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创新讲义(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7184 上传时间:2019-06-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创新讲义(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版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创新讲义(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版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创新讲义(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版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创新讲义(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0 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习目标 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分析这两种经济政策的异同。3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政治: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疯狂反扑。(2)军事:1918 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4)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特点:兼有“

2、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5评价(1)积极: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2)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标志:1921 年 3 月,俄共(布) 十大召开,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的决议,标志着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3内容(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2)工业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于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

3、外国资本家经营。(3)商业: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4作用(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2)到 1925 年,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基本完成。三、 “斯大林模式”1背景(1)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 。(2)1924 年初,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3)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2实践(1)优先发展重工业,其资金来源是农业和轻工业。(2)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摆脱粮食供应困难。3特点(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

4、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4评价(1)积极作用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的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向农民索取太多,压制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思考 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现象?提示:苏维埃政权严格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点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征(1)“余粮

5、收集制” “普遍义务劳动制”具有“战时”特征,如果在和平年代执行这样的政策是不可想象的。(2)“工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具有“共产主义”特征,因为这些措施全面否定了私有制、市场和价值规律。辨析 新经济政策不是发展资本主义,它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从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思考 哈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列宁时期克里姆林宫的座上客,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他是第一个取得苏俄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哈默为什么能够取得矿山开采权?提示:苏俄废除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

6、行新经济政策,政府允许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思考 结合漫画谈谈对斯大林体制的认识提示:漫画形象地反映了在斯大林体制下苏联建立起来的“畸形”的社会主义经济,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点拨 苏联工业产量迅速上升到欧洲第一位,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发展迅速,另一方面是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正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打击,经济衰退。主题一 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核心必记政策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背景 国内战争、物资匮乏 内战结束、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粮食税工业 工业国有化 公有制为主体,公私并存商业 国家垄断贸易 市场自由贸易主要内容分配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

7、特点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单一公有制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市场 )发展经济部分恢复私有制,公私并存经验教训对战争胜利起重要作用,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是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相同点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都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苏俄政府为应对残酷的战争环境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兼有“战时 ”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用军事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史料印证材料一 学者王斯德、叶书宗认为,否认“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作用,把它看成是造成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

8、历史的分析。材料一中王斯德、叶书宗认为应结合当时苏俄的历史条件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客观评价,二人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特殊条件下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材料二表明十月革命后,苏俄试图用“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后来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三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

9、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思考:材料三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提示: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对点巩固11921 年 10 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 ”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不属于“旧东西”的是( )A实行粮食税B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C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D允许自由贸易解析:选 C 新指社会主义建设方案,旧指资本主义的经济手段,A、B、D 都属于旧,所以正确答案为 C 项。主题二 “斯

10、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特征及教训核心必记1原因(1)根本原因:苏联的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2)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3)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4)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迷信的残余。2特征(1)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上实行完全公有。(2)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3)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4)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上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5)在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上实行工资加奖金。(6)在无产阶级专政形式上实

11、行苏维埃体制。3教训(1)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3)制定农业政策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4)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必须结合起来。史料印证材料一 (苏联)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极快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一反映了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材料二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 1929年 7 月到 1930 年 7 月,牛减少了 32%,马减少了 13%,猪减少了 33%,羊减少了26%。材

12、料二表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从农民身上索取过多,影响了农业发展;同时也间接反映出苏联通过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材料三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思考: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提示:特点:政府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经济计划,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对点巩固2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克;1930 年苏联粮

13、食出口 483 亿千克,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选 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苏联工业化的相关史实分析。斯大林执政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从 1930 年、1931 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说明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A 项符合题意。题组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材料体现的政策是( )A “战时

14、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 “斯大林模式”解析:选 A 通过材料中的“ 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即可判断此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 “当人民忍饥受饿,失业现象日益猖獗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这是列宁写给彼得格勒工人的信中对于某一政策的描述。以下符合这一政策的是( )A它是暂时的,只是为了应付战争B它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C它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D它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并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解析:选 B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政策是指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的实施最初是出于战时的需要,战争

15、胜利后苏俄领导人希望由此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遭到人民尤其是农民的强烈反对,并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它也因此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综合上述状况,可知 B 项正确。题组二 新经济政策3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是( )A斯大林模式缺乏活力B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C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D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解析:选 B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出现许多弊端,引起广大农民的反对,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1 年 3 月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41922 年农民契科夫交完粮食税到集市上出售余粮,当地官员的正确态度是( )A增加税额B放任自由C限量交易D处以罚款解析:选 B 新经

16、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5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他(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解析:选 B 材料体现了列宁重视商业,主张由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掌握” “指导”“控制”商业,为此列宁主持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贸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向社会主义过渡。题组三 “斯大林模式”6斯大林时期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点是( )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17、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了工农联盟政权A BC D解析:选 B 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新经济政策运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因此均与新经济政策不同,故选 B 项。斯大林体制和新经济政策都没有改变工农联盟的国家政权,故排除。7 大国崛起中说道:“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 ”其评价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苏联的工业化D “斯大林模式”解析:选 D 材料评价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是“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内容。81953 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 1/3,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B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长期战争的破坏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解析:选 B 材料显示苏联农业落后,制约了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是由于在斯大林模式下,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教版 > 必修2 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