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把握词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什么是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的意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
2、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对比手法的运用。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 鱼翔浅底”、 “指点江山”与“ 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 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2、教学难点: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 “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漫”字、 “争”字、“击”字、 “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 1课
3、时一、关于词的常识1、产生时间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明而又重振于清。2、名称“曲子词”(曲词、曲子) 敦煌曲子词 ;“诗余”草堂诗余 、 名儒草堂诗余 ;“长短句”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 、辛弃疾稼轩长短句 、刘克庄后村长短句 ;“琴趣”欧阳修醉翁琴趣 、黄庭坚山谷琴趣 、朱彝尊静志居琴趣 ; “ 乐府” 中州乐府 、张孝祥于湖乐府 、元好问遗山乐府 。3、词牌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 沁园春”、 “满江红”、 “西江月” 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 天净沙 秋思 沁园春长沙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 阕”。4、分类
4、按长短分:小令(58 字以内) ;中调(59-90 字) ;长调( 91 字以上)按片数分:单调、双调、三调5、词的流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浑厚。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清丽含蓄,婉转缠绵。代表作家柳永、秦观、李清照二、课文相关知识1、沁园春沁园春,又名寿星明 、 洞庭春色等。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之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后人作诗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长沙,是词的标题。2、毛泽东1910 年毛泽东脱离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水池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出声。 ”充分表达了 17 岁少年的远大抱负。后来他还写出了“孩儿
5、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常常在一路纵论世界大事、社会和人生题目,常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来激励本人,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与同窗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否则不能做挚友。在长沙读书时,毛泽东常常与同窗去湘江游泳,写下了“信心十足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诗句。 “五四时期”毛泽东参加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活动,主编湘江评论 ,在全国反响极大。3、写作背景1925 年 2 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
6、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三、诵读、背诵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全班课内美读成诵。2、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3、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四、学生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这首词上下片各自写了什么内容?2、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明确:1、上片主要写景,写眼前景和心中所思。下片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理想。2、独立
7、寒秋、湘江秋景、峥嵘岁月、中流击水五、分析四幅图画,学会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一)独立寒秋图1、开头三句语序正常不?2、如何体会这个“独立” 的“ 独 ”字 ,你想到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明确:诗人是一位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有着傲视天下,雄视六合的大无畏气概的革命家。(二)湘江秋景图1、一个“看”字管到哪里?2、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3、在描绘湘江秋色图的词句中,你最喜欢那个字?为什么?明确: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4、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有何特点?明确:生机勃勃,壮阔
8、明丽5、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为什么?明确:毛泽东是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6、带着练习二,就“意象” 问题作必要的点拨“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 、万山(层林尽染) 、湘江(碧透,百舸争流) 、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词用最凝炼的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和思想。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释句则应从理解
9、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蕴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尽量做到抽象的诗句、词句能够阐释,含蓄的句子能够解释。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象,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揣摩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六、练习:比较阅读比较课文中独立寒秋图和柳宗元的江雪独钓寒江中的胸襟境界是否相同。江 雪 【背景】此诗作于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永州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毛是胸怀博大的革命伟人;柳是决不妥协的封建士大夫。 第 2课时一、抽背二、继续分析图画,抓住意象,把握内容大意。面
10、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诗人提出了什么问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峥嵘岁月图1、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 过渡作用2、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年龄气质(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精神状态(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战斗行动(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四)中流击水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有何深意?明确:形象地表明,我们年青一代有能力掌控中国的命运。三、总结全文1、用语形象生动“万”写出了山之多 “遍”写出了红之广“染”拟人手法,山上层层的枫林
11、仿佛美女妙手染成一样,十分壮美;生动地展现了枫叶重叠、满山皆红的自然景色,并且渲染出一种火红的热烈气氛;化静为动,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漫”写出了江水之盛 “透”写出了江水之清“争”写活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突出鹰“飞 ”得猛、劲以及搏击长空的矫健英姿“翔”突出鱼“游 ”轻、快、悠然自得的情态2、写壮景,抒豪情这首词写的事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伤感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真知灼见是活泼、美好、壮丽的。原因在于越是写山河的壮丽,就越能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3、思路立看怅问忆记4、立意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及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表现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四、比较阅读参看课本第 5 页附录的三首毛主席诗词。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五、作业试比较毛泽东的虞美人枕上 与沁园春 长沙在写景和抒情上的异同。虞美人 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 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六、板书设计万山 意象 湘江 看 作者:“立”于“ 寒秋” 万类 峥嵘岁月 忆 同学少年 精神中流击水 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