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地理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效果检测(含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9185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人教版地理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效果检测(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人教版地理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效果检测(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人教版地理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效果检测(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人教版地理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效果检测(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据此完成 12 题。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A )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解析】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和空间单位。2与图示区域 A 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C )行政区 政治文化区 热量带 干湿区三江平原 山东省和青岛市A BC D【解析】 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

2、其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3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C )A同属温带地区 B气候的大陆性强C同属东部季风区 D都是平原地区【解析】 雨热同期主要是指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这主要得益于季风气候。来自低纬度海洋的夏季风不仅带来了丰沛的水汽,也带来了充足的热量。4适合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B )A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B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C油菜、玉米、高粱、大豆 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解析】 冬小麦是暖温带的粮食作物,油菜主要产在秦岭淮河以南,黄麻是热带的经济作物。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 ,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

3、史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 6米7 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结合下面两幅图,回答 56 题。5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 A )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C降水稀少 D木材短缺6右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B )A挡风 B防水 C阻沙 D遮阳【解析】 第 5 题,由材料可知, “地坑院”是当地人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的条件是土层深厚,保证这种建筑冬暖夏凉;虽然当地降水量稀少,但这不是“地坑院”修建的基本条件;这种建筑并不能体现木材短缺程度。第 6 题,地坑院出入通

4、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阻挡在降水季节通过门洞流进院内的雨水,对挡风、阻沙、遮阳的作用不大。(2018江西红色七校联考)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 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盐碱地。读图回答 78 题。7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 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D )减少水分蒸发 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 实现自流引水 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A B C D8如今的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原因是( D )A断裂谷地 B风力沉积作用C向斜谷地 D流水侵蚀作用【解析】 第 7 题,该地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

5、图示引水隧洞穿越山区,采用井渠的形式可分段施工,减小施工难度,且有利于从高处向低处引水,实现自流。该地区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故减少蒸发和增加雨水补给不是主要目的。第 8 题,结合渭水的地理位置判断,该山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的地貌形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下图两地区均为我国重要鲜花生产地。读图,完成 911 题。9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发展鲜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 )热量丰富 光照充足 地形平坦 水源丰富A BC D10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维持其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D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市场更

6、广大11PQ 为同一河流的两河段,关于 P、Q 两河段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C )AP 河段支流较多, Q 河段支流较少BP 河段水位低于 Q 河段水位CP 河段汛期晚于 Q 河段汛期DP 河段流速慢于 Q 河段流速【解析】 第 9 题,结合图示信息,甲地位于云贵高原,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乙地相比,甲地纬度较低,地势较高,热量较充足,光照较充分。第 10 题,结合上题分析,与甲地相比,乙地社会经济发达,技术含量高,市场更广大。第 11 题,与 Q 地相比,P 位于长江上游,受山地地形制约,支流较少,但水位高流速快;雨季较晚,汛期较晚。二、综合题12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 ,回答下列

7、问题。(1)甲为我国东北地区,该地区有我国重要的三江平原、 松嫩 平原和辽河平原。乙为我国 长江中下游 地区,该地区在开发早期不利的条件是稠密的水系,交通不便,土质黏重,开垦困难。(2)甲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类型为主,其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如何?(3)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相比)甲地乙地【答案】 (2)时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空间: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3)见下表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相比)甲地 黑土 旱地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乙地 水稻土 水田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解析】 根据两地区图形轮廓判断甲、乙分别是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两地纬度位置的不同,导致两地在气候、土壤等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人教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