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5363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试卷(三)(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8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朱光潜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眉,即使是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生长在西湖或峨眉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眉实在也不过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了。它们是什么缘故呢?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

2、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兼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

3、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戴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到人们的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间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作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

4、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 ”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 ,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

5、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有删改)1.文章开头举了一些例子来引出观点,下面所举例子与文中例子不同类的一项是(3 分)( )A.一个周朝的铜鼎或是一个汉朝的瓦罐在当时也不过是盛酒盛肉的日常用具,在现在却变成很稀有的艺术品。B.某艺术品在前几年表现平平,可是在今年的拍卖会上却拍出了惊人的价格。C.小时候在乡下,早晚看到的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便觉得它们是单调无味的,现在回忆起来,却不免有些留恋。D.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答案 B解析

6、文中所举例子是为了引出“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这个观点,艺术品在短时间内有价格的起伏,往往与艺术的审美价值无关。2.对文中例子所谈到的人生经验的理解,作者认为其缘由是什么?下面的论述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态度和观点决定一切。B.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C.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D.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答案 D解析 其他三项都没有直接回答原因。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

7、,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按照作者的看法,人生和自然有了缺陷,弥补的途径不可能在人生和自然中而只有在艺术中才能找到,弥补这些缺陷就是艺术的最高目的。B.作者认为一般人有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和深刻的情感,但还是没有创作出艺术作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在一定距离以外将其客观化。C.蔡琰和杜甫写的诗都是“痛定思痛 ”的结果, “思痛”就是这两个诗人在写切身的情感时,站在客位的观赏者将这种情感加以客观化的过程。D.作者虽然强调艺术家要站在一定的距离将切身的情感客观化,这样才能创造出好作品,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情感是创造好作品的基本前提。答案 A解析 夸大了艺术的作用,太绝对化。(二)阅读下面的文

8、字,完成 46 题。“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重阳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人都会通过登高赏秋、赏菊饮酒、遍插茱萸、吃重阳糕等活动来庆祝重阳。这一传统中国节日,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时光易逝,传统不老。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民族节日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久久流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如今在重阳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也都会通过各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炎黄儿女领悟华夏传统节日的丰富人文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

9、化的不朽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能够让其蕴含的孝思、爱意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不断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进而让传统美德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重阳节包含着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已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现实载体。尊老敬老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美德,是永恒不变的优良传统,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国家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 “老年节” ,在这一天,各地敬老院会迎来众多志愿者,很多儿女也想方设法地回家看望父母,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得到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

10、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也是以文化创新为突破口来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这种文化自信,堪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弘扬重阳文化,就是在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是在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 5 000 多年而不衰,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 “互联网”时代,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更能够聚合网络力量涵养文

11、化自信,不断夯实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点亮筑梦中国的伟大征程。(选自杨飞以传统节日涵养民族文化自信 ,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每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形成于战国时期,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一直沿袭至今。B.在历史长河中,重阳节因为激活了历史传统,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记忆,所以能增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C.要想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在人们的心中植入孝思、爱意等思想与情感,就需要记住传统节日重阳节。D.在“互联网”时代,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

12、联网元素。答案 D解析 A 项“每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错,应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B 项强加因果。C 项表述过于绝对。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前两段采用引证法,引用了古诗文名句,既体现了古人庆祝重阳节的形式多样,也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记忆。B.作者在论证中指出,国家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 “老年节” ,提倡尊老敬老,赋予了传统节日自古未有的新内涵。C.文章提出,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弘扬传统节日密不可分。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历数了重阳节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内涵和

13、不朽魅力。答案 B解析 “赋予了传统节日自古未有的新内涵”错,原文为“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得到了传承”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的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如重阳节中蕴含的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B.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C.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来推广,内容依托形式,活动形式有继承,也要有创新。D.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在于我们始终不抛弃传统,不割断文化精神命脉,这一点在今天尤其重要。答

14、案 C解析 “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来推广”过于绝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悼朱光潜先生李泽厚朱光潜先生逝世了,我应该写点什么,却不知道写什么才好。凌晨四点钟,我坐在屋里发呆,四周是那样的寂静。我和朱先生是所谓“论敌” ,五十年代激烈地相互批评过,直到朱先生暮年,我也不同意他的美学观点。这大概好些人知道。但是,我和朱先生两个人一块喝酒,朱先生私下称赞过我的文章这些却不一定有许多人知道。那我就从这写起?我 那 第 一 篇 美 学 文 章 是 在 当 时 批 朱 先 生 的 高 潮 中 写 成 的 。 印 出 油 印 稿 后 , 我 寄 了 一 份 给贺

15、 麟 先 生 看 。 贺 先 生 认 为 不 错 , 便 转 给 了 朱 先 生 。 朱 回 信 给 贺 说 , 他 认 为 这 是 批 评 他 文 章 中 最好 的 一 篇 。 贺 把 这 信 给 我 看 了 。 当 时 我 二 十 几 岁 , 虽 已 发 了 几 篇 文 章 , 但 毕 竟 是 言 辞 凶 厉 而知 识 浅 薄 的 “毛 孩 子 ”。 这 篇 文 章 的 口 气 调 门 便 也 不 低 , 被 批 评 者 却 如 此 豁 达 大 度 , 这 相 当 触动 了 我 , 虽 未 对 人 常 说 , 却 至 今 记 得 。 贺 先 生 也 许 早 淡 忘 了 , 但 不 知 那

16、封 信 还 在 不 ? 当 然 ,朱 先 生 在 一 些 文 章 中 也 动 过 气 , 也 说 过 重 话 , 但 与 有 些 人 写 文 章 来 罗 织 罪 状 , 夸 张 其 辞 , 总想 一 举 搞 垮 别 人 , 相 去 何 止 天 壤 ? 我 想 , 学 术 风 格 与 人 品 、 人 格 以 至 人 生 态 度 , 学 术 的 客 观性 与 个 体 的 主 观 性 , 大 概 的 确 有 些 关 系 。 朱 先 生 勤 勤 恳 恳 , 数 十 年 如 一 日 地 写 了 特 别 是 翻 译了 那 么 多 的 东 西 , 造 福 于 中 国 现 代 美 学 这 是 我 非 常 敬

17、佩 而 想 努 力 学 习 的 。 朱 先 生 那 半 弯 的腰 , 盯 着 你 看 时 那 炯 炯 有 神 的 大 眼 睛 , 带 着 安 徽 口 音 的 沉 重 有 力 的 声 调 , 现 在 异 常 清 楚 地 呈现 在 我 的 眼 前 和 耳 边 。因 为 自 己 懒 于 走 动 , 我 和 朱 先 生 来 往 不 多 。 在 “文 革 ”中 , 去 看 过 他 几 次 。 我 们 只 叙 友 情 ,不 谈 美 学 。 聊 陈 与 义 的 诗 词 , 谈 恩 斯 特 卡 西 尔 虽 绝 口 不 涉 及 政 治 , 但 我 当 时 那 股 强 烈 的愤 懑 之 情 总 有 意 无 意 地

18、 表 露 出 来 。 我 把 当 时 填 的 一 首 词 给 朱 先 生 看 了 , 朱 先 生 却 以 “牢 骚 太 盛防 肠 断 ”来 安 慰 、 开 导 我 。 并 告 诉 我 , 他 虽 然 七 十 多 岁 , 每 天 坚 持 运 动 , 要 散 步 很 长 一 段 路程 , 并 劝 我 也 搞 些 运 动 。 朱 先 生 还 告 诉 我 , 他 每 天 必 喝 白 酒 一 小 盅 , 多 年 如 此 。 我 也 是 喜 欢喝 酒 的 , 于 是 朱 先 生 便 用 酒 招 待 我 , 我 们 边 喝 边 聊 。 有 一 两 次 我 带 了 点 好 酒 到 朱 先 生 那 里 去聊 天

19、 , 我 告 诉 他 , 以 后 当 妻 子 再 干 涉 我 喝 酒 时 , 我 将 以 高 龄 的 他 作 为 挡 箭 牌 , 朱 先 生 听 了 ,莞 尔 一 笑 。“文革”后,朱先生更忙了,以耄耋之年,编文集、选集、全集,应各种访问、邀请、讲学、开会,还要翻译维柯于是我没再去朱先生那里了。最近两年,听说朱先生身体已不如前,但我消息既不灵通,传闻又时好时坏,加上自己一忙,也就没十分注意。如今,一声惊雷,先生逝去。回想起当年情景,我真后悔这十年没能再去和朱先生喝酒聊天,那一定会痛快、高兴得多。但这已经没有办法了,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不能重复。只是记忆和感情将以更丰富的形态活在人的心底。而这也就

20、是死亡所不能吞噬的人类的有活力的生命和生命的活力。一九八六年三月七日晨五时匆草(有删改)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与朱光潜先生美学观点不同,作者批判朱光潜先生的文章,却得到了朱光潜先生的赞扬,表现了朱光潜先生的大度。B.朱光潜先生在一些文章中,虽然也动过气,也说过重话,但从来不罗织罪状,夸张其辞,这是与其人格相关的。C.朱光潜先生非常勤奋,数十年如一日地翻译了很多东西,造福于中国的现代美学,这让作者非常敬佩。D.“文革”后,朱光潜先生工作更加繁忙,身体也不如以前,作者就没有与朱光潜先生交往,以至音讯全无。答案 D解析 “音讯全无”说法不当,原文有“传闻又时好

21、时坏”的表述。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年轻时知识浅薄、牢骚满腹,写文章也是言辞凶厉、傲慢自大,他为自己对朱光潜先生造成的伤害懊悔不已。B.本文采用倒叙手法,抓住典型细节,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朱光潜先生崇高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悼念之情。C.“文革”中作者与朱光潜先生会面时只叙友情,不谈美学,既有当时政治气候的原因,也有两人观点相悖的原因。D.作者认为朱光潜先生的人品、人格以及人生态度决定了他的学术风格,并最终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美学大家。答案 B解析 A 项对作者的评价和感情分析不当。 C 项原因分析依据不足。D 项概括绝对、片面。9.在

22、这篇悼念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光潜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6 分)答:_答案 朱光潜先生是一位一生勤奋,笔耕不辍,为中国现代美学做出巨大贡献的美学大家;他胸怀宽广,豁达大度,对批评他的人也能宽容对待;他为人谦和,心态平和,不怨天尤人。解析 解答此题时,应依据文本内容对传主的品格加以归纳。比如,从朱光潜先生给贺麟的回信可以看出他的豁达大度、胸怀宽广。从“朱先生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写了特别是翻译了那么多的东西,造福于中国现代美学”等语句可以看出朱光潜先生一生勤奋,为中国现代美学做出了巨大贡献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围城(节选)钱钟书柔嘉不愿

23、意姑母来把事闹大,但瞧丈夫这样退却,鄙薄得不复伤心,嘶声说:“你是个懦夫!懦夫!懦夫!我再不要看见你这个懦夫!”每个字像鞭子打一下,要鞭出她丈夫的胆气来,她还嫌不够狠,顺手抓起桌上一个象牙梳子尽力扔他。鸿渐正回头要回答,躲闪不及,梳子重重地把左颧打个正着,迸到地板上,折为两段。鸿渐惊骇她会这样毒手,看她扶桌僵立,泪渍的脸像死灰,两眼全红,鼻孔翕开,嘴咽唾沫,又可怜又可怕,同时听下面脚步声上楼,不计较了,只说:“你狠,啊!你闹得你家里人知道不够,还要闹得邻舍全知道,这时候房东家已经听见了。你新学会泼辣不要面子,我还想做人,倒要面子的。 ”走近门大声说:“我出去了!”慢慢地转门钮,让门外偷听的人得

24、讯走开然后出去。柔嘉眼睁睁看他出了房,瘫倒在沙发里,扶头痛哭。鸿渐走出门,神经麻木,不感觉冷,意识里只有左颊在发烫。头脑里,情思弥漫纷乱像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他信脚走着,彻夜不睡的路灯把他的影子一盏盏彼此递交。他仿佛另外有一个自己在说:“完了!完了!”散杂的心思立刻一撮似的集中,开始觉得伤心。左颊忽然星星作痛。同时感到周身疲乏,肚子饥饿。鸿渐本能地伸手进口袋,想等个叫卖的小贩,买个面包,恍然记起身上没有钱。他无处可去,想还是回家睡。他看表上十点已过,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出来的,也许她早走了。他一进门,房东太太听见声音,赶来说:“方先生,是你!你家少奶奶不舒服,带了李妈到陆家去了,今天不回来了。这

25、是你房门的钥匙,留下来交给你的。你明天早饭到我家来吃。 ”鸿渐心直沉下去,捞不起来,机械地接钥匙,道声谢。房东太太像还有话说,他三脚两步逃上楼。开了卧室的门,拨亮电灯,破杯子跟断梳子仍在原处,成堆的箱子少了一只。他呆呆地站着,身心迟钝得发不出急,生不出气。柔嘉走了,可是这房里还留下她的怒容、她的哭声、她的说话,在空气里没有消失。他望见桌上一张片子,走近一看,是陆太太的。忽然怒起,撕为粉碎,狠声道:“好,你倒自由得很,撇下我就走!滚你的蛋,替我滚,你们全替我滚!”这简短一怒把余劲都使尽了,软弱得要傻哭个不歇。和衣倒在床上,觉得房屋旋转,想不得了,万万生不得病!明天要去找那位经理,说妥了再筹旅费,

26、旧历年可以在重庆过。心里又生希望,像湿柴虽点不着火,而开始冒烟,似乎一切会有办法。不知不觉中黑地昏天合拢、裹紧,像灭尽灯火的夜,他睡着了。最初睡得脆薄,饥饿像镊子要镊破他的昏迷,他潜意识挡住它。渐渐这镊子松了、钝了,他的睡也坚实得镊不破了,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

27、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有删改 )注 本文节选自围城结尾部分,主要情节为方鸿渐和孙柔嘉在结婚定居上海后,因双方家庭和亲族,甚至佣人的介入,矛盾更为复杂,不断发生龃龉和纠纷。最后,方、孙的矛盾终因前者辞去报馆资料室主任而面临再次失业时激化,刚建的新家解体,方鸿渐打算投奔在重庆当官的赵辛楣谋取职业。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选文中方鸿渐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家庭生活上:一方面,他希望过真诚愉快自由的家庭生活;另一方面,他又软弱无能,摆脱不开旧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压力。B.方鸿渐进卧室之后情绪变化有一个过程,从失望苦恼到愤怒狂

28、躁,最后沮丧无奈。C.节选部分的情节是因为夫妻吵架,方鸿渐出走,最后心绪不定返家,最后借老钟的声音暗示了家庭的解体。D.选文表现了方鸿渐老练机智但易变盲动的性格特征,既懦弱退让又爱面子。答案 A解析 B 项方鸿渐的情绪是最后又萌生希望。 C 项“最后借老钟的声音暗示了家庭的解体 ”错。D 项“老练机智”不恰当。11.妙用比喻是钱钟书的写作特色,请从第段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加以赏析。(6 分)答:_答案 “头脑里,情思弥漫纷乱像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 ”以雪片的纷飞,形象地描绘了方鸿渐心绪的繁多凌乱,暗示了家庭矛盾的复杂错乱;也用雪天的寒冷,写出了方鸿渐内心的凄冷和痛苦。12.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

29、意蕴。(6 分)答:_答案 晚点的时钟富有象征意义:(1)形象地讽刺了方鸿渐生活在新的时代却有着落伍的家庭观念;(2)它既是围城冬夜环境的组成部分,也表达了作者对二人婚姻解体的感伤和同情;(3)暗示了对人生困局的无奈。四、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鲍 勋 字 叔 业 , 泰 山 平 阳 人 也 , 建 安 十 七 年 , 太 祖 辟 勋 丞 相 掾 。 二 十 二 年 , 立 太 子 , 以 勋 为中 庶 子 , 出 为 魏 郡 西 部 都 尉 。 太 子 郭 夫 人 弟 为 曲 周 县 吏 , 断 盗 官 布 , 法 应 弃 市 。 太 子 数 手 书为 之

30、 请 罪 , 勋 不 敢 擅 纵 , 具 列 上 。 勋 前 在 东 宫 , 守 正 不 挠 , 太 子 固 不 能 悦 , 及 重 此 事 , 恚 望滋 甚 。 会 郡 界 休 兵 有 失 期 者 密 敕 中 尉 奏 免 勋 官 久 之 拜 侍 御 史 文 帝 受 禅 , 勋 每 陈 “今 之 所 急 , 唯在 军 农 , 宽 惠 百 姓 。 台 榭 苑 园 , 宜 以 为 后 ”。 文 帝 将 出 游 猎 , 勋 停 车 上 疏 。 文 帝 手 毁 其 表 而 兢 行猎 , 中 道 顿 息 , 问 侍 臣 曰 : “猎 之 为 乐 , 何 如 八 音 也 ? ”侍 中 刘 晔 对 曰 :

31、“猎 胜 于 乐 。 ”勋 因奏 : “刘 晔 佞 谀 不 忠 , 阿 顺 陛 下 过 戏 之 言 。 请 有 司 议 罪 以 清 皇 朝 。”帝 怒 作 色 , 罢 还 , 即 出 勋为 右 中 郎 将 。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埒 注 ,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诏曰:“勋指鹿为马,收付廷尉。 ”廷尉法议:“正刑五岁。 ”三官驳:“依律罚金二

32、斤。 ”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鲧等并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注 标埒:标记。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 久之/拜侍御史/B.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 拜侍御史/C.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 久之/拜侍御史 /D.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 久之/拜侍御史/答案 B解析 解答断句题,应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 ,同时还需注意

33、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文言虚词“者”后面要断开,表时间的“久之”要断开,主谓宾不能断开。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子,指已确定为继承皇位或帝位的帝王的儿子。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本人,并且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B.侍中,秦汉之时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元以后废止。C.左迁,即官职的晋升。汉代贵左贱右,故将升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D.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答案 C解析 “左迁,即官职的晋升”错,左迁为贬官;汉代应是“贵右贱左” 。15.下列对

34、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鲍勋在文帝即位前曾在东宫任职,那时文帝就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文帝的请托,就更被文帝厌恨。B.文帝要去游猎,鲍勋犯颜直谏,文帝怒而拒谏。猎罢归来后,文帝却又不得已提升鲍勋为右中郎将。C.文帝抓住私解孙邕一事,要泄私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张从重判刑,这使文帝十分愤怒。D.文帝不顾大臣们的请求处死了鲍勋,不久,文帝也死了,人们都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鲍勋叹息和遗憾。答案 B解析 “文帝却又不得已提升鲍勋为右中郎将”错。原文意思是,文帝打猎结束回朝后,就外放鲍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因陈群等并举,文帝不得已才任鲍勋为御史中丞。16

3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 ”译文:_(2)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译文:_答案 (1)文帝亲手撕毁他的奏章,仍然专心打猎,中途休息时,文帝问身边的大臣说:“打猎的乐趣,与欣赏音乐相比,哪一种更快乐?”(2)军营令史刘曜要论处他,鲍勋因护城河和城墙没有完成,解除了( 对孙邕的论处),也没有(向上级) 举报。参考译文鲍勋字叔业,是泰山平阳人,建安十七年,太祖征召鲍勋为丞相掾。建安二十二年,立太子时,封鲍勋为中庶子,外出担任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的弟弟担任曲周县吏时,抢劫官布,按照法

36、律应处“弃市”之刑。太子多次亲手给鲍勋写信替郭夫人的弟弟求情,鲍勋不敢自作主张放纵罪犯,(将全部罪状 )呈给朝廷论处。鲍勋以前在东宫任职时,坚持正义不屈不挠,太子本来就不喜欢他,等到加上这件事,对他的怨恨更加厉害。恰逢鲍勋管辖区士兵休整有误期的,(太子)就暗中令中尉禀奏罢免鲍勋的官职,过了很长时间,授鲍勋为侍御史。文帝即位后,鲍勋常常上奏“如今最要紧的,唯有军事和农事,宽待百姓,使百姓得到恩惠。宫殿和园林,应该把它们放在后面” 。文帝准备外出打猎,鲍勋使车马停下来呈上奏章。文帝亲手撕毁他的奏章,仍然专心打猎,中途休息时,文帝问身边的大臣说:“打猎的乐趣,与欣赏音乐相比,哪一种更快乐?”侍中刘晔

37、回答说:“打猎超过音乐。 ”鲍勋趁机禀奏:“刘晔巧言谄媚,为人不忠,这是阿谀奉承陛下的过分虚假的言论。请让有关部门论罪以使朝廷清明太平。 ”文帝愤怒得变了脸色,(打猎) 结束回朝后,就外放鲍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大臣一同举荐鲍勋担任御史中丞。文帝不得已才任用他,百官既尊敬又害怕,没有不表现出恭敬的样子的。黄初六年秋,文帝想征伐吴国,鲍勋当面强谏。文帝更加怨恨他,贬鲍勋为治书执法。文帝从寿春回来,驻扎在陈留郡地。太守孙邕进见(文帝)后,出来拜访鲍勋。当时军营的墙壁还没有完成,只立了标记,孙邕绕道而不走正路,军营令史刘曜要论处他,鲍勋因护城河和城墙没有完成,解除了(对孙邕的论处) ,

38、也没有(向上级)举报。大军回到洛阳时,刘曜犯了罪,鲍勋禀奏罢免( 刘曜)的官职,刘曜却暗中表奏鲍勋私自解除对孙邕的论处一事。文帝下诏书说:“鲍勋指鹿为马,逮捕起来交给廷尉治罪。”廷尉依法定罪:“判罪五年。 ”三官反驳说:“按照法律应罚两斤黄金。 ”文帝非常生气地说:“鲍勋没有活的名分,可是你们竟敢纵容他!”太尉钟鲧等大臣一同为鲍勋求情减罪。文帝不答应,于是杀了鲍勋。鲍勋修性养德,廉洁好施,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鲍勋死) 后二十多天,文帝也死了,没有谁不为鲍勋叹息遗憾的。五、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718 题。游赏心亭 王 珪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

39、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于今玉树 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注 赏心亭:建康(今南京 )名胜,北宋丁谓所建。玉树,即 玉树后庭花 ,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的首句写景是从宏观着眼。 “此空存” ,一个“空”字含有无限感慨,与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是类似的境界。B.“城压沧波到海门”是从空间上写六朝古都, “压”写出了江城的险峻强固;“沧波”写出了江水浩渺;“到海门”写出了江水一泻千里。C.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暗示出诗人襟怀郁勃,举杯遣怀,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感慨弥深。 “来” “入”两个

40、动词写出了江山奔赴的气势。D.“黄旗” “王气”是指帝王气象,诗人由耳边不时传来的悲歌之声,想起宋王朝开国之初,王气强盛,横扫六合,结束混乱局势的辉煌历史。答案 D解析 “王气”是指王朝的运数。颈联是说,耳边响起的玉树后庭花的歌声,使人想起当年陈后主沉湎歌舞,荒废朝政,导致国破身俘。18.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 (1)帝都风物犹在、人事不同的变迁之感( 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之感)。首联、颔联寓情于景,诗人大笔勾勒赏心亭风物,寄寓沧桑变迁之感。(亦可分析“空” “压” “来” “入”等的炼字之妙)(2)统治者不以前车为鉴、沉迷亡国之音的忧

41、虑之感。诗人用典,悲叹北宋统治者不吸取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六、名篇名句默写(8 分)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1)杜甫登高中, “_,_ ”两句描写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2)韩愈在师说中对师生关系作出了全新的阐述,他认为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更贤明,因为“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引述齐谐之言,描述鲲鹏挥动翅膀拍击水面直上云霄的句子是“_,_” ,苏轼“鲲鹏水击三千里”和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都化用了这句话。(4)逍遥游中,当蜩与学鸠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 “图南”后,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

42、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 。答案 (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3)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我决起而飞 抢榆枋而止七、语言文字运用(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薜荔”是古诗文中_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 ,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_,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

43、有“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_,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今人_。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司空见惯 同流合污 青云直上 心驰神往B.层出不穷 随波逐流 青云直上 爽心悦目C.司空见惯 随波逐流 扶摇直上 心驰神往D.层出不穷 同流合污 扶摇直上 爽心悦目答案 C解析

44、“司空见惯” ,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文中指“薜荔”意象在古诗文中常见,用“司空见惯”更恰当。 “随波逐流” ,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同流合污” ,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根据下文“活出自己的精彩”等可知,用“随波逐流”更恰当。 “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前者可用于事物也可用于升职;后者只用于升官又快又高。根据语境,用“扶摇直上”更恰当。 “心驰神往” ,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 “爽心悦目” ,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文中是指诗歌描写生动,不是指

45、眼前景色美好,故用“心驰神往”更恰当。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C.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薜荔抒情D.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答案 D解析 原句语病主要是不合逻辑,修改的关键是把句子的逻辑关系理顺。A、B 两项, “身处逆境”包括“仕途不顺”及“怀才不遇”的情形,不能并提。C 项“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的说法太绝对,且“仕途不顺”与“怀才

46、不遇”有交叉。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若是晴朗的夏日,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B.若是天气晴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C.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D.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答案 B解析 上文已经交代“夏天来了” ,这里就不需要再说“夏日”了。上文说了“风雨雷电” ,这里说“天气晴朗” 。先说阳光照射,后说仿佛彩霞,这样更符合逻辑。故选 B。八、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自古以来,人们以书为伴,以书为乐,以

47、书为精神的依托。宋人尤袤对读书之乐有更形象的比喻:“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于谦在观书中这样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古人无论是穷困潦倒之时,还是仕途顺畅之际;无论是隐居于山林,还是宦居于朝堂,都以读书为乐。然而现代人好像与书渐行渐远,在精神上少了停泊的地方。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了古代的诗文来展现古人醉心于书的生活状况和精神追求。在所选古诗和提示文字中不难发现,材料的核心关键词是“以书为伴” 。需要注意的是,材料提到了现代人在读书上的缺失和遗憾,所以在立意、写作时应该从思考“读书”这一古老话题的现实意义入手。如:现代人为何还需以书为伴?现代人以书为伴会怎样?现代人为何远离了书本?现代人该如何以书为伴?思考以上这些问题,我们会发现我们站在时空的节点上,思考着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生活节奏快、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老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