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作者简介 荀子(约前313前230),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他虽属于儒家学派,但也受到各家的影响,成为先秦文学中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既要顺应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对自然的认识方面,他是一位朴素的唯物论者。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是恶的,但后天的环境可以使他们得到改变,所以他特别强调学习。他主张先法后王,在政治上主张用礼、法来维护社会秩序。因此可以说,荀子已经超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他的学说,对以后的法家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荀子一书,收文章三十二篇,内容涉及哲
2、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天论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天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全面论说人们如何对待“天”,即如何对待自然万物的哲学论文。我们学习本文,首先要注意把握荀子思想的精髓,认识其思想的进步意义及其局限性;其次注意学习荀子文章的艺术手法,体会其文章艺术表现的魅力。,背景扫描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同自然作斗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种种怪异现象不能做正确解释;到春秋战国时期,像孔孟、老庄、墨子等人都提出了一些自然哲学观,但这些观点或唯心,或认为人不能胜天。而一些统治者利用人们的无知,推波助澜,大肆宣扬迷信活动和神权、君
3、权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借以维护其统治。,单元导读 本单元内容只有一节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摘自荀子的天论一文,主要涉及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荀子认为,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与混乱没有决定作用,星坠木鸣之类的天地之变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祅”,也就是由君上昏乱、政治险恶等人事导致的种种反常现象。他提出人最应该执著的东西是“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在天面前,不应该“错人而思天”,也就是说不应该放弃自己应该付出的努力,而沉溺于对天的思慕当中。,预读先学,多读厚积,精读研析,内容索引,预读先学,释文题,知文明理,“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语出荀子天论,意思是说,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
4、,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而控制它呢!在荀子看来,人类不能一味地迷信天地自然,屈从于天地自然。虽然它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认识它,掌握它的规律;改造它,让它为人类所用。人类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主宰天地自然,掌握自己的命运。,明主旨,本课选文的8个段落共同阐释了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及见解。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天行有常”的观点,指出天就是没有意识的自然界,只按照本身固有的规律运行和变化;社会的治乱与天没有关系,天不能决定人间的吉凶祸福,自然界的各种怪异现象并不可怕;“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顺应自然规律,但不能消极等待自然的恩赐,要主动
5、认识自然法则,并利用自然为人类谋福祉。,语言积累,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同“_”,_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通“_”,_ 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 通“_”,_ 小人错其在己者 通“_”,_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同“_”,_,太,“太王”指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讻讻,形容喧扰,智,智慧、聪明,措,废弃,悬,指有较大悬殊或差距,星队、木鸣 通“_”,_ 怪星之党见 通“_”,_ 同“_”,_ 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通“_”,_ 人祅则可畏也 同“_”,_ 枯耘失岁 通“_”,_ 其说甚尔 通“_”,_ 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通“_”,_ 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 同“_”,
6、_,坠,坠落,傥,偶然地,现,出现,尝,曾经,妖,反常的现象,楛,粗恶不精,迩,近,磋,切磋,辉,光辉,(2)一词多义,道,会天大雨,道不通:_ 道芷阳间行: _ 策之不以其道: _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_ 天有常道矣: _ 君子道其常: _ 得道多助: _ 伐无道,诛暴秦: _ 何可胜道也哉: _ 道之以政: _,道路,取道,途径,方法,风尚,规律,遵从,仁政,道义,说,讲,通“导”,引导,治,治国无法则乱:_ 治乱天邪:_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_ 齐有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_ 不治将恐深:_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_ 不效则治臣之罪:_,治理,太平,安定,统率,研究,医治,
7、对付,抵御,惩处,惩治,明,知虑明:_ 政令不明:_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_ 火尚足以明也:_,圣明,明确,明亮,照明,(3)古今异义 地有常数矣 古义:_ 今义:表示常量的数。 本事不理 古义:_ 今义:本领;文学作品主题所根据的故事情节。 勉力不时 古义:_ 今义:努力;尽力。,经久不变的必然性。,指农事。,力役,人民所服的劳役。,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古义: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风雨之不时 古义:_ 今义:时时;经常不断地。不确定的时间;某个时候。,的原因。,不按照时节。,(4)虚词归纳,以,禹以治,桀以乱:_ 以中有足乐者:_
8、 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_,凭借,因为,认为,2.词类活用 (1)彼作矣,文王康之:_ (2)君子道其常:_ (3)故君子敬其在己者:_ (4)怪之,可也:_ (5)是以日进也:_ (6)非以为得求也:_ (7)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_ _,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平安,使安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道,引申为遵行,形容词作动词,慎重地对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动词作名词,祈求的结果,君:名词作动词,统治。隆、尊:形容词作动词,尊崇。贤:形容词作名词,有才有德的人,(8)大天而思之:_ (9)因物而多之:_ (10)思物而物之:_ (11)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
9、日退,一也: _,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多,使增加,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自己的东西,数词作动词,同样,一样,3.特殊句式 (1)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_ (2)此之谓也。_ (3)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_ (4)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_ (5)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_ (6)人祅则可畏也。_,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7)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_ (8)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_
10、 (9)物之已至者。_ (10)物之罕至者也。_ (11)礼义之不愆兮。_,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4.语句翻译 (1)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译文:_ _ (2)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 译文:_ _,禹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桀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天决定的。,在春天、夏天,农作物纷纷发芽并茂盛地生长,在秋天、冬天,人们把谷物积蓄、收藏起来,这在禹和桀又是相同的;禹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桀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季节决定的。,(3)君子道
11、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 译文:_ _ (4)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译文:_ _,君子遵行他的常规,而小人计较他的功利。诗经上说:“只要不违背礼义,何必担忧别人说长道短!”,所以君子天天进步、小人天天退步,道理是一样的。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差很大的原因,就在这里。,(5)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译文:_ _ (6)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译文:_ _,没有用处的辩说,不紧要的明察,抛弃掉不去研究。至于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之间的亲情,夫妻之间的区别,
12、那就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舍弃了。,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而控制它呢!,(7)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译文:_ _,放弃了人的努力而思慕天,就违背了万物的实情(人必须在应当努力的地方努力)。,名言警句,文本名句 1.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 2.楛耕伤稼,枯耘失岁,政险失民。 3.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 4.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5.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也。 6.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文外名句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3.水能载舟
13、,亦能覆舟。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精读研析,要点突破,1.荀子在文中提出了哪些思想观点?,答案,答案 荀子首先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能主宰人们的吉凶祸福。人应该“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 荀子还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物畜而制之”“骋能而化之”的主张,认为人类应该在了解、掌握天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才能、智慧驾驭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万物都能更好地生长并能为人类服务。,2.怎样认识荀子所说的“天”?,答案,答案 荀子所说的“天”为自然之天,是自然的运行。它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不能
14、主宰人事的自然。天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天或抱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顺应和利用“天”的规律才能生存发展。,3.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答案,答案 在荀子看来,我们应该慎重地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对于君臣间的道义、父子间的亲情、夫妻间的区别,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舍弃;在天面前不“错人而思天”。 大而言之,在服从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其固有规律,按规律办事;治理国家应以礼义规范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导致的混乱。 小而言之,治理家庭应重伦理道德的修养;个人的工作学习,应相信自我、努力奋斗,克服盲目崇拜和自卑的心理,以自己的行动打造
15、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4.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请结合课文加以分析。,答案,答案 大量运用排比,使文章具有鲜明的节奏、强烈的气势、明晰的层次和条分缕析的结构等特点,同时更加富有抒情色彩和感染力。 如选文第7段先用“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的排比,言明礼义的重要和珍贵,饱含作者对礼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接着用“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的排比,言明统治者必须以礼义治国,才能建功立业的道理。字里行间满含期待之情。排比的连续使用,使论证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具有强烈的气势和
16、感染力。,延伸探究,学习了本文,荀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答案,答案 荀子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自然面前,人不能为所欲为;在那些付出努力也无益的地方,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另一方面,在自然面前,人可以大有作为,在那些应当付出努力的地方,不要轻易放弃。 启示:宇宙间有些东西是由天决定的,比如日月、星辰、瑞历、春夏秋冬以及天地等;可是人类在自然面前又不是无所作为的,人类可以把天当成物来畜养和控制,可以掌握天的规律而运用它,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使万物向符合需要的方向变化,可以管理好万物而不失去它们。,多读厚积,提示 培根的话强调了“顺其自然”的重要性,为下文的立论提供了依据。,思
17、悟亮点,(1)引用培根的话有什么作用?,提示,重要的是顺其自然 培根说:“只有顺其自然,让自然和谐发展,才可驾驭自然。”(1)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也不再是听天由命的原始人,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去干涉自然,企图驾驭自然,殊不知,顺其自然,才是最为重要的。,提示 在第段提出论点的基础上,回扣原材料,深化了论点,加强了材料与论点的联系。,思悟亮点,民间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说的便是缠绕在一起的丝瓜藤与肉豆须错综复杂,难以分离。可故事中的小孩却偏偏较真,就要分清,最后将藤蔓扯断,落下个两败俱伤的局面。何必呢?既然它们是缠绕的,又何苦执意将它们分开呢?顺其自然,最后它会给予你丰收的馈赠,不是
18、更好吗?(2),(2)第段引用了原材料,在文中有何作用?,提示,异想天开的人比比皆是。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一阵“历史风”,很多有钱人热衷于种大树,一显气派;二则有“厚重的历史感”,于是树木交易开始盛行。可越来越多的古树一经挪移,迁到异乡,便苟延残喘,提前死亡,这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金钱损失,更是对生态的严重破坏。,提示 挪移大树,被冠以特殊的理由,但归根结底是不尊重自然的表现。,一棵树长到合抱,要伸出多少枝叶去接受阳光的照耀?要扎下多深的根吸取大地的滋润?它带着几代人的生命回忆,它是一个故事或是一个传说可人们只看重商机,不再顾及尊重生命,不再理会顺其自然。倒下的不仅是树木,还有人心!(3),(3)列
19、举“种大树”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提示,提示 借小鸡破壳、蝴蝶破茧的事例,从正面证明尊重自然天性的重要性,与上文的论证形成鲜明对比。,“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大自然的许多准则,我们都不能破坏:小鸡在破壳之前,必然要经历黑暗,随后奋起,艰难地为自己啄去遮挡光明的“屏障”;蝴蝶在破茧之前,必然要被紧紧束缚,而后努力,艰难地使自己摆脱蒙住蓝天的“黑幕”。若有人于心不忍,怜悯地一挥手,殊不知,带给它们的是更多苦难小鸡注定要跌跌撞撞地走完一生,蝴蝶拥抱蓝天的梦想也终将破碎。(4),(4)第段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论证的?,提示,早在几千年前,伟大的哲学家荀子曾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然有
20、其发展的规律,我们不能肆意干涉。可这千古名言似乎随时代发展而逐渐被淡化了。在新疆的阿尔金草原上,藏羚羊后面或许正有一辆拍摄者的吉普车在追赶它们。藏羚羊是否会因此而撞上山丘,误入陷阱,或者力竭身亡?这无从知晓。青海湖的鸟岛上,万鸟齐飞的场面异常壮观,但是,摄影师为追求这种效果,甚至会放起鞭炮,连正在孵蛋的鸟儿都被惊动,飞上了天。受惊后的鸟儿是否能重返鸟巢?孵化中的鸟宝宝是否还能破壳而出?在摄影展前流连忘返的人们,已无从得知。,提示 排比手法,情景结合。紧扣“留下”,引发联想,在写景中抒发情感,回扣题目,突出主题留下顺其自然的美德。,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走过,留下圈圈年轮。希望我们这代人,在历史的舞台上走过,会留下顺其自然的美德。(5),(5)最后一段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全文?,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