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5695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试题预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3 题。入宋以后城市发展空前兴盛,但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关系的快速变化,也带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居民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有时影响到统治秩序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结合城市社会的特点,探索有别于传统荒政的救助体制。宋代城市官方救助体制是在北宋中后期逐渐建立起来的。嘉祐二年,宋仁宗下诏,今天下设置广惠仓,用以救助各地“在城老幼贫乏不能自存者”。这是宋廷首次颁布面向全国的城市救助政策,由此形成

2、以广惠仓救助城市、常平仓救助乡村的格局。此后,宋廷又陆续颁布一系列救助政策和措施。及宋徽宗即位,进一步推进救助活动的制度化,形成了济、养、赈结合的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城市救助体系。宋室南渡后,城市官方救助的主体由中央朝廷逐渐转向地方政府,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救助活动。与传统侧重对灾荒民众的临时性救助不同,围绕城市建立的官方救助以日常性的贫困救济和生活保障为重点,其救助对象涉及各种城市“贫民”和“穷民”。所谓“贫民”,包括资产微薄的坊郭下等主户和没有资产的客户等;所谓“穷民”,包括老幼孤寡、疾病残废、流浪乞丐等,需要依靠救助才能生存。前者重在对各类贫穷群体的日常救济,以帮助他们维持最基本

3、的生活;后者是对诸如贫困士人、宗室、老人、寡妇等特定群体的优待抚恤,以帮助他们稳定生活。方式有无偿(免费发放钱米等)、有偿(平价或减价出售粮食等生活必需品)、收养(集中安置)、放免(减免税收和相关费用)、资助(针对特定情況的额外救助)等。民间救助是宋代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和市民社会意识的不断增强而兴起的。参与城市民间救助的涉及工商业者、官僚士人、佛道人员等众多社会群体。其中,官僚士人大多本着传統儒学所倡导的仁义思想和社会理想,将参与社会救助活动视为仁义的实践与推广。佛道人员均倡导善和救济思想,以此作为宗教修行的一种形式。事实上,当时官方创办的各种城市救助机

4、构,有不少是交由佛道人员具体运作和管理的。相对而言,作为市民阶层主体的工商群体最值得关注。他们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各种社会救助,固然与传统施恩思想和官方政策鼓励有关, 但更主要的是出于社会责任和义务意识。城市民间救助主要有街区救助和同业救助两种类型。街区救助是在一定街区范围内的救助活动,其特点是救助对象的不确定性和救助活动的开放性。如北宋后期苏州城巨富朱冲常广施钱财以济街区贫疾之人。同业救助是同行业经营者之间的互助,属于有组织的救助活动。南宋人刘宰所说的建康府“行院”组织,便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摘编自陈国灿宋代城市的社会救助)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宋徽宗时,城

5、市救助体系较全面,但宋室南渡后,国力疲弱,此方面再难有举措。B对城市“穷民”的救助政策有很多种方式,但对“贫民”的救助方式却比较单一。C传统救助与官方救助不仅救济的主要对象不同,救助工作的侧重点也不相同。D官僚士人受儒家仁义思想的影响,自觉参与社会救助,是民间救助的倡导者。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头分析宋朝采取社会救助措施的原因,并点出这种救助有别于传统荒政的救助。B文章在论述社会群体参与民间救助时,通过对比论证突出了佛道人员在其中的作用。C文章主体部分从官方救助体制和民间救助体制两方面论证了宋代城市救助的情况。2D文中列举苏州城巨富和建康府“行院”组织的事例论

6、述了城市民间救助有不同类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宋代城市发展很快,但也引发了很多问题,导致宋代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来应对。B宋仁宗采用设置广惠仓的方式救助城市市民,但对乡村百姓的救助却没有相应措施。C工商群体参与救助主要是出于社会责任和义务意识,是城市救助体系中的一员。D宋代城市民间救助的出现与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和市民社会意识的增强密不可分。3.(3 分)B 。B“对乡村百姓的救助却没有相应措施”分析不当,文中有“由此形成以广惠仓救助城市、常平仓救助乡村的格局”的信息,因此不能说没有相应措施救助乡村百姓。(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

7、字,完成 4-6 题。流浪狗崔立有一天,我们楼下门口处,出现了一条流浪狗。很小的一条狗,狗毛呈白色,像是出生不久的。冬日的天,足够冷,我看着那条流浪狗,使劲地抖动着自己的头,以运动来取暖。间或,发出阵阵哀怨的声音。我匆匆赶着去上班,也来不及多去关注它。我走过的时候,就在想,这狗,肯定是被遗弃了吧。定是被哪个不负责任的主人,嫌家里狗太多,便把它给赶了出去。说实话,我不讨厌狗,但也真没想过要养。养狗太麻烦,要喂它吃喝,给它洗澡,最主要的,还要给它安排住宿的地方。把一只狗安置在自己家里,我可想都不敢想!晚上回来时,天还没黑。我看到那条流浪狗,还蹲在门口。不过,看起来,它似乎比我舒服一些。我上了一天的

8、班,还饥肠辘辘的,它比我好,躺的位置上多了一只碗,碗里竟已盛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可能是周边的好心人舍给它的。我上了楼。胡乱地端出冰箱里的剩菜剩饭,放在微波炉里热了几分钟。一个人的日子总是那么寂寥,我又想起了那条流浪狗,觉得自己和那条狗,似乎也有一些共同之处。我吃了几口菜,看到了里面的几块大肉。我就不再吃了,端着只碗盛上肉,下了楼,倒进流浪狗的碗中。流浪狗似乎认真看了我一眼,并且还朝我摇起了尾巴。第二天一早,我下楼时,想着那只流浪狗,还在不在楼下。推开楼下的大铁门,流浪狗果然还在,它蜷缩着身子,躲在旁边的几株小海桐之间,借以来取暖。我看着,不觉有些心酸。我跑回了屋,想起自己还有一条不大盖的小毯子

9、,也许,这流浪狗会用得着吧。晚上,当我再度下班回家时,流浪狗睡觉的地方,已经多了好几条被子,它躺在那些被子中间,似乎很满足。后来的一天,我感冒了,高烧烧到 40 度。我请假,到医院配了许多的药,然后就睡了一天。晚上,我昏昏沉沉地还在睡着,间或能听到窗外噼里啪啦的雨声。我的脑子里忽然想起了楼下的那条流浪狗,这么大的雨,它要被淋透了吧。我是很想跑下楼去看看它,但刚直起身子,很快又躺了下去。我根本就没有气力挣扎着起来,接着,又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天亮时,我醒来了,觉得神清气爽,也听不见了雨声。再摸摸额头,已经没有一点烫意,看来这感冒已经被我扛过去了。我猛然想起了那条流浪狗,快速跑到楼下,以为它一定被淋

10、得很落魄。可是我呆住了,流浪狗身上的毛,是干的。离它不远处,立起了一个小木屋。结尾一:我回到楼上时,找出手机想看看时间,才发现上面的十几个未接来电,还有一条短信,是爸妈发来的。他们好像已经知道我感冒了,只说了一句,想回家,随时都回来吧。那十几个未接来电,也都是他们打的。昨天因为我想好好睡一觉,都调了静音。我的眼眶瞬时就红了。当年,为了一段莫名其妙的所谓爱情,我固执己见地和爸妈大吵了一架,然后毅然决然地搬了出去,3并且即便证明自己是错了,还是高昂着头不想低下。结尾二:这个小木屋是谁搭的呢?我还在疑惑时,隔壁的一个年轻人告诉我,是楼下的那对老夫妻搭的,他看见他们在楼下噼噼啪啪地忙了大半天。那对老夫

11、妻,是有名的厉害,并且又吝啬。我有些不信,他们怎么可能劳神费力去搭个什么小木屋呢?不久。又听到一个消息,几年前被老夫妻赶出门的儿子,也被迎了回来。(转载小小说选刊2013 年 19 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本文写了一个由一条流浪狗引发的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曲折跌宕,使小说在平淡的叙述中营造了不平常的效果。B.文中的“我”开始见到流浪狗时不大关注它,到后面却越来越想到它,说明“我”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人。C.小说开头写狗在寒冷的冬天里,用使劲地抖动自己的头来取暖,以及间或发出阵阵哀怨的声音,意在与后面狗得到照顾形成对比。D.文中写“我”和

12、邻居们为流浪狗送食物、送被盖、搭木屋等种种行为,彰显了人间自有大爱的主题。5简要分析小说中“小木屋 ”的作用。(6 分)6.作者为小说续写了两个结尾,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方面加以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 8 月都去犹他州,

13、我妈妈的朋友有 3 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 5 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4材料二:自然教育受众群体特征【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

14、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

15、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材料四: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状只是稍微厌恶,或感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

16、险源,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来源同材料三)7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 ”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B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C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D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

17、们形成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B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自然教育行业很大的潜在市场。C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亲生命性”的证据之一。D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具备的知识有关,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还可能跟人类基因有关。58.A(扩大范围。理查德 洛夫所谈的“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是指他调查了解的这群孩子中的一半,而不能推而广之,变成所有喜欢自然的孩子中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所以 A 项错误。)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6 分)

18、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二年夏,丁外艰去。服阙,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可法曰:

19、“王毋避,宜正受。”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王唯唯。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王嘉答之。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遂如徐州。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曰:“

20、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节选自明史史可法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 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 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B. 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 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 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C. 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 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 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D. 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 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 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

21、终如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字是古代男子 20 岁举行加冠仪式或女子 15 岁结发加笄时才起的,字和名一般都是有关联的。B. 郎中,文中指官名,始设于战国时期,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 不一样。C. 服阕是指古代服丧期满后除去丧服,任官者在服丧期满后可以重新出来做官。D. 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日的前一天,而晦指阴历每月初一,表示迎接新月。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史可法以身作则,深受士兵拥戴。他为人清廉守信,与部下分担劳苦;带兵作战的时候,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6B. 史可法

22、才能出众,深受朝廷信任。在危急时刻,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商量,主张拥立福王,后来参与商议战守之事,意见得到朝廷认可。C. 史可法胸怀大义,做事考虑大局。总兵高杰驻扎扬州时,非常桀骛不驯,史可法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D. 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刚烈气节。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北伐;听到北都已被攻破,身披白衣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译文:_(2).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

23、共 4 小题 ,1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自咏白居易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 【注】 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注】蟠木:弯曲的树。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 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C “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 自在。D白居易借“老龟 ”、“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15.本诗意在

24、“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荀子在劝学中用“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两个例子设喻,引出 “_,_”,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 ,_”两句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曲的特点。(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 水 ”“月”阐述了“变”与“ 不变”的道理。从“ 变”的角度看“_”,从“不变”的角度看“_”。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敦煌学从研究对象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从藏经

25、洞出土的古代文献及其他文物,二是敦煌石窟,三是敦煌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1900 年敦煌莫高窟第 17 号洞窟所藏的数万卷古代文献及纸本、绢本绘画品_,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未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大部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流落海外。在其后的数十年里,敦煌文献受到世界汉学研究者7的关注,很多学者投身于敦煌文献及艺术品的研究。敦煌文献_,涉及古代政治经济,文学,语言学,科学技术等领域,一百余年来,有关敦煌文献的研究著作可以说_。而随着对敦煌文献研究的深入,必然需要对敦煌本地历史、地理及相关遗迹进行调查研究。敦煌位于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要道,敦煌的历史又与中国西部发展,

26、特别是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_,因而,( )。对敦煌石窟的研究相对较晚,由于敦煌地理位置偏远,在过去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到敦煌石窟的实地考察很难实现。1944 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以常书鸿先生为首的一批研究人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始对敦煌石窟进行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对敦煌本地历史、地理及相关遗迹的研究,也成为敦煌学的一个重要方面。B.对敦煌在丝绸之路中的作用、敦煌的历史与中国西部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也很重要。C.对敦煌相关遗迹进行实地考察,对其地理、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也很重要。D.对敦煌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成为敦煌学的一个

27、重要方面。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重见天日 包罗万象 汗牛充栋 息息相关B.浮出水面 包罗万象 比比皆是 息息相关C.浮出水面 面面俱到 汗牛充栋 休戚相关D.重见天日 面面俱到 比比皆是 休戚相关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清政府腐败,未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这些大部分珍贵的文化遗产流落海外。B.清政府腐败,未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大部分流落海外。C.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未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大部分流落海外。D.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未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这些大部分珍

28、贵的文化遗产流落海外。20.下面是一家商场临时停业整顿期间,写给广大顾客的一封致歉信,其中有 5 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5 分)亲爱的全体顾客:5 月 21 日,友佳百货试营业,广大顾客趋之若鹜,结伴前来。本来,我们应该以更大的热情和诚意继续回报你们,但我们前期工作的疏忽,使得开业后运营和管理状况距离我们的要求还很远,安全工作也需强化。因此,我们决定闭店整改。前期办理储值卡的顾客,您可以来电咨询,我们一定不辞辛苦为您处理。最后,感谢您对此信的拜读,我们有信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美丽的我们再次展现给广大顾客!21.请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不是而是”的句式解释施密特所说的“互联网将消失”的含

29、义,不超过 50 字。(不含句首已经给出的字)(6 分)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的前 CEO 埃里克施密特在 2015 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曾说过:“我可以非常直接地说,互联网将消失。”而施密特在演讲时却大胆预言:“未来将有数量巨大的 IP 地址、传感器、可穿戴设备,以及虽感觉不到却可与之互动的东西,时时刻刻伴随你。”KevinKelly 在失控中说:“最深刻的技术是那些看不见的技术。”施密特所说的“互联网将消失”,_。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 ”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0、”,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8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2018-2019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试题预测语文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速查:题号 1 2 3 4 7 8 10 11 12 14 17 18 19答案 C B B C D A C D B A D A B1.C【解析】A“此方面再难有举措”分析错误,从“城市官方救助的主体由中央朝廷逐渐转向地方政府”的信息看来

31、,转向地方政府也是采取措施,因此不是没有采取措施。B“贫民”的救助方式和“穷民”的救助方式是一样的。D “是民间救助的倡导者”于文无据。2.B【解析】“通过对比论证突出佛道人员在其中的作用”分析有误,并不属于对比论证,只是分析了三者的不同,也并非“突出佛道人员在其中的作用”。3.B【解析】B“对乡村百姓的救助却没有相应措施”分析不当,文中有“由此形成以广惠仓救助城市、常平仓救助乡村的格局”的信息,因此不能说没有相应措施救助乡村百姓。4.C【解析】A“曲折跌宕”错。B“我”关注它是因为觉得自己和那条狗,似乎也有一些共同之处。D 本文的主题是“呼唤回家”。5.“小木屋”的出现,是邻居们对流浪狗照顾

32、的进一步体现,在结构上为后续结尾做了铺垫。(3 分)“小木屋”表面上是老夫妻同情流浪狗而给它搭建的一个家,实际上是老夫妻自己把儿子赶出家门后歉疚之心的具体表现,委婉地传达了老夫妻希望儿子能够回家的愿望。(3 分)6.认为结尾一更好:从情节上看,交代了我离家在外的理由,与前文我对流浪狗的种种照顾行为相呼应;并且这种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人物上看,结尾表现了我敢于担当、勇于认错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从主题上看,我感冒时爸妈打来十几个电话,还发了一条信息,让我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鲜明地突出了“呼唤回家”的主题。(每点得 2 分)认为结尾二更好:从情节上看,交代了“小木屋”

33、的来历,产生了顺理成章的效果,使文章内容更完整、严谨。同时,这种大团圆的结尾也符合普通人的审美心理。从人物上看,向来厉害又吝啬的老夫妻因同情流浪狗为它搭建一个家,突出了老夫妻对儿子的歉疚和牵挂之心,丰富了人物形象。从主题上看,不久,几年前被老夫妻赶出门的儿子也被迎了回来,以此突出了“回家”的主题。(每点得 2 分)7.D【解析 】A 扩大范围, “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有误,原文“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感情交流”;B 曲解文意。原文说 “生物恐惧症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而不是生来就有;C 曲解文意。“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曲解文意。8.A【解析】扩大范围。理查德洛夫所

34、谈的“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 ”,是指他调查了解的这群孩子中的一半,而不能推而广之,变成所有喜欢自然的孩子中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所以 A 项错误。9.(1)事实依据: 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会在自然活动中妨害生物。自然教育主要集中在儿童和亲子方面,受众群体单一。(2 分,每点 1 分)(2)理论依据:(2 分)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自然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4 分,每点 2 分)10.C【解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

35、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道路”“若”均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蒿莱满目”“鸡犬无声”结构对称,中间断开。11.D【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朔指阴历每月初一,表示迎接新月,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 。12.B【解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9时间、地点的错

36、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从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B.“他与风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计议 ”有误,原文是“风阳总督马士英暗中与阮大铖计议”。13.(1).军队出行,士兵不吃饱自己不先吃,没有(给将士)发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此(史可法)得到将士的拼死效力。(“行”“御”“死力”各一分,大意 2 分)(2).史可法说:“王应该穿上索服在郊外驻扎,派遣军队北征,把必定报仇之意昭示天下。 ”(“次”“发”“示”各一分,大意 2 分)【参考译文】史可法

37、,字宪之,祥符人。祖父史应元乡试中举,授官黄平知州,有仁惠之政。对他的儿子史从质说:“我家必定昌盛。”史从质的妻子尹氏有身孕,梦见文天祥进入自己的屋舍,生史可法。以孝顺为闻名。考中崇祯元年进士,授予西安府推官,逐渐升迁为户部主市,历任员外郎、郎中。史可法短小精悍,面貌黑,双目烁烁有光。清廉守信用,与部下同甘共苦。. 军队出行,士兵不吃饱自己不先吃,没有(给将士)发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此(史可法)得到将士的拼死效力。十二年夏天,服父亲之丧离职。守丧期满,启用为户部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十七年四月初一,听说贼军进攻京城,史可法誓师援救皇上。军队渡江抵达浦口,听到北都已经陷落,便身披白色丧服发丧。凤阳

38、总督马士英暗中与阮大铖商议,主张拥立福王。群臣入朝觐见,福王面色羞惭想要躲避。史可法说:“王应该穿上素服驻扎郊外,派遣军队北征,把必定报仇之意昭示天下。”福王连声答应。史可法祭告二陵结束,上奏说:“陛下即位之初,只是拜谒孝陵,哭泣竭尽哀思,道路之人为之感动。如果亲自拜谒二陵,亲自见到泗州、凤阳之间杂草丛生满目荒凉,鸡犬寂然无声,将会更加悲愤。希望能始慎终如始。”福王嘉许并答应他。高杰驻扎扬州,非常桀骜不驯。史可法开诚布公,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听从指挥。高杰率师北征,到睢州,被许定国所杀。部下士兵大乱,屠杀睢州附近二百里几乎被杀光。变故传来,史可法流泪顿足叹息说:“中原不能再有作为了

39、。”于是到徐州。不就报告说盱眙已经投降大清。史可法一天一夜奔回扬州。大清军大规模到来,迫近城下,城于是被攻破。史可法自刎未死,一名参将抱着史可法从小东门离开,于是被捕。史可法大叫说:“我是史督师。”于是杀死了他。史可法四十多岁,没有儿子,其妻想为她置妾。他长声叹息说:“正事正多,敢考虑儿女之事吗!”史可法死后,家人举着他上朝时穿的官服和手拿笏板为其招魂,埋葬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14.A【解析】A 项“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并非实指生活困窘。15.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 瘦薄”不影响“得年”,“ 单贫”无碍

40、“长富” ,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不羡不争,“ 随分自”,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每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16.(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7.D【解析】第一句是语段的总领,提出敦煌学的三个研究方面,补句所在的层次对应第一句中的第三个研究方面。18.A【解析】第一组:重见天日,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在这里用其原义,而非比喻义;其原义通

41、常用于考古发现。浮出水面,比喻事物显露出来;“浮出水面”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文中无此意。第二组: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文中的意思是内容丰富。第三组: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比比皆是,到处都是。文中的意思是相关著作多,没有“到处”的意思。第四组: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一般用于人与人之间。文中的意思是关系密切,与“祸福”无关,且物与物之间谈不上“祸福”故选择 A。19.B【解析】“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主语残缺,排除 CD;应该是“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的“大部分流落海外”,排除 A。故选择 B。20删掉“趋之若鹜”或修改为 “

42、奔走相告”等;“你们”修改为“顾客”“大家”等;“咨询”修改为“垂询”;“不辞辛苦”修改为“及时”“竭诚”等;“拜读”修改为“阅读”(每处 1 分,共 5 分)1021.施密特所说的 “互联网将消失 ”,不是指互联网真的不存在了( 2 分),而是指互联网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我们已经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了。(4 分)(意思对即可)22.【作文立意】 当英雄,爱英雄,英雄崇拜是宝贵的文化传统;英雄的内涵随时代变化,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英雄是人不是神,平凡的人也可以成为时代英雄;走出崇拜错位的阴霾,致敬那些用生命守护岁月静好的人;等等。.时代呼唤“年份英雄”年份,是时间沉淀的味道,是跨越

43、时空的优雅。在中国大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仰望星空的执着,脚踏实地的苦干,诠释“年份”的英雄奥义。有人用生命去回答。20 多年来,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村魂”文朝荣领着海雀人向荒山要绿地,让瘦土出效益,苦干实干吃上饱饭,把极贫村建成了山清水秀、林茂粮丰的美好家园。他笔记里写着:“幸福不是天上来,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有人用心灵去感悟。30 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西营镇农民王秀芝,克服了失去右小臂的创伤,自主创业、帮扶他人,用勤劳奋斗铺就乡亲们的致富之路。她说:“我的能力有限,但是只要我有一分热就会发一分光,尽我的能力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有人用信仰去诠释。40 年来,云南省

44、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厅级退休干部高德荣,走遍了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被亲切地称为“老县长”。如今,高德荣退而不休,不顾年岁已高,继续驻扎在独龙江河谷,全力以赴督战独龙江帮扶项目工程。他说:我是独龙族的儿子,共产党才是我们独龙族的头人。20 年、30 年、40 年,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年份英雄。年份之于他们,是为改变贫困面貌而坚如磐石的宝贵品质,是为大家舍小家而感动岁月的赤子情怀。时代呼唤“年份英雄”。 在抗击外来侵略时,民族英雄是为捍卫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英勇抗争的人;在民族和平发展变革时,民族英雄是为本民族的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习近平指出:“近代以

45、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建立的不朽功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当下的中国,正处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来帮助我们提振精气神。只要将“年份英雄”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前进中攻坚克难的奋斗源泉,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奇迹都能创造。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让“年份英雄”成为社会共同的精神追求,成就这个时代的丰功伟业。【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

46、料中谈论的内容是对“英雄”的看法,审读材料时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两种说法即两种观点;“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限定作文谈论的对象是“当今时代的英雄”不是古代的英雄,不是历史上的英雄,不是泛泛而谈英雄。由此可以立意为:在时代的洪流中追寻英雄的价值与情怀,反思现实中对英雄的态度,在新时代传承英雄精神;时代的英雄精神不应该由所谓的偶像明星来担当,主流价值观始终要回归到为国家社会时代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行文中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如选择第一种立意,可以分析当代英雄的特质、内涵到底是什么?和平年代我们该怎样对待英雄?新时代怎样继续传承和发扬英雄精神、英雄情怀?可针对现实中的现象进行反思如:偶像在聚光灯下接受万人崇拜,英雄却在民间默默无闻,时代发展不应该让英雄被遗忘,我们应该把崇拜的目光投到身边的英雄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