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试题: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规范练(30)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0902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试题: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规范练(30)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图版】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试题: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规范练(30)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图版】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试题: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规范练(30)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图版】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试题: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规范练(30)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图版】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试题: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规范练(30)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时规范练 30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土地流转是指土地的流失及利用类型的转向。黄土台塬区是陕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耕地面积占绝对优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地矛盾加剧,土地流转加快。据此完成第 13 题。不同时期土地流转净值1.19901995 年,黄土台塬区土地流转主要方向为( )A.耕地转化为林地 B.林地转化为水域C.草地转化为耕地 D.耕地转化为草地2.19952000 年,黄土台塬区土地流转的整体特征带来的影响是( )A.城市化速度加快B.粮食总产量下降快C.生态安全隐患大D.洪涝灾害频率降低3.19852010 年,黄土台塬区耕地资源补充的主要来源是 ( )A.草地

2、B.林地C.水域 D.建设用地(2018 北京石景山一模)右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图。当地政府扶持贫困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 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读图文资料,完成第 45 题。4.关于建设石坎梯田的区域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土层薄,石漠化严重 岩溶地貌为主,多大理岩石料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 河流水位变化大,有春、夏两个汛期 常绿硬叶林植被稀疏,涵养水源差 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A. B.C. D.5.关于建设石坎梯田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

3、 ,缓解旱情B.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治理 “山、水、林、田、路”C.石坎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人口容量D.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 ,减轻水土流失下图是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和黄土底面(基岩表面) 等高线图。据此完成第 68 题。6.图中乙地黄土层的厚度最可能是( )A.83 米 B.146 米 C.185 米 D.234 米7.对于图中四地叙述合理的是( )A.甲地适宜进行新农村建设B.乙地较丙地更适宜发展林牧业C.丙地适宜开发梯田D.丁地水能资源丰富8.若该地壳稳定,一年后对甲地海拔重新测量,其海拔明显增加,则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乙地退耕还林 B.丙地森林遭到砍伐C.丁地育林育

4、草 D.甲地林地遭到破坏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作土壤侵蚀。下图为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第 911 题。9.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海拔、降水量 B.土质、地形C.降水量、地形 D.风力、海拔10.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1.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 实施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 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A. B. C. D.(2018 海南卷,1618)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

5、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第 1214 题。12.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固定表土 减少径流 沉积泥沙 降低风速A. B. C. D.13.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14.“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

6、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1)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2)简析该区域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3)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4)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 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东西岸沙漠化面积扩大。湖区盛行西北风,最大风

7、力达 910 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1)分析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原因。(2)简述青海湖东部沙漠的形成过程。(3)为抑制湖区西部沙漠化的不断扩展,请提出治沙措施。课时规范练 30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3.1.D 2.C 3.A 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1995 年间,黄土台塬区耕地大幅度减少,草地增加最多,故该时期土地流转主要方向为耕地转化为草地,D 项对。第 2 题,19952000 年间,黄土台塬区草地减少最多,耕地大幅度增加,故生态安全隐患大,洪涝灾害威胁增加。第 3 题,19852010 年间黄土台塬区林地、水域变

8、化幅度为 0,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草地总体呈减少趋势,故新增耕地主要靠草地来补充。45.4.A 5.C 第 4 题,贵州多岩溶地貌,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 ,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 土层薄,石漠化严重;河流水位变化大,主要是夏汛 ;以常绿阔叶林植被为主 ,但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差;地形崎岖,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第 5 题,建设石坎梯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态意义方面。建设石坎梯田并没有扩大耕地面积。68.6.C 7.A 8.B 第 6 题, 乙处海拔为 850860 米,乙处基岩高程是 650700 米,由此可判断乙地黄土层厚度是 150210 米。C 项对。第 7 题,甲地地形平坦开阔 ,

9、地势相对较低,可以建设新农村,A 项对;乙地地形平坦,更适宜建梯田,丙地坡陡,比乙地更适合发展林牧业,B 项错; 丙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修建梯田,C 项错; 丁地位于山谷,地形相对平坦 ,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D 项错。故选 A 项。第 8 题,图示甲是黄土塬下的一条沟 ,一年后对甲地海拔重新测量,其海拔明显增加,可能是丙处的水土流失加剧,大量的泥沙堆积在甲处形成的;乙在黄土塬上,地形平坦,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较小;丙是沟谷地形,若森林遭到砍伐会加剧其水土流失; 丁在沟谷最末端,育林育草可减轻其水土流失量,不会增加甲的高度;甲本身是沟地,林地破坏,会让甲地海拔更低。

10、B 项正确。911.9.C 10.B 11.B 第 9 题,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甲地地处迎风坡,降水多,丁地地处背风坡,降水少。甲地位于山地,地形崎岖,丁地地处高原,地形平坦。C 项正确。第 10 题,丙地侵蚀较小,人口、城市比较少,土壤侵蚀危害小。乙地虽然土壤侵蚀强度不是最大的,但是这个地区是人口最为密集、工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经济发达,城市集中,土壤侵蚀对这一地区影响最大。B 项正确。第 11题,甲地属于山区,梯田是治坡工程的有效措施;甲地区水热条件适宜造林种草,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农林牧综合经营。B 项正确。1214.12.A 13.D 14.C 第 12 题,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

11、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 A 项正确。第 13 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 A、C 两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和搬运能力弱,此时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若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较小,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 D 项正确 ,B 项错误。第 14 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15.答案 (1)由西北向东南

12、逐渐减小。原因: 该区域( 地处黄土高原)土壤经西北季风堆积分选而成( 或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土壤沉积物粒径逐渐减小)。(2)夏秋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冬春降水少,(西北季风) 风力强,以风蚀作用为主。(3)海拔较高,沟壑多,地势起伏大;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4)观点一:植树造林。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 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在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观点二:不适宜栽培树木。该地区处于半干旱地区 ,降水少,土壤含水量少,树木成活率低; 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

13、旱加剧,不适合栽培。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在西北季风的吹送下,堆积分选而成。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颗粒大、重的先沉积,颗粒小、轻的后沉积,所以土壤沉积物粒径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第(2)题,图示区域属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地带。冬春季节 ,降水少,该地植被覆盖差,风力强,风蚀作用强;夏秋季节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第(3)题,从地形、气候、植被、土质等角度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第(4)题,开放性试题,注意观点与理由一定要对应。16.答案 (1)入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布哈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西北风携带沙尘在此沉降;

14、湖西岸吹离岸风,湖水侵蚀作用较弱;最终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形成半岛。(2)湖区盛行西北风,将西岸和北岸沙粒向东南方向搬运,受东部日月山阻挡后沉积 ,在滨湖平原形成沙丘;水下风沙堆积在湖水水位下降后 ,裸露形成沙地。(3)布哈河流域内封山育林育草,营造防沙固沙林;设置石(草 )方格沙障固定流沙; 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解析 第(1)题,从湖泊水位下降和泥沙沉积(风力、流水) 两方面分析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原因。第(2)题,按照“沙源输送沉积”的线索和湖中泥沙出露来描述青海湖东部沙漠的形成过程。注意要按照地理事物的内在逻辑顺序表达。第(3)题,注意设问中 “湖区西部沙漠化” 的限定,结合区域特征从生物、工程措施和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治沙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地理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