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五单元庄子 二、鹏之徙于南冥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0706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五单元庄子 二、鹏之徙于南冥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五单元庄子 二、鹏之徙于南冥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五单元庄子 二、鹏之徙于南冥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五单元庄子 二、鹏之徙于南冥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五单元庄子 二、鹏之徙于南冥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鹏之徙于南冥,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预读先学,多读厚积,精读研析,内容索引,预读先学,释文题,知文明理,“鹏之徙于南冥”语出庄子逍遥游,原文为“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描述了鹏展翅翱翔飞向南海的壮丽画面。文中庄子将大鹏与蜩、学鸠、斥 对比,言明小与大的区别,然后由物及人说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而算不上逍遥的道理,最后指出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逍遥,并得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结论。逍遥: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游: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逍遥游”即不借助任何外力,也不受任何外力限制地自由自在地遨游。它旨在说明人应当

2、摆脱一切外物的牵累,追求绝对自由。庄子认为,只有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明主旨,本课选文先借“鹏之徙于南冥”的故事将大鹏与蜩、学鸠、斥 对比;然后由物及人讲述了宋荣子和列子的故事,从而从反面阐述了世间万物均“有所待”,算不上逍遥的道理,为从正面表明自己的观点蓄势;第二段庄子从正面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是真正的逍遥,只有“无己”“无功”“无名”才能逍遥。庄子认定的这种逍遥的理想境界和理想人格,是对现实人生困境的超越,是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状态,是对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的追求。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

3、可能实现的,但是其中蕴含的一层层不断向更高的境界追求的思想,却是值得我们汲取的。,语言积累,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北冥有鱼 通“_”,_ 其翼若垂天之云 通“_”,_ 而后乃今培风 通“_”,_ 三飡而反 同“_”,_同“_”,_ 小知不及大知 通“_”,_ 汤之问棘也是已 通“_”,_,溟,海,陲,边陲,凭,依靠,凭借,餐,饭,返,回来,智,智慧,矣,了,此小大之辩也 通“_”,_ 而征一国者 通“_”,_ 旬有五日而后反 通“_”,_ 通“_”,_ 而御六气之辩 通“_”,_ 而爝火不息 通“_”,_ 藐姑射之山 通“_”,_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通“_”,_,辨,分别,能,能力,又,表

4、示补充,追加,返,返回,变,变化,熄,熄灭,邈,远,诳,欺骗,犹时女也 通“_”,_ 世蕲乎乱 通“_”,_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通“_”,_ 世世以洴澼 为事 同“_”,_,汝,你,祈,祈求,皲,皮肤冻裂,纩,指新丝绵絮,也泛指绵絮,(2)一词多义,息,去以六月息者也:_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_,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_ 齐谐者,志怪者也:_ 博闻强志:_,呼吸时出入的气,这里指风,气息,志向,立志,记,记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_ 名之者谁:_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_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_,名,置杯焉则胶:_ 置币遗单

5、于:_,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_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_ 复前行,欲穷其林:_,穷,名字,命名,名声,说出,安放,购置,买,尽,生活贫困,走到尽头,彼且奚适也:_ 处分适兄意:_,适,尧让天下于许由:_ 公子让之曰:_ 争货财,无辞让:_,让,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_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_ 不治将恐深:_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_,治,往,依照,让给,让位给,责备,退让,谦让,前“治”,治理;后“治”,太平,安定,部署,医治,整理,备办,举,其坚不能自举也:_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_ 戍卒叫,函谷举:_ 举一隅不以三隅

6、反,则不复也:_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_ 鸟不暇举:_ 明主在上,所举必贤:_,胜任,全,被攻下,提出,举出,举行,实行,起飞,振翼飞去,推荐,推举,选拔,(3)古今异义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_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_ 今义: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海动。,虽然这样。,众人匹之 古义:_ 今义:大家;许多人。 腹犹果然 古义:_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穷发之北 古义:_ 今义:头发。,一般人。,饱的样子。,草木。,怒

7、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古义:_ 今义:愤怒;形容气势很盛。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古义:_ 今义:羊的角。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古义:_ 今义:哺乳动物,外形像家马。,奋起、奋发。,指羊角状弯曲而上行的旋风。,田野上空蒸腾浮游的水汽。,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_ 今义:虫子;称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 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_ 今义:农历十二月是30天的年份;指春节;丰收年。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 古义:_ 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泛指著作。,泛称动物。,寿命长的。,错综华美的色彩以及花纹。,(4)虚词归纳,其,其翼若垂天之云:_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 则其负大

8、舟也无力:_ 彼其于世:_,而,化而为鸟:_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 水浅而舟大也:_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_ 夫列子御风而行:_ 而御六气之辩:_,代词,它的,连词,表选择,“是,还是”,代词,它,代词,他,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因果,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_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_ 之二虫又何知:_,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动词,到、往,指示代词,这、此,2.词类活用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_ (2)置杯焉则胶:_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 (4)不过数仞而下:_ (5)而征一国者

9、:_ (6)而我犹尸之:_ (7)我树之成而实五石:_ _ (8)夫子固拙于用大矣:_,名词作动词,南行,向南飞,名词作动词,搁浅,名词作动词,向上飞,名词作动词,落在地下,使动用法,使信任,名词作动词,指在其位而无所作为,树:名词作动词,种植。实:形容词作动词,,充满、填塞,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大的作用,(9)与越人水战:_ (10)彼于致福者:_ (11)德合一君:_ (12)适莽苍者:_ (13)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_ (14)吾惊怖其言:_,名词作状语,在水上,使动用法,使到来,使动用法,使满意,形容词作名词,指近郊,名词作动词,发光,为动用法,为感到惊讶、震惊,3.特殊句式 (

10、1)南冥者,天池也。_ (2)齐谐者,志怪者也。_ (3)是其言也,犹时女也。_ (4)名者,实之宾也。_ (5)海运则将徙于南冥。_ (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 (7)鹪鹩巢于深林。_ (8)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_,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_ (10)奚以知其然也?_ (11)彼且恶乎待哉!_ (12)之二虫又何知!_ (13)物莫之伤。_ (14)归休乎君。_ (15)剖之以为瓢。_ (16)偃鼠饮河。_ (17)与越人水战。_ (18)请买其方百金。_,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

11、前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4.语句翻译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_ _ (2)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译文:_ _,鹏鸟向南海迁徙,翅膀击打起三千里高的水,它鼓动翅膀,积聚风力,乘风上飞,直冲九万里的高空,大鹏飞向南海是凭借六月的大风。,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那么极厚的风就在它的翅膀下了,然后才凭借着风;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能够阻遏它,然后才能够谋划飞向南方。,(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_ (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译文:_

12、(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译文:_ _,何以(为什么)上升到九万里的高空而飞向南方呢?,彭祖如今以长寿闻名,众人跟他比,不是很可悲吗!,所以那才智可以授予一官之职、行为合乎一乡之人、品德合乎一国之君、能力取得一国信任的人,他们自己看待自己,也就像这蝉、学鸠、斥 一样。,(6)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译文:_ (7)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 译文:_,他们的精神专注,使人或物不生灾害疾病,而谷物丰熟。,谁肯纷纷扰扰把俗物当回事!,名言警句,文本名句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适莽苍者,三 而反,腹犹

13、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5.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文外名句 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精读研析,要点突破,1.文章在提出“逍遥游”之前为什么先强调“小大之辩”?,答案,答案 就精神境界、气象和格局而言,明乎“小大之辩”才能明白抉择的目标和追求的方向。庄子认为“逍遥游”是人生至大至高的境界、气象和格局,在提出这一境界、气象和格局之前,他先提出了一系列较小的境界、气象和格局,比如“知效一

14、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等。由于先已明确了“小大之辩”的意旨,文章后半部分就不必再费力去剖析人生境界、气象和格局的“小大之辩”,而直接把它们放在“而征一国者”之后,层层提升和推进,使层次异常明晰。又由于文章前半部分以大鹏、小雀等确立的“小大之辩”,跟文章后半部分人生境界、气象和格局的“小大之辩”,有某种类比、映衬关系,所以其气势更加飞扬,文思更加生动,颇有引人入胜之妙。,2.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大鹏”形象?,答案,答案 作者对“大鹏”的态度是矛盾的。首先作者对“大鹏”进行了否定,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同时又是热爱的。作者义正词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

15、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 “大鹏”形象体现了作者一种无法逾越的悲哀。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形象里,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的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何有之乡”,但有所求的心灵无法在那污浊黑暗的广漠之野找到慰藉。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翔的悲哀。,3.惠子和庄子的大瓠之争,可作怎样的理解?,答案 这里蕴含着对“有用”和“无用”的认识问题。庄子认为只要“不凝滞于物”,则大小皆为可用。这是有用,有用必须超然物外,优游于忘我之境。当然,最好是无用。无用则无害,也无困苦,就可以逍遥自在

16、,绝对自由了。因而无用就是大用,这是庄子追求的理想境界。而惠子则基于对现实的认识,自然限于一般的理解和困惑。,答案,延伸探究,鹏之徙于南冥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哲理?这个哲理是什么?,答案,答案 庄子的散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般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先破后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但是鹏之徙于南冥所表达的思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是不满现实的自我超越的空虚。他企图以此达到逃避现实、保存自己的目的。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多读厚积,提示 濮水垂钓。表现了庄子不求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思悟亮点,一蓑烟草任江平 时间的流逝,淡涤旧迹,仅留下微

17、漠的平淡与悲哀。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1)或喜甜甘之味,或爱亦苦亦甜的刺激,谁人如你庄子,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只偏执著那淡淡的清白。,(1)画线句子浓缩了庄子的哪个典故?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思想境界?,提示,提示 语句灵活,富有弹性,是作者创造性的运用。,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

18、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2),(2)画线句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提示,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 我以为你是孤独的,你却告诉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嗥啕此类,原来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红尘。何以赞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词穷。 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大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19、?,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摄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 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 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美至于无所适从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平淡而超然的态度。,提示 作者借大量的庄子寓言,使用经过提炼的语言,萃取精华,整合成文,富有文采,很好地展现了一个高中生的语言素养。,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执的追逐,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飘渺之歌。,(3)通过一个人的人生境界来阐释一个“淡泊”的哲理,很容易落入俗套,或成为人物事迹的介绍而难见新意,本文有何不同?,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先秦诸子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