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宜春市第九中学(外国语学校)2018-2019 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西游记 ,别样的经典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 ,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 ,其余三国演义 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除
2、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
3、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
4、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 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 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
5、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节选自西游记前言 )1. 下列对神魔小说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B. 佛、菩萨、魔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逐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C. 到了神魔小说西游记 ,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D. 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
6、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B. 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在西游记中有意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C. 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D. 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3.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7、. 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B. 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所以人们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C.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D. 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咒的气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答案】1. B 2. D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不能确定佛、菩萨、魔是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
8、人间故事的体系的。【2 题详解】试题分析:明朝四大奇书不全是传统积累型小说。【3 题详解】试题分析:吴承恩的态度不能决定人们对神魔的看法,强加因果。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 C 项强加因果。(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下坡或者上坡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
9、人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那个黄昏
10、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 ”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我说:“老周,别管闲事。 ”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
11、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 ”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
12、?”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 ”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老周把前后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
13、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 ,看了很久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啦。 ”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富丽华是本地最高档的酒店,我和老周还从来没有一起去过呢。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4. 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 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
14、事后的兴奋之情。B. 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C. 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D. 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E. 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示“我”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5. 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 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事
15、。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答案】4. BE 5. 重情义,热心助人。 敢作敢为,有社会责任感。 理智冷静,善于保护自己。 6. 赞同老周:老周既要救人,又设法避免惹上麻烦,这是社会环境逼他如此,老周这样做,既善良又有理性。老周既救了人,又没惹上麻烦,不论手段如何,结果是最理想的。反对老周:抢救生命第一,容不得犹豫、拖延;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应该有附加条件。【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
16、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 项, “没有什么区别”错误, “我”只是提醒老周别管闲事,以免惹出麻烦,后来的救人行动“我”都全程参与其中,与袖手旁观说风凉话的“看客”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E 项, “我”的县政府机关干部身份是通过对通过对机关的位置和路的下坡上坡的描写中表露出来的, “我”的言行和处事方式不能表明这种身份。故选 BE。【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
17、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结合文本内容“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等分析可知,重情义,热心助人。结合“我说:老周,别管闲事。 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分析,敢作敢为,有社会责任感。结合“说: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
18、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 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分析可知,理智冷静,善于保护自己。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 。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
19、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题,只要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赞同和反对都可以。答赞成,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入手来分析,老周是一个律师,他和常人一样,懂得助人为乐的道理,但是职业敏感性,让他比普通人的法律意识更强一些,他明白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今天,即使做一件好事,有时也会惹来不少麻烦,好事变成坏事也只是在转瞬之间,所以做好事的同时保护自己很有必要,结尾处伤者儿子的表现令人气愤也令人深思,也正说明老周这样做是正确的。答不赞成,可
20、以从传统的道理标准角度来谈,比如可以谈救人是第一位的,不能首先考虑自身的利益等。(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柳已青林徽因(1904 年1955 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 20 年代到 40 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
21、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徽因是 20 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 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
22、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 8 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
23、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象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 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 10 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 。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
24、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
25、:“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7.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林徽因是 20 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即使没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仍是中国女性的偶像。B. 林徽因文本的价值,既在于彰显她的真实面目,同时又勾勒出那个时代一些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C. 作者认为林徽因比张爱玲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比张爱玲更温暖人心。D.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结合如同梁柱与飞檐,说明他俩的性格具有互补性,如果没有林徽因,梁思成则无法完成中国建筑史 。8.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 林徽因是一个多才多
26、艺的奇女子,文中多处提到她在建筑、学问、诗人、作家等方面的成就。这也是作者佩服欣赏林徽因的主要原因。B. 本文语言风格朴实无华、饱含感情,运用细致的笔墨对林徽因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刻画,突出表现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C.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意思是说少女时期的林徽因像花一样娇艳美丽,而作为母亲的她能够像树一样的坚强面对生活,保护家人。D. 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林徽因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的魅力所在,即美貌和才华。E. 专家给林徽因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但她又活了 10 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对生活的坚忍、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是一种没有阴暗、卑微、鄙
27、俗的生命境界。9. 文章题为“传奇女子林徽因” ,请您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其传奇之处。【答案】7. D 8. CE 9. 她的卓越成就。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的巨大凝聚力。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结婚后的林徽因,和丈夫辗转各地,颠沛流离,在贫病交加典当度日之时,坚强的面对生活。【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
28、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D 项, “梁思成则无法完成中国建筑史 ”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分析可知,原文是梁思成“很难”完成,而不是“无法”完成。D 项说法太过绝对,故选 D。【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 项, “主要原因”
29、表述错误,应是“次要原因” 。B 项,语言风格“朴实无华”概括错误,文章语言藻饰丰富、富有文采。D 项, “魅力所在”即美貌和才华表述错误,文章结尾点明是精神和人生境界。故选 CE。【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层次,顺着文章的思路加以梳理和概括即可得到答案。文章前两节写她的成就,接着写她的传奇人生,最后写她的人格魅力和超拔精神。首先要从文章中找到题干中“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这句话所在的段落,然后根据段落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如文章第一段,主要是描述林徽因的传奇特点,可从她的光辉成就、她的巨大凝聚力、她的人生经历三个方面进
30、行概括即可。【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下面小题。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 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 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
31、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 ”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 ”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
32、,守殷死,汴州平。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 ”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 ”明宗扶髀(b)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 ”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
33、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崩,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yn)皆及祸以死。末帝 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选自新五代史 ,有删节)【注】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末帝:明宗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废帝。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B. 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C. 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
34、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D. 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11.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拜” ,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B. “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 “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C.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傧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D.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代爵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如晋侯比秦伯低一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35、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范延光具有谋略。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效果。B. 范延光勇气可嘉。明宗攻打郓州为了将敌将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庄宗,范延光主动请缨,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狱。C. 范延光遇事冷静。明宗患病,京师议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来。D. 范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纵,延光害怕祸患波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果然唐室大乱,延光免受祸患。13.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
36、当以静,宜少待之。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明宗拍着大腿说:“使(让)战马肥而使士兵瘦弱,这是我惭愧的地方!”(2)有人劝延光用严厉的刑法制裁他们,延光说:“制止动荡要依靠冷静,应当稍微等待一下。 ”【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间行求兵” ,“间行”是出行方式,作状语, “求兵”是目的,这个短语不可以拆开,排除 A 项、B 项;“下狱”是固定搭配, “搒掠数百”是相对较轻的惩罚, “胁以白刃”是更为严酷的威逼手段,排
37、除 D 项;句子翻译为:明宗派延光偷偷外出去搬请救兵,夜晚来到黄河边,被梁兵抓获,送到京师,被打了几百板子,被用刀威胁,延光始终不说出实情。故选 C。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
38、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 项,“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错误。 “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故选 D。【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 项, “返回途中被捕入狱”错,原文为“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 ,范延光是明宗派其偷偷外出去请救兵时被捕。故选 B。【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
39、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扶” ,拍;“肥” ,使肥;“而” ,连词,表并列;“瘠” ,使瘦弱;“此” ,代词,这;“所愧” ,所字结构,惭愧的地方。 (2) “或” ,有的人;“以” ,介词,用;“制” ,制裁;“之” ,代词,他们;“宜” ,应该;“少” ,通“稍” ,稍微;“待” ,等待。【点睛】参考译文: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唐明宗做节度使时,将他安排为自己的部下,并不觉得他有奇异之处。明宗攻占郓州,梁的军队正扼守着杨刘,梁军的先锋将康延孝偷偷将降书送给明宗,明宗寻
40、求可以将延孝降书送给庄宗的人,延光就自告奋勇请求前去,于是将延孝的信封成蜡丸揣在怀里,向西去拜见庄宗,把信交给庄宗,并且说:“现在延孝虽然有投降的意思,但梁军把守杨刘的士兵很多,尚不能谋取,不如在马家口构筑堡垒来与汶阳连通。 ”庄宗认为他说得对。营垒筑成后,梁派王彦章猛攻新筑的营垒。明宗派延光偷偷外出去搬请救兵,夜晚来到黄河边,被梁兵抓获,送到京师,被打了几百板子,被用刀威胁,延光始终不说出实情。庄宗进入汴州时,狱吏卸去他身上的枷锁,向他叩拜送他出狱。庄宗见到延光,很高兴,授予他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明宗在位时,他任宣徽南院使。明宗到汴州巡视,走到荥阳,朱守殷反叛,延光说:“守殷反叛的迹象刚刚显
41、现,如果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安排(实施计谋) ,那么就会城防坚固难以接近。因此,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不如急速攻城,我请陛下拨骑兵五百名,疾驰到城下,用神速之兵使他害怕。 ”于是他率骑兵五百人,从傍晚驱马飞奔到半夜,跑了二百里路,与守殷的军队在城下作战。天快亮时,明宗也疾驰而来,汴城内军队看到皇帝乘坐的车子,就打开城门,于是延光的军队首先进城,仍与敌人展开巷战,杀死打伤的人很多,守殷被杀,汴州平定。 第二年,延光升任枢密使。明宗问延光战马有多少匹,他回答说:“骑兵三万五千人。”明宗说:“我在军队中四十年,在太原时,马匹的数量不超过七千。现在有战马三万五千匹,却不能统一天下,我老了,马匹再多又
42、怎么样呢?”延光乘机说:“我曾经计算过,一匹马的耗费,可以养活步兵五人。三万五千匹马的消耗,相当于十五万步兵的消耗。 ”明宗拍着大腿感叹说:“使战马肥而让士兵瘦,这是我感到惭愧的!”这时,王淑妃执掌朝政,遂凝兄弟和淑妃有旧交,正倚仗着淑妃受到恩宠,凡有奏请没有不听从的,而大臣们由于淑妃的缘故,多数不敢与其抗争,只有延光沉着镇静地阻止他们。明宗有病,不能上朝处理政事,京城的百姓,议论纷纷,有关部门无法禁止。有人劝延光用严厉的刑法制裁他们,延光说:“制止动荡要依靠冷静,应当稍微等待一下。 ”不久,明宗的病好了一点,京师也就安定下来。这时,秦王掌握兵权,非常傲慢,延光担心祸及自身,就请免除职务离去。
43、明宗再三挽留他,延光流下眼泪,明宗没有办法,就把他罢免了。不久,秦王起兵反叛被杀,明宗死去,潞王反叛,后唐皇室一片混乱,弘昭、赟都被牵扯到灾祸中而死掉。末帝再次下诏命延光为枢密使,授以宣武军节度使之职。(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14. 下列几项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意同“祖席” 。B. 作者感情经历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这几个阶段。C.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44、这两句写到环境,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而“日暮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撩乱。D. “解缆君已遥” ,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 ,一个“犹”写出了作者犹豫不决的心情。15. 这首诗通过哪些表现手法表现诗人的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答案】14. D 15. 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 、 “愁”的情感;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对比, “方一笑”与“还成泣”对比,写出了相聚短暂的遗憾。【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D 项,作者“犹 豫不决的心情”
45、错,应该是表现作者执着之情。【15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抒情方式的题目,注意区分直接、间接和用特殊的手法抒情,此诗中有“荒城” “天寒” “日暮” “长河”场合等景物可以看出是借景抒情;由“已伤离”和“复愁入”等词语可看出是直抒胸臆;载通过“方一笑”与“还成泣”可看出是对比的手法。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明确情感。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和运用对比的手法抒情。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
46、缺部分。(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_,_。(2)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两句是:_,_。(3)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一句是:_。【答案】 (1). 鹰击长空 (2). 鱼翔浅底 (3). 阙秦以利晋 (4). 唯君图之 (5). 士皆垂泪涕泣【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浅”“阙” “唯”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47、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在全国与“电子商务”关联度最高的城市,杭州一骑绝尘,阅读数大幅度领先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这背后是杭州电子商务产业连续 6 年保持 30%以上高增长的发展态势。成都地铁站口的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障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他们都能等闲视之。几场秋雨过后,光雾山景区秋意渐浓,层林尽染,红叶青松相映成趣,绚丽的色彩堆成了一幅重彩油画,真可谓人间仙境,秀色可餐。参加了今年高考作文阅卷的陈老师深有感触的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
48、作文也越来越多。社会要进步,就要大胆改革。不清除抱残守缺的旧观念,就不能更好地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去。今年是建军 90 周年,全国各地正以各种形式纪念缅怀革命先烈,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勇的英雄气概,溢美之词不绝于耳。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一骑绝尘: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在某一方面超过同行很多,有巨大的优势。也有用于形容如同骑着一匹快马一般飞奔,远离尘世的意思。此处指杭州的领先优势,符合语境。等闲视之:把这件事看成平常的事,不加重视。多用于否定句中。此处用在了肯定
49、句中,使用不当,宜用“一视同仁” 。秀色可餐: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用在此处符合人间仙境这一语境。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此处望文生义,与“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的语境不合。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知改进。使用恰当。溢美之词:过分夸奖的话语。此处用在“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勇的英雄气概”的褒义语境中,褒贬误用。故选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 12 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B.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 20 个小时的义工服务。C.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