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冲刺三轮技能提升习题:难题夺分技巧(1)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052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冲刺三轮技能提升习题:难题夺分技巧(1)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生物冲刺三轮技能提升习题:难题夺分技巧(1)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生物冲刺三轮技能提升习题:难题夺分技巧(1)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生物冲刺三轮技能提升习题:难题夺分技巧(1)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生物冲刺三轮技能提升习题:难题夺分技巧(1)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难题夺分训练一一、单选题1(2018武汉市考前训练)细胞膜对离子进行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有两种:通过离子通道运输的为被动运输,通过离子泵运输的为主动运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恢复静息电位时,K 通过离子通道外流B缺氧会影响神经元兴奋时,Na 通过离子泵内流C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通过离子通道吸收 NO 3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离子泵运输离子的方式相同解析 神经元恢复静息电位时,K 通过离子通道外流是协助扩散,是被动运输,A正确;神经元兴奋时,Na 通过离子泵内流,为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缺氧不影响其过程,B 错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通过离子通道吸收 NO 是主

2、动运输过 3程,未通过离子通道,C 错误;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红细胞是协助扩散,属被动运输,而离子泵运输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 错误。答案 A2(2018福建省漳州市考前模拟)下图为人体细胞内血红蛋白合成的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图中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最长,则同时进行翻译的其他核糖体都位于近 b 端B合成的多肽链经剪切加工成血红蛋白,该过程有水分子参与C红细胞内合成血红蛋白而不合成胰岛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中也存在合成血红蛋白的过程解析 据图可知,右侧的 tRNA 准备进入核糖体,由此可知核糖体由左向右移动,若图中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最长,则该核

3、糖体是最先与 mRNA 结合的,同时进行翻译的其他核糖体都位于近 a 端,A 项错误;合成的多肽链经剪切加工成血红蛋白,该过程需要水解部分肽键,有水分子参与,B 项正确;红细胞最初含有人体的全部基因,合成血红蛋白而不合成胰岛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 项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中也存在合成血红蛋白的过程,只是血红蛋白中个别氨基酸改变,D 项正确。答案 A3(2018押题卷)下图表示在 20 、不同 pH 条件下,向等量的反应物中加入等量的某种酶后,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此实验中,不同 pH 为自变量,生成物的量为因变量,20 为无关变量B随 pH 从

4、5 升高到 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C该酶的最适 pH 为 5D若将温度改为 15 ,酶的最适 pH 不会发生改变解析 依据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时间和 pH,因变量是生成物的量,温度等其他能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变量均为无关变量,A 正确;生成物的量在达到最大值之前,在相同时间内,pH 从 5 升高到 7 所对应曲线的酶促反应速率依次减慢,说明酶的活性逐渐降低,B 正确;在 pH 为 5、6、7 这三种实验条件下,pH 为 5 时酶的活性最高,但因缺乏 pH 小于 5 和 pH 在 56 之间的实验组,所以不能判断该酶的最适宜 pH 是5,C 错误;酶的最适 pH 是酶的一种性质

5、,不会因温度的改变而发生改变,D 正确。答案 C4(2018四川省成都市模拟)胰岛素的靶细胞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GLUT4)来摄取葡萄糖,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调控 GLUT4 的储存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大部分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并不低,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称为胰岛素抵抗。下列关于胰岛素抵抗出现的原因的推理不合理的是( )A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正常结合B胰岛素靶细胞中 GLUT4 的储存囊泡转运至细胞膜过程受阻C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异常,导致胰岛素信号不能正常传递D胰岛素靶细胞发生基因重组,不能表达 GLUT4 运输葡萄糖解析 胰岛素抗体与胰

6、岛素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正常结合,使人体产生胰岛素耐受,A 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胰岛素靶细胞中 GLUT4 的储存囊泡转运至细胞膜过程受阻,B 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异常,导致胰岛素信号不能正常传递,C 正确;胰岛素靶细胞是体细胞,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 错误。答案 D5(2018金典卷)研究人员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 X 射线处理后,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该小鼠只有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突变。现让该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 )A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且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则子代雌鼠全为突变型,雄鼠全为野生型B若该突变为隐性突变且基因位于

7、 X 染色体上,则子代雌鼠全为野生型,雄鼠全为突变型C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雌雄鼠一半为野生型,一半为突变型D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且基因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子代雌鼠或雄鼠可能为突变型解析 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且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该突变型雄鼠基因型为 XAY,野生型雌鼠基因型为 XaXa,因此后代基因型为 XAXa和 XaY,子代雌鼠全为突变型,雄鼠全为野生型,A 项合理;若该突变为隐性突变且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则该突变型雄鼠基因型为 XaY,野生型雌鼠基因型为 XAXA,因此后代基因型为 XAXa和 XAY,子代雌雄鼠全为野生型,B 项不合理;若该

8、突变为显性突变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突变型雄鼠基因型为Aa,野生型雌鼠基因型为 aa,因此后代基因型为 Aa 和 aa,子代雌雄鼠中一半为野生型,一半为突变型,C 项合理;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且基因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该突变型雄鼠基因型为 XAYa或 XaYA,野生型雌鼠基因型为 XaXa,因此后代基因型为XAXa、X aYa或 XaXa、X aYA,子代雌鼠或雄鼠可能为突变型,D 项合理。答案 B二、非选择题6(2018考前猜题卷)在温度为 20 、CO 2浓度为 0.03%的条件下,测定植物甲、乙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a)所示,图中纵坐标的单位是 mg/(

9、100 cm2叶小时)。图(b)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部分代谢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温度升高,植物乙曲线上的 p 点会向_(填“左”或“右”)移动;光照强度为 q 时,植物甲的光合作用受限制的是图(b)中的_(填序号)过程;图(b)中消耗ATP 的场所是_。(2)光照强度为 r 时,植物甲的实际光合速率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植物乙的实际光合速率;当光照强度为 q 时,植物乙与植物甲固定 CO2的量的差值为_。(3)某研究小组同学绘制的该植物在停止供水和恢复供水条件下,气孔开度(气孔开放程度)与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如图(c)所示。停止供水时,因为图(b)中_

10、(填序号)过程受阻,导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停止供水一段时间后,叶片发黄,原因是_;若类囊体结构被破坏,提供给暗反应的_将会减少。解析 本题结合过程图和曲线图,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的熟记和理解能力。各问题情境的描述涉及有氧呼吸过程、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1)图(a)实验是在温度为 20 、CO 2浓度为 0.03%的条件下进行的,植物乙曲线上的 p 点对应的 CO2吸收量为零,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若温度升高,因光合速率增加的幅度小于呼吸速率增加的幅度,因此 p 点会向右移动。图(b)中的为光反应,为暗反应,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为有氧呼吸

11、的第三阶段。图(a)中,光照强度为 q 时,限制植物甲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而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可见,此时植物甲的光合作用受限制的是图(b)中的过程;图(b)中的均有ATP 的生成,但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过程需要消耗过程产生的 ATP。(2)图(a)纵坐标所示数值,当光照强度为零时表示呼吸速率,当光照强度大于零时表示净光合速率,而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据此分析图(a)可知:当光照强度为 r 时,植物甲和乙的净光合速均等于 b,但植物甲的呼吸速率(d)大于植物乙的呼吸速率(c),所以植物甲的实际光合速率大于植物乙的实际光合速率。当光照强度为 q 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等于

12、零,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为 b,此时植物乙与植物甲固定 CO2的量(实际光合速率)的差值(bcd) mg/(100 cm2叶小时)。(3)分析图(c)可知:停止供水时,气孔开度下降,植物吸收的 CO2量减少,使图(b)中所示的暗反应过程受阻,导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停止供水一段时间后,因为缺水,叶绿素的合成速率变慢(或停止或叶绿素分解),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显露出来,所以叶片发黄。类囊体结构是光反应的场所,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 ATP,若类囊体结构被破坏,则提供给暗反应的H和 ATP 会减少。答案 (1)右 叶绿体基质(2)大于 (bcd) mg/(100 cm 2叶小时)(3) 叶绿素合成速率变慢

13、(或停止或叶绿素分解),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显露出来 H和ATP7(2018广东省三模考)猫眼的黄色与蓝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以均为纯合的黄眼雄猫和蓝眼雌猫为亲本进行杂交,F 1中雄猫全部为蓝眼,雌猫全部为黄眼(不考虑基因突变)。为解释这一现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以下两种假设:假设一:控制猫的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假设二:控制猫的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合子在不同性别中表现型不同。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蓝眼基因与黄眼基因的本质区别是_。(2)若假设一成立,两亲本的基因型是_(用 E、e 表示相关基因)。(3)若假设二成立,在下表中填写相关基因型(用 EB表示蓝色基因、E Y表示

14、黄色基因)。蓝眼 黄眼雌性雄性(4)如果利用 F1中的个体进行杂交实验,判断上述假设哪一种是成立的,请写出杂交的预期结果与结论。解析 根据题干“纯合的黄眼雄猫和蓝眼雌猫为亲本进行杂交,F 1中雄猫全部为蓝眼,雌猫全部为黄眼”信息,分别结合两种假设,通过子代的表现型,运用逆推法推出亲本的基因型,具体分析如下:(1)蓝眼基因与黄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而等位基因的产生就是通过基因突变来的,结合基因突变的概念可知,其本质区别是二者的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的序列不同。(2)若假设一成立,即控制猫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则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可推知,亲本雌猫和雄猫的基因型分别是 XeXe、X EY。(

15、3)若假设二成立,即控制猫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合子在不同性别中表现型不同,可用假设排除法分析。假设杂合子 EBEY在雌性中表现为蓝眼,在雄性中表现为黄眼,则亲本中蓝眼雌猫的基因型可能是 EBEB或 EBEY,黄眼雄猫的基因型可能是 EYEY、E BEY,由于本题是多只表现型相同的雄猫和多只表现型相同的雌猫做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所以 F1的基因型可能有EBEB、E BEY、E YEY三种,其中基因型为 EBEB和 EBEY的雌猫会表现为蓝眼,基因型为 EYEY和EBEY的雄猫会表现为黄眼,与实验结果(雌猫全部为黄眼,雄猫全部表现为蓝眼)不符。假设杂合子 EBEY在雌性中表现为黄眼,在雄性中

16、表现为蓝眼,则亲本中蓝眼雌猫的基因型可能是 EBEB,黄眼雄猫的基因型可能是 EYEY,那么 F1的基因型全部为 EBEY,根据假设可知,基因型为 EBEY的雌猫会表现为黄眼,基因型为 EBEY的雄猫会表现为蓝眼,与实验结果(雌猫全部为黄眼,雄猫全部表现为蓝眼)相符,假设成立。因此,猫中蓝眼雌性的基因型为EBEB,黄眼雌性的基因型为 EYEY和 EBEY;蓝眼雄性的基因型为 EBEB和 EBEY,黄眼雄性的基因型为 EYEY。(4)若假设一成立,则亲本雌猫和雄猫的基因型分别为 XeXe、X EY,F 1中蓝眼雄猫的基因型为 XeY、黄眼雌猫的基因型为 XEXe,利用 F1中蓝眼雄猫与黄眼雌猫杂

17、交,子代中雌猫蓝眼(X eXe)黄眼(X EXe)11,子代中雄猫蓝眼(X eY)黄眼(X EY)11,即子代中雌猫与雄猫中均出现蓝眼与黄眼个体且比例为 11;若假设二成立,则根据第(3)小题分析可知,F 1的基因型全部为 EBEY,利用 F1中蓝眼雄猫和黄眼雌猫杂交,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EBEBE BEYE YEY121,所以子代雌猫中蓝眼(E BEB)与黄眼(E BEY、E YEY)个体的比例为 13,雄猫中蓝眼(E BEB、E BEY)与黄眼(E YEY)个体的比例为 31。答案 (1)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的序列不同(2)XeXe、X EY(3)蓝眼 黄眼雌性 EBEB EYEY、E

18、 BEY雄性 EBEB、E BEY EYEY(4)若杂交子代中,雌猫与雄猫中均出现蓝眼与黄眼个体且比例为 11,则假设一成立;若杂交子代中,雌猫中蓝眼与黄眼个体的比例为 13,雄猫中蓝眼与黄眼个体的比例为 31,则假设二成立。8(2018陕西省宝鸡市质量检测)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种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一所示,请回答:(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增加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_,杀虫剂起到了选择作用,通过选择使_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2)在电离辐射后,会

19、产生图二所示的基因突变。请阐述你从图二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 _。(3)用电离辐射促使螺旋蛆蝇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消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原因是_,所以需要右边处理较长时间后才能达到目的。(4)在对螺旋蛆蝇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10%和 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4%和 64%,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

20、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通过漫长的共同进行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1)螺旋蛆蝇中存在抗药性基因突变,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逐渐形成抗药性新类型,因此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2)由图二可和,A 可突变成 a1、a 2、a 3,说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 与 a1、a 2、a 3互为等位基因,它们为复等位基因;A 可突变成 a1,a 1也可突变成 A,说明突变具有可逆性。(3)由于基

21、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所以采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所需时间较长。(4)根据题意分析,第一年,AA、Aa、aa 分别占10%、20%、70%,则 A 的基因频率10%1/220%20%,a 的基因频率为 80%;第二年,AA、Aa、aa 分别占 4%、32%、64%,则 A 的基因频率4%1/232%20%,a 的基因频率为 80%。可见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进化。答案 (1)抗药性基因突变 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2)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突变是可逆的、基因突变可产生复等

22、位基因(3)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4)没有 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9(2018考前猜题卷)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如图(a)为下丘脑的部分功能的示意图,图(b)为压力对人体部分器官的影响。分析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若已知图(a)中的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则在 a 处给予适宜的刺激,b 处电流计会发生_次偏转。分析图(b)可知,人体因为情绪产生压力的调节属于_调节;若肝脏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激素 a 的特异性受体,激素 a 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浓度升高,由此推断激素 a 能促进_水解为葡萄糖。(2)下丘脑对激素 e 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图(

23、b)中缺少_(描述出起点和终点)的箭头,图(b)中的(二)应填_(填“长”或“短”)。(3)研究发现,在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人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激素 e 能抑制 T 细胞中_的合成和释放,从而使 B 细胞的_受阻。(4)图中各器官细胞中的 mRNA,可以与生长激素基因形成杂交分子的是_。解析 (1)在 a 处给予适宜的刺激,产生的兴奋传至突触前膜,引起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该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性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先传到 b 处电流计的左电极,此时左电极膜外为负电位,右电极膜外为正电位,左右电极间会产生电流,电流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

24、,电流计指针会向左偏转;当兴奋传递到右电极时,右电极膜外变为负电位,左电极膜外已恢复为正电位,左右电极之间又会产生电流,电流计指针会向右偏转。综上分析,在 a 处给予适宜的刺激,b 处电流计会发生 2 次偏转。图(b)显示,人体因为情绪产生压力时,既有兴奋的传导,又有多种激素的参与,说明此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激素 a 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浓度升高,由此推断: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 a 是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 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

25、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应激素减少。下丘脑对激素 e 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图(b)中缺少激素 e 指向下丘脑和垂体的箭头。图(b)中激素 e 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产生的(二)应为长期压力效应。(3)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促进 B 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激素 e 能抑制 T 细胞中淋巴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从而使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导致人体免疫力有所下降。(4)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说明生长激素基因只在垂体细胞中表达,因此垂体细胞中存在由生

26、长激素基因转录而来的 mRNA。可见,图中各器官细胞中的 mRNA,可以与生长激素基因形成杂交分子的是垂体。答案 (1)2 神经体液 肝糖原(2)激素 e 指向下丘脑和垂体的 长(3)淋巴因子 增殖和分化(4)垂体10(2018考前猜题卷)如图(a)为某弃耕的农田生态系统的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图(b)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图中 d 表示_,生态系统的能量不循环流动的原因是_;第三营养级每增加 50 千克,至少需要生产者_千克。(2)由图(b)可知,种群密

27、度在_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当种群密度从 AE 变化的过程中,种群中成年个体平均重量的变化趋势是_。(3)若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经过数十年,该生态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在该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 CO2量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 CO2量;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该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解析 (1)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据此分析图(a)可知: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或者(bh)a100%。图中 d 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各个营养级

28、的生物都会通过呼吸作用将输入其体内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而散失到环境中,这些热能不能被生物体所利用,导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不循环的。若第三营养级每增加 50 千克,当能量传递效率为 20%时,则需要的生产者最少,此时该数值为 50 千克20%20%1250 千克。(2)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时,种群的数量增加最快,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据此分析图(b)可知,种群密度在 C 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当种群密度从 AE 变化的过程中,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由最初的相等变为先增加后减少,由此推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呈“S”型曲线增长,种群中成年个体平均重量的变化趋势是先相对稳定,后逐渐降低。(3)若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经过数十年,该生态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说明在该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也在增多,所以生产者吸收的 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 CO2量。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使之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能维持相对稳定。答案 (1)(c/a)100%或者(bh)a100% 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能量代谢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体所利用 1250(2)C 先相对稳定,后逐渐降低(3)大于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生物高考 > 三轮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