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系列五)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6651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系列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系列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系列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系列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短新闻两篇别了, “不列颠尼亚”周婷 杨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新闻的结构和特点2、掌握特写的写作特点3、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事件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划分新闻结构2、通过问题探究,掌握新闻写作中背景材料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讲解新闻的定义、特点、结构难点:分析这篇新闻的背景材料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播放音频)这个声音伴随我们走过春夏秋冬每一天的七点钟。伴随着这个声音,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四单元,这个单元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大家对新闻不陌生,新闻的使命就是要让群众在第一时间知道某些事情,这就决定了新闻的特点是及时性和真实性。

2、新闻体裁介绍: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等。通讯:比较详细地报导典型人物、事件、消息等特写: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新闻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背景材料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写法上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一篇特写,它与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

3、件有关。它就是别了, “不列颠尼亚”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把这篇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找出来。导语(第 1 自然段)主体(210 自然段)结语(11 自然段)(一)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中心,新闻标题更是如此。本篇新闻的标题为“别了, 不列颠尼亚”,它有什么含义?一是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别了, 不列颠尼亚”是向他们告别;二是“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皇家游轮,它的离开代表英国结束对香港的统治,是向被殖民的历史告别。(二)导语:交代了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不列颠尼亚号载着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驶离香港。(

4、三)主体在主体部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作这篇新闻稿的?时间顺序作者选取 1997 年香港回归时英国撤退时的四个有特殊意义的场景,再现了香港回归前后八个小时内的场面。请同学们找出这四个场景。 (提示:前三个场景中各包含一次降旗仪式)第一个场景:4 时 30 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第二个场景:6 时 15 分,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上举行的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四个场景:0 时 40 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作者在报道香港回归这样宏大的场景时,一方面从细节入手,在细节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看似平

5、静的笔调中蕴藏着浓烈的感情。另一方面从补充背景材料入手,联系历史使时间突破了一天的局限,加重了作品的厚重感。请同学们在这四个场景中找出细节之处和背景材料,分析它们蕴含的意味。第一个场景:细节:1、 “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 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面色凝重”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的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地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的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我们可以揣摩出他当时复杂的心境。2、 “日落余音”可留着联系“ 日落仪式 ”来讲背景:1、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香港不会再有港督来统治,点明了

6、彭定康“面色凝重”的原因, “这一次不同”、 “永远都不会”、 “最后一次”表达了作者内心因香港回归而引发的自豪、激动。2、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 1885 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来“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 、 “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等描述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港督府的外观。港督的离去,人去楼空,这座建筑会成为“陈迹”。同时港督府是英统治的象征,意味着英国统治的结束,成为陈迹的还有香港被侵占的这段屈辱的历史。第二个场景:细节:1、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

7、轮不列颠尼亚 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 的背景。 ”联系“日落余音” ,为什么两次强调“ 日落”?(1)时间,仪式是在下午四点三十和六点十五分进行的,符合黄昏落日的自然现象。(2)英国又称为“日不落帝国”,实际上是说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束,平静的叙述中含有一点暗暗的讽刺。背景:1、 “156 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 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补充这段历史的作用是什么?将现实和历史交织,使新闻读起来不单调由眼前的降旗仪式联想起历史上香港被侵占的屈辱和今天的扬眉吐气形

8、成对比第三个场景:无明显的细节或背景材料,可以让学生朗读其中的语句,体会平静叙述中掩饰不住的激动之情。第四个场景:细节: 如何理解“将于 1997 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 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实写“不列颠尼亚” 号离开时的场景,同时也寓意这艘船上曾经的统治者将彻底离开香港,不再回来。作者通过香港回归时这四个典型的场景记录了这一庄重而又振奋人心的历史事件。没有过多的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在平静的叙述和描写中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结语:鲜明独特的标题能引起人的注意,短小精悍的结语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 1841 年 1 月 26 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 1997 年 7 月

9、 1 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 156 年 5 个月零 4 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为什么把时间精确计算到“一共过去了 156 年 5 个月零 4 天”?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一共过去了 156 年 5 个月零 4 天” 提示:时间之长清晰地记录的目的(1)时间长,香港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整整 156 年 5 个月零 4 天!字里行间回荡着百年巨变的沧桑感叹和漫长的等待,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的兴奋激动之情。(2)如此清醒地记录下这个时间,表明作者也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提示:“从海上来” 是历史的开端, “从海上去”是现

10、实的结果这是历史和现实的结合。 “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 不列颠尼亚 ”号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语言庄重而含蓄,平实却具有出色的表现力,含义深刻,没有讽刺,没有痛骂,也没有欢呼,既客观地再现了这一历史盛况,又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结束语:新闻的最大特点就是尽可能的客观叙述,但是在这篇新闻中却蕴含了深深的自豪、兴奋的情感,这也体现了作者对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的态度。他们在尽力还原历史场景、让人们知晓事件经过的同时,也在尽力让人们记住这一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