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四)“中国近现代史”政治专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7853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四)“中国近现代史”政治专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四)“中国近现代史”政治专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四)“中国近现代史”政治专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四)“中国近现代史”政治专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四)“中国近现代史”政治专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检测(四)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专练(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2019 届高三常德期末)关于“1840 年中英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人历来强调“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了拓展市场,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而英国人则认为“他们进行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取和保护正当的通商权利而进行的通商战争” 。由材料可知( )A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B不同视角引发不同历史阐释C历史结论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断D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解析:选 B 鸦片战争的性质已有定论,故 A项错误;中国人和英国人从不同角度对鸦片战争进行解释,故 B项正确

2、;历史结论具有客观性,故 C项错误;历史研究可以还原历史真相,故 D项错误。2下表为清朝咸丰皇帝(1851 年至 1861年在位)执政时期户部部分库存银两数据(单位:万两),根据所学,推断咸丰初年户部存银数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年份 库存银数 新收银数 支出银数 实存银数咸丰元年 844.096 2 850.852 9 956.991 0 737.958 1咸丰二年 737.958 1 836.183 7 1 032.617 2 541.524 6咸丰三年 541.524 6 475.339 7 847.174 6 169.689 7A大量库存银被用于支付战争赔款B内战消耗了大量军费C太平

3、天国运动影响了朝廷收支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导致税收减少解析:选 C 据材料,清政府新收银数从咸丰二年(1852 年)到咸丰三年(1853 年)急剧变化,此时未有战争和赔款,故 A项错误;1852 年至 1853年清政府没有内战,故 B项错误;主要是太平天国 1853年定都天京,并转战长江中下游,而南方经济发达,从而切断了清政府在南方的税收,且清政府需要支出大量银两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 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从“咸丰二年”到“咸丰三年”银两急剧减少的原因,时间 18511853 年是解题的关键点,故 D项错误。31895 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承认朝鲜的

4、独立自主,并放弃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同时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 。其目的是( )A试图确保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B配合日本对外扩张的步骤C顺应民族独立的世界历史潮流D极力维护晚清的朝贡体系解析:选 A 从材料“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 ”可以看出,李鸿章希望通过朝鲜的“中立化” ,以阻止日本对朝鲜的独占,继续确保朝鲜半岛成为中国东北边疆的一个安全屏障,故 A项正确;李鸿章这一条款的提出是想阻止日本独占朝鲜,而不是配合日本对外扩张,故 B项错误;马关条约没有使朝鲜独立,故 C项错误;这一条款实际上是想使朝鲜独立,阻止日本独占,所以之前的朝贡体系必将崩溃,而不是极力维护朝贡体系,故 D项错误。

5、4有学者认为“经济上,辛亥革命爆发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本主义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思想上, 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 。该学者( )A认为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B不认同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C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D完全否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解析:选 B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而不是强调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故 A项错误;据材料“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可知,学者

6、并不认同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故 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该学者未正确客观评价辛亥革命,故 C项错误;据材料“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可知未完全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故 D项错误。5(2019 届高三十堰质检)一位西方观察家在 1919年 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 ”这说明当时( )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

7、传播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解析:选 D 鸦片战争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9 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19 世纪末维新变法使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都与材料“1919年 5月”不符,故 A、B、C 三项错误;据材料“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可知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故 D项正确。61927 年 7月 27日,周恩来说:“我们这次起义是敌人逼出来的,不如此便没有出路。起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成功的关键在于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于有周密的准备,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歼灭南昌的敌人。 ”周恩来意在说明( )A南昌起义应力

8、求一举成功B中国共产党已独立领导民主革命C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形势D南昌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解析:选 A 由题干中的“起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一举歼灭南昌的敌人”可知,周恩来意在说明起义必须取得成功,故 A项正确;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7.1935年,蒋介石指示:“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改运川黔两地,并不露形迹。 ”这一指示在当时( )A加速了日本侵华步伐 B意在警惕共产党力量C导致了经济比例失调 D旨在服务民族战争解析:选 D 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根源于日本的侵略国策,故 A项错误;1935 年蒋介石正在追剿长征红军,已经不是“警惕”二字,故 B项错误;C 项与题

9、干无关,故 C项错误;蒋介石指示机器“尽量改运川黔两地,并不露形迹” ,表明蒋介石在做抗日战争的准备,故 D项正确。8自 1943年 1月起,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收回了过去所丧失的诸多国家主权1945年 6月 26日,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中国代表顾维钧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大国地位由此获得体制性确认。上述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在于( )A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C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D中国

10、以自己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赢得国际声誉解析:选 C 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使中国收回了许多国家主权,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 C项正确;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91949 年 2月 3日,中共中央电示:“国民党有在京(南京)沪线组织抵抗及放弃该线将主力撤至浙赣路一带之两种可能,我们必须有应付两种可能的准备。 ”依据电文判断,中共中央正在筹备( )A实施北平谈判达成的和平协定B进行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C实施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D解放军渡江作战,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析:选 D 1949 年 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故无

11、从实施,且与材料中“1949 年 2月3日”不符,故 A项错误;千里跃进大别山是 1947年 6月,与材料中“1949 年 2月 3日”不符,故 B项错误;1948 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材料中“1949 年 2月 3日”不符,故 C项错误;1949 年 4月 21日,向全国进军,解放军横渡长江,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顷刻土崩瓦解,渡江作战与材料中“1949 年 2月 3日” “中共中央正在筹备”相符,故 D项正确。10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 年 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

12、民主人士 500余人进行 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 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 )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B新中国已经步入法治国家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解析:选 C 根据所学,新政权建立于 1949年,与材料“1953 年”不符,故 A项错误;根据所学,1997 年中共十五大,我国才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故 B项错误;根据材料“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 500余人进行 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 1.5亿人参加讨论” ,体现了宪法制定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宪法制定的讨论关注,民意基础比较广泛,故 C项

13、正确;“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11据中国网刊载:1973 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 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这些做法( )A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B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C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D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解析:选 D 结束了两岸之间军事对抗的是 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故 A项错误;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是在 1987年,故 B项错误;宣告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是 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故 C项错误;20 世纪 70年代,台湾和大陆的

14、接触表明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故 D项正确。12(2019 届高三上饶期末)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俄罗斯有学者也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B “冷战”思维仍然主导着当前的国际关系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D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解析:选 D 材料中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华约” ,说明他们并未认识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政治格局,故 A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某些西方学者和俄罗

15、斯学者观点还具有“冷战”思维,不能说明“冷战”思维仍然主导着当前的国际关系,故 B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对于上海合作组织的认识,并不能直接反映当前的国际局势,故 C项错误;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认为上合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 “新华约” ,这说明他们思想仍然被“冷战”思维束缚,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的特点是“结伴而不结盟” ,与之前的“华约”结盟有本质区别,故 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 13题 25分,第 14题 12分,共 37分)13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

16、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 “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二 20 世纪 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

17、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时间 大事1935年 5月 24日 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1937年 9月 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8年 5月 26日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1940年 8月 20日 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 105个团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10 分)(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

18、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6 分)(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对此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9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只有自己行动起来, 国民外交 ”得出爱国阶层主动抗争,据材料一“国民整体主动地” “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得出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据材料一“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得出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结合所学得出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十月革命的推动。第(2)问

19、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得出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据材料二“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得出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得出,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开始传唱大江南北”得出振奋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宣扬,据材料三“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得出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共同奋斗,据材料三“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得出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得出民族觉醒,据

20、材料一“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 、材料二“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得出民族团结。答案:(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两党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重大成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分析:振奋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宣扬;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共同奋斗;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基本条件:民族觉醒;民族团结。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表为 19031911 年中国制定的

21、部分律法一览表。时间 律法 备注1903 年 重订铁路简明章程 规范铁路修建管理,对外资筑路提出某些限制劝办商会简明章程 大力劝办商会1904 年奏定学堂章程 规定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学制、任务和管理细则破产律 规范企业破产行为,加强管理和保护1906 年奖给商勋章程 奖励工商业发展1908 年 钦定宪法大纲参照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制定,删去了其中限制君权的条款。主要内容包括“君上大权” “臣民权利义务”等1909 年 法院编制法 规定了法院司法审判权的独立大清新刑律草案 废除凌迟、枭首等苛刑大清矿务章程 参照外国法律制定的较为完整的矿业法规1910 年大清著作权律 近代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

22、1911 年 大清民律草案民法与刑法分离并独立出来,近代中国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据张德美探索与抉择晚清法律移植研究等整理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12 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表中提炼出一个与中国法律近代化相关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和论证这一观点。提炼观点时,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指出中国法律近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也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入手,通过律法的名称、内容等找出与之相关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线索,再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一:论题:20 世纪初中国法律近

23、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论述:20 世纪初,在世界近代化潮流影响下,晚清政府制定了多部法律,其中有些法律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制定;形成了包括民法、刑法在内的初步的近代法律体系;开始重视经济立法;立法逐渐和国际接轨。示例二:论题:中国近代的特殊国情推动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论述: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过程中西学的传播为中国法律近代化提供了一些参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政府日益重视经济方面的立法;不断高涨的革命运动也迫使晚清政府改革法制以挽救统治危机。示例三:论题:法律近代化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论述:经济领域的一系列立法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法与刑法分离有利于中国政治进步;仿效西方立法推动了西学进一步传播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吸纳和参照国际惯例制定法律也有利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