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B卷)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7516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B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B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B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B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B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2、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5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50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只 有 一 项 是 符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

3、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2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 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3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 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当时沪上小说盛行,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如雨果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时。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上述材料集中表明A白话文运动始于 20 世

4、纪初B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C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D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4“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材料主要反映了A着西装已成为普遍现象B刻意保存传统文化精华C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D着装盲目崇尚西洋风尚5下图是对某报 1890 年至 1912 年“报纸”一词出现频率的统计情况。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近代报业发展总体上较为缓慢B晚清报业与政治局势关联紧密C清末政府大力支持报刊业发展D戊戌变法导致近代舆论最高峰6清代南安县志载:“(婚俗)多尚华侈,

5、殷富之家,既喜夸耀,而善作淫巧者又逐时习,复导其流而波之,裂缯施采贫者鬻产以相从,特习俗不古,挽回为难耳。”材料反映清代A婚嫁方面的攀比炫耀风俗尤为突出B南安地区婚俗受到富豪影响而奢靡C南安贫民受到殷富之家诱导而破产D治理奢靡风习成为当地最突出的任务7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精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逐渐确立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8从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上半叶,上海出版的报纸多

6、达 1786 种,其中小报就有 1266 种。福尔摩斯报是当时小报界“四大金刚”之一,该报注重揭露党政军和社会各界的黑幕,特别注重新闻报道,常抛出惊人消息,销路很广。这表明,近代报刊A发挥了舆情监督的功用 B是列强文化侵略的产物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 D推动了中国的文化多元9新修订的 2015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与 1999 年第一版相比,新增 347 个职业、取消 894 个职业,共计减少 547 个职业。职业分类“吐故纳新”源于A中国经济社会大变迁B职业分类方式的创新C人们社会意识的更新D就业创业观念的变化10近代以前,全国最重要的交通线是连接首都的交通线。在各地区,通往行政中

7、心所在城市的道路是区域内最重要的道路。到了近代,中国的新式交通,无论是轮船、主要公路还是航空,大多或以港口城市为起点,或与通往港口城市的道路相连接。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解体B中西贸易发展C经济结构变迁D社会动荡加剧11辛亥革命后,有报纸报道:“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用品”。不仅城镇如此,偏远的山村亦是如此,“洋布、洋伞、洋鞋、呢帽之类的洋货在他们的屋里一天天增多了。”这反映了A西方生活方式被国人所接受B近代中国城乡发展趋于平衡C中国被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D服饰文化体现了中西合璧12天津大公报曾登载广告云:“本号现研

8、究各种洋帽,如礼帽、普通帽、猪帽等以供剪发同胞之购用,不日即将出现。并发售各种剪发器具,华制居多。”其他报刊类似的广告,比比皆是。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期间C中华民国初年D五四运动时期131879 年 5 月,曾两次担任美国总统的格兰特访问上海。由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在介绍格兰特时写道:“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践祚之后,恩周朝野,民间不忍拘禅位之例,仍复尊之为皇矣。”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上崇洋之风盛行B新式报刊迎合民众心理C社会與论受教会控制D开始介绍西方政治生活14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

9、,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C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空前繁荣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151929 年,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 1932 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说明A斯大林模式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危机冲击B苏联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西方国家支持C30 年代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契机D社

10、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互补有无16下图反映了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内外政策,依据史实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国家干预,扩大对企业的投资B“美国优先”,导致二战爆发C增强国力,确立世界霸主地位D国家垄断,奉行贸易保护政策17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西亚、拉美也受到冲击。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A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B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C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D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181933 年 6 月,美国俄美关系委员会曾在美国报界就承认苏联问题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 1139 家报纸中有

11、718 家即 63明确表示赞成苏联;有 306 家即 269表示反对。到 1933年 10 月,赞成苏联的报纸已有 1000 多家。这一调查结果体现了A美国人对苏联政治生活的向往B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性C罗斯福新政超越意识形态束缚D美苏联合反法西斯迫在眉睫191935 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社会保险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2019 世纪自由放任学说成为政府制订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20 世纪初,英国

12、思想家霍布豪斯认为:社会条件和公共福利的改进,将使个人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自由将随之增加。国家应采取积极的干涉措施,为自由提供基本的社会条件。这一变化A说明国家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B导致英国最终放弃原有经济政策C基于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形势变化D是为了应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巨变21罗斯福的新政一开始就以雷霆手段博得了社会舆论的普遍好评,连摩根家族也承认: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对罗斯福总统的崇拜,他就任总统一个星期的成就简直匪夷所思,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类似的过程。这主要因为A罗斯福新政胜利在望B整顿金融业树立了新政信心C美国人都崇拜罗斯福D罗斯福找到解决危机的良方221933 年上台的罗斯福极力使政府承担起保

13、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而 1981 年上台的里根则称“本人有意限制联邦政府我们当前所遭遇的苦难,和政府对我们生活的干预有关”。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美国A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遭到破坏B经济衰退导致联邦政府权力的下降C总统权力影响国家政策的稳定D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23“二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复这个社会。”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的修复是A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B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模式的推广C福利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D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指导,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24撒切尔夫人和里根两位领导人都抨击福利

14、国家,认为这是一种昂贵的、浪费的、家长制的和官僚主义的制度,破坏了个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由此可知A政府对私人企业将增税和加强管制B政府用直接干预行动补充市场经济C凯恩斯经济学信条一直在与时俱进D政府支出过大对经济增长构成阻碍25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 1990 年和 2003 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表中数据表明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26、 27、 28、 29 四 个 大 题 , 共 计 50

15、分 , 考 生 根 据 具 体 要 求 进 行 作 答 。26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节日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体现,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总结和延伸。(12 分)节名 时间 说明(起源、习俗、影响)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庆祝春节的习俗活动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情人节 公历 2 月 14 日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原流行于欧美,现在中国也广泛流行。清明节公历 4 月 4 至 4月 6 日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与寒食风俗

16、相融合,形成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清明祭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中秋节 农历八月五日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万圣节 公历 10 月 31 日是基督徒崇敬和纪念所有基督教圣徒的节日,在 1840 年左右传入美国之后,节日逐渐演变成人鬼同乐的“狂欢节”。圣诞节 公历 12 月 25 日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从最初的宗教节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性的节日。以上是中国与西方国家重要节日一览表,请你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

17、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信息提取充分,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 分)27交通规则的制定受社会环境影响,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材料一 下图是今陕西灵崖寺大殿左夏房存在的石刻实物(1181 年),刻有“仪制令”,上有四行小字:“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摘编自中国古代的交通规则材料二 我国历来都是“靠左走”国家,在汽车进入中国后,出现了南北各不相同的两种行车方式南方靠左,北方靠右。清朝末年,政府成立巡警部,用洋人做顾问,颁布的交通规章完全是欧洲式的,于是靠左行驶就变成了靠右行驶。在日本入侵时期,沦陷地区汽车靠左行驶;其余国土按照国

18、民政府于 1930 年发起的“新生活运动”,汽车也是靠左行驶。抗战胜利后,行政院立法通过了“靠右走”的规定,至于公路上的行人,国民政府认为中国“靠左走”实为传统不易更改,所以仍规定“行人靠左”,但不久后国民政府采纳部分学者的建议做出规定,全国车、人都要“靠右走”。摘编自道路交通规则起源:中国曾“以右为尊”材料三 1955 年发布的城市交通规则将交通标志分为三类共 28 种,1982 年公路标志及路面标线将交通标志提升到三类 105 种,1999 年发布实施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对于标线的形态、功能以及设置方式,标线的颜色和标划方式有了更为严格的规定。2016 年,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细

19、化了信号灯的设置依据,增加了信号灯排列顺序规定等;同年交通管理局下发通知,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在全国部署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摘编自我国道路交通信号的发展(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交通规则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6 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我国近代行路方式的确立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并指出影响这一过程确立的因素。(4 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交通标志发展的趋势及影响。(4 分)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要求。(12 分)1500-2000 年间世界主要国家及其力量源泉时期 国家 主要力量源泉16 世纪 西班牙 黄金、殖民贸易、雇拥军、王朝

20、联系17 世纪 荷兰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18 世纪 法国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19 世纪 英国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和借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20 世纪 美国经济规模、科技领导地位、地理位置、军事力量和结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摘自张剑荆中国崛起: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综合上述表格信息,自拟一个观点,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史论结合)。(12 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 从 15 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 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

21、87 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9 年通过“羊毛法案”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 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 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 年至 1830 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 1776 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 1815 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 1846 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

22、激烈,两次石油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老贸易保护主义相比,过去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现在更侧重非关税壁垒。一些非关税壁垒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干预外贸、限制进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为了实现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美国举双手赞成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 GATT 和 WTO 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1984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贸易与关税法案,1988 年经里根总统签署,正式成为美国法律的1988 年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都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摘编自吴学安美国

23、贸易保护主义的前生后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中期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近代英国相比,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新变化,并谈谈你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认识。(4 分)一 轮 单 元 训 练 金 卷 高 三 历 史 卷 ( B)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答 案1【解析】海上第一名园明显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形求神的文人画,故 A 项错误;清末追求时尚还未成为国民共识,故 B 项错误;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

24、车,而年画中并没有,故 C 项错误;年画中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有马车、有人力车,有礼帽、马褂、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 D 项正确。【答案】D2【解析】从材料中的“庚子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可知这指的是庚子年过了,还没有改变旧习俗,而这个旧习俗就应该是与女士的缠足有关,这从“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可看出来,故选 A 而排除 C;题干没有提到社会启蒙,而是在说一种习俗改变的过程艰难,故排除 B;D 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答案】A3【解析】由材料中余兴的内容及“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等信息可以看出以消遣娱

25、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B 项正确;材料中“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不能代表白话文运动开始,最先在中国提倡白话文运动的是胡适,1917 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国报刊业的发展,不能说明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也没有涉及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的改变,CD 两项错误。【答案】B4【解析】根据材料中“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可以知道着西装不是普遍现象,故 A 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物质生活的变迁,并非保存传统文化精华,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 “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

26、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可以知道传统服饰有强大的生命力,故 C 项正确;材料中传统服饰占主流,所以盲目崇洋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答案】C5【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98 年报刊发展有一个小高峰,与当时的戊戌变法密切相关;1910 年以后快速发展,与当时的革命潮流密切相关,说明晚清报业与政治局势联系密切,B 项正确。近代中国报刊总体上是向上发展,但速度并不缓慢,特别是清朝末年,A 项错误。报刊事业发展与清末政府的倡导无关,且清政府并没有大力支持民间传媒的发展,C 项错误。戊戌变法时期报刊获得了发展,但并不能说明这一时期出现了舆论的高峰;材料只是反映了 1890 年以后的报刊事业发展并没有反

27、映在这之前中国舆论发展的情况,故 D 项说法错误。【答案】B6【解析】材料说明富豪之家夸耀自身实力对于婚嫁主张浪费,贫穷者纷纷仿效,导致婚俗受到影响逐渐奢靡,故 B 正确;攀比炫富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 A 错误;C 中诱导说法不符合题意;D 中最突出说法绝对。【答案】B7【解析】辛亥革命期间和民国初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西方启蒙思想,鼓吹自由、民主、平等,推动了女子成立各种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故 D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女子成立各种社会团体,无法体现“女性平等”,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女子成立各种社会团体,无法体现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

28、深入人心,排除 C。【答案】D8【解析】材料“该报注重揭露党政军和社会各界的黑幕,特别注重新闻报道”反映了当时报刊对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的作用,故 A 正确;材料未涉及列强文化侵略的问题,故 B 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社会习俗的变迁,故 C 错误;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中国的文化多元的信息,故 D 错误。故选 A。【答案】A9【解析】职业分类“吐故纳新”属于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存在,选项中只有 A 项体现中国经济社会大变迁属于社会存在,故 A 正确。B 项是对题干的重复,排除。C、D 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故 CD 排除。【答案】A10【解析】由材料可知,近代以前的交通往往以行政中心为中心,主要是方便政治上

29、的管理和控制,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交通运输也转向以港口城市为起点,由此可知,C 符合题意; A 与史实不符;材料所述为国内交通变化情况,B 不正确;D 与史实不符。【答案】C11【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外国商品充斥中国的现象,说明中国被进一步卷入到世界市场,外国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对国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C 正确;材料只是反映外国商品输入中国,不能体现国人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A 不正确;B 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中西合璧的内容,D 不正确。【答案】C12【解析】材料“本号现研究各种洋帽,如礼帽、普通帽、猪帽等以供剪发同胞之购用,不日即将出现。并发售各种剪发器

30、具,华制居多”反映的是剪辫子的风气日渐盛行,由此可以得出是在辛亥革命之后,C 符合题意; ABD 均没有涉及材料所述内容。【答案】C13【解析】从材料“1879 年 5 月”“由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美国总统的格兰特”“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中可以看出,万国公报作为新式报纸把美国总统描述成“皇帝”,这反映了当时新式报纸来迎合中国人心理,故 B 项正确;材料“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说明 A 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教会控制社会舆论,故 C 项排除;D 项说法错误,错在“开始”。【答案】B14【解析】由题干中的“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下至娼优隶卒”也“俨然望族之

31、家”等信息可知,当时单凭服饰已经难以判断出人的等级了,故选B;ACD 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答案】B15【解析】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所以A 的说法不对,故排除 A;材料体现的是斯大林利用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时候购进机器和招聘人才,为工业化提供助力,但并不意味着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支持,故排除 B 而选择 C;题干仅仅提供的是苏联单方面从资本主义国家得到需要的东西,但没有提到资本主义国家从苏联得到东西,故 D 错在了“ 相互”,所以排除 D。【答案】C16【解析】根据题干时间信息“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内外政策”和图中的“垄断”结合所学

32、可知,美国在大危机之后利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手段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大幅度抬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对外限制其他工业国对美国的出口,对内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故 D 项正确。A项不能体现对外政策,排除。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故 B 从错误。美国在二战后确立世界霸主地位,C 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答案】D17【解析】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北美、西欧、日本等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的国家受损失更大,所以材料表明了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而非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以及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等

33、三个选项,所以本题只有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D18【解析】从 1933 年等时间来看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美国急需摆脱经济危机而要借鉴苏联干预经济的做法,所以才赞成苏联,即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美国人并不向往苏联的政治生活,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罗斯福新政也未超越意识形态束缚,美苏联合反法西斯还尚未迫在眉睫,选项 C、D 均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答案】B19【解析】根据“让无功者不劳而获”,可知宣言主要针对社会保险法,反对政府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C 正确;材料内容与金融无关,排除 A;全国工业复兴法无法体现“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排除 B;全国劳工关

34、系法调整资本家和工人的劳资关系,与“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无关,排除D。【答案】C20【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霍布豪斯主张利用国家的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这种变化主要是基于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形势变化,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家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的信息,而是强调经济政策的变化,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霍布豪斯主张利用国家的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与导致英国最终放弃原有经济政策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经济政策的变化,与政治格局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C21【解析】“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对罗斯福总统的崇拜,他就任总统一个星期的成就简直匪夷所思”说明整顿金融业树立了新政信心,B 正

35、确;A、C 和 D 不符合题意。【答案】B22【解析】“罗斯福极力使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是因为当时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里根主张“限制联邦政府”是为了减轻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因此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美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故答案为 D 项。A 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里根认为经济衰退是政府更多干预的结果,因此要“限制联邦政府”,而不是经济衰退导致联邦政府权力的下降,排除 B 项;不同时期国家政策的制定是由当时的经济状况决定的,C 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D23【解析】根据材料“经济增长方式上的修复”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36、,但它是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故 A 项错误;二战结束后至 20 世纪70 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修复之前自由放任主义带来的危害,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故 B 项正确;建立“福利国家”,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故 C 项错误;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出现“新经济”,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长达 10 年的持续增长,与材料时间以及国家范围均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B24【解析】根据材料“抨击福利国家”“昂贵的、浪费的

37、”“破坏了个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可知福利制度使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经济的增长,故 D 项正确。针对福利制度带来的弊端,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规模减税,削减福利开支,故 AB 两项错误。材料说明凯恩斯经济学失灵,故 C 项错误。【答案】D25【解析】表格显示 19902003 年,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都是服务业比重增加,农业、工业比重减少,变革趋势基本相同,故 D 项正确。高收入国家只是在农业上投入比例减少,不能说“忽视农业生产”,排除 A 项;中低收入国家服务业比例明显高于工业和农业,故 B 项中“发展均衡 ”的说法

38、错误;三类国家的产业结构变革明显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故 C 项错误。【答案】D26(12 分)【答案】示例一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国家传统节日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起源看,中国传统节日是以农耕文化为背景,中国古代在农业生产中总结出岁时节令,其中某些节气形成了重要的节日。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由于基督教的兴起和普及,西方几乎所有影响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宗教有关。从节日习俗看,中国的传统节日讲究孝悌仁义,注重家族团圆、祭祀祖先等习俗,节日往往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则更多表现出个性张扬,喜庆狂欢,崇尚个人的权利与自由。总之,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

39、聚的过程,起源与习俗的不同折射出中西方节日文化存在巨大差异。示例二中西方传统节日根源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是由岁时节令转换而来,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而西方所有影响大的传统节日几乎都与宗教(基督教)有关。中国传统节日大多受宗法制度、儒家思想的影响,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佳节注重家族团圆、祭祀祖先和孝悌仁义等习俗,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而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伦理色彩弱,注重情感的诉求和个性张扬,体现了西方世界人文主义的特色。总之,节日是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受到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其它角度言之有理均可。)

40、27(14 分)【答案】(1)特点:出现时间较早;重视尊卑长幼秩序;重视效率和安全。(3 分)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儒学的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3 分)(2)过程:左右反复,最终靠右。(1 分)原因:传统习俗的影响;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列强入侵;政府的政策等。(3 分)(3)趋势:规范化;智能化;科学化。(2 分)影响:保障了道路畅通和安全;方便人们出行;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2 分)28(12 分)【答案】以英国为例。观点:19 世纪英国是世界霸主。论证:经济上,1840 年左右,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工业生产世界第一,政治上,19 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不断发

41、展,使英国成为 19 世纪,著名的民主国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根深蒂固,军事上,英国海军实行双强标准,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海洋霸主。思想上,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推行自由主义政策,主张实行自由贸易,减少贸易壁垒。有利于英国工业品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建立了以英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工厂。所有这一切使当时英国综合国力处于世界第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乃至全球的霸主。29(12 分)【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范围逐步扩大;政府主导,多以立法形式推行;体现了重商主义理念。(4 分)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扩张海外市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英国议会改革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完善。(4 分)(2)变化:非关税壁垒成为限制进口的重要措施;从单边保护转向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2 分)认识:新贸易保护主义在维护国家利益的旗帜下,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等特点,不利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