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6723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高一语文第 I 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题论述类文本的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画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它不仅是技术与视觉的展现,更是人文修养、个人心性与宇宙自然相息相通的综合体验。然而在以视觉艺术为主导的现代美术中,中国画以放弃自身的优势为代价,而仅以技术表现力、内容时代性、视觉的多样化为学习的目的与方向,以致自身核心价值慢慢迷失。要学习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审美特点,并重建中国画的核心价值,需回到学习中国画的原点临摹。中国画史上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都经过历史的洗礼与积淀。中国画的临摹不仅仅是对临本的技艺、内容的复制,更重要的是学习这些

2、经典作品的画理。临摹的过程实质是一个明理的过程。中国画学习第一步不是写生,而是临摹,因为学画首先需要明理,明理懂法才会找到进入艺术殿堂的门径。解读画理的重要方法就是临摹。如学习山水画,必须掌握经典山水画中的勾、皴、点、染以及树法、石法等技能,这些技能既是画法,又是画山水之理,法熟理通,方能写真山真水。好比学习汉语,先识字、组词、造句,懂得语法之后才能对联、写诗、作文。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画理画法,才能进入造化,进行有意识地取舍,并且进一步丰富或修正所学,最后和以变化和创建。临摹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学习绘画技能,另一方面是领悟作品的格调与品位、审美价值。临幕者要尝试从作品中感受到不同的艺术气息:高华、

3、雅致,何为士气、何为庙堂气,以及哪些是元气淋漓、哪些是平淡天真从而锻炼自己审美辨识的能力;也要在经典画作中感知中国艺术的独特美学意识与表达方式:在临习宋人花鸟时,感受的是格物致知的精微与雅致;临摹郭熙、范宽的山水则力求恢弘、堂正的气势与体格;学习元人的笔墨,要体味笔墨的独立审美价值。通过临摹吸取经典的营养并转化为创作的原动力;更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并逐渐打开自我,借助经典的力量明心见性,从而达到自我修炼与完善的新境界。书法中的临摹有实临与意临之分。实临要求临作尽可能与临本完全一致;意临则是带有主观意识的临摹,临作在临本的基础上可以带入个人的发挥与创造。中国画的临摹方式与此相似,实临即忠实临本的技

4、法、笔墨、颜色、构图,力求还原与逼真;意临则相当于中国画中的“仿”与“拟”的方式,也可称为“通临”:即用通变的方法,将临摹的不同时代、不同画家的不同技法加以贯穿、互用以获取新的变化。 “通临”的基础是不局限于一家一派,又要有所取舍。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借鉴发挥了赵孟頫山水的书写性笔意,并以宋人山水的体格为框架,形成了“元笔宋格”的文人山水图式,成为后世南宗山水的典范。所以“通临”的学习不是简单的临摹,而是与不同临本的一种互动的关系,其中包括自己对古代作品的理解、诠释、借鉴与挪用,是艺术在传承中的一种再创造。(摘编自邵仄炯对中国画教学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A. 现代中国画逐渐迷失核心价值的原因是只追求技术表现力、贴合时代的内容、多样化的视觉效果,放弃了自身的优势。B. 学画首先需要明理,只有明理懂法,才能找到进入艺术殿堂的门径。而临摹的过程就是明理的过程,所以把临摹作为学习中国画的第一步。C. 经典山水画的临摹对象,不是其技艺和内容,而是勾、皴、点、染以及树法、石法等这些技能背后的画理,进而才能画真山真水。D. 学习经典中国画中的画理画法之于绘画创作的作用,与通过学习字、词、句、语法之于文学创作的作用是相似的。2. 下列的理解与分拆,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无论是髙华还是雅致,元气淋漓还是平淡天真,都是需要临摹者尝试认真感受的对象,这也是临

6、摹者提升审美辨识能力的重要途径。B. 从宋人的花鸟,到郭、范的山水,再到元人的笔墨,都表现了中国艺术中各有千秋的审美意识。由此可见,临摹的目的就是领悟这些经典作品中丰富的审美价值。C. 中国画和书法的临摹手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如中国画中追求还原与逼真、忠实于临本的“实临” ,与书法中的“实临”是类似的。D. “意临”是用通变之法,将不同时代及画家的不同技法在临摹中加以贯通互用从而创新。因此它不是简单的临摹,而是临摹者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再创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中国画在现代美术中的迷失可见,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审美特点及核心价,与以视觉艺术为主导的现代美术是冲突的。B

7、. 从临摹的内容、目的及方法来看,临摹绝不是简单的技法步骤,也不停留在形式与样貌上,更不会消磨造力。C. 拥有着丰富积淀的经典之作,可以让后来人在临摹的过程中找到创作的原动力,更可以帮助后来人敞开自我,臻于完善。D. 南宗山水的典范富春山居图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前人的绘画艺术,并形成了新的文人山水图式,堪称意临的典范。【答案】1. C 2. B 3. A【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项,此选项与原文的对应区域在第二段:“中国画的临摹不仅仅是对临本的技艺、内容的复制,更重要的是学习这些经典作品的画理”及“如学习山水画,必须掌握经典山水画中的勾、皴、点、染以及树法、石法等技

8、能,这些技能既是画法”选项转述为“临摹对象,不是其技艺和内容” ,错误。A 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然而在以视觉艺术为主导的现代美术中,中国画以放弃自身的优势为代价以致自身核心价值慢慢迷失”,因果关系转述正确。B 项,对应原文第二段“中国画学习第一步不是写生,而是临摹,因为学画”因果关系转述正确。D 项,对应原文第二段“好比学习汉语加以变化和创建”概述转述正确。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原文并没有体现“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审美特点及核心价值”与“以视觉艺术为主导”这种冲突,且根据原文第一段“它不仅仅是技术与视觉的展现,更是人文修养、个人心性与宇宙自然相息相通的综合体验”一句

9、可见,中国画本身展现了技术与视觉,并非排斥视觉艺术。分析全文各段,如第二段“不仅仅是对临本的技艺、内容的复制” ,第三段的“一方面是要学习绘画技能” ,第四段提及的“技法” ,可见作者的观点并非如此。所以 A 项的推论错误。B 项对应原文第二、三、四段,是对文章结构及内容要点的考查。第二段为临摹内容,第三段为临摹的目的,第四段为临摹的手段,综合三个段落段首的分论点及段末的结论句可以做出推论。C 项对应原文第二、三段,对段落间相关信息“经典之作”进行了整合,可以做出推论。D 项对应原文第四段,文中把富春山居图作为“意临”创作过程的论据,可以做出“堪称意临的典范”的推论。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

10、字,完成下列小题。爬墙虎祁云枝五年前初夏,张阿姨在西墙根种了两株爬墙虎,说日头西晒得楼板都要着火了。瘦瘦弱弱手掌般高的小苗,在淡黄色的高墙下面,看起来弱小又无助。我心想,它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咋好指望它抵挡骄阳?爬墙虎不语,在傍晚的阳光中垂头耷脑,像是默许了我的想法。只三四天工夫,缓苗后的爬墙虎,一下子睡醒了似的,左伸一只触角,右伸一只触角,一步一串脚印,一步染绿一寸墙壁地往上爬。这一爬起来,就止不住了。西墙上,留下一串串赛跑的脚丫子。下午下班后,我常常绕到西墙边,看它们在夕阳里葱茏。看久了,竟觉得爬墙虎长在墙壁上的样子,像一幅动态水墨画,葳蕤、娟秀,处处透着生机。挥毫的,自然是爬墙虎。它的用色

11、很简单,只深深浅浅的绿和嫩生生的红。但每一处皴染,都很传神。每一笔用色,都恰如其分。真佩服爬墙虎,算得上高明的艺术家,比我见过的最厉害的画家功力都要强。爬墙虎的根里,似乎也盛着一部能量永动机。从春到夏,打根底冒出的能量,翻腾着江河般的力量,顺着爬墙虎褐色的茎干,奔涌着流向绿叶,流向千千万万个小脚丫,在淡黄色的墙布上一寸寸泼墨、一厘厘游走,让绿,迭盖着绿。一个夏天过后,两株爬墙虎蓬勃的“画作” ,已经占到了墙面的五分之一。一阵风过,顺溜的碧叶间,会依次轻轻地翻腾起一层细浪,闭上眼睛细听,似乎还有音乐叮当作响。坚硬的墙面,从这年开始,有了呼吸,有了美丽的衣裳,有了无数关注的眼眸。太阳暴晒、电闪雷鸣

12、、狂风骤雨中,爬墙虎的脚步,都不曾停歇过。第二年,爬墙虎“挥毫”的力度明显大多了。每一天,它长出的新梢,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用手掌丈量的范畴。那满墙的绿,犹如潺潺的溪水,在竖直的墙壁上,向上、向前蜿蜒。之后的岁月,这两株爬墙虎,用绿叶和奔跑的点点脚丫,给我展示出了“虎”一样的气势。这气势,也让我对自己当初的幼稚想法羞愧不已。真佩服为爬墙虎起名声的人,只三个字,就切中了“命脉” ,描摹出了这种植物的外形和精神。当秋风漫过头顶的天空,张阿姨家西墙上的画,渐渐呈现出别样的神韵红霞,一点点绿叶中泛出,像一片片火苗,也像一颗颗红心,将夏天里凝聚的热情,一股脑儿诉说出来。 “满目苍凉意,忽来照眼红” ,如花非

13、花的红叶,成了长在淡黄色墙壁上的一首抒情诗。当扦情诗片片退去,逢出笔走龙蛇般的枝千,依然是震颤人心的景致血管一样的构图、凛然的筋骨、灵魂般的质感。生命的坚韧、张力和走向,剪纸般凝固在西墙上。如此这般,叶儿绿了红,红过又绿。当初孱弱的爬墙虎,渐渐织就了整整一面西墙的“壁挂” 。这壁挂,也像一片竖起来的绿莹莹的湖水,可以静静地流进心里。炎炎夏曰,看到它的人都不由得驻足赞叹:“真美啊!”燥热的心,瞬间像是被爬墙虎举着的绿色“小扇子”扇过一般,渐渐安宁下来。曾经看到过一则报导,说一株四岁的爬墙虎,已经爬到七屋楼房的墙面上。在爬墙虎的眼里,生命,大概是永无止境的吧。我不知道爬墙虎最终能爬到多高,但它的生

14、命力委实让我吃惊。资料上说,一株爬墙虎,一个季度可以蹿高一米;一根茎粗两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可以是三十到五十平方米。这本领,其他植物,怕是望尘莫及的。几乎用不着人去浇灌,也不需要施肥、修剪,单是依靠伸向大地的根,探寻能量,就可以用自己的身体织成浑厚的“挂毯” ,消嗓、蔽日除尘爬墙虎,真的是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典范呢!西墙上,两株爬墙虎的碧叶虬茎,还在一点点丰盈,一步步延伸、厚重。夏天见到张阿姨时,她笑逐颜开。说大热天里,有了爬墙虎,家里比外面低三四摄氏度呢,都不怎么开空调啦。(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从

15、五年前写起,先后选取了“种下的三四天以后” “一个夏天以后” “第二年”和“之后的岁月”等几个重要时间段,脉络非常清晰。B. 文章以作者的观察视角为切入点,以爬墙虎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外部形态变化为明线,以作者对爬墙虎的认识和情感变化为暗线,双线并进,行文脉络分明。C. 文章从张阿姨在西墙根种下爬墙虎写起,到张阿姨自豪地赞叹爬墙虎改善房间温度的巨大力量结尾,首尾呼应,五年的时间跨度写得不枝不蔓,结构严谨。D. 文中多次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优美;同时引用诗文、引述资料,不但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感染力。5. 文中用“一幅动态水墨画”来比喻爬墙虎长在墙壁上

16、的样子,请结合文章简要赏析其妙处。6. 作者对爬墙虎的喜爱与张阿姨、驻足者相比有何不同?这种不同蕴含着什么道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B 5. 在作者看来,爬墙虎是名高明的艺术家,它的生长就像画家在挥毫、皴染、泼墨、走笔,这个比喻将爬墙虎生长的“形、色、势的变化之美”,写得意趣盎然,让人欣喜,令人佩服。作者对爬墙虎生长之美的欣赏和赞美。 6. 作者注重爬山虎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张阿姨着眼于爬墙虎的实用价值,“驻足者”着眼于爬墙虎的审美价值。作者意在欣赏爬墙虎画般的外形和虎一般的精神,认为爬墙虎是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典范。事物有多种意义,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

17、。【解析】4. 试题分析:“把爬墙虎与其他植物相比较,丰富了作品的内容,表明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无中生有。5. 试题分析: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此题主要从是高明的艺术家、充满能量、充满诗意的角度作答。6. 试题分析:主要从和前文的关系角度分析“对比”的手法,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照应的作用,从主旨的角度分析升华主旨的作用。点睛:散文的结尾在内容上一般有深化或升华主旨的作用,在结构上要注意照应的作用,答题时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即可。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18、成下列小题。宋文骢,中国歼 10 之父龚融3 月 22 曰, “歼 10 之父”宋文骢在此京 301 医院去世,享年 86 岁。张杰伟回忆起到北京治病前不久的宋老,那时他还和往常一样,或是骑自行车,或是开车,穿梭于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大院内。谈到宋老骑车时的情形,张杰伟说:“他还敢把手从自行车龙头上放掉骑一段,很好玩的。还可以一只手扶着就下来,骑上去。描述中,老人矫健的姿赫然映入眼帘。张杰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宋文骢传一书的作者之一。 “实际上这本书一开始他不让写,他的理由很简单,说我这点事你们都知道,写什么。第二个就是说中央有规定,活着的人不准写传记。他们那一代人,这个观念非常强。 ”张杰伟

19、回忆道,最后是集团党组研究一致同意要写,当把“通知”请他过目以后,他仍然很勉强。传记初稿写成后拿给宋老看,老人认真看完后,将两位作者叫去。 “他就跟我说你就说歼切总设计师,你写那个院士干什么?非要我们改掉。 ”张杰伟说,宋老一直认为自己真正的职责还是一个型号的总设计师。 “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人格魅力,一是说明他的政治品质,一是科学精神,还有一个是人生境界。 ”20 世纪 60 年代初,苏联一夜之间撤走了所有的专家。宋文骢所在的沈阳 601 所的战术布局组在宋文骢的带领下,根据我们当时国内的能力和空军需要用的飞机,重点负责研究了歼 8 的双发方案,最终形成我国第一次自行设计超音速战斗机的原始方案

20、。1980 年,来到成都 10 年后的宋文骢,首次担当起了“总设计师”的称号负责带领团队,参考苏联的米格-21MF,自行设计研制全天候战斗机歼 7。1984 年飞机上天,成都 611 所很快完成了这项任务。歼 7的研制成功,打破了西方和苏联对我国几十年的封锁,弥补了由于中苏关系破裂和“文革”动乱造成飞机断档的漫长历史,完成了追赶、缩短与发达国家现役装备差距的重要使命。新机设计定型后成套装备部队,迅速形成空军部队的战斗力。宋文骢及他成都的团队,有一个“15 分钟”拿下歼 10 研发方案的传奇故事。被临时通知去开会的宋文骢以及 611 所的团队只被临时获准在前两个方案汇报的间隙 15 分钟时间之内

21、讲述他们的方案。他们用临时借来的几张明胶片和绘图工具,把一些重要图形、曲线和参数画在明胶片上,连个模型都没有,只能用幻灯片凑合着汇报。短短 15 分钟,改变了原定轨迹。从 1982 年开始,方案第一次亮相到 1986 年最终确定,宋文骢及其团队进行着反复论证、汇报后再论证的过程,最终决定采用他们设计的鸭式布局、腹部进气的方案,被称作 10 号工程,这也就是“歼 10”称号的来历。“现在坊间都传说当年是宋总带着明胶片进行了 15 分钟的论证取得了这个项目的成功,我觉得这个说法似乎简单了一些。这 15 分钟的方案介绍是这个团队长期工作的结晶,他们很早就为这个方案做准备。 ”歼 10 项目原行政副总

22、指挥晏翔说道。确实,为了卖现自主设计第三代战斗机的梦想,宋文骢已经准备了将近 20 年。1986 年,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宋文骢为歼 10 总设计师。那一年他 56 岁。1998 年,歼10 首飞成功。2004 年 4 月,最终完成设计定型。这中间走过了 18 载。宋文骢肩上“总设计师的担子一担就是 18 年,从未有一天丝毫的松懈。宋文骢一直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宋文骢成长的轨迹也就是我国自主研发战机的发展轨迹。2009 年,宋文骢回到他在云南的家,重访当年的学校。 “大理中学有一首 40 年代的校歌,我就把它遮起来,问他:宋总你还记得当时校歌是怎么唱的吗?他大概想了两三秒钟,马上全部唱出来。

23、最后两句是:担当起兴亡的责任,莫负了国家知期望。 ”张杰伟回忆当时的情形。他觉得,宋文聦虽然从事的是现代科学研究,却像古代那些优秀士大夫一样,有着深重的家国情怀。正是这种家国情怀,支配着他义无反顾、饱满酣畅的一生。(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相关链接】1930 年 3 月,宋文骢出生在云南。他的童年是在防空警报和硝烟战火中度过的,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飞机对昆明没完没了地轰炸。 “防空警报,警报什么呢?中国飞机跑了,日本飞机来了。我们没有抵抗力啊!”宋文骢扼腕,一个国家如果落后,那挨打起来是没完的, “我们定要有很好的飞机。 ”(摘自 2016 年 3 月 31 曰光明曰报文章歼 10 飞机总设

24、计师的云霄梦 )工作之外,宋文骢被朋友们称作“老顽童” 。有宋文骢的好友对媒体评价说他喜欢打网球,游泳技术非常好,喜欢唱唱跳跳,尤其是和外国专家交流的时候,非常活泼。在熟悉他的人看来,老顽童从来没有架子,也不喜欢抛头露面。晏翔记得,宋文骢当了工程院院士之后,还是整天骑个自行丰。到此京开会也从不要车,出差的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摘自 2016 年 3 月 27 曰新京报文章追忆“歼 10 之父”宋文骢 )7.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出宋文骢“开拓者”角色的一项是A. 宋文骢带领团队重点负责研究了歼 8 的双发方案,最终形成我国第一次自行设计超音速战斗机的原始方案。B. 宋文骢首次担当起了“总设计师”

25、的称号,负责带领团队,自行设计研制全天候战斗机歼 7,打破了西方和苏联对我国几十年的封锁。C. 宋文骢作为歼 10 总设计师一干就是 18 年,殚精竭虑,终于成功实现了自主设计第三代战斗机的梦想。D. 宋文骢重访大理中学时,将该校当年的校歌全部唱出来,该校歌后两句“担当起兴亡的责任,莫负了国家的期望”一直激励着宋文骢。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在宋文骢的童年印象中,日本飞机对昆明狂轰滥炸,他是在防空警报和硝烟战火中度过的,这段经历直接促成了宋文骢以后设计奸 10 飞机的行为。B. 在苏联一夜之间撤走所有专家之后,宋文骢带领自己的团队,最终成功设计出了我国第一架超

26、音速战斗机,打破了西方和苏联对我国几十年的封锁。C. 宋文总和他的团队在进行反复论证后,最终决定采用鸭式布局、腹部进气的方案来设计歼 10,这一工程被称作 10 号工程, “歼 10”飞机的称号由此而来。D. 从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宋文骢为歼 10 总设计师,到歼 10 首飞成功,足足走过了 18 年,作为“总设计师”的宋文骢从未有一天丝毫松懈。E. 宋文骢及他的团队被临时获准讲述他们的方案,他们利用短短 15 分钟的汇报,打动了有关部门,并最终战胜了两个研究团队,拿下了歼 10 研发方案的项目。9. 作为歼 10 之父,宋文骢的成功与他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有关?这对你有些什么样的启发?请联系文本

27、和现实说说你的理解。【答案】7. D 8. CE 9. 优秀品质;(1)家国情怀。宋文骢为儿时痛苦的记忆而扼腕,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落后,那挨打起来是没完的,“一定要有很好的飞机”,从而主动担当起兴亡的责任,以设计战机来报国遂志。(2)开拓精神。在战机设计过程中,一直主张自主创新设计,并成功设计出一系列的飞机,宋文骢成长的轨迹也是我国自主研发战机的发展轨迹。(3)坚毅执着。为了实现自主设计第三代战斗机的梦想,宋文骢准备了将近 20 年;而设计成功歼 10,又执着沉迷 18 年,终获成功,成为歼 10 之父。(4)谦虚朴实。不愿意为自己写传记,不喜欢沽名钓誉,体现出了他的科学精神和人生境界,正是这样

28、的精神和境界,才能让宋文骢更加纯粹,在飞机设计时更加投入。启示: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要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付出,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尚的人生境界。【解析】7. 试题分析:题干文“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出宋文骢开拓者角色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D 项,宋文骢重访大理中学时,将该校当年的校歌全部唱出来,该校歌后两句“担当起兴亡的责任,莫负了国家的期望”一直激励着宋文骢。该项只能证明宋文骢的家国情怀,不能证明其开拓者的角色。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A 项, “直接促成”在文中并无任何信息可以证明;B 项,文中不是“成功设计出了我国第一架超音速战斗机” ,而是“第

29、一次自行设计超音速战斗机的原始方案” ,且文中“打破了西方和苏联对我国几十年的封锁的是歼 7的成功研制;D 项中,到歼 10 首飞成功不是 18 年,而是 12 年。9. 试题分析:此题问“作为歼 10 之父,宋文骢的成功与他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有关?这对你有些什么样的启发?请联系文本和现实说说你的理解”这是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首先筛选概括与宋文骢的成功有关的优秀品质,宋文骢为儿时痛苦的记忆而扼腕,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落后,那挨打起来是没完的, “担当起兴亡的责任,莫负了国家的期望”一直激励着宋文骢,这些内容内容表现他的爱国热情、家国情怀对他的激励作用。在战机设计过

30、程中,一直主张自主创新设计, 宋文骢成长的轨迹也是我国自主研发战机的发展轨迹。这表现了他的开拓精神对他成功的推动作用。他为了梦想准备了将近 20 年;而设计成功歼 10,又执着沉迷 18 年,终获成功。这体现了坚毅执着。不愿意为自己写传记,不喜欢沽名钓誉,一心投入飞机设计,体现出了他的谦虚朴实。第二问是回答对我们的启发,这就是要从以上成功条件上分析,可以从爱国、执着梦想、坚持奋斗、开拓精神、境界高远等角度谈就可以。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

31、,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攻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 ”项羽曰:“壮士。 ”踢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默然。沛

32、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置车骑,从间道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啥奔入谯(责备)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哈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更赐爵列侯,食舞阳,号为舞阳侯。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高帝复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高帝闻之大怒,乃

33、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子伉代侯。(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0. 下项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B.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C.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D.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

34、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后世著名人物如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文中“高祖”指汉高祖刘邦。B. 参乘,又写作“骖乘” ,读作“cnshng” ,专指古时乘车,兼任车夫和警卫员的人。古人乘车以左方为尊,御者(驭手)居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的人就叫“骖乘,其任务在于随侍尊者,防备车辆倾侧。C. 八百户,指八百户人家,这里是说因为樊哙“坚守战有功” ,高祖给他增加了八百户人家供给

35、的财务。D. 谥,本义是指用言论给予褒贬,后来多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亵贬意义的称号。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樊哙是沛县人,原以杀狗卖狗肉为生,后随汉髙祖起事。成功后,先在沛公门下做舍人,后因为有战功被封为舞阳侯。B. 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感谢过去项羽没有闭关拒绝他的事,目的是为了缓和当时的紧张势态,以便寻求应对之策。C. 樊哙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账,豪爽饮酒吃完一只猪腿,还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D. 刘邦曾患重病卧宫中,精神疲惫

36、,不见朝臣。樊哙直入官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沛公置车骑,从间道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髙帝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答案】10. B 11. C 12. B 13. 沛公放弃车马,从小路快步跑回霸上的军中,并派张良(留下来)向项羽道歉辞别。 陈平害怕吕后,捉拿樊哙解送到长安。到了以后才知道高帝已经死了,吕后放了樊哙,(并)让他恢复爵位和食邑。【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 ;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唯

37、” ;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然后先易后难。本题主要根据意思进行断句。句意:当初陛下率领我们在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多么健壮啊!如今天下已经平定,怎么竟然这样疲惫!陛下病势沉重,大臣们都很担心。陛下不召见群臣商议事情,却只和一个宦官在一起。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这句主语是“陛下与臣等” ;一事一断“起丰沛/定天下”要断开;排除 AD 项, “且陛下病甚” “大臣震恐”根据文意和主谓结构要断开,排除 C 项,断后要通读,一检查意思是否讲得通;二是检查内容是否合理,所以此题选 B 项。11. 试题分析:本

38、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 项, “八百户”是指食邑范围的大小。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即享有八百户的统治权,可以向他们征收赋税。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B 项“感谢过去项羽没有闭关拒绝他的事”说法错误,系对原文望文生义的解释。应该是“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做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入关之事。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

39、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句中关键词:“置”译成“放弃” ,“间道”译成“小路” , “归走”译成“快步跑回” , “谢”译成“谢罪、道歉” ,不能单译成“辞谢、告辞、辞别” 。 (2)句中关键词:“执”译成“捉拿” , “诣”译成“到、押到、解送到” , “释”译成“放”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40、;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舞阳侯樊哙,沛县人。以屠狗为职业, (为了避祸) ,曾经和高祖一起隐藏(在芒山和砀山一带) 。最初樊哙跟随高祖在丰邑起兵,攻下沛县,高祖做了沛公,以樊哙为舍人。常常跟随(沛公出征) ,沛公在濮阳攻打章邯的军队, (他)攻破城池率先登上城楼,斩敌二十三个首级,赐爵位列于大夫(之列) 。 攻打武关,到霸上, (他又)斩杀一名都尉,敌首十人,捕获俘虏一百四十六人,降敌二千九百人。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戏下一带,打算进攻沛公。沛公带领百余人乘车骑马(来到项羽的军营

41、) ,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没有不让项羽入关的意图。项羽用酒肉款待沛公的随从将士。喝酒喝到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企图谋杀沛公,让项庄在席前舞剑,想要击杀沛公,项伯就(用自己的身体)像屏障一样遮蔽着沛公。这时帐中只有张良一个人陪同沛公,樊哙在营门外,听说事情紧急,就带剑持盾来到军门。守门的卫士阻挡,樊哙径直闯了进去,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是谁。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项羽说:“壮士!”就赐给他一杯酒和一条猪腿。樊哙喝完了酒,就拔剑切肉,把一条猪腿都吃光了。项羽问:“能再喝吗?”樊哙回答:“我死都不怕,岂止是一杯酒呢!如今沛公首先攻破秦军进入咸阳, (不住进宫室)而将军队

42、驻在霸上,以待大王的到来,大王一到,就听信了小人的谗言,与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分裂瓦解,人心(会)怀疑大王。 ”项羽默默不语。沛公起身上厕所,召樊哙一同出去。出去以后,沛公放弃车马,从小路快步跑回霸上的军中,并派张良(留下来)向项羽道歉辞别。项羽也就顺势作罢,没有诛杀沛公的心思了。那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几乎危险了。项籍死后,汉王当了皇帝,因为樊哙坚守城池和战斗有功劳,增加食邑八百户。又赐给列侯的爵位,居养在舞阳,号为舞阳侯。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嬃为妻子,生子樊伉,所以他比起(其他)诸多将领最亲近。当初黥布反叛时,高祖曾经身患重病,躺在宫中不愿见人,命令守门的人不得让

43、群臣入内。绛侯、灌婴等群臣都不敢进去。十多天后,樊哙推开门径直走了进去,大臣们也跟着进去。只见皇帝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樊哙等人看见高祖痛哭流涕地说:“当初陛下率领我们在丰、沛起兵,平定天下, (那是多么健壮啊!)如今天下已经平定,怎么竟然这样疲惫呢!陛下病势沉重,大臣们都很担心。陛下不召见群臣商议事情,却只和一个宦官在一起,与外界隔绝,难道陛下忘记了赵高的事情吗?”于是高帝笑着从床上起来了。那以后高帝又一次病得非常严重,人们中间有恶言樊哙与吕氏结党营私的,高帝听到这些话以后非常愤怒,于是派陈平载着绛侯取代他(樊哙)作为将领,就在军中顺势斩杀樊哙。陈平害怕吕后,捉拿樊哙解送到长安。到了以后才知

44、道高帝已经去世了,吕后放了樊哙, (并)给他恢复了爵位和采邑。孝惠帝六年,樊哙去世,谥号“武侯” 。他的儿子樊伉为代侯。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经采薇最后一章,完成下列小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几句诗看似一幅风景画,其实其中涵蕴的是千丝万缕、荡气回肠的军人情怀,写得缠绵恻隐,而又深邃飘忽。B. 前四句从从军时的情意缠绵,依依惜别,写到凯旋时的心情沉重、涕泪交加,触景生情,而又情真意切。C. 后四句的意思是说行走在道路上内心犹豫彷徨,不敢又不愿归家,又渴又饥。主人公的心中是多么悲痛,但却

45、没有人了解他内心的哀思!D. 这几句诗含蓄柔婉中表达了刚烈的民族气节和粗犷的边境生活,让人在感慨边境将士的悲苦境遇之时,更添一种柔情。E. 这几句诗借用景物的冬春变化,含蓄地表达了人生亦如四季的变化无常,同时透露出诗中主人公对未来生活起伏变化的预测和设想。15. 诗歌的前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答案】14. CE 15. (1)对比。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

46、”的人生变化中生成。(2)反衬。诗中第一句写春风袅袅,杨柳依依,此为乐景,然反衬出离别之哀;第三句写寒冬腊月,风雪交加,此为哀景,然反衬出归来之乐。 (3)双关。 “杨柳依依”之“柳”谐音“留” ,回忆当初男女主人公送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写得哀婉含蓄,回味无穷。【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C 项, “内心犹豫彷徨,不敢又不愿归家”的说法错误,应该是戍边战士近乡情怯、归心似箭,总觉得自己路上走得太慢。E 项, “未来生活起伏变化的预测和设想”的说法错误,应该是对“未知的未来生活的惆怅”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诗歌的前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

47、法?试作简要赏析” ,这是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先指出手法,然后指出效果,前四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手法:“今昔” “柳雪” ,这是时间上今昔对比,物候对比;效果:同一条路,今昔之分,人生之“往来” ,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第一句离别时写乐景春风杨柳,此为反衬手法,反衬出离别之哀;第三句写归来时寒冬腊月,风雪交加,却反衬出归家之乐。修辞手法上, “杨柳依依”之“柳”谐音“留” ,这是双关,效果:将送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写得哀婉含蓄,回味无穷。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说到自己拖延婚姻的原因时,用“_,

48、_”两句来回答对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用“_,_”描写诗意朦胧的村子美妙如画的景色。王羲之兰亭集序用“_,_”两句来描写当时天气状况。【答案】 (1). 匪我愆期 (2). 子无良媒 (3). 暧暧远人村 (4). 依依墟里烟 (5). 天朗气清 (6). 惠风和畅【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愆” 、 “媒” 、 “暧” 、 “墟” 、 “朗” 、 “惠” ,

49、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 ,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第 II 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由好莱坞大导演卡梅隆执导的超级巨片阿凡达狗尾续貂,第一部续集将在今年 9 月正式开机,并且率先开拍外星球的场景。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近 10 年间,中央对于房地产的调控几乎从未间断过,但并没有阻止一路高涨的房价,现在看来很多调控手段都是扬汤止沸。两人相约一起去游华山,李乐从西面曲曲折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