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第 六 单 元 必 修 一 模 块 综 合 检 测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2、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5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50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只 有 一 项 是 符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
3、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这些战争A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B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加速了汉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D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3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4、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4北宋进入宋史的官员 46来自寒族。南宋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1148 年为563,1256 年为 579。这表明A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B科举制日臻完善C宋代官僚体制日益完善D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5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6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
5、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7表 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 南宋(62)高级官员 20 8中级官员 15 10低级官员 12 8无官职记录 24 36表 1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8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
6、反映了明朝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9公元前 594 年,雅典执政官在阿提卡地区颁布法典,刻在 16 块白色旋转木板上,史称阿提卡法典,内容包括解负令、按财产划分等级、成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促进工商业发展等。这一法典A基本满足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要求B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初步的基础C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的成熟10雅典公民有权对公民大会已通过的决议提出控诉,如理由正当,陪审法庭将废除该决议,并处罚责任人。如控诉证据不足,则要处控诉者巨额罚金。据此可知雅典A决策的科学在于制度 B雅典的民主重视程序C民主监督机制
7、合理 D公民享有法律否决权1112 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这反映出罗马法A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 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C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D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12西汉成帝时的东海郡有精确数字的吏民比例为 1:633,而同一时期的罗马帝国官员占公民人数仅约为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导致这一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罗马A法制完备,规范人们的行为B城邦自治,人们独立性较强C军力强大,保障社会安稳D疆域狭小,政府事务较少13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任何法案都必须经两院批准
8、才能生效,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美国国会分为参众两院是A基于对立法权过大的担忧B英国上下院制的翻版C出于对总统行政权的牵制D追求直接民主的体现141832 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56 个腐败选区被废除,30 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一个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 40 多个新选区。这反映出英国A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B长期的腐败问题得以解决C工人阶级获得议会选举权D工业革命推动了政治变革15德国宪法规定: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
9、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造成这种政治现状的主要原因A德意志政治体制有其两面性B选民的参政权力受到政府限制C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薄弱D容克地主阶级在统一过程中掌握了政治经济权力161879 年起,欧洲旅行家毕晓普夫人先后在中国的广州、东北及中西部旅行。1896 年,毕晓普夫人从上海出发,途经九江、汉口、沙市、宜昌、长江三峡、奉节、万县、成都、灌县、汶川、理县、马尔康、重庆等地,之后还出版了配有作者拍摄的 113 幅照片的书-1898: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近代社会妇女地位的提高B通商口岸受西方影响较大C中国内地具有一定开放性D欧洲加紧在华的殖民活动17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
10、,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从 1853 年至1863 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该现象反映A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D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18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说,“它(中国)可以把铁路建筑权卖给一家辛迪加,把采矿权卖给另一家,把开设银行的权利卖给第三家,造成一系列特殊的权利关系”,而美国必须获得这些“巨大特权”。这反映出A甲午战争刺激列强瓜分中国B列强在侵华问题上已开始相互勾结C列强在华争相划分势力范围D美国是列强瓜分中国的最大受益者19下图为沈泊尘于 1919 年创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
11、出A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形成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上被推翻C工人阶级力量初步得到体现D人民群众成功捍卫领土主权201941 年 1 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民党顽固派对皖南新四军发动突然袭击,造成新四军重大损失。事变发生后,中共决定“不宜借此事件与国民党决裂”“在全国主要的实行政治上全面大反攻,但在军事上除个别地区外,以暂时不反攻为妥。”此举的出发点是A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B维护全民族抗日的大局C争取国际国内舆论支持D团结国民党内进步势力211825 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当时股票猛烈下跌,银行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对此A政府开始发动对外殖民扩
12、张活动B出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C通过 1832 年议会改革扩大政治权利D逐渐建立社会福利制度22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B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C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D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23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中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13、的民主本质C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D使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24英国在 1950 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 “一边倒”战略B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C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 ”的兴趣D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 “独立自主”25美国政府将 1973 年定义为“欧洲年”,并试图以此对大西洋关系进行再定义,对此法国驻欧共体外交官评价:“我国政府根本不打算考虑让欧共体对美国的计划
14、做出回应美国的计划就如同将一只手指置于正在运转的齿轮装置中。”这反映了A世界格局已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B美国遏制欧共体独立自主的倾向C平等互利基础上的新型美欧关系D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走向衰落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26、 27、 28、 29 四 个 大 题 , 共 计 50 分 , 考 生 根 据 具 体 要 求 进 行 作 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西周的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中国的皇权专制政体如此无懈可击、
15、无缝可钻、坚如铁桶?国家原则和家庭伦理同构的高度垄断的国家学说和意识形态、具有共同信仰和基本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庞大的官僚统治队伍、对经济生活无孔不入的行政控制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超稳定结构的三大支柱。中国古代皇权从来没有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被分割过,无论君权是君主一人独享还是实际上被别人分享甚至被完全架空,但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定于一尊,专属君主。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玄学兴起,但是这些宗教始终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力量和中国的皇权对抗,相反,它们很快被融入主流意识形态当中。材料二 在西欧封建社会,王权实际上处于和贵族、教会、自治的
16、城市等各种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和政治权力并存的局面,它们既配合,又斗争,即使在以“神授王权”为标志的君主专制最典型、君主权力最集中的时期,君主从贵族、教会、城市收回的行政权、司法权也是不彻底的。英国是西欧封建君主制度发展较早较完备的国家,1066 年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征服英国后,随后王权强化,但英国封建君主始终受到封建大贵族的制约,最典型的是对国王征税权的限制。“王权强化的同时,封建贵族接二连三地申张他们的权利国王要求贵族提供特别(即额外的)捐助,必须征得贵族的同意。”相对于王权来说,宗教组织或教会往往又拥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利益,王权为寻求自身的巩固和垄断,往往还要屈从于宗教组织和教会,以取得他们
17、的支持。均摘编自凤凰文化中西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封建君主制不同于古代中国之处,并简要分析其影响。(6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中国 美国部分普通民众的政治参与事例11838 年 12 月 12 日,广州数万群众反对英美等国暴力干涉广东当局在商馆前处绞烟贩的行为,展示了普通群众支持禁烟的强大民意。21895 年,康有为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堵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3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科学和民
18、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41919 年 5 月 4 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 3000 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表达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诉求。11773 年 12 月 16 日,示威者们将东印度公司运来的一整船茶叶倾入波士顿湾,以此反抗英国国会于 1773 年颁布的茶税法。21775 年,以莱克星顿枪声为起点,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了不懈斗争。3革命时期,普通民众要求扩大选举权,“ 不纳税无代表权”口号成为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专制权力的有力旗帜。4在内战和重建时期,南部400 万黑人奴隶因为特殊贡献而获得了公民身份和选举权。5一战期间,在美国妇女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
19、力下,美国终于将禁止以性别为由剥夺妇女的选举权写入联邦宪法,确立了女性和男性的政治平等地位。阅读近代中美部分民众政治参与情况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 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中国历史著作关于鸦片战争主要观点的对比。时间 名称 主要观点1903 年商务印书馆中国历史教科书只介绍了战争过程和南京条约的内容1907 年宏文馆中国历史讲义南京条约后,“鸦片输入已多,由是国势遂衰,内忧外患交迫已矣”1913 年中华书局新制本国史南京条约后“法美俄等国,
20、皆援例缔约。交涉始多,于是流毒遍于中国矣”1922 年商务印书馆新著本国史以毒物的蔓延与通商大局的发展为题讲述鸦片战争1929 年中华书局高中本国史对江宁条约的内容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协定关税”对中国影响最大1930 年北新书局高中本国史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第一步1933 年世界书局初中本国史是中国外交的失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现阶段的落后与困难归因到这场战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 分)29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当今世界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 1943 年 12 月 1 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提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对处置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安排。宣言指出“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节选材料二 1949 年 12 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1951 年 10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中美关系史 1949-1972材料三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
22、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的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1972 年 2 月 2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材料四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美国政府已在 2018 年 4 月 3 日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 25%的关税,涉及约 500 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由于美国的 301 调查为单方认定结果,且这一措施明显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相关
23、规则,严重侵犯中方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享有的合法权益,威胁中方经济利益和安全,所以中国政府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化工品、飞机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 25%,涉及2017 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约 500 亿美元。(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8 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美关系的变化对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启示。(4 分)一 轮 单 元 训 练 金 卷 高 三 历 史 卷 ( A)第 六 单 元 必 修 一 模 块 综 合 检 测答 案1【解析】商汤认
24、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 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 B 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 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 D。【答案】A2【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活动,这些争霸战争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也导致为了取得战争胜利而开展的社会变革。故答案为 A 项。材料所述属于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25、排除 B 项;战争推动民族融合,但汉族当时尚未形成,C 项说法错误,排除;春秋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尚未彻底瓦解,排除 D 项。【答案】A3【解析】根据“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可知,汉元帝、哀帝、平帝时期,宦官、外戚把持国政,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下降,故 B 正确;汉朝中外朝制度是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A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宦官、外戚把持国政,无法体现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排除 C;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封建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 D。【答案】B4【解析】材料显示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的比例逐渐增多,体现出宋代官僚组成成分比较完备
26、。C 正确;材料说明的是科举制度影响,不是经济重心问题,A 错误;科举考试制度完备不是材料主旨,B 错误;材料只是说明科举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并不是说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D 错误。【答案】C5【解析】武则天时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C,排除 A;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并没有使得这样的官员迅速晋升,只是给了其参与议政的权力和机会,故 B 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参与议政的宰相数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而不是强化,故
27、排除 D。【答案】C6【解析】元朝为实施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来管理地方,所以行省的设立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故选 B;行省没有独立的民政权,所以没有地方政治的自主性,故排除 A;行省是中央派出的行政机构,而不是监察机构,故 C 不符合史实;行省是用来管理地方的,故与中央政府的权力无关,所以排除 D。【答案】B7【解析】通过材料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辈任官情况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任高级官员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而南宋时有所减少;两宋时宰相祖辈担任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机
28、会担任宰相职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B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的变化,C 不正确;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D 说法不正确。【答案】B8【解析】材料“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说明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故选 A;结合所学,内阁不能统帅六部百司,排除 B;秦朝的朝议制度属于集体议事制度,排除 C;材料没有体现事权的分割,排除 D。【答案】A9【解析】由材料“内容包括解负令、按财产划分等级、成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促进工商业发展等”可以得出,所述为梭伦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B 符合题意;材料没
29、有涉及土地分配的信息,A 不正确;C 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作用;D是伯利克利改革的作用。【答案】B10【解析】“雅典公民有权对公民大会已通过的决议提出控诉,如理由正当,陪审法庭将废除该决议,并处罚责任人。如控诉证据不足,则要处控诉者巨额罚金”表明雅典民主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故 C 正确;雅典民主制度并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故 A 错误;材料反映雅典的民主制度的合理性,无法体现“重视程序”,排除 B;法律否决权材料未体现,故 D 错误。【答案】C11【解析】根据“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结合所学,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所以,材料反映罗马法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C
30、 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教皇的权力,排除 A;资产阶级利用罗马法的思想进行反封建斗争,并非罗马法,B 错误;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答案】C12【解析】根据所学,古罗马法律完备,公民只要遵守罗马法的行为准则,即可保持帝国的正常运转,A 正确;罗马不是城邦制度,排除 B;C 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罗马帝国时期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D 错误。【答案】A13【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美国的参议院和众议院同属于国会,都属于立法机构,所以参议院和众议院的相互否决属于立法权的制衡,体现了对立法权的再度分割,是基于对立法权过大的担忧,A 符合题意;英国上院掌握司法权,下院掌握立法权,而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同属于
31、国会,都属于立法机构,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参议院和众议院立法权的制衡,和总统行政权无关,排除 C;参议院和众议院由选举产生, D 错误。【答案】A14【解析】根据 832 年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展开,以工业为主的新兴城市逐步兴起,为保护自身利益,工业资产阶级也要求参与政权,从而推动议会改革,故 D 项正确。材料强调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政治变革,没有特指是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排除 A。材料涉及议会改革,没有体现腐败问题得以解决,排除 B。材料强调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政治变革,没有特指是工人阶级获得议会选举权,排除 C。【答案】D15【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有权控制议会,任
32、命宰相等,这说明德国容克地主阶级在统一过程中掌握了政治经济权力,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故 D项正确。A 项是材料的现象,而材料设问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选民的参政权力受到限制,而是强调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排除 B。德国统一后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不是民主共和制,排除 C。【答案】D16【解析】欧洲旅行家毕晓普夫人能在中国旅行特别是能在中西部即中国内地旅行足以证明当时中国内地是开放的,所以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妇女地位提高、通商口岸的信息,所以选项 A、B 不符合题意,排除;毕晓普夫人的旅行和殖民活动无关联,选项 D
33、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答案】C17【解析】1853 年至 1863 年南方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了社会动荡,所以才出现了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的现象,这就说明了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银行制度并未取代传统汇兑模式,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社会动荡阻碍商品经济发展而非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答案】D18【解析】材料“把铁路建筑权卖给一家辛迪加,把采矿权卖给另一家,把开设银行的权利卖给第三家”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欲在华建铁路
34、、开采矿山、开设银行,体现出列强要扩大对华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图谋,故 A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列强之间的相互勾结,“开始相互勾结”这一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材料说的是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的设想,故CD 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答案】A19【解析】该漫画创作于 1919 年,共产党建立于 1921 年,故 A 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北洋军阀基本上被推翻是在 1927 年,故 B 也不符合题干的时间;由漫画中的“曹”、“章”、“陆”可知这是指五四运动中北洋军阀中的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被劳动者、学生和商人组成的力量所钳制的场景,故 C 符合史实,所以选 C;五四运动因巴黎和会中
35、国外交的失败而起,尽管取得了初步胜利,但并没有捍卫住领土主权,故 D 不符合史实。【答案】C20【解析】“不宜借此事件与国民党决裂”等字眼意在强调仍然要与国民党团结起来进行抗战,即出发点是要维护抗日的大局,是抗日的需要才这样去做,但出发点并非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争取国际国内舆论支持以及团结国民党内进步势力等三个选项,所以本题只有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B21【解析】1825 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矛盾激化,面对此种情况空想社会主义出现,选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1832 年议会改革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逐渐建立社
36、会福利制度是二战之后的事情,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答案】B22【解析】“选”进立宪会议体现了布尔什维克党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达到掌握政权的目的,即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和平过渡而非动武装起义,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和平过渡而非与临时政府决裂,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答案】D23【解析】根据“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可知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性,B 正确;第一部宪法是1954 年宪法,1949 年新中
37、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执政,A 错误;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就开始实行政治协商制度,C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无法体现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D 错误。【答案】B24【解析】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故答案为 D 项。A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一五计划”是从 1953 年开始,C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D25【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 世纪 70 年代,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美国“将一只手指置于正在运转的齿轮装置中”,实质是对正在发展中的欧洲一体化进
38、程进行干扰甚至是别有用心的破坏,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欧关系,并未涉及其他国家实力的消长情况,故 A 项错误;平等互利的美欧关系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材料主旨为美国“欧洲年”计划的目的,不能说明美国霸权地位走向衰落,故 D 项错误。【答案】B26(14 分)【答案】(1)特征:产生较早,存在时间长;体系严密坚固;具有传承性;君主大权独揽,皇权独尊。(4 分)原因:先秦政治文化制度的整合;家国同构的原则。庞大的官僚统治队伍及对意识形态和经济生活的控制;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服务皇权;小农经济需要强大君权的保护。(4 分)(2)不同:君权未能实现高度集中,存在制衡君主的外部力量;产生时
39、间较晚,存在时间较短;教权控制意识形态,教权高于王权。(3 分)影响:加剧了中世纪欧洲的纷争与落后;客观上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借鉴。(3 分)27(12 分)【答案】论题:民众的参与推动了中美民主政治的进步。阐述:近代以前以及近代早期,随着西方启蒙思想传入北美(美国),解放了民众的思想,推动了北美独立战争。美国建立后,在民众的不断斗争下,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如妇女和黑人取得了一系列权利。受启蒙思想及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中国思想领域发生巨大变化,民众思想得到解放,开展了一系列旨在追求民主的政治运动,如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辛亥
40、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更爆发了具有空前广泛群众基础的五四运动,推动中国民主进程的不断发展。结论: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民众的思想解放,更离不开民众的积极参与。(如考生能从下列几方面论述也可得分,如: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民主是中美两国民众共同的追求等。)28( 12 分)【答案】示例:国人对鸦片战争危害的认识日益加深。由于中国长期天朝上国的意识和闭关锁国的影响,中国对近代外交观念认识不足,因此 1903年的版本只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南京条约的内容,说明还没有认识到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与危害。随着清王朝统治的瓦解、民主革命的兴起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国人对近代
41、民族危机加深和社会落后的反思日益加深。此后的版本对鸦片战争所带来的鸦片泛滥和国家主权受损等危害进行了讲述,说明对鸦片战争危害的认识日益加深。总之,随着近代社会不断发展,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对鸦片战争的认识逐渐深化。(观点和总结,论述部分。其它观点言之有理也可得分,论述部分注意史论结合。)29(12 分)【答案】(1)变化:从与中国结盟转变为敌视、孤立、封锁新中国;从敌视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但双方摩擦不断。(2 分)原因:由结盟到敌视的原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美合作基础消失;中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冷战的影响;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3 分)关系正常又摩擦不断的原因:美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经济滞胀);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社会矛盾尖锐;孤立中国政策失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3 分)(2)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实力决定外交政策和地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尊重和照顾彼此的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通过对话磋商,增进理解,达成共识,避免误解和误判。(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