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8年秋八年级上:第20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答案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6479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2018年秋八年级上:第20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答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版】2018年秋八年级上:第20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答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版】2018年秋八年级上:第20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答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版】2018年秋八年级上:第20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答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版】2018年秋八年级上:第20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答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 湖心亭看雪白描手法【白描的含义】白描是文学创作中的描写手法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它能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这种描写手法要求作家准确地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白描的特点】(1)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的简短对话 ,将人物的性格凸显出来。(2)不求细致,只求传神。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他修饰性描写的烦扰 ,故作者能将精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 、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3)不尚华

2、丽,务求朴实。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抒发的是真情实感;感情愈真实,愈能震撼读者的心灵。【白描的作用】使被描写的对象主体突出,且语言简洁明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空间。01 积累运用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崇祯(zhn) 拏( n) 更定( gng)毳衣(cu) 雾凇(sng) 沆砀 (hng dng)一芥(ji) 铺毡(zhn)2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是日更定矣(止,停)(2)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3)余拏一小船(撑)(4)拥毳衣炉火(细毛皮衣)(5)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8)及下船

3、(等到 )3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 、与水,上下一白。(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 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2)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面对面坐着,一个男仆烧着酒炉,炉上

4、的酒正在沸腾。(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先生一样痴的人!6综合性学习。八年级(3)班的同学准备开展一次以“徜徉山水间,感受自然美 ”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环节一:赏山水之词】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文字 。南峰之巅,云雾缥缈,绕林缠木,陡壁峭崖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恍若人间仙岛。群山朦胧,劲松朦胧,天地朦胧。这飘逸轻灵的朦胧美,散发着摄人心魂的诱惑力,令人心驰神往。云海翻腾,变幻莫测,一会儿似一条腾飞着的巨龙,一会儿似一头呼啸着的猛虎,一会儿似一只翱翔着的苍鹰,一会儿又化身为一位翩然起舞的少女我们的心随着云雾而百般变幻,涌动起伏,完全沉浸在大自然的

5、绚丽之中。(选自西岳游记)示例:文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被云雾围绕着的南峰描绘得精美绝伦;然后又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变幻莫测的云海刻画得惟妙惟肖,神奇百变,仿佛就在我们眼前。(2)【环节二:诵山水之诗】请从你的积累中,分别写出两句完整的写山水的古诗句 。山:示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水:示例: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02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7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写出了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 ,为下文作铺垫。8写赏雪,却写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

6、面,这样多余吗?为什么?不多余。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作者被邀勉力喝了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辟出了另一种境界,给人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同时也是“看雪”行动的延伸。9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10本文体现了作者哪些情感?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以及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怀念故国的愁绪的复杂情感。03 拓展阅读【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

7、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

8、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 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东阿王:曹植。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上下一白(全 )(2)客此(客居)(3)从武林门而西(往西走,向西去 )(4)取道石径塘而归(回去 ,回来)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弥漫着水气结成的冰花,白气弥漫的样子,天和云和山和水 ,浑然一体,上上下下全白了。(2

9、)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来描写(眼前美景) 却想不出,大概就像是曹植在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 (那种惊艳的感觉吧)。13赏析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2)则已心飞湖上也。“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神摇目夺,内心激荡的情景,遥见塔影凌空,便已心飞神越。14 【甲】文写的是雪后的西湖, 【乙】文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甲】文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如“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

10、乙】文用生动的比喻写景,如“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一句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就生动地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附【乙】文参考译文:从杭州武林门向西走,远远看见保叔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就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只见得)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华好像少女的颜面,温柔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这时想用一句话来描写(眼前美景) 却想不出 ,大概就像是曹植在梦中初遇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 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阿宾曾经住过的僧房。选择途经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回来。只是草草领略,还没来得及细细观赏。第二天一早又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十九日石篑兄弟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了,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凑到一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