用。【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先结合相关语句解释“紧紧”一词在文中的含意,然后结合写作背景分析“猫”的象征意义。 “紧紧”在小说中是写猫在雨中的样子的,反映出这只猫的无助和可怜。由注释可知,这篇小说创作于 20 世纪 20 年代,当时在传统的美国家庭中,男性地位高于女性,丈夫决定着妻子的一切,妻子没有权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妻子看到猫而心生怜悯,也正是由猫的处境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她要救猫,正反映出她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由此可知猫是美国妻子的象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光一生, 一生有光记“汉语拼音之父”
21、周有光先生周有光,中国著名语言学家。这位知识渊博的学者,曾被大作家沈从文称为“周百科” 。他治学严谨、为人乐观豁达,是一位不慕名利的学者。周有光十岁进入苏州新式学堂读书,中学毕业后,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又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 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并在上海银行兼职。1955 年,他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后就决定留在北京,改行语文。周有光发现汉语拉丁化的方案五花八门,需要有一个统一并可行的方案。他和他的同事经过努力最终促成了这个今天看来仍然发挥作用的方案。也正是由于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周
22、有光被不少人尊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他本人却一直觉得被这样称呼不好。他说:“读过我书的人,绝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 ”周有光的外甥女毛晓园说:“他觉得汉语拼音有一个发展过程,不要把功劳都归在一个人身上。 ”周有光曾戏言自己 50 岁起由经济学教授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前者是半途而废,后者是半路出家,两个“半”字合在一起,就是个圆圈,一个“零” 。进入全球化时代,周有光努力推进语文现代化进程,并指出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语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张森根说:“除了对汉语拼音的贡献,周老在创建现代汉字学、研究比较文字学以及研究中文信息处理和无编码输
23、入法方面的学术成就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1991 年,周有光将目光从研究拼音、文字等转移到对文化学、时代变化等问题的探索上,阅读、思考与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写作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据张森根介绍,周有光迄今为止出版的 40 多本著作中,约有一大半是在退休之后完成的。“生活中,周有光老先生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学术上则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他曾对我说过,自己是对这个世界认真思考了的。 ”周有光文集策划人之一叶芳说。对待学术问题,周有光的态度一向严谨,不避讳别人的批评。在周有光百年口述一书的“尾声”中,周有光提倡“不怕错主义” ,他认为自己的百年口述史中出错是难免的,所以他不仅不怕别人提出批评,相反更
24、希望听到不同意见。 “为了追求真理,周老欢迎读者对他的文章提出批评。为了学术的发展,他也决不当和事佬。 ”在很多亲朋好友眼中,周有光既是一位思维敏锐的学者,也是一位待人宽厚的老人。每年过生日,都有不少人去看望他。叶芳曾说过,近年周有光先生身体很弱,坐那么长时间听别人说话是很耗费体力的, “但他特别宽容,不会阻止别人说话,静静等着人家离去。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 。乐观,是身边人对周有光的另一个印象。张森根回忆,周有光先生年轻时身体很弱,一位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 35 岁,但现在他活得比三个 35 岁还长,周老幽默地说:“不能怪算命先生,那是因为科学发达了,我所以能活得健康。还有,就是上帝把我忘记
25、了。 ” (有删改)【相关链接】1955 年,周有光提出普及普通话的两项标准:全国汉族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他还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1958 年,汉语拼音方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791982 年,周有光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促成国际投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之后,周有光继续研究以词语为单位的拼音正词法,形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1988 年公布。他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主编的汉语拼音词汇 ,成为电脑中文词库的基础。 (百度百科)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概括地介绍
26、周有光的身份及其作为一个学者的个性特点,其用意在于让读者对周有光有一个总体的了解。B. 周有光因为在经济学学术领域难以取得突破,因此不得已半途而废,50 岁时才选择改行,开始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C. 周有光是一位谦逊处世的学者,他认为汉语拼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是很多人共同的功劳,不愿接受“汉语拼音之父”的称呼。D. 周有光治学态度严谨,不怕批评,为了追求真理,他欢迎读者对自己的文章提出批评,为了学术发展,他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 周有光将语文的功能与社会现代化联系起来思考,他充分肯定语文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这表明他是一位视野开阔、关心国家发展
27、的学者。B. 周有光待人宽厚,心态积极乐观,这从他长时间静静聆听他人的讲话、对待生命的态度等事件中可以看得出来。C. 周有光退休之后,仍然坚持思考研究,笔耕不辍,著作颇丰,表现出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浓厚兴趣,以及活跃的思维与非凡的著述热情。D. 周有光在学术上积极探索,他认为青年人搞学术就要有对世界的好奇心,并由此展开对这个世界的认真思考。9. 周有光对现代汉语的规范与发展做出过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答案】7. B 8. D 9. 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建议全国汉语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并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促成国际投票通
28、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研究形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主编的汉语拼音词汇,成为电脑中文词库的基础。努力推进语文现代化,创建现代汉字学、研究比较文字学。【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B 项, “周有光因为在经济学
29、学术领域难以取得突破,因此不得已半途而废”的说法无中生有,而且原文“前者是半途而废,后者是半路出家,两个半字合在一起,就是个圆圈,一个零 ”是周有光的谦虚之言。故选 B。【8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本题 D 项, “他认为青年人搞
30、学术的认真思考”无中生有,原文是说“周有光在学术上则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自己是对这个世界认真思考了的” 。故选 D。【9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题干“周有光对现代汉语的规范与发展做出过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从文中筛选
31、语句如:“1955 年,他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后就决定留在北京,改行语文。周有光发现汉语拉丁化的方案五花八门,需要有一个统一并可行的方案。他和他的同事经过努力最终促成了这个今天看来仍然发挥作用的方案,也正是由于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 , “1955 年,周有光提出普及普通话的两项标准:全国汉族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 , “1979-1982 年,周有光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促成国际投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之后,周有光继续研究以词语为单位的拼音正词法,形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1988 年公布。他从 20
32、世纪 50 年代开始主编的汉语拼音词汇 ,成为电脑中文词库的基础”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周有光对现代汉语的规范与发展做出的贡献。【点睛】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
33、应该通读全文(段) ,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
34、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 ”弃疾曰:“勿忧。 ”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 ”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
35、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B. 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C. 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D. 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36、是( )A. 蛮,即南蛮,指南方少数民族。古汉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东南西北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夷、蛮、戎、狄。B. 江右,古时以面朝北为准,右为东,左为西。因此,古人把长江之西称为“江左” ,长江之东称为“江右” 。C. 长短句,和曲子、曲词、诗余等,都是词的别称。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成“词牌” ,依调填词为“倚声” 。D. 三鼓,即三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三鼓,是指 23 点至次日 1 点。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整治时有作乱的湖南草寇,辛弃疾斥巨资修建营垒,招兵买马,这表现他深谋远虑,有雄才大略。B.
37、 辛弃疾如期建成飞虎营栅,向皇帝上书陈述事情经过,并呈上图纸,皇帝才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C. 虽然部属都反对,但辛弃疾还是坚持吧买来的粮食的十分之三赈济信州百姓,这表现了他的仁政爱民和博大胸襟。D. 谢枋得经过辛弃疾庙宇时,听到“若鸣其不平”之声。文章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辛弃疾生前的愤激不平。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说辛弃疾胸怀大志,有远大谋略。(2)当时枢府
38、中有不乐意这样做的人,屡次阻挠辛弃疾, (但)辛弃疾反而干得更加努力,(阻挠者)最终也没能改变他的想法。【解析】试题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通读一遍,了解大意,找到一些标志性的词语,然后进行断句。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来做。 “议者以聚敛闻”意思完整,可以独立成句,先排除 BC 两项, “弃疾受而藏之”意思完整,可独立成句,再排除 A 项,故本题应选D。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1 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 项, “古时以面朝北为准,右为东,左为西” ,这一说法有误,古人习惯以面朝南为尊,左为东,右为西,因此
39、江左,在长江之东,而江右,则在长江之西。故本题应选 B。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12 题详解】B 项, “皇帝才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与原文内容不符。根据原文“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可知,并没有说“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 ,而此处“释然”是消了气的意思。故本题应选 B。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
40、,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13 题详解】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第一句中,雅,很;慷慨,胸怀大志;大略,远大谋略。
41、第二句中,乐,乐意;数沮挠,屡次阻扰;力,努力;卒,最终;夺,改变。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 冯延巳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注】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一晌:很短的时间。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 “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B. “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
42、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C. “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D. 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E. 冯延巳的词善于用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 “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15. 柳永的雨霖铃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尽离别之意,历来被人称道,本词中“青帘斜挂
43、,新柳万枝金”与此句十分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比较两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 AD 15. 相同点是两句都又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柳”的形象来表达惜别留恋之情。不同点是,冯词描绘了春光中万枝新柳闪烁金光的鲜丽春景,以乐景写衷情,倍显主人公离索惜别的愁情;柳词描绘了晓风残月下杨柳岸清冷萧索的秋景,渲染了离别后的寂寞相思之意,情景交融。【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 ,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 项, “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44、”有误;“惊”字并非指笛声将送别之人吓了一跳、从美梦中惊醒,而是从满腔愁绪中惊醒。且“禽”被惊飞犹成双成对,离散的人却天各一方,人不如鸟,更增离人心头愁苦。C 项, “一晌”指时间之短暂,该句表达的是在短暂时间内感情变化剧烈。对“时间、生命无常”的感悟并无依据。E 项,冯延巳词风被王国维评为“深美闳约” ,善于用大境写柔情,空间境界阔大,如“天长烟远”意境开阔,并不是局部细景的雕琢。【1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比较两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这是比较鉴赏题,从题干来看,比较的点是“表情达意” 。先看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所写之景是“杨柳” “岸” “晓风” “残
45、月” ,萧条凄清冷落,这是哀景,而“离别”也是哀情,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融于景物,借这些景物来抒发离别的不舍,同时柳永借助想象酒醒后的萧索之景,渲染了离别后自己的孤独寂寞;再看本词,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同样有“柳” ,古人折柳送别,都借“柳” “留”的谐音来表达对友人的留恋不舍,此处的柳是“新柳” ,如同“万枝金” ,色泽鲜艳夺目,这是乐景,而词人要表达的是离别之情,这属于哀情,词人乐景的目的是对哀情进行反衬,乐景哀情更显其哀。两位词人的诗句既有共性,也有不同。考生分析的时候要把二者分开,先分析相同点,再分析不同点。点睛:对于比较鉴赏题,考生要先审题,从题干中明确比较的点,比如本题中,题
46、干既给出了比较的对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还给出了比较的点“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然后来分析诗句,根据题干提供的比较点来理解诗句,题干所给的两句诗,都有景,且有一个共同的景,即“柳” ,同时这两句诗要表达的情感也有相似之处,即都要表达惜别留恋,而这种情感与词中的“柳”有莫大的干系;同时两处“柳”的特点也有不同,前者是想象酒醒后所处的情境,或者所写的“柳”不但是“新柳” ,而且是“万枝金” ,景物特点不同,其对情感的作用就不同。根据这些内容分析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陈情表用“_ ,_ 。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
47、和缺少 心灵的安慰。(2) 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3)_,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答案】 (1). 茕茕孑立 (2). 形影相吊 (3). 引壶觞以自酌 (4). 眄庭柯以怡颜 (5). 出师未捷身先死【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茕茕” 、 “孑” 、 “觞” 、 “眄”
48、等字词的书写。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7.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饶市长下车伊始就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开展精确扶贫工作。松风菊香桂影,美文至理诗心,读书节开幕式上,语文课代表率先垂范,给全校老师、同学带来不少有益的读书建议。数学老师将珍藏多年的莫言文集都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你,你可要好好阅读,并尽快璧还,让他放心。年轻就是力量,拼搏就是未来,积极进取的“00 后”怎能做出“求田问舍、损人肥己、搬斤播两”的行为呢?不是每个小伙都期待邂逅容貌倾国倾城的公主,不是每个姑娘都渴望遇见乘着素车白马的王子。有人坐在宝马车里会哭,有人坐在自行车后座也会笑得
49、灿烂。苏武受尽千辛万苦,为汉朝立下巨大功劳,李陵认为苏武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下车伊始” ,指官吏刚到任所,现多比喻刚到工作的地方。句中使用正确。 “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敬辞,用于对方。句中说“语文课代表给全校老师” ,错误,谦敬不当。 “璧还” ,敬语,原璧退还,用于归还原物或推辞谢绝赠品。句中说对方,错误。 “求田问舍” ,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房价。比喻没有远大志向。句中使用正确。“素车白马” ,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此处望文生义。 “茅土之荐” ,被赐土地、封诸侯的嘉奖赏赐。句中使用正确。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