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二篇》(第2课时)课件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6108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二篇》(第2课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二篇》(第2课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二篇》(第2课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二篇》(第2课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二篇》(第2课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 短文二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背诵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会查找并利用资料多角度解读文本,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情境导入,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精研细读,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

2、人/如吾两人者耳。,精研细读,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考虑,想到,只是,共同,一起,于是,原来,睡觉,精研细读,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精研细读,拓展延伸,1.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3.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拓展延伸,1.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2.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3.月色皎洁,空灵。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课堂小结,苏轼遭遇“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

4、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随堂练习,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沉鳞竞跃。(2)相与步于中庭。,随堂练习,4.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 “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 5.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

5、文表达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的语句中。,主题概括,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文章用了仅85个字,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课时训练答案,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4.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山川 。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