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年语文科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第 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现
2、实。它反映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格局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先发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获得超额利润,并导致巨大的国际贫富差距。在这一阶段,我赢你输的博弈使发达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并导致了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然而,进入全球化的第二阶段,这种输赢分化的博弈正在衰退,代之而起的是命运与共。“命运”一词,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指人的生死、贫富、祸福、苦乐遭遇。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命运与共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在经济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危机都会迅速传播和扩散,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再如,在政治和社会等层面,
3、西方国家支持怂恿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动荡导致的难民潮,却使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陷入紧急状态。所有这些现象都昭示着,输赢分化的全球化时代行将结束,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时代正在到来。在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阶段,只有相互扶助、相互促进、利益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保安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反映了在全球化新阶段世界利益关系格局的这种新变化。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我们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结构。如,在经济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利益共享,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各国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
4、为壑,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人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全球人权治理的目标,是促使各个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它既是全球治理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又是对全球治理过程、方式和手段的重要“边际约束”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为所欲为,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
5、的集体人权和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确保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安全和健康。(解决人类现实挑战的中国方案 ,2017 年 6月 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长远利益提出的方案。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开放贸易壁垒,不能搞贸易保护主义。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深刻反思和重构的要求。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其中一个要求是依照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2. 下列对原文论
6、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立论的前提是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B. 文章在论证中,认为全球化分为两个阶段,并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第二阶段的特点以及对策。C. 文章分析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日益加深的格局,因此要求各国相互依赖、休戚与共。D. 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先交代时代背景,引出概念,然后逐层分析概念的内涵和要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达国家获得巨大利益,导致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和强弱分化。B. 在全球化的新阶段,虽然一些国家的难民潮会增
7、加西方国家的治安压力,但也给西方国家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C. 如果西方国家依旧秉持过去的做法,挥舞人权大棒来干涉别国内政,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永远无法实现。D. 我们要超越西方狭隘的人权理论,按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世界才能变得和谐美好。【答案】1. B 2. C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 项,结合“这是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
8、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分析可知, “这是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长远利益提出的方案”概括不全。C 项,说法与原文有别。原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D 项,与原文文意相反。原文为“它要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 。故选 B。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
9、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 项,结合文本内容“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的集体人权和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
10、确保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安全和健康”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现实。它反映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格局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分析可知, “因此要求各国相互依赖、休戚与共” ,强连因果。故选 C。【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 项,结合文本内容“在政治和社会等层面,西方国家支持怂恿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动荡导致的难民潮,却使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
11、陷入紧急状态”分析可知, “也给西方国家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于文无根据。故选 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听海的心迟子建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那该是一对母子吧?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
12、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我相信那个
13、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做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
14、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中院子的狗!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一切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会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
15、头把它们烫跑。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雷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 ,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 ,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不忍离去。雷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雷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
16、字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雷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给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选自青年博览2017 年第 19期)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对母子动作神态做了精细描写,以中年男人精神的萎靡来反衬盲人老妪精神的昂扬,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也凸显了本文的主旨。B
17、. 文章说“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 ,这一思想洋溢着“万物有灵”的神秘气息,给本文带来了瑰丽的神话色彩,令人神往。C. 文章看似散漫,其实匠心独运。从都柏林的海湾到作者故乡的雪原,再到那片缅因州的海,文笔洒脱自如,而精神贯通,充分体现了现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D. 文章语言华丽,综合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诗性与智性有机融合,细腻而又张扬。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6. 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答案】4. D 5. 该句采用比喻(暗喻)的修辞方法,用 “灯”来比喻人感悟烛照自然的各种身体感官,揭示出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亲密
18、关系。无论是肉体的残缺,物质生活的贫困,还是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尘世生活的虚伪表象,都无法阻断人与自然的血肉联系。只有拥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自然才会向我们敞开它的怀抱,从而展示它全部的瑰丽和神奇。6. (1) “听海的心”构成全文的行文线索,将母子、童年的“我” 、美国环保先驱雷切尔卡森有机串联起来,从而使文章首尾呼应,收放自如,一气呵成。(2) “听海的心”有力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现出作者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3) “听海的心”将“两个不
19、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连接起来,塑造了盲人老妪和雷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 项, “文章语言华丽,细腻而又张扬”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的语言应是清新淡雅的,并不以华丽为重;且“细腻而又张扬”一说
20、错误,应该是“细腻而又深沉” 。故选 D项。【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 ,这就要求考生先分析句子的组成,看有无修辞,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意思。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从手法来看,这句话使用比喻的修辞,是一个比喻句, “灯”是喻体,考生要注意句中“灯”的含义,从后面“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
21、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可知,作者用“灯”来比喻人感悟烛照自然的各种身体感官,从老妇的表现来看,作者以“灯”为喻揭示出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说明人只有拥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自然才会向我们敞开它的怀抱。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
22、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 ,这是针对文章的标题设题,是考查标题的作用,考生先要明确标题的内涵和特点,然后注意从标题与结构、形象和主旨等的关系角度分析。从文中来看,标题“听海的心”从结构上看,文章写母子听海、童年的“我”倾听自然、美国环保先驱雷切尔卡森感受自然,标题“听海的心”串起这些材料,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将母子、童年的“我” 、美国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有机串联起来,使文章首尾呼应;从主题上看, “听海的心”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从文中来看, “听海”即是指感悟自然、聆听自然, “听海的心”说明人只有
23、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这其中也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现出作者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从形象上看, “听海的心”将“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 “盲人老妪”和“蕾切尔卡森”连接起来,塑造了盲人老妪和蕾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点睛】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
24、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个持续高速的增长
25、。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确实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每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创新。因为危机淘汰了很多落后的,再一次占领市场的时候必须是先进的。正是危机的不断刺激,才有世界经济的波澜壮阔的发展,才有不断地创新。中国不得不创新。如果不创新的话,依然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技术是人家的,中国依然在一个极低的层面加工产品,而且用的是我们自己的原料、资源和环境。这样发展下去是非常被动的,不仅挣不到很大的利润,而且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资源负担会很重,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或者核心应该是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摘自李义平中国经济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材料
26、二:制造业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活跃创新的重要力量,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和较快发展对于刚刚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中国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土地价格快速上涨,兼之人民币升值、油价和运费提高等因素, “中国制造”赖以依存的低成本优势被严重削弱,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应对挑战,一方面,要提高传统产业、成熟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体系;要增加对教育和培训的公共投入,完善在职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制造业产业工人的素质;要鼓励企业开展以技术寻求为目的的逆
27、向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境并购,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高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摘自李晓华提高“中国制造”竞争力 )材料三:品牌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体现,更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灵魂所系。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作为一种高度稀缺资源的知名品牌,正为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产值在 2010年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新世纪以采,我国工业品牌发展水平虽有提升,但仍与其发展规模和地位不相匹配,我国工业企业的规模效应并来转化为品牌效应。中国企业更依赖利用大批量生产与批发式销售的商业模式来实现企业财富的
28、增长,凭借增加要素投入和加强成本控制来获取成功,而忽视了通过产品、服务和自身形象的品牌化塑造来提升企业价值。(摘编自张厚明“中国制造”走“品牌强国”道路 )材料四:今天,当世人以全新目光打量中国的时候中国制造的形象也在悄然改变。中国制造正在把优质、精品、创新等关键词刻印在铭牌之上。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四品牌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论述。从中,人们可以发现突围破局之路,可以体会中国制造被赋予的新的时代定义。中国制造,当以创新为灵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中国制造,当以品质为生命;没有优良品质
29、制造强国的地位就无法确立。像对待生命一样重视品质,以工匠精神锻造世界品牌,中国制造才能焕发斯的生机活力。中国制造当以人才为根本,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队伍。相比技术的研发、产品的创新,这一过程更加需要定力和耐心,也更加呼唤企业界、教育界和政府部门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摘编自辛识平新定义“中国制造”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济危机发生,落后的拨淘汰,先进的占领市场,危机的不断刺激促进经济的向前发展。B. 制造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削弱,需要努力提高原有产业的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C. 批量生产、批发式
30、销售,形成规模效应,企业财富增长,因此要强化品牌意识提升价值。D. 推动中国制造、速度、产品向中国创造、质量、品牌转变,促进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界经济要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要有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可以刺激创新意识的产生。B. 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就内在而言,就是要重塑新的竞争优势。C. 品牌是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体现,我国工业产品知名品牌少,竞争力不强,国际地位低。D. 将中国建成制造强国,人才是根本,培养人才与研发技术、创新产品不同需要定力和耐心。9. 请结合材料,谈谈实现“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需要从
31、哪些方面去努力。【答案】7. C 8. B 9. 中国制造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制造需要重塑竞争新优势;中国制造需要提升企业品牌价值;中国制造需要打造新形象。【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 项, “因此”不正确。结合文本内容“中国企业更依赖利用大批量生产与批发式销售的商业模式来实现企业财富的增长,凭借增加要素投入和加强成本控制来获取成功,而忽视了通过产品、服务和自身形象的品牌化塑造来提
32、升企业价值”分析可知,原文“而忽视了”为转折关系,此处逻辑关系不当。故选 C。【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 项,混淆条件,错在“就必须要有经济危机” 。原文“正是危机的不断刺激,才有世界经济的波澜壮阔的发展”是必要条件,选项变成了充分条件。C 项,无中生有,错在“竞争力不强,国际地位低” 。D 项,曲解文意,原文意思是都需要定力和耐心,而培养人才是“更加需要
33、” 。故选 B。【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材料一中, “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确实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中国不得不创新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或者核心应该是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可见中国制造要想前进,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材料二中, “制造业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活跃创新的重要力量,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和较快发展对于刚刚
34、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中国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材料三中, “品牌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体现,更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灵魂所系。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作为一种高度稀缺资源的知名品牌,正为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 ;材料四中, “今天,当世人以全新目光打量中国的时候中国制造的形象也在悄然改变。中国制造正在把优质、精品、创新等关键词刻印在铭牌之上” ,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
35、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
36、,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举进士。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易简幼时随父河南,贾黄中来使,尝教之属辞;及是,悉为同列。淳化元年,丁外艰。易简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献,帝赐诗以嘉之。他日,易简直禁中,以水试欹器。上密闻之,因晚朝,命取试之。易简奏曰:“臣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
37、盛则衰。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则天下幸甚。 ”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从之。知审官院,言初任京朝官,未尝历州县,不得拟知州、通判。诏可。改知审刑院,俄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卒,年三十九,赠礼部尚书。易简外虽坦率,中有城府。由知制诰入为学士,年未满三十。属文初不达体要,及掌诰命,颇自刻励。在翰林八年,太宗遵旧制,且欲稔其名望而后正台辅,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光逢遂造谤书,斥言朝廷事,且讥易简。
38、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坐弃市。易简以杀光逢非其意,居常怏怏。母薛氏以杀其执切责之,易简泣曰:“不谓及此,易简罪也。 ”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 ”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节选自宋史苏易简传 有删改)注:台辅:三公宰辅之位。10.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 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B.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C.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
39、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D.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 ,以示成人,但因尚未至壮年,故称“弱冠” 。B. 丁艰,即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子女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停职守制。丁外艰,旧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丁内艰,则是指母丧。C. 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册。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有重新起用的可能;削籍,则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
40、不录用了。D. 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古代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等,弃市为死刑的一种,商周时期就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易简聪明好学,二十岁就考取进士,才思敏捷,临殿复试时,很快完成了三千字的答卷, 后来,他和曾经教他作文的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考试。B. 苏易简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续写翰林志 ,皇上赐诗嘉奖;皇上认可他关于郊祀和京中朝官任用的建议,让他掌管吏部选官,升为参知政事。C. 皇上听说苏易简好奇心强,喜欢“欹器”这件事后,劝诫他要“慎终如始” ,不要玩物丧志。D. 挚友何光逢因贿赂丢官,客居京城时替人
41、代考,被苏易简清除出来,于是怀恨在心,捏造谤 书,因苏易简的举报被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此受到母亲的指责。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易简所作答卷三千多字很快写成,进奏皇上, (太宗)看后称好,提拔为甲科之首。他脱去布衣将要担任监丞;(2) (皇上)召薛氏进入宫中,问(薛氏)说:“(你)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成为这样有用的人才?” (薛氏)回答说:“年幼时则用守礼谦让约束他,年长后则用诗书教
42、育他。 ”皇上看着身边大臣说:“真是孟母啊。 ”【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本句话的意思为:蜀人何光逢,是苏易简的挚友,曾经担任过县令,因贿赂被削除官籍,客居京城。正遇上苏易简主管贡部,何光逢替人代试以收取费用,苏易简在考试的人群中把他清除出来。本题可据此得出答案。【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
43、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本题采用排除法比较简单。首先,根据文言虚词“也”可以推断,B 项错;根据“光逢代人”没有实际意义断开,故排除答案 D;再根据“会易简典贡部”中的“会”在课内学过,是“正遇上”之义,排除答案 A。故答案为 C。【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古代的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需要根据自己掌握的内容,逐项分析、判断即可。A 项,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有误,只有男子到了二十岁才行“加冠之礼” 。【考点定位】识
44、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只有一个办法:结合平日积累知识,逐项分析、判断。本题中,考查的是古代的年号问题,A 项, “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说法明显错误,因为古代女子没有加冠之礼。【12 题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中,C 项理解有误。原文是说苏易简借实验欹器这件事情劝诫皇上,告诫皇上要“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 ,而非皇上劝诫苏易简。【考点定
45、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然后,看题目要求的答题范围是“局部内容”还是“整体内容”如是前者,需要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以避免错论;如是后者,则需要遗漏细节,因为细节对于答案的正确与否,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本题要认真通读全文,仔细分析判断 C项说法与文本的区别,从而作出判断。【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立就” ,很快写成;“擢” ,提拔;“冠”
46、,首,第一;“解褐” ,脱去布衣。 (2) “禁中” ,宫中;“令器” ,成为有用人才;“束” ,约束;、 “幼则束以礼让”的状语后置、 “左右” ,身边。【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本题可以参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做法。文言文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本题中, (1)中, “衣” ,名次用作动词,
47、要结合语境分析;“病” ,名词的意动用法。 (2)中, “未烛” , “不明察”的意思要翻译出来,当然结合语境做一分析、判断。【文言文翻译】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年幼时聪明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捷。太平兴国五年,年满二十,考中进士。太宗 正留心儒术,贡士都临殿复试。易简所作答卷三千多字很快写成,进奏皇上, (太宗)看后称好,提拔为甲科之首。他脱去布衣将要担任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易简年幼时随父亲到河南,贾黄中任使者来河南,曾经教他作文;到此时,成为同列官吏。淳化元年,遭父丧。易简续撰唐朝李肇的翰林志二卷献给皇上,皇上赐诗嘉奖他。有一天,苏易简在宫中值班,用水来试验欹器(
48、古代一种计时个工具) 。皇上暗地听说这件事,趁晚朝的时候,命令(苏易简)取来试玩。易简奏:“我听说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器物装满了就会倾覆,事物繁盛后就将衰败。希望陛下保持已成就的盛业,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来加固宏大的基业,那么天下就非常幸运了。 ”遇上(碰上、恰逢)郊祀典礼,易简充任(担任)礼仪使。这之前(先前) ,扈蒙建议把宣祖升到配祀。易简援引唐朝旧例(先例) ,请以宣祖、太祖一同享祀。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主持审官院,建议初任京中朝官,从未历任州县职的,不得任为知州、通判。下达诏书同意。改为主持审刑院,不久掌管吏部选官,升为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去世,终年三十
49、九岁,追赠礼部尚书。易简表面虽然坦诚直率,心中却有城府。由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年纪不满三十岁。写文章开始不达要点,到掌管诰命,非常刻苦磨练。在翰林任职八年,太宗遵照旧有制度,想等他名望成熟后任宰相,苏易简因为双亲年老急于被选拔任用,因为及时谈论时政得失,于是参与大政。蜀人何光逢,是苏易简的挚友,曾经担任过县令,因贿赂被削除官籍,客居京城。正遇上苏易简主管贡部,何光逢替人代试以收取费用,苏易简在考试的人群中把他清除出来。何光逢于是捏造谤书,指斥朝廷政事,并且讥刺苏易简。苏易简获得他的谤书告诉皇上,逮捕光逢,官司审结,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杀光逢不是本意,平时常常怏怏不乐。其母薛氏以杀死挚友严厉责备他,苏易简哭着说:“本认为不会致死,是我的罪过啊。 ”苏易简任参知政事后,(皇上)召薛氏进入宫中,问(薛氏)说:“(你)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成为这样有用的人才?” (薛氏)回答说:“年幼时则用礼仪谦让约束他,年长后则用诗 书教育他。 ”皇上看着身边大臣说:“真是孟母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