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福二中、吉安县三中第二次联考(高一语文)第 I 部分 (选择题 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 ,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
2、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 1917 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 ,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 ,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
3、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 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 ,力倡“二重证据法” ,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 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
4、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 ,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 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殷墟甲骨文是
5、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上代。C. 因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D. 1917 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 ,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 20 世纪 20 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B. 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
6、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C.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D. 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B. 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C. 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
7、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D. 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答案】1. D 2. B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D 原文是“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 。【2 题详解】试题分析:原文是“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 。而不是 B 选项的“旧史学” 。【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D 项“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扭曲文意。原文“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 ,传统的文字学主要
8、是说文学” ,意思是说“中国的文字学家很早就把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为探究先民造字之法的凭依”了,而“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只是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关系错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人在胡同第几槐刘心武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那株巨槐,我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一片阴凉。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
9、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后来我搬出那四合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我会觉得自己在把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噩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
10、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槐树有多种,国槐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是槐树。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荫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大槐树
11、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轿车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一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不过,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城市的改变当然包括着拆旧与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济起飞期的亢奋、激进乃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内难以抹平的疤痕。我主张在北京旧城
12、中多划分一些保护区,一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在此前提下,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都采取个案分析,该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对。发展中的北京确实有混乱与失误的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只不沉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最近我用了半天时间,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发小打来手机,问我在哪儿。我说,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取材于北京青年报 ,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心中前后两幅画虽有变化,但大槐树不变,表明作者对北京的传统生活始终热爱。B. 作者在文中一再指出五十八年定居在北京,是为了强
13、调北京与自己一生相伴,密不可分。C. 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之说,显示老北京与古槐相依相存。D. 虽然作者对胡同四合院很有感情,但他认为将胡同四合院全部拆掉是北京发展必需过程。5. 在不同时期, “那株巨槐”给“我”的感受不同。请分别概括“我”童年时和搬出四合院后对巨槐的感受。6. 作者在文末用两句自创的诗句作结,作者这样写想表现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4. D 5. 年幼时, “我”感受了槐树巨大的荫庇和恩惠,体会到了浓浓的人情。搬出了四合院以后, “我”则对槐树有了新感受,能从槐树中体会到生存的艰难、人生的苦涩。 6. 作者通过这两句诗表达自己从小到大都对
14、以槐树为代表的胡同四合院生活有深深的眷恋(或热爱),这样写,使文章更加令人回味,更真切地抒发眷恋情怀,也可以点明主旨,使表达更富有文采,同时起到与题目照应的作用。【解析】【4 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D 项, “他认为将胡同四合院全部拆掉是北京发展必需过程”错误,作者并没有认为将胡同四合院“全部”拆掉是北京发展必需的过程” ,作者主张在旧城多划保护区,并且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采取个例分析。故选 D。【5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要求概括“我”童年时和搬出四合院后对巨槐的感
15、受。答题时注意答题的区位,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作答,作者童年时对巨槐的感受可从文章第 2 段中的“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一片阴凉” “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加以概括;而搬出四合院后对巨槐的感受则可主要参考第 3 段的“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 “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进行总结。【6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语言、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要求分析文章的结尾用两句自创的诗句作结,作者这样写想表现的内容和作用,答题时可从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同时要考虑语段所处的位置是文章的结尾。从内容看,古语云“诗言志” ,作者用诗句总结全文,自然有其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16、,这就是对以槐树为代表的北京胡同四合院生活的深深眷恋之情;从结构上看,即呼应标题。【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 “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 “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
17、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
18、。一个人只有徜样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记者李兆清)材料二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百人团成员最小的 7 岁,武亦姝 16 岁,陈更 20 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
19、,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 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阚兆江说, “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 。比如,把“
20、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摘自中国青年报 ,记者蒋肖斌)材料三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 “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16
21、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 “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 “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
22、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 ,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 、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 。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
23、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 ,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摘编自扬子晚报 ,记者张楠)7.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B. 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C.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D. 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
24、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A. 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B. 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C. 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D. 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9. “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答案
25、】7. B 8. A 9. “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
26、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 。比如本题中,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 ,A 项,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还有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C 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D 项, “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27、”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故选B。【8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题干要求选出“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 ,考生应到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B 项, “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
28、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C 项, “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D 项, “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故选 A。【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题干问的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通读材料,可以确定答题区域在分布在所给的三则材料中,仔细阅读文本
29、所给的三则材料,答题时,可以从“中国诗词大会”特点概括,材料一中说“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材料二中说“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 ”,材料三中说“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比如本题中,题干问的是“中国诗词大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题干要求综合三则材料概括,可见答案来自这三则材料;然后到文中圈出介绍诗词大会特点、影响、人
30、们感受等语言,最后根据分值进行概括。可以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教育的影响、对文化思考的影响等方面筛选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 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 ,罪三。 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
31、,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 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 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
32、阳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新安:秦县,故地在今河南渑池东。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B.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 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C.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
33、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D.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11.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B.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C. 项羽“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34、 ,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D.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 3000 年多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 后汉书 资治通鉴合称“前四史” 。1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在关中 称王,但项羽违背了盟约。B. 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C. 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
35、于稳定军心。D. 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的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2)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答案】10. D 11. D 12. B 13. (1)我凭借正义之师带领诸侯诛杀你这个凶恶的危害人民的家伙,让受过刑的罪人 就能杀掉你项羽,何苦竟与你单独挑战呢!(2)向西入关,到栎阳,摆酒慰问当地父老,留四天后,又去军营,在广武驻军。【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
36、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割鸿沟而西者为汉”与“鸿沟而东者为楚”结构一致,二者之间应断开,各自内部不用断开,排除 A、C两项。根据文中“又”字判断,彭越、田横、齐王信都是“击楚”者, “往往苦楚兵” “绝其粮食”的主语都是彭越,B 项断句不当。故选 D。【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 项,
37、史记与后来的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故选 D。【12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B 项,汉王历数项羽各种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错误,原文中没有对应的语意,属主观臆测。故选 B。【13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以:凭借;从:带领;刑余:受过刑;乃:竟然;西:向西;存:慰问;如:去;军广武:在广武驻军。【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
38、,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楚汉两军相持很久没决出胜负,青壮年苦于军旅(征战),老弱疲于转运粮饷。汉王与项羽同时来到广武涧隔着水谈话。项羽打算与汉王单独挑战(以决胜负)。 汉王数落项羽说:“当初与项羽一起受命于怀王,说好先进入关中且先平定关中的人就可以在关中称王,而项羽你背负盟约,最终在蜀汉立我为王,这是你的第一宗罪。项羽你假冒怀王命令杀了卿子冠军,推重自己,这是你的第二宗罪。项羽你救赵之后,应当还军(向
39、上级)报告,而你擅自胁迫诸侯军队入关,这是你的第三宗罪。 怀王约定(我们)进入秦地后不要肆意践踏抢掠,而项羽你烧掉秦的宫室,挖了秦始皇的坟墓,私自收缴秦人的财物,这是你的第四宗罪。至于强横地杀掉秦的降王子婴,这是你的第五宗罪。在新安用诡计坑杀秦军子弟二十万,把他们的将领封了王,这是你的第六宗罪。项羽你暗中派人在江南弑杀义帝怀王,这是你的第九宗罪。你作为臣子而杀害君主,残杀已投降的俘虏,处理政事不公平,主持盟约却不守信用,天下所不容,简直是大逆不道,又算是你的第十宗罪。我凭借正义之师带领诸侯诛杀你这个凶恶的危害人民的家伙,让受过刑的罪人 就能杀掉你项羽,何苦竟与你单独挑战呢!”项羽大怒,俯身用弩
40、射中汉王。 汉王胸部受伤,却摸着脚叫道:“敌人射中我的脚趾了!”汉王因创伤卧病,张良执意请汉王起身行走慰劳军队,以安定士卒,不要让楚军乘机取胜。汉王出来在军中走了走,病得更重了,于是赶快撤军到成皋。汉王病愈后,向西入关,到栎阳,摆酒慰问当地父老,留四天后,又去军营,在广武驻军。关中的部队又渐渐出动(袭击楚军)。这时,彭越率领部队驻扎在梁地,往来困扰楚军,断绝楚军粮食供应。 田横也前往参与。项羽屡次攻击彭越等人,齐王韩信又前来袭击楚军。项羽害怕了,就与汉王立约,把天下(疆土)从中间分开,鸿沟的西面割给汉,鸿沟的东面 给楚。项王把汉王的父母妻子儿女归还给汉王,军中都欢呼万岁,于是各自返回,分离而去
41、。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宋淳化二年作者被贬商州团练副使。被贬期间,写了不少山水诗, 村行是其一。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颔联写傍晚秋声万壑起,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 “有声”与“无语”两种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B. 颈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成片的荞麦花如雪。意境凄凉萧瑟。C. 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吟诗后不知为何忽然闷闷不乐,原来是因蓦然发现村桥原
42、树而产生了思乡之情。D. 此诗以村行为线索,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含蓄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15. 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试举两种并简要赏析。【答案】14. B 15. 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 ,诗句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远近结合,诗句的第二联写远景,第三联写近景,即宏大开阔,有细致入微,景色层次分明;成功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数峰无语,将峰峦人格化,突出其静。作者又用“胭脂” “白雪”比喻“棠梨”叶色和荞麦花色,显得绚丽多姿,美不胜收;对比手法。颔联“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
43、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颈联的颜色对比鲜明。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的综合运用。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解析】【14 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B 项, “意境凄凉萧瑟”分析错误,第三联“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色彩艳丽,意境唯美。故选B。【15 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写景手法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可从写景角度、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颔联
44、“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写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先写听到的“声音” ,再写看到的“山峰” “无语” , “有声”与“无语”形成对比,从动到静,动静结合,突出的是山谷的静。 “无语”本是人的特征,这里用来写山峰,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颈联“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写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胭脂”来写棠梨落叶,用“白雪”来写荞麦花,突出了棠梨叶和荞麦花的艳丽颜色。颔联与颈联综合来看,颔联是远景,颈联写近景,颔联写听到和看到的景象,颈联是看到的景象和嗅到的气味,所以两联的写景角度是远近
45、结合,且多种感官综合运用。【点睛】鉴赏诗歌的写景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一般认为,诗词写景手法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等。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 、烘托(即正衬) 、色彩渲染、绘形绘色、名词列锦(意象叠加) 、虚实结合、白描等的。描写角度: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
46、(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1) 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_,_。 (2)杜甫在春望中以“_,_”两句诗刻画出自己的衰老形象,暗示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_,_。【答案】 (1). 静言思之 (2). 躬自悼矣 (3). 白头搔更短 (4). 浑欲不胜簪 (5). 民生各有所乐兮 (6). 吾独好修以为常【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
47、。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悼” “簪”的写法。第卷(表达题 共 80 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电视片守护南海珊瑚林在呈现了海底世界珊瑚家族绚丽多姿、_ 的图景之后,回答了珊瑚为何物的问题,随着把珊瑚定性为动物的结论,眼前展现出珊瑚虫与虫黄藻绝妙的共生关系图量,那段生动漂亮的画面与充满幽默情趣的解说,_ 地把虫黄藻寓为珊瑚虫的“房客” 。 “虫黄藻用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和氧气 交纳房租 ,并赋予房主五彩缤纷的颜色;( ),还将自身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及氮、磷等供给虫黄藻做光合作用原料,真可谓佳偶天成,互利双赢了” 。珊瑚的美,就这样通过
48、共荣共生的“关系”建构并诠释出来。狄德罗还曾说过:“关系总是随着美而产生,而增长,而衰退,而消失,而千变万化。”珊瑚虫、珊瑚林、珊瑚礁在演绎了自身生命之美的同时,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而面临美的毁灭。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水温度升高,让珊瑚虫和虫黄藻原本和睦的关系不复存在,从此“六宫粉黛无颜色” ,珊瑚的美渐渐衰退。而对珊瑚不择手段地盗采,海洋酸化,海水污染更是酿成珊瑚礁“白化”乃至可能从地球上消失的悲剧。于是,影视片_ 地描绘了以黄晖为代表的年轻的科研团队,夙兴夜寐、_ ,拯救珊瑚、珊瑚礁的科学实践。17. 依次填人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五光十色 惟妙惟肖 浓墨重彩 殚精竭虑B. 五光十色 栩栩如生 郑重其事 宵衣旰食C. 五颜六色 栩栩如生 浓墨重彩 殚精竭虑D. 五颜六色 惟妙惟肖 郑重其事 宵衣旰食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珊瑚虫不仅是虫黄藻的宿主 B. 虫黄藻不仅住在珊瑚虫内C. 珊瑚虫则不仅解决虫黄藻的住宿 D. 珊瑚虫解决了虫黄藻的住宿之后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关系总是随着美而产生,而增长,而千变万化,而衰退,而消失B. 关系总是随着美而千变万化,而产生,而增长,而衰退,而消失C. 美总是随着关系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