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延续文化血脉一、选择题12018 年的中国“欢乐春节”活动,给世界人民送去了中国新年的问候。如在塞尔维亚首都,一场关于狗年文化的讲座让当地民众不仅了解了中国生肖文化,也对象征财富和平的狗年充满期待。活动的成功举办说明A 不同民族文化应该在相互交流中走向统一B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 发展先进文化要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D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2018 年 3 月 2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指出要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增强技术工人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这样做有利于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
2、分配制度有利于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说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有利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A B C D 3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 月 25 日,中国多家艺术团体分赴美国、泰国等 9 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文化部2018 年“欢乐春节”活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说明中华文化开始成为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 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显示中华文化优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A B C D 42016 年,文化自信成为我国文艺发展的崭新理念。 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电视纪录片和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综艺节目,富有人文关怀,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
3、力及当下中国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 )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 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要求我们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A B C D 5中国人民在长期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抗战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B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以抗战精神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C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抗战精神没有任何实际意义D 弘扬抗战精神有利于
4、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华梦的根本和关键6中华骄傲,是文化的骄傲,是民族的自信。这份骄傲和自信,深深镌刻在我们民族的记忆里,流淌在我们文化的血脉中。关于中华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A B C D 7近年来,在“感动中国人物” “道德模范” “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中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个人、先进集体。他们用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 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个人谋取了名和利A B C D 8面对暗流汹涌的滔滔黄河,只要有救援需要,他们就毫不犹豫下水
5、搜救;面对水波漂碧的深潭湖泊,只要有生命求救,他们就不假思索纵身跃入。在郑州乃至全河南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的水灾、溺水、户外被困、地震等事件现场,总能看到他们救援抢险的身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义务救援队;他们,是河南人的标杆。他们自觉履行我国公民法律义务,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生动诠释人间大爱传承了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河南良好形象A B C D 9 “法”在古汉语中曾有“刑、法、律、法律”等称谓,如“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李悝编法经” “商鞅改法为律” “唐律”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直言:“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 “灋”从“廌
6、”(zh), “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有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灋”从“水” ,表示法律追求公平如水;“灋”含“去” ,延伸出惩恶扬善之义。今天, “法”已是我们的时代主题词。 “法”字的语源表明中华文化A 历经沧桑 饱受磨难B 独具特色 兼容并蓄C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D 绵延不绝 固守正统102018 年文化部对外文化工作会议暨“一带一路”工作会议于 3 月 4 日至 5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要持续加强文化交流。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应做到A 以中华文化为主,漠视、歧视外来文化B 强烈要求外国人接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C 面向未来,实现世界文化的统一D 增强文化自信,在交流互鉴中丰
7、富发展中华文化二、非选择题112018 年春晚的舞台上,相声我爱诗词体现了延续文化血脉的春晚匠心。我爱诗词作品也是春晚改革的用心之作,但文化的创新,并不是断线的风筝。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人,都需要文化的土壤。审视我爱诗词的成功,固然离不开演员的精彩演绎,但从根上看,还是源于深藏其中的文化魅力。一个舞台、一部相声,在人们的欢笑间,别具匠心地延续着中华文化血脉。但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塑造,绝非朝夕之功。文化的自信哪里来?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 。(1)文化的创新,并不是断线的风筝。这对我们延续中华文化血脉有什么启发?(2)“我爱诗词的成功,固然离不开演员的精彩演绎,
8、但从根上看,还是源于深藏其中的文化魅力。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3)“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 。 ”这对我们增强文化自信有什么启迪?12 (弘扬中华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017 年伊始的电视荧屏,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文化的沉静;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了一股古典诗词阅读、品评热潮。从诗经 、楚辞,到汉魏六朝诗,再到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名人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显示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中国诗词大会唤起了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激起了老百姓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培育了国人的高雅情趣,进一步生长出文化自信心和
9、民族自豪感。(1)异彩纷呈、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古代诗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2)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启示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考答案1D2D3B4B5A6B7A8D9C10D11(1)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3)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12(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保护本民族的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或宣传、弘扬中华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