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7480 上传时间:2019-06-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永安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第一卷(共 36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8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遒劲(qi) 舟舸(g) 颓圮(p) 青荇(xng)B. 浮藻(zo) 慰藉(j) 叱咤(zh) 戮力(l)C. 玉玦(ju) 桀骜(ji o) 殒身(yn) 骨髓(su)D. 峥嵘(zhng) 忤视(w) 刀俎(z) 喋血(di)【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

2、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B 项,慰藉(j)ji。故选 B。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斑斓 荆棘 徘徊 短小精悍B. 万户候 惆怅 奖掖 中流砥柱C. 雕琢 斐然 携手 耳孺目染D. 遏制 彷徨 谦逊 英雄气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B 万户侯,C 耳濡目染,D 英雄气概。【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高考主要考察考生对音同异义字的判别,主要的解题技巧有: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

3、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您都退休了,还在为学校尽绵薄之力,让我们这些当领导的实在惭愧呀!B. 我的导师桃李满天下,我水平不高,能忝列其中也是我的光荣!C. 我现在因为买房子手头紧,以前我借给你 5000 元钱,请您奉还好吗?D. 再次莅临二中听课,我很高兴,上一次来还是三年前,你们请我来当

4、评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 B 项, “忝列其中”是谦辞,意为“排列于其中感觉有愧” 。此处符合语境。A 项, “绵薄之力”常用作自谦之辞,表示自己的力量微小,不能用来说别人。C 项,“奉还”意为恭敬地用手捧着归还,常用作说自己归还别人的物品,不能说别人归还。D项, “莅临”是敬词,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不能用来说自己。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人民网 9 月 19 日刊发的

5、消息,使我们了解到在节日禁令颁布后的首个中秋仍然存在着顶风送礼。B. 在此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C.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和魅力。D. 存在多年的污染问题,是环保部门束手无策,还是当地政府部门充当违法排污者的保护伞,甚至为了追求 GDP 而有意放弃监管责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 项,缺宾语, “存在着顶风送礼的现象“;B 项,一面对两面

6、;C 项, “甚至”前后分句语序颠倒。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B. 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的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C.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她不像在荧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D.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常见的语病,兼顾结构和语意两个方面的语病类型。这四个选项句子字数不多,结构不算复杂,所以难度相对不大。A “担任”和“岗位”不搭配,动

7、宾搭配不当 C歧义, “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可以是生活中的,也可以指荧幕上的; D介词掩盖主语,造成成分残缺,缺少“引起”的主语。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题目中“语病” “句意明确”的要求, “句意”常指句子存在语意方面的语病。做题时首先根据自己训练中积累的经验、语感判断,这样可以判断一般难度的语病。然后语法分析,划分句子成分,先看句子主干是否存在结构问题,然后看句子枝叶是否存在结构问题,句子在结构上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搭配不当、多余、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混乱杂糅、中途易辙。最后分析语意,看看是否存在语意上的语病,语意语病有以下几个:歧义、自相矛盾、指代不明、不

8、合逻辑(否定失当、主客观颠倒) 。同一个题中,三个选项中的语病类型一般不会相同,可以用排除法分析下一种语病类型,从而判断正确选项。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张大春为人不太痛快,说话常常是说一句留半句,此时更是闪烁其词,遮遮掩掩,但我还是听出了事情的原委。小文老师接了个差班,为了带好这个班,他每天殚精竭虑,早来晚走,还经常去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总算使这个班有了起色。父亲是个文人,一向不问俗务,家里忽然发生如此大事,他心下慌乱,只好先发出几个指令,莫衷一是,也不知哪个才有用。这次签名售书活动很成功,作家张奕激动地对记者说,读者对

9、这部书的溢美之词,是对我的肯定,我会用更多的作品感谢大家。刘洪擅长模仿,每年联欢会,他都要表演小品节目,他模仿的著名演员的说话腔调和动作神态总是栩栩如生,特别受职工欢迎。他一个人带个孩子很不容易,有时脾气大点,发落你一通,你也别在意,设身处地想一想,就不会觉得委屈了。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闪烁其词: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泛指不肯透露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问题。殚精竭虑: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常用于褒义。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

10、看法。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此处不合语境。溢美之词:表示过分吹嘘的话语。此处错用为褒义,不合语境。栩栩如生: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此处不合语境。设身处地:意为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泛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葛大马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变迁如白云苍狗 , 谁也无法预料。B. 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 ,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C. 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 , 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

11、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D. 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影视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A 项,白云苍狗: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结合“人事变迁”分析,符合该句语境。B 项,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与句中“在种种灾害面前”矛盾,不合语境。C 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结合“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

12、”分析,不合该句语境。D 项,声情并茂:声色情感都很丰富,形容作品或演唱的艺术性强,所表达的情感充沛动人。这里用来指“剧本” ,适用对象不当。故选 A。【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吸烟可导致肺部、脑部、口腔等多种疾病,每年可以致使世界上

13、700 多万人死亡,吸烟有害健康是不容分说的真理。别人送你们的礼物,即使不值什么钱,也当敝帚自珍,因为礼轻情意重嘛。古时一些忠臣侍奉君主危言危行,绝不阿谀奉承,凡是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关于月亮的种种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中国古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参加“汉语桥”的孩子们很快就互相熟悉了,他们凑在一处,不拘一格地谈笑着。面对众多质疑者,我期期艾艾左支右绌,他却三言两语解了我的围,真是妙语解颐。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

14、别。不容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修饰“真理” ,使用正确。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结合“别人送你们的礼物”分析,适用对象不当。危言危行:说正直之言,保持正直的品格。结合“绝不阿谀奉承”分析,使用正确。想入非非:是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又指胡思乱想。后用以形容想法新奇,脱离实际。使用正确。不拘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修饰“谈笑” ,望文生义。妙语解颐:说话风趣,使人发笑。结合“三言两语解了我的围”分析,不合语境。故选 D。9.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 , , ,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

15、工。A. 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般 身体弯得像弓一样 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B. 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廋 身体弯得像弓一样 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C. 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 身体像弓一样的弯 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D. 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般 身体像弓一样的弯 面色惨得像死人一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语段内容及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读后可知,横线的前文和后文都是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式结构,因此可从选项中找出在句式结构上能与原文保持结构一致的即可。答案为 C。【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技巧点拨】该题型的答题技巧为

16、: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本题便是从话题和句式结构一致的角度分析即可。阅读下面的现代诗歌,完成各题。红 叶沙白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噢,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枫叶余光中秋天,最容易受伤的记忆;霜齿一咬,噢,那样轻轻就咬出一掌血来。10. 对余光中的枫叶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表明秋天万物萧索,容易引起人们许多伤心往事的回忆。B.

17、因为秋霜摧残万物,花叶凋零,故有第二行的“霜齿”之喻。C. 因为枫叶有五个角,经霜后变成红色,故有末句的“血掌”之喻。D. 末句“咬出一掌血” ,赋予绿色以生命,并寓有奋斗、牺牲之意。11. 把余光中和沙白的诗作比较,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都含有相同的寓意: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炼和严峻的考验之后,才能走向成熟。B. 两首诗都借助于景物描写,或抒发感情,或寄寓人生哲理。C. 两首诗都写到秋天的树叶经霜后,变成了血红的色彩这一自然现象。D. 两首诗在形式上有不同的地方, 红叶押了韵,韵脚的韵母是 an, 枫叶没有押韵。【答案】10. D 11. A【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18、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 项, “赋予绿色以生命,并寓有奋斗、牺牲之意”错误。强加寓意,其实此诗只是抒写悲秋的情怀。故选 D。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

19、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 项, “两首诗都含有相同的寓意”错误。沙白的诗中,秋是有生命力的,沸腾的,霜打后的红叶更具生命力与活力。不必为生命的逝去烦恼。实写红

20、叶又暗喻作者自己经历的风欺雪压等挫折的人生。 “经霜”一语双关,一指红叶,二指作者愈挫愈勇。此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余光中的枫叶 ,并无此寓意。故选 A。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常以身翼蔽沛公晋军函陵 又前而为歌曰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皆白衣冠以送之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 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名词动用形容词作名词。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

21、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1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臣愿得谒之C. 秦王还柱而走 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对通假字的考查一般都不会离开课内所学内容。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特别是课外文言文,要根据试卷所提供的注释把选文读懂。然后再仔细审视被考查的通假字所在的语境,调动知识储备,根据上下文文意,推敲其意义。A 项, “共”通“供” ,供给;C 项, “还”通“环” ,绕;D 项, “倍”通“背” ,背叛、违背。故选 B。1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

22、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 持千金之资币物 D. 太子丹恐惧【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全都有古今异义” ,这是要求选出“都是古今异义” ,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A 项, “穷困” ,古义:走头无路,处境窘迫;今义:贫穷。B 项,“婚姻” ,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C 项, “币” ,古义:礼品;今义:货币。故选 D。15.下

23、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取之百金 B.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C. 具告以事 D.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A 项,取之(以)百金,调整语序后是“以百金取之” ,介宾短语后置,省略句。B 项,嘉为(荆轲)先言于秦王,嘉为(荆轲)先于秦王言,省略句,状语后置。C 项,具告(之)以事,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D 项, “为”表被动,是被动句。故选 D。16.下列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而伤长者意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

24、也 乃以手共搏之 以此进A. 相同,相同 B. 不同,不同C. 相同,不同 D. 不同,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者”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人或物;“者”用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以”是介词,用;“以”是介词,按照。故选 B。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妇女无所幸 故幸来告良B.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箕踞以骂曰C. 项王按剑而跽曰 夜缒而出D. 刑人如恐不胜 沛公不胜杯杓【答案

25、】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词语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 项,第一个“幸”动词,封建君王对爱妾的宠幸;第二个“幸” ,副词,幸而、幸亏。B 项,第一个“以”介词, “把” ;第二个“以” ,连词,相当于“而” ,表修饰。C 项,两个都是连词,表修饰。D 项,第一个“胜” ,形容词,尽;第二个“胜” ,动词“经得住” 。故选 C。1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此后多以成语“秦晋之好”来形容两姓联姻。B.

26、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是我国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参乘,亦作“骖乘” ,古时乘车,站在车左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D.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师” ,指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之一,以两千五百人为师。这里泛指军队。【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 项, “站在车左担任警卫的人”错误。 “参乘”指的是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27、。故选 C。第二卷(共 114 分)二、诗歌鉴赏题(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目。小重山吴淑姬 谢了荼蘼 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注)吴淑姬:北宋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遭遇坎坷,慧而能诗词。荼蘼(t m):一种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19.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开头写荼蘼花谢,春天结束,而犹有“无多花片子,缀枝头” ,说

28、明荼蘼将谢未谢,春事将休未休。残花缀满枝头,给人以凄清之感。B. 风揉碎槐影,令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女子的芳心仿佛也被揉碎;“莺虽老” ,而“声尚带娇羞”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于情味。C. “独自倚妆楼”承上启下:上片写女子触景生情,情苦而不忍睹;既不忍睹,遂回妆楼;既回妆楼,更愁情难耐;既愁情难耐,则倚楼凝望。D. “一川烟草浪,衬云浮” ,写出在浮动的白云映衬下,河岸春草烟笼、大河涌动波浪的场景,运用比喻,以动写静,表现了女子深重的愁情。E. “愁”字画龙点睛,使通篇有了精神。而“一川烟草浪”所表现的愁情,与“心儿小”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女子内心难以忍耐的痛苦。20. 本词结尾说“

29、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抒情主人公“愁”的缘由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9. AD 20. 青春将逝的感慨。荼蘼已谢,春意消歇,莺虽老而 “声尚带娇羞” ,自然产生青春将逝的深沉的感慨。思念远人的愁绪。抒情主人公独自伫立妆楼,倚楼凝望远方,思念远人。眼前之景的触发。荼蘼已谢,春意消歇,庭槐影碎,莺已老,一川烟草,满目浮云,自然触发女主人公满腹愁绪。【解析】【19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宋词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 项, “缀满枝头”不妥,原文说“无多花片子” 。D 项, “在浮动的白云映衬

30、下,河岸长满烟草,大河涌动波浪”不妥,“一川烟草浪,衬云浮”是说连天烟草,衬着浮动的白云,犹如浪涛滚滚,铺天盖地而来。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都是对词意的理解错误。【20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抒情主人公愁的缘由是什么” ,要求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词的思想情感。题干已经明确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是“

31、愁” ,需要考生分析的是抒情主人公因什么而“愁” 。吴淑姬的这首词,是借阑珊的春意来伤景怀人的。 “谢了茶蘼春事休” ,说的是茶蘼花谢,春天可算彻底结束了。可现在犹有“无多花片子,缀枝头”说明茶蘼将谢未谢,这里也就蕴含着春事将休未休。 “缀枝头” ,给人的感觉,虽是残花,但仍有凄清之美。同样,写“莺虽老” ,但“声尚带娇羞” ,也是将老未老。这位思妇青春将逝未逝,看到眼前春意阑珊,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青春将逝的深沉的感慨。 “独自倚妆楼” ,抒情主人公既回妆楼,更思远人;既思远人,则倚楼凝望。当然,这位思妇,望到的却不是舟,而是“一川烟草浪,衬云浮” 。连天烟草,衬着浮动的白云,犹如浪涛滚滚,铺

32、天盖地而来,哪里有归舟可见,简直丝毫的希望都没有,这就更增添了主人公思念远人的愁绪。三、文言文阅读题(15 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荆轲刺秦王(节选)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乙】老僧辨奸清沈起凤严分宜 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轲传 。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

33、大哭。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 ”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 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 亦应胆落。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者:“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 )【注】 严分宜:即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

34、更事:阅历世事。 祖龙:指秦始皇。2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为:发出B. 发尽上指冠 上:向上C. 严更笑不可抑 抑:控制D. 殆佛门所谓“定劫”欤 殆:几乎。2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B. 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C. 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

35、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D. 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23.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一开头就道出了这是一场生离死别,加以萧萧易水,变徵歌声,使人预感到事有不测。B. 甲文描写音乐声由激愤转为悲凉,闻者之情由悲壮变为悲凉,高昂变为低沉。C. 乙文结尾处交代了严分宜、王敏斋二人的不同结局,照应了前文老僧的预言。D. 甲、乙两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神态描写,但乙文更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2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而严竟以青

36、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答案】21. D 22. C 23. B 24. (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子来给荆轲送行。 (2)而严嵩竟然凭借青词邀宠做了国相,独断专权贻误国事,培植党羽倾害忠良,是明朝最奸诈邪恶的人。【解析】【2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 项,“殆” ,结合后面“欤”分析可知, “几乎”错误,应该译为大概

37、。句意:这大概就是佛门里面所说的“定劫”吧。故选 D。【2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不更事”修饰“汉” ,排除 A 项、D 项。 “报”是报答的意思,宾语是“知己” ,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 项。句意:说:“荆轲真是一个缺乏世事阅历的汉子。不赶紧在环绕柱子追赶秦王时杀了他,却只是大骂一番了事。 ”王敏斋(这时)更是哭得泪水沾湿了衣襟,说:“英雄豪杰报答自己的知己,到死的时候还有一股豪气。 (荆轲的匕首)投中在铜柱上,秦始皇当时也应该吓破了胆” 。故选 C。点睛

38、: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2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 项, “甲文描写音乐声由激愤转为悲凉,闻者之情由悲壮变为悲凉,高昂变为低沉”错误。音乐由“变徵之声” ,复为

39、“慷慨羽声” ,音乐声由悲凉转为激愤。 “士皆垂泪涕泣”变为“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闻者之情由悲凉变为悲壮,低沉变为高昂。故选 B。【2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其” ,代词,这;“白衣冠” ,穿白色衣、戴白色帽子(名词活用为动词) ;“以” ,连词,来;“之” ,代词,指荆轲。 (2) “竟” ,竟然;“以” ,凭借;“专权” ,独断专权;“植

40、” ,培植;“倾” ,倾害;“为明代奸邪之冠” (判断句) ;“之” ,助词,的。【点睛】参考译文:【甲】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乙】严嵩还没有做高官的时候,和王敏斋在菩提寺的东院读书。有一天,他们一起阅读荆轲传 。当读到樊於期自杀的地方,严嵩说:“这是一个死板的汉子,对于事

41、情能不能成功已经知道,动辄就拿自己的头颅当作儿戏!”于是放声大笑。王敏斋说:“重义轻生的人为了复仇,即使舍身自杀也不顾惜,他的志节值得敬仰!”于是放声大哭。又读到太子丹和宾客穿着白衣戴着白帽送别荆轲时,严嵩又大笑着说:“既然知道(荆轲)一去就不能够回来,竟然还派遣他去执行使命,太子丹真是太愚蠢了。 ”王敏斋又大声哭着说:“壮士这一趟出使的壮举,令大风萧萧,易水哽咽,击筑高歌的声音历经千年流传下来,至今还令人悲痛啊!”接着读到秦王的侍医用药囊投掷荆轲,秦王拔出长剑砍断荆轲的左腿,荆轲傲慢地坐在地上高声大骂秦王时,严嵩更是笑得不能控制自己,说:“荆轲真是一个缺乏世事阅历的汉子。不赶紧在环绕柱子追赶

42、秦王时杀了他,却只是大骂一番了事。 ”王敏斋(这时)更是哭得泪水沾湿了衣襟,说:“英雄豪杰报答自己的知己,到死的时候还有一股豪气。 (荆轲的匕首)投中在铜柱上,秦始皇当时也应该吓破了胆。 ”这个时候,哭声和笑声很大而杂乱地充满屋子。一个老和尚仔细听了很久,感叹说:“痛哭的人通人情,而大笑的人的心地真的难以预料。二十年后,他们是否是尽忠的臣子和重义的志士,应该就在其中不会遗漏了。 ”后来,王敏斋做了中牟县的县令,政绩很好,影响颇佳。而严嵩竟然凭借青词邀宠做了国相,独断专权贻误国事,培植党羽倾害忠良,是明朝最奸诈邪恶的人。老和尚预先知道这样的结局,却不能挽救,这大概就是佛门里面所说的“定劫”吧?2

43、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沁园春长沙中,诗人从描写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壮美秋景过渡到回想过去的不平凡的岁月,抒发革命者的壮志豪情的两句是_,_。(2)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向往的境界, 再别康桥中的“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3) 记念刘和珍君中,表达作者对反动当局和帮闲文人的下劣无耻而感到无法忍受的句子是_ ,_。 (4) 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说真的猛士,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的句子是_,_。【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在康河的柔波里 (4).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5). 惨象,已使我

44、目不忍视了 (6).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7).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8).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曾”“稠” “尤”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四、现代文阅读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徐志摩的故乡张同吾去年晚秋时节,在北方已是万木萧疏了,而在江南海宁却仍是杂花生树,层林尽染,浓浓的绿荫掩映着红顶楼房,一派幸福安详的

45、景象。海宁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曾三次登临百里长堤观潮,白光耀眼,惊涛拍岸,声如万马奔騰,状若山倾海翻。我因而理解了:是海洋文化和潮文化,在海宁人聪颖细腻的文化性格中增添了大气、潇洒与果敢,所以这里才会诞生国学大师王国维、训诂大家朱起凤、语言学大家许国璋、书法大师张宗祥、佛学泰斗太虚、红学家吴世昌、金石家钱君匋、军事家蒋百里、电影艺术家史东山、诗人穆旦、作家金庸等。海宁又是诗人徐志摩的故乡,他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它们恒久的艺术魅力穿越时间的幛幔,至今仍辐射光芒。我来到位于硖石镇的徐志摩故居,重温他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一生。这座略带浅红的灰色楼房约 600 平方米,周围

46、是一片美丽的草坪,围绕着铁铸柵栏,是典型的花园洋房。1926 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徐父尽管反对这桩婚事,却拧不过儿子的韧性,为之修建了这座典雅的住宅。庭院和廊下均由名贵大理石铺就,一层厅堂是西式地板和吊灯,摆设着中式桌椅,二层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卧室则一派西式陈设。徐志摩十分喜爱这座中西合璧的宅第,称其为“香巢” ,又将他与陆小曼的起居室题名“眉轩” 。每天清晨他都去买一束鲜花送给妻子,新婚燕尔娇宠之至。徐志摩确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林徽因的清纯隽美、风华绝代,陆小曼的能歌善舞、柔美娇艳,都令他奋不顾身地追求,诚如他对恩师梁启超坦言:“我之甘冒世之不韪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

47、度耳。 ”灵魂得以救度,生命却殁于英年,他是为赶赴北京听林徽因讲演而在空中遇难的。一年之后他热恋的“徽徽”痛定思痛,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而唤作“眉”的小曼在多年之后有为志摩扫墓一诗:“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 ”两位才女,前者情深意切,后者痛断肝肠。瞻视橱柜中的种种实物和墙壁上的许多照片,眼前仿佛有朗朗新月冉冉升起。他是“新月派”的灵魂,那些沐浴过欧风美雨的才俊,胡适、闻一多、朱湘、孙大雨、邵洵美、林徽因、陈梦家、沈从文、卞之琳等都围绕着他,如群星拱月。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和自由,此亦是他诗歌美学的精髓。由于历史的倾斜和观念的偏颇,他在半个世纪中受到贬损,但其美丽的文学光焰无法遮拦。伴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他的诗又重暖人间。有人说他是过分西化的,殊不知他的文化之根植于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