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4898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2.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学习目标定位,栏目索引,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随堂达标检测 即时训练 体验成功,教材活动指导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1.概念:指由于 或 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产生的原因 (1)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出了环境的_。 (2)随着全球 的急剧增长和 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超过环境的供给能力。,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答案,基

2、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人类活动,自然原因,自净能力,人口,经济,答案,3.环境问题的类型,水体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原,矿产,1.春季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属于哪种环境问题?又有哪些危害? 答案 沙尘暴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春季沙尘暴发生时,正值我国北方地区农作物和牧草返青和出苗时期,对牧草长势和农作物的出苗十分不利;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畜伤亡;由于能见度降低,给交通出行带来不便;强风干燥天气容易造成火灾等。,答案,【思考】,答案,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 。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_ (1)产生原因:人们长时期地 和 。 (2)

3、后果:导致 失衡,加剧了水土流失、 和生态恶化。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1)概念: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 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减少,受损,砍伐森林,开垦草原,生态,土地荒漠化,环境质量,答案,(2)主要污染物类型,生活污水,生态环境,一氧化,氮,温室,效应,病原体,土壤质量恶化,返回,答案,【思考】,2.如何区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 两者都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

4、活。,探究点一 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探究活动 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图中箭头A、B表示出现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 A表示_, B表示_ _。,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答案,(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三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哪些?,答案 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

5、多样性减少等。,答案,(3)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横线上: 乱采滥用石油等资源 燃油产生的烟尘 工业“三废”排放 过度抽取地下水 通过绿化改造局部气候 酸雨 水利工程 环境保护 A._;B._; C._;D._。,反思归纳,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如下图所示:,特别提醒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中解决。,探究

6、点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探究活动 读图,结合教材图文内容,完成下列要求。,答案,(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a,c,b,d,答案,(2)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有哪几种形式?,答案 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有盲目开垦、过度放牧、开矿修路、不合理的灌溉等;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有乱砍滥伐森林,盲目开垦。,答案,(3)野生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答案 原因: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等。对策: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

7、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制裁。,答案,(4)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答案 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反思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问题,(2)生态破坏问题,(3)资源衰竭问题 由于人类大规模、长期的开发利用,导致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及破坏,这种现象遍及全球。,返回,课堂小结,随堂达标检测,对点训练一 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 1.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下列环境问题中,由人类排放废水引起的是( ) A.我国某些地方的“粗脖子”病

8、B.墨西哥湾海上油膜导致鱼类死亡 C.秘鲁附近海域因水温升高而引起的鱼类死亡 D.我国沿海近年频发的赤潮,解析答案,1,2,3,4,5,6,7,解析 我国某些地区的“粗脖子”病是当地水土中缺碘所致的“甲状腺肿大”;墨西哥湾地区的油膜是由石油泄漏引起的;秘鲁附近海域的鱼类死亡,是由厄尔尼诺现象所引起的海水增温,海水中的营养盐类上泛减少,使浮游生物减少,鱼类因缺乏饵料而死亡;我国沿海的赤潮,是近海地区工厂大量排放含有氮、磷等有机物的废水,使海洋中某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色并危害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污染事件。 答案 D,1,2,3,4,5,6,7,解析答案,C,解析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

9、坏和环境污染,属于生态破坏的有,属于环境污染的有。,2.下列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分类正确的是( ) 滥垦草地 大量施用剧毒农药 直接排放工业“三废” 使用含氟冰箱 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 捕杀濒临灭绝的动物 A., B., C., D.,,1,2,3,4,5,6,7,解析答案,对点训练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阅读下列四幅图,完成34题。,1,2,3,4,5,6,7,3.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的是( ) A. B. C. D.,解析 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包括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A,解析答案,

10、C,A. B. C. D.,解析 图片反映的是大气污染事件。,4.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1,2,3,4,5,6,7,解析答案,C,解析 交通拥挤、垃圾包围城市是城市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5.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水源枯竭、土地盐碱化 C.交通拥挤、垃圾包围城市 D.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灭绝,1,2,3,4,5,6,7,解析答案,A,解析 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从而导致土壤盐碱化。,6.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 ) A.土壤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水体污染 D.土地荒漠化,1,2,3,4,5,

11、6,7,返回,解析答案,综合提升 7.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1,2,3,4,5,6,7,返回,解析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易发生水土流失。开挖石料之前,应将表层土壤放置在不易被侵蚀的地方,并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开挖石料后,应该进行表土回填或覆盖在堆放弃料的上面,防止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答案 措施:之

12、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1,2,3,4,5,6,7,教材活动指导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教材P87 活动思考 按环境要素划分:水体污染。理由:水体是环境要素之一。 按生产类型划分:农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理由:农业、生活(主要是第三产业)属于不同的生产类型。 按地理空间划分:局部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理由:局部、全球是按地理空间的大小划分的。,教材P88 活动探究 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有:盲目开垦、过度放

13、牧、开矿修路、不合理的灌溉等;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乱砍滥伐森林,盲目开垦。 2.(1)地球的总面积,特别是适宜人类生存的陆地面积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口密度逐渐增大,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资源日趋紧张。 (2)随着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人均拥有量逐渐减小,非可再生资源逐渐减少,自然资源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 (3)由于人口密度越来越大,部分地区超过了合理的环境容量,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使部分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加剧了自然资源不足的问题。,教材P9091 活动探究 1.,2.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和偷猎,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

14、丧失。 3.禁止乱捕滥猎,保护动物的栖息地。,教材P91 活动探究 该造纸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切碎、蒸煮、分离黑液、漂白、增蓝等环节会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教材P92 活动探究 1.当地的大气污染源是工业生产、燃料燃烧和交通运输等,污染形式主要是烟尘和汽车尾气,污染程度可参考当地环境质量预报。 2.大气污染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危害,可从大气能见度降低、动植物的生长受损等方面回答。例如,SO2增多可形成酸雨,酸雨降落地面对动植物和土壤造成危害,对建筑物加重腐蚀;酸雨落到河流湖泊里,会造成水生生物死亡;酸雨还会诱发人体各种疾病等。,大气污染的治理可从改善燃料的质量、改进能源结构、改

15、变供热方式、改造锅炉、消除烟尘、烟气脱硫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植树造林,立法并加强法制等措施来考虑。 教材P93 活动探究 1.原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化肥、农药,可直接进入土壤,造成污染;也可通过污染大气而间接地污染土壤。另外,人类堆放的各种固体废弃物中有毒、有害物质,以及污水也能对土壤形成污染。 后果:导致土壤退化、作物减产甚至危及人类健康。 2.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可以被农作物吸收,并且在农作物体内聚集,导致农作物病变和质量下降。,返回,3.人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食物会引起各种疾病,如中枢神经中毒及肝脏损害、致癌、致畸等。 土壤污染的防治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这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具体包括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加强土壤污染区的监测和管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其次,对已经污染的土壤,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控制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使其不能进入食物链。如利用植物吸收去除重金属、施加抑制剂、改变耕作制度等。,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湘教版 > 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