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时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鉴定 核酸,第一章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方式一 假设每位同学都是一名营养师或食品检验员,如何检测出未知组织液含有哪些物质?你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和试剂? 方式二 教师在实验台上摆上苹果、马铃薯、鸡蛋、牛奶等。大家看,讲台上放了一些我们常见的、常吃的食物,你知道它们含有哪些有机化合物吗?怎样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检测呢?,课堂导入,一、生物组织中油脂的检测,二、糖类和蛋白质的检测,内容索引,当堂检测,三、核酸和生物大分子,一、生物组织中油脂的检测,1.原理:苏丹染液能使细胞中的油脂呈 。 2.方法步骤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34 h),将子叶切成12 mm厚的
2、_ ,制片,(1)取最薄的薄片置于载玻片上 (2)在薄片上滴23滴 染液 (3)去浮色(12滴50%的 溶液) (4)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在 下寻找到已染色的圆形小颗粒,然后用 观察 结论:圆形小颗粒呈橙黄色(说明有 存在),基础梳理,橙黄色,苏丹,乙醇,低倍物镜,高倍物镜,油脂,薄片,1.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看到的视野有何变化?,问题探究,答案,答案 视野变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少,且而每个细胞都放大了。,2.切片较厚可以吗?,答案 切片较厚会使细胞重叠,不易观察脂肪小颗粒,所以切下的薄片必须是薄而且透明,最好将子叶提前浸泡34 h。,3.染色后为什么要用50%的乙醇溶液漂洗切片?,答
3、案 乙醇可以洗去未与油脂结合的苏丹染液,否则整个切片表面沾有染料,不易观察到实验现象。,4.漂洗时间越长越好吗?,答案,答案 乙醇也能溶解油脂,所以用乙醇洗掉浮色时速度要快,否则会将油脂溶解掉,观察不到实验现象。,5.若观察到脂肪滴位于两个细胞之间,如何解释这种现象?,答案 切片时使细胞破裂,导致油脂流出细胞外。,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变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较厚的切片细胞重叠,不易观察脂肪小颗粒;乙醇可以洗去未与油脂结合的苏丹染液,也能溶解油脂,漂洗时速度要快,否则会将油脂溶解掉,观察不到实验现象。切片可能使细胞破裂,导致油脂流出细胞外。,知识 整合,1.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油脂的说
4、法错误的是 A.选取最薄的切片,染色和观察效果会更好 B.在切片上滴加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是为了加快染色 C.观察装片时需先用低倍物镜找到已染色的材料 D.当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会变暗,拓展应用,答案,解析,解析 切片时一般切成12 mm厚的薄片,制片时挑选最薄的切片;滴加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染料;观察时需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已染色的材料,换上高倍物镜后,由于光线进入减少,所以视野会变暗。,2.植物体没有专门的油脂组织,但在花生、大豆、蓖麻等植物的种子中富含油脂,有人提出植物体除种子外,其他部位如根尖细胞中是否也含有油脂?有同学对此开展课题研究,假设你是其中一员,请
5、根据课题研究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探究课题: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是否含有油脂。 (2)实验假设:_。 (3)材料用具:新鲜洋葱根尖、苏丹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蒸馏水、_、_、_、刀片、培养皿、镊子、滴管等。,答案,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或不含有)油脂,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4)方法步骤 选取新鲜的洋葱根尖并做徒手切片;选取23片最薄切片放置在载玻片的中央; _ _; _; _。 (5)预期结果与相应结论 _ _。,答案,滴加23滴苏丹染液进行染色,23 min后滴加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洗去浮色,在切片上滴12滴蒸馏水,加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在
6、装片中观察到橙黄色的脂肪颗粒,则说明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油脂,若在装片中观察不到橙黄色的脂肪颗粒,则说明洋葱根尖细胞中不含油脂,二、糖类和蛋白质的检测,1.检测淀粉 (1)原理: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显 色。 (2)方法步骤 取材:马铃薯匀浆液 检测:,蓝,基础梳理, 结论:样本中含有_,淀粉,2.检测还原糖 (1)原理: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热水浴生成 沉淀。 (2)方法步骤 选材:含糖量较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梨、白萝卜) ,红黄色,制备组织液,制浆 过滤(用一层纱布) 取液),结论: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在加热的过程中生成 色沉淀,说明样本上清液中有_,显色反应:,红黄,还原糖,3.检测蛋
7、白质 (1)原理: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作用显 。 (2)方法步骤 选材与制备:稀释的蛋清液 显色反应: 结论:说明样本上清液中存在蛋白质,紫色,1.上述实验在材料选择上有哪些原则?,问题探究,答案,答案 (1)选择的材料应该富含该待测物质。 (2)材料应该无色或者白色或者颜色较浅,有利于实验结果的观察。,2.所用的梨、马铃薯块茎要制成匀浆使用,有什么好处?,答案 使细胞中的待测物质充分释放出来,并能和指示剂充分接触。,3.实验中,预留出一部分样本上清液有什么作用?,答案 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鉴定之前,要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服力。,4.应用实验原理解决下面
8、两个问题: (1)现有两瓶没有标记的尿液样品,分别是1名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和1名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液中含有蛋白质)的尿样,请用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区分?,答案,答案 方法一:用本尼迪特试剂对两瓶尿样进行检测,有红黄色沉淀生成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样;没有红黄色沉淀生成的是肾炎患者的尿样。 方法二: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有紫色产生的是肾炎患者的尿样,另一瓶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样。,(2)无糖奶粉中因不含葡萄糖等糖类,受到患糖尿病老年人的喜爱,要检验某种无糖奶粉是否合格,可能用到哪些试剂?,答案,答案 符合要求的无糖奶粉应该无糖,但是含有蛋白质,因此要用到本尼迪特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来检测。,选择的材
9、料应该无色或者白色或者颜色较浅,有利于实验结果的观察;将材料制成匀浆是为了使细胞中的待测物质释放出来和指示剂充分接触;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鉴定之前,要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服力。,知识 整合,3.未熟的青苹果汁液遇碘碘化钾溶液呈蓝色,熟苹果汁液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这说明 A.青苹果汁液中含有淀粉,不含有糖类 B.熟苹果汁液中含有糖类,不含有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成还原糖 D.苹果转熟时,葡萄糖转化成淀粉,解析 青苹果汁液遇碘碘化钾溶液呈蓝色,说明含有淀粉,淀粉是一种多糖。熟苹果汁液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说明含有还原糖,但不能说明不含淀粉。,拓展应
10、用,答案,解析,解析 鉴定蛋白质时需加入双缩脲试剂,方法是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加入双缩脲试剂B。,4.在检测蛋白质的实验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时,必须 A.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加入双缩脲试剂B B.先加入双缩脲试剂B,后加入双缩脲试剂A C.将双缩脲试剂A和B混合均匀后再加 D.以上A、B、C三项操作方法正确,答案,解析,三、核酸和生物大分子,1.核酸 (1)分类 ,简称RNA。 ,简称DNA。 (2)功能 核酸是细胞中控制其 的大分子。每个细胞中都有 和 。DNA中贮藏的 控制着细胞的所有活动,并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的 ;RNA在合成 时是必需的。,核糖核酸,基础梳理,脱氧核糖核酸,生命活动
11、,DNA,RNA,遗传信息,遗传特性,蛋白质,2.生物大分子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分子的分子量都很高,被称为生物大分子。,答案 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小麦种子内富含淀粉,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问题探究,答案,1.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B主要是哪种物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2.相同质量的B和D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哪种物质?,答案,答案 D指的是油脂,相同质量的糖类和油脂彻底氧化分解,油脂释放能量较多。,3.F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其原因有哪些?,答案,答案 氨基酸的种类、数
12、目、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空间结构。,4.乙肝病毒(DNA病毒)和禽流感病毒(RNA病毒)中的核酸可以分别用什么试剂检验?,答案,答案 甲基绿和派洛宁。,常见的生物大分子,知识 整合,5.生物细胞中决定生物性状的物质是 A.核糖核酸 B.脱氧核糖核酸 C.核苷酸 D.氨基酸,解析 生物性状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即脱氧核糖核酸。,拓展应用,答案,解析,A.若图中为某种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则最可能是核苷酸 B.若广泛分布在动物细胞内,则其一定是糖元 C.若为生物大分子,则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最多为4种 D.可以表示油脂,苏丹可以将此物质染成橙黄色,6.如
13、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答案,解析,解析 若图中为某种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则最可能是氨基酸; 若广泛分布在动物细胞内,则其一定是糖类,最可能是葡萄糖、核糖或脱氧核糖,也可能是糖元; 若为生物大分子,则其表示核酸,其彻底水解的产物除了碱基还有五碳糖和磷酸,超过4种;油脂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因此可以表示油脂,可被苏丹染成橙黄色。,大分子物质的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产物,课堂小结,碘碘化钾,蓝色,本尼迪,双缩脲,细胞核,细胞质,RNA,遗传信息,蛋白质,当堂检测,1.前项为生物材料,中项为检测所用的化学试剂,后项为反应结果所产生的颜色,其中错误的是 A.苹果、本尼迪特试
14、剂、红黄色 B.花生油、苏丹染液、橙黄色 C.黄豆、双缩脲试剂、紫色 D.卵清蛋白、苏丹染液、红色,答案,解析,2,3,4,5,1,解析 蛋白质与苏丹染液不反应。,2.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热水浴加热 A.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时 B.苏丹染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时 C.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 D.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淀粉时,答案,解析,解析 还原糖和本尼迪特试剂的显色反应需要热水浴加热。,2,3,4,5,1,3.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左右(此时产生淀粉酶的速度最快)。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
15、,做如下处理:,2,3,4,5,1,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本尼迪特试剂,摇匀后放在热水浴中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红黄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红黄色,丙呈蓝色 C.甲、乙都呈红黄色,丙呈无色 D.甲呈浅红黄色,乙呈红黄色,丙呈蓝色,答案,解析,2,3,4,5,1,解析 由“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左右”可知,在30 培养箱中萌发的种子产生的淀粉酶多于在20 条件下萌发的种子产生的淀粉酶,因此乙试管中淀粉水解后产生的麦芽糖、葡萄糖等还原糖比甲试管中多,所以甲的颜色较乙浅。丙中没有发生反应,呈现本尼迪特试剂溶液的颜色或无红黄色沉淀,故选D。,2,3,4,5,1,4.
16、下列叙述中,哪项不是核酸的生理功能 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存在于每个细胞中 B.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C.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答案,解析,解析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2,3,4,5,1,5.某学生用碘碘化钾溶液检验一片干的白面包,面包变成了深蓝色。然后,他嚼碎了另一片同样大小的白面包,并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嚼碎的面包由白色变成了红黄色。因此,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一片面包被嚼碎时,淀粉就变成了还原糖。 (1)你认为这个学生的操作程序和推理合理吗?_。,答案,解析,解析 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而本实验的不合理之处是未排除白面包本身和唾液中有没有还原糖。,不合理,2,3,4,5,1,(2)若不合理,请你设计补充实验。 _ _。,答案,2,3,4,5,1,应补充两个实验:取一片同样大小的白面包,未经咀嚼,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发现没有变成红黄色。从而得知面包一开始是没有还原糖的;取同剂量的唾液,滴上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发现没有变成红黄色。从而确定唾液中没有还原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