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二中、长沙怡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7435 上传时间:2019-06-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浏阳二中、长沙怡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浏阳二中、长沙怡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浏阳二中、长沙怡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浏阳二中、长沙怡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浏阳二中、长沙怡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 级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语言知识及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村庄背靠白鹿原北坡,遍布原坡的大大小小的沟梁奇形怪状。在一条阴沟里该是最后一坨尚未融化的残雪下,有三株露头的绿色,淡淡的绿,嫩嫩的黄,那是茵陈,长高了就是蒿(o)草,或卑称臭蒿子。嫩黄淡绿的茵陈,不在乎那一坨既残又脏经年未化的雪,宣传了春天的气象。桃花开了,原坡上和河川里,这儿那儿浮起一片一片粉红的似乎流动的云。泡桐花开了,无论大村小庄都被骤(zhu)然冒出的紫红色的花帐笼罩起来了。 小麦扬花时节,原坡和河川铺天盖地的青葱葱的麦子,把来自土地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整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椿树的

2、花儿在庞大的树冠和浓密的枝叶里,只能看到绣成一团一串的粉黄,毫不起眼,几乎没有什么观赏价值,然而香味却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中国槐大约是乡村树族中最晚开花的一家,时令已进入伏天,躁热难耐的热浪里,闻一缕中国槐花的香气,顿时会使急燥的心绪(x)沉静下来。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迎春花开伊始,直到大雪漫地,村庄、原坡、河川里的花儿和各种奇异的香味便一波迭过一波接连开放。且不说那些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色野草和野花,以及秋天整个原坡都覆(f)盖着的金黄灿亮的野菊。(节选自陈忠实原下的乡村 ,有改动)1. 文中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句是( )A. B. C. D. 2. 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

3、是( )A. 宣传 B. 笼罩 C. 铺天盖地 D. 几乎3. 文中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 B. C. D. 4. 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A. 首先闻到的是一种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的香味,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白雪似的脂粉,洋槐花开了。B. 洋槐花开了,首先闻到的是一种香味,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脂粉似的白雪。C. 洋槐花开的时候,首先闻到的是一种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的香味,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白雪似的脂粉。D. 首先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脂粉似的白雪,然后闻到的是一种香味,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

4、,这是洋槐花开的时候。【答案】1. B 2. A 3. D 4. C【解析】【1 题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 ,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A 项, “蒿”应读“ho” ;C 项, “躁热难耐”应为“燥热难耐” “急燥”应为“急躁” ;D 项, “覆”应读 f。故选 B。【

5、2 题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A 项, “宣传”意为“向人讲解说明,进行教育” ;此处有“显示,展示”的意思,可用“宣示” 。故选 A。【3 题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D 项,照应不周,搭配不当。 “香味”不能与“开放”搭配;应该把“便接连开放”移到“村庄、原坡和河川里的花儿”后,再去掉“和” 。故选 D。【4 题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

6、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文段中从前后文表达一致的角度来看,句子应把“洋槐花开”放在前面;“白雪似的脂粉”突出的是花的颜色, “脂粉似的白雪”突出的是花的质地,从文意看这里是表现洋槐花的白;从逻辑的角度考虑,应该是先闻到花香,然后再看到落花。 “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作“香味”定语,使整个句子分句间的结构更接近。故选 C。【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

7、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二、社科类文章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 5 天叫一候,3 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 72

8、 候 24 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 104 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 15 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 度,共经历 24 个节气,每月 2 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 ,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 12 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 ,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

9、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 15 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

10、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

11、,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 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B. 我国古代把 5 天叫一

12、候,3 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 72 候 24 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C. 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D.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6.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阳沿黄经每运行 15 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一年共经历 24 个节气, “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 。B. 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

13、完善的过程。公元前 104 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C.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D.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熟能详。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B. 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14、“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C. “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本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D.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答案】5. B 6. C 7. B【解析】【5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 B 项,张冠李戴, “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错,应是用阳历划分。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

15、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6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C 项,无中生有,小雪、大雪反映的是降水现象,不是气温的变化。【7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A 项,绝对化,原文为“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紧密”而

16、不是全部; C 项,主观臆断,虽然节气反映的是典型北方气候特点,但说南方没有“惊蛰”是错误的(原文无据) ;D 项,因果倒置,因为二十四节气内涵丰富,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所以才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古诗文阅读阅读烛之武退秦师节选,完成下面小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

17、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之、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敢以烦执事 执事:执管事情的人 B. 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C.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 以乱易整,不武。 武:武德9. 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侯” “秦伯”中的“侯” “伯”都是爵位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B. “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

18、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C. “行李”,文中的意思是“出使的人”,今天通常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与“志”“记”意思相同。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夜缒而出” ,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 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

19、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D. 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刺秦王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 )【答案】8. A 9. D 10. C 11.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

20、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我自己的私仇,而伤害品德高尚的人/忠厚之人的心意,希望您再想想。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解析】【8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A 项,执事,对对方的尊称。故选 A。【9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21、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D 项, “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与志 记意思相同”错误, 左传中的“传”不同于“志” “记” ,是解说经义的文字。故选 D。【10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C 项, “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错误,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故选 C。【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

22、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鄙:意动用法,当作边邑;焉用:为什么;陪:增加;以:因为;穷困:走投无路;长者:品德高尚的人;更:再;愿:希望;假借:原谅;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

23、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 (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

24、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 ,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12.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1) 、易水永别时荆轲发出“_,_”的慷慨悲歌展示了他的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爱国忠君真气

25、节。(2)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3)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_,_。(4)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答案】 (1). 风萧萧兮易水寒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 鹰击长空 (4).鱼翔浅底 (5). 太息般的眼光 (6). 丁香般的惆怅 (7). 揉碎在浮躁间 (8).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

26、,同时注意“浮藻” “惆怅”的写法。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春夜别友人(其二)陈子昂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注】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13.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一、二句对仗工整,选用“紫塞” “白云” “明月”等意象,渲染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B. 三、四句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芳樽夜”创设了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馨热闹的场面。C. 五、六句寓情于景,花瓣挂

27、满清凉露珠,檐边露水滴沥的描写,透露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D. 七、八句作者临行时表明心意,化用了典故,既委婉含蓄,又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E. 本诗语言畅达优美,诗篇虽略带感伤色彩,但基调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抑的感受。14.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13. AD 14. 与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第四句直接写到“离忧怅有馀” ,五、六句渲染离别时凄清寂静的环境来表达离别的悲伤。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诗歌七、八句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解析】【1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28、,不正确的两项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A 项, “凄清的氛围”错。这里是一种想象,且表现出一种空明自然的景致。D 项, “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错,此处无中生有。【14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根据具体诗句分析。本诗写宴会上的情景,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倾吐其为国建功立业的宏愿。首诗开头二句写景,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可见一种高迈的情怀。颔联是说虽然处于良辰美景之中,在充斥离情别意的场面上,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第四句直接

29、写到“离忧怅有余” ,与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颈联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尾联作者自豪地向友人宣告:“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表明作者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业。因此他对友人没有什么世俗礼品可赠,只愿他们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这次远行。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本诗分点回答即可。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

30、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对于本题,考生可以抓住诗句中的写景及用典来体悟情感。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定风珠魏继新小镇多吊脚楼,旧称干阑。此屋沿溪而建,时传为避毒豸虫蛇而筑,人居其上,可眺山水岚雾,倒也有十分情趣。且房屋鳞次栉比,多为木柱板壁,街道为麻石路面,凹凸不平,就有了几分古香古色。镇口岩头上的老藤粗枝,盘虬错节。小镇位于深山之中,极少人来往的。村野田埂之中,常见老牛慢慢地吃草咀嚼岁月,仿佛日子

31、也凝固了;只有小路上日子覆盖着日子,脚印覆盖着脚印。连风,也很难穿透时间凝固的墙壁,为这方圆百里惟一不通公路的小镇,送来些山外新鲜的气息。小镇有一屠夫,生得膀粗腰圆,每日里杀头肥猪,烫了刮毛开膛,然后用担挑了,步行几十里山路,到城里去卖。却也不知何故,他的猪肉极好卖。他从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所以,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于是,便沽些酒,买些油盐柴米,顺了山路回去。当然,担子里便捎了些镇人托买的东西,或油或盐,屠夫总是把它们用信包包了,作上记号。他虽看上去五大三粗,心却极细,从不会错,加上有的是力气,也乐此不疲,如此一来,人缘极好,镇上人把自己喂的猪,也往他那儿赶,所以,日复一日,小日子

32、倒过得十分滋润。屠夫有一杀猪用的案桌,矮脚宽身,是祖上传下来的,虽然开裂了,且血痕累累,年复一年,连木质也看不出了,屠夫对它,却十分钟爱,用起来也十分顺手。一日,镇上来了一老客,此人打扮倒也入乡随俗,穿了蓝布罩服,布底沿口鞋,只是银须飘飘,颇有些风骨:据云,此人乃名中医,回祖籍省亲的,偶尔也给镇上人看病。不知何故,却对屠夫的杀猪感了兴趣,一连数日,流连不去。屠夫为赶生活,杀猪时间是极早的,有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黎明,老者便来了,目不转睛地看。屠夫是个直人,见状,便嘿嘿地笑了,说:“让老人家见笑了,我手艺不精呢。 ”老者微微一笑,说:“你手艺倒是极好,人也不错,不过,我不

33、是看你杀猪的。 ”屠夫大奇:“那你看什么呢? ”老者说:“我是看你案桌呢。 ”屠夫不解。老者问可否转让,愿出钱购买。屠夫说:“区区一破桌,你愿要,便拿去吧。 ”老者便说:“那我代病家谢你了。不过,我将赔钱给你置买一新案桌。我隔七日后来取,这七日,你仍在此桌上杀猪吧。 ”七日后,老者至,见屠夫亦置新案桌,并言:“你既为病家故,我何可让你破费,并置这新案桌送与你吧。 ”老者大惊,急问旧案。屠夫曰:“我已劈矣。且见一巨大蜈蚣,伏于案内。 ”老者遂长叹一声,仰天曰:“民风淳朴如此,我何言?! ”于是,老者告知屠夫,此蜈蚣伏案内,已愈数十年,且日日以猪血为食,到今日,已愈百年,取出剖开,腹内有一珠,名曰

34、定风珠,可治百种之疾。我存有私心,怕说出来被你敲竹杠,故此未言明,谁知竟毁于一旦矣!我要这新案桌,又有何用呢?以我这等褊狭之心,如何治世救人,真让人汗颜!老夫碌碌一生,看来仍是心不迭,艺不精矣!言罢,大笑而归。倒是屠夫,常听人言及,他到手的富贵,竞被丢了。屠夫听罢,也无懊悔,只笑曰:“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天意也。 ”屠夫依然每日杀猪卖肉,乐此不疲。倒是老者,闻听此言后,仰天叹曰:“求不可求之求,吾何止心不迭,艺不精,而是枉读药理诗书,不如一屠夫矣! ” 遂摘牌罢医,不再悬壶矣。 (选自四川文学 )15.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 小说语言古雅,状景描物,言简意赅。定

35、风珠本是神话传说中的除妖降魔的法宝神器,作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新的阐释和含义,结尾令人回味。B. 小镇屠夫每日里杀一头肥猪到城去卖,因为从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所以,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这充分表现了城里人对屠夫人品的信任。C. 老者看屠夫杀猪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黎明,这两句景物描写极富特色,既渲染了悲凉气氛,又暗示宝珠被毁的悲惨结局。D. 老者将给屠夫置买一新案桌,隔七日后来取杀猪旧案,且要求屠夫这七日仍在此桌上杀猪,这主要是怕蜈蚣断了猪血喂养,定风珠被毁,也怕被了解实情的屠夫敲竹杠。16. 小说第一段所写小镇有什么特点?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17

36、. 这篇小说给你怎样的启示?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 C 16. 特点:建筑古色古香,富有情趣;不通公路,少人来往,环境闭塞(封闭) 。作用:写自然环境封闭,是为了表现小镇乃世外桃源,为下文刻画屠夫古朴的人物形象、凸显民风淳朴的主题提供背景。 17. (1)做人需要像屠夫那样实诚热情,谦逊爽直,古道热肠,淡薄名利。 (屠夫角度)(2)做人要少一些私心和贪念,多一些坦诚直爽,并能自省自律自励。 (老者角度) (3)呼吁当今社会应多一些像屠夫那样古道热肠,淡薄名利的人,或像老者那样自省自律自励的人,只有摒弃私心和贪念,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社会角度) (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37、【15 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C 项, “这两句景物描写极富特色,既渲染了悲凉气氛,又暗示宝珠被毁的悲惨结局”错误,这两句只是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隐喻屠夫的职业特点,从上下文看不是渲染了悲凉气氛,全文也不是一个悲剧,故分析失当。故选C。【16 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小说的环境的能力吗,要求分析环境的特点及作用。分析环境特征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作用注意从环境与情节、人物塑造以及主旨表达的关系的角度分析,此题从前四句中可以看出小镇富有古典的气韵,古香古色、富有情趣。后面的两句中可以认为是表现小

38、镇的交通闭塞,少有人来往的特点。作用的分析注意内容和后文的关系,交代小镇的环境,为小说的故事展开提供了很好的环境背景,能更好的突出人物形象。【17 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能力,要求就文章的内容谈自己的启示,回答此类试题注意抓准角度,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看法,此题如从人物的角度谈,屠夫那样实诚热情,谦逊爽直,古道热肠,淡薄名利,老者坦诚直爽,并能自省自律自励,从这两个角度谈作人的原则;从主旨的角度可以谈,只有摒弃私心和贪念,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点睛】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

39、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五、语言表达训练:(50 分)18.以“你的背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要求:不限文体,但必须文体分明,不得抄袭。【答案】 你的背影午后的阳光总是那么慵懒,然而今天我却不想用午睡来打发时光,因为她在家。我便吵着要她陪我去散步。 “散步?去哪里散步?”她疑惑的问着。我歪着脑袋撒娇地看着她:“听你的” 。 “嗯那我们去书店吧”她无奈的笑着。我就答应了。于是我们就像从前,光顾街角的书店。她还是喜欢牵着我的手,尽管我已经比她高了半个头。她试图和我并肩走进书店,却发现书店的门似乎窄了许多,她只好放

40、开了我的手。我走到书店的角落,抽出一本泛黄的繁心春水吹了一下上面的灰尘。她见我拿起这本书,嘴角露出些微微的笑意。冰心老人絮絮的温暖的话语,一点一点映入我的眼里,然而我心里更在意的是身边这个静静的陪着我的女子。刚刚走在她身后,我忽然发现她的发间有了些闪烁的颜色。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 “我试着把自己活成你的样子,想要再去从前看看你的影子”熟悉的铃声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格外响亮。她分明看了我一眼,有些为难的走到角落接了电话。我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我把书放回去,把它藏在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儿时第一次她带我来看的时候就在的那个角落。我就在书柜的中间,默默地等着她来,果然她略显疲惫的神情、略显为难的姿态证

41、明了我的猜想。没等她说话,我先说:“妈,你要是忙,就先去忙吧,我自己看会书再回去,没事的!”她愣了一下。记得那天放假,她也是难得在家,我犹豫了一会还是说:“妈,我们去看电影吧。 ”她微笑着应了声:“可以啊!”可我们正准备买票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铃声催促着她。她说要去处理一些事情,我执拗的不让她离开,电话铃声一次又一次的响起,最后她呵斥了我的不懂事,留下我在电影院的门口。十一月的风有些凉,吹得那些泛黄的树叶沙沙作响。回家后我们很长时间没说话,后来是爸爸淡淡地说了一句话:“你长大了,我们也有自己的事要做,你应该学会体谅。毕竟说到底都是为了你” 。 “我长大了” ,我反复咀嚼这句话好久,很有些说不出的

42、滋味。我看着她依旧愣在原地,牵强地笑着说:“妈,你去忙。 ”她定定地看着我,有些释怀又有些许欣慰地笑了,她抿了一下嘴唇说:“少我一个人没事的,不用担心,今天,妈妈好好陪陪你” 。说完她过来挽着我的手说:“走,我们去看电影。 ”她眼角的疲惫有些舒展,我知道她想弥补所以迁就。在最近的电影院,我挑了一部最短的电影,内容似乎还不错,我却记不得了。只记得从电影院出来,天空早已换上了红色的衣裳。我抬头看看了那渐渐隐退的夕阳,想起老师念过的一句话:“青春的我们总用大把的时间去彷徨,却只用区区的几个瞬间就成长。 ”想来多少还是有些感伤。真的,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天夕阳的余晖中,老街那么长,母亲略显苍老的背影更长

43、,一直长进我的心里。【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命题作文。首先审读标题, “你的背影” ,中心词是“背影” ,修饰词是“你” 。 “背影”的意思是“人的背面形象” “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原型或者依据”“背景” ;“你”可以指生活中的人,父母、老师、同学、路人等,可以指古今中外的名人,也可以指作品中虚构的人物,同样也可以指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写作的时候,可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选材要突出文章中心,叙事要详略得当,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人时要用多种描写方法,如外貌、语言、动作等。写作的时候要扣题行文,扣题能力其实就是审题能力,审题能力强弱直接体现考生作文水平高低,扣题有明扣和暗扣,有表层扣

44、和深层扣,所谓“明扣” ,就是作文中要有材料中体现立意要求的文字;所谓“暗扣” ,就是作文中不大量出现“材料中表达立意的文字” ,而是在作文“立意”上表现出来,它往往在记叙文和文学味浓的文章中应用,往往在结尾处显现。比如本则作文,行文中要注意扣住“背影” ,如朱自清的背影 ,开篇即点题,这是第一次写到父亲的背影,文中两次来写父亲的背影,浓墨重彩,离情别绪催人泪下,结尾再一次扣题,追忆父亲的背影,难以忘怀。行文中如这样扣题,文章得分不会低。点睛:命题作文审题思路如下:找题眼。作文题目大都有一定的标记,如果我们能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记的关键词语的涵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议论的

45、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你的背影” ”,题眼是“背影” ,修饰词是“你的” ,这就提示考生写作的时候应采用第二人称。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在主谓短语的题目中,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了解范围和重点。分析内涵。分析外延。引申型命题,用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要求借题发挥,展开议论比喻类比型、象征型命题。分析关系。通常所提供的概念之间或是因果关系,或是目的关系,或是条件关系,或是递进关系,或是并列关系,分析结构。通过对题目的语法结构做出分析,以确定作文的思维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一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