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检测(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阅读题(4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谈 吟 诵陈向春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 吟”的吗?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吗?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
2、。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 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 ,而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
3、诵、吟、唱。这当中,“ 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而出,想吟就吟;三是要音情并茂,韵味十足。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 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 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古人
4、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性情”,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性情里吟咏出来,即为诗。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含着传统的“性情”。(摘自 2012 年 3 月 29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注 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1 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B.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 ,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C.大陆“ 吟诵” 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
5、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D.台湾地区“吟唱”的“唱”, 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解析 原文讲的是“自然生发” 而非“ 随意生发”。答案 D2 对于吟诵具有 “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 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B.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 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芽”。C.中华“ 经典” 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入人心。D.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 (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解析 A 项所谈为语音变迁,与文化和艺术内涵无关。答案 A3 下列表述 ,
6、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的古调的原因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B.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作基础、结果和升华。C.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 ,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D.吟咏(诵) 不是语言的艺术 ,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含着传统性情的艺术。解析 A 项,原因有二,语音变迁、古音不存只是其中之一。B 项,“诵、唱和吟”顺序错,与原文不符。D 项,从原文最后一句来看,“吟咏( 诵)”最根本的作用是涵养传统性情,但它同时又是语言的艺术和审美的艺术。答案 C二、课内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7
7、题。陶庵梦忆序清张岱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 马 戒 马 戒 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 米长 ,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
8、,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非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
9、确的一项是( )(3 分) A.愕窒不敢与接 接:接近。B.罹此果报 罹:遭到。C.仇甘旨也 仇:仇视。D.不次岁月 次:排列。解析 C 项,仇:报答,报应。答案 C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无所归止 某所,而母立于兹B.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 为君翻作琵琶行C.因思昔日生长王谢 因想余生平D.忆即书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解析 A 项,所:名词,地方。B 项 ,为: 介词,给。C 项,因: 于是,就。D 项,之:第三人称代词,它(们)/代词,指代说话者本人。答案 D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自己在国破
10、家亡之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他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因于往日奢华的报应,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一场大梦。B.作者叹息“繁华靡丽 ,过眼皆空”,“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说明作者是用泪眼来观梦、察梦、寻梦的。C.由于本文是一篇“ 自序”,因此,作者要简括地回顾著述的起缘、宗旨以及全书的内容和特色。D.全文以议论为线索,巧妙地嵌入记叙和抒情 ,这就使全文虚实相依,实用而又好看。解析 D 项,应为“全文以抒情为线索,巧妙地嵌入记叙和议论 ”。答案 D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每小题 3 分)(1)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2)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
11、化。参考答案 (1)现在自己刚从黄粱梦中醒来,自己的车马刚从蚂蚁穴中回来 ,应当怎样度过这寂寞时光。(2)于是叹息能运用智力、写作文章的人,功名之心难以除去。三、课外文本阅读(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811 题。雷 曹清蒲松龄乐云鹤、夏平子二人,少同里,长同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岁知名。乐虚心事之,夏亦相规不倦。乐文思日进,由是名并著。无何,夏 疫卒,乐以时恤诸其家。于是士大夫益贤乐。乐恒产无多,家计日蹙,乃叹曰:“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 ”于是去读而贾。操业半年,家资小泰。一日,客金陵,休于旅舍。见一人颀然而长,筋骨隆起,色黯淡,有戚容。乐推食食之,则以手
12、掬啖,顷刻已尽。乐又益以兼人之馔,食复尽。遂命主人割豚胁,堆以蒸饼。又尽数人之餐,始果腹而谢曰:“三年以来,未尝如此饫饱。”乐曰:“君固壮士,何飘泊若此?”曰 :“罪婴天谴,不可说也。”问其里居,曰:“陆无屋,水无舟,朝村而暮郭耳。”乐整装欲行,其人相从,乐辞之,告曰:“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乐异之,遂与偕行。途中曳与同餐,辞曰:“我终岁仅数餐耳。”益奇之。次日,渡江,风涛暴作,估舟 尽覆,乐与其人悉没江中。俄风定,其人负乐踏波出,登客舟,又破浪去;少时,挽一船至,扶乐入,嘱乐卧守,复跃入江; 以两臂夹货出,掷舟中,又入之。数入数出,列货满舟。乐谢曰:“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
13、检视货财,并无亡失,益喜,惊为神人。放舟欲行,其人告退; 乐苦留之,遂与共济。乐与归,寝处共之。每十数日始一食,食则啖嚼无算。一日,适昼晦欲雨,闻雷声。少时,乐倦甚,伏塌假寐。既醒觉身摇摇然不似塌上开目则在云气中周身如絮惊而起晕如舟上踏之软无地仰视星斗在眉目间遂疑是梦。细视,星嵌天上,如老莲实之在蓬也。以手撼之,大者坚不可动,小星摇动,似可摘而下者。拨云下视,则银海苍茫,见城郭如豆。俄见二龙夭矫 ,驾缦车来,车上有器,围皆数丈,贮水满之。有数十人,以器掬水,遍洒云间。忽见乐,共怪之。乐审所与壮士在焉,语众曰:“是吾友也。”因取一器授乐令洒。时苦旱,乐接器排云,约望故乡,尽情倾注。未几,谓乐曰:
14、“我本雷曹,前误行雨,罚谪三载;今天限已满,请从此别。” 乃以驾车之绳万尺掷前,使握端缒下,飗飗然 瞬息及地。视之,则堕立村外,绳渐收入云中,不可见矣。时久旱,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节)注 估舟:商船。夭矫:屈伸自如的样子。飗飗然:微风吹动的样子。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乐又益以兼人之馔 兼:超越。B.罪婴天谴 婴:遭受。C.食则啖嚼无算 算:计算。D.约望故乡 约:约略。解析 A 项,兼:加倍。答案 A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既醒/觉身摇摇然/不似塌上 /开目/则在云气中/ 周身
15、如絮/惊而起/ 晕如舟上/踏之/软无地B.既醒/ 觉身摇摇然/不似塌上/ 开目则在云气/中周身如絮/ 惊而起/晕如舟上/踏之/软无地C.既醒/ 觉身摇摇/然不似塌上/ 开目/则在云气中/ 周身如絮/惊而起晕/如舟上踏之/软无地D.既醒/觉身摇摇然/不似塌上 /开目/则在云气中/ 周身如絮/惊而起/ 晕/如舟上踏之/软无地解析 做断句选择题,一要疏通文章大意,二要比较分析选项特点,如“摇摇然”的“然”是作为词尾还是转折连词,一一代入文中,发现“然”作词尾比较合适。答案 A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夏平子谦虚好学,加上好友的帮助 ,文思才华大有长进。夏平
16、子染病而死,乐云鹤便照顾接济他的家人,后来因生活日渐困难,于是他弃文经商。B.乐云鹤客居金陵时初遇雷曹,他让困顿不堪的雷曹饱餐一顿。雷曹心怀感激,就把自己因罪遭贬而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原因告诉了乐云鹤。C.乐云鹤与雷曹一起乘船渡江,忽遇狂风大浪,商船倾覆。雷曹将乐云鹤从水中救出,然后多次下水,将其货物钱财全部捞出,乐云鹤认为他是神人。D.乐云鹤在天阴欲雨伴有雷声的日子来到云海 ,自己虽未能参与行雨,但亲眼看见雷曹等人行雨的情景。落到地面后发现,自己村庄沟渠里的水都注满了。解析 A 项,乐云鹤谦虚好学,夏平子帮助乐云鹤学习。 B 项,只说因罪遭到上天责罚,实情后来才说。D 项,乐云鹤参与了行雨。
17、答案 C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1)乃叹曰:“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于是去读而贾。(3 分)(2)乐谢曰:“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检视货财,并无亡失,益喜,惊为神人。(4 分)参考答案 (1)他于是叹息道:“像夏平子那样有文才,尚且平庸无所作为地死了 ,何况我呢! 不如早点改变计划。”于是放弃读书,改做买卖。(2)乐云鹤感激地说:“你救了我的命,我也很知足了,哪敢指望连货物都能失而复得呢 !”检查货物钱财,一点儿也没丢失,乐云鹤更加高兴,惊异地认为他是神人。表达题(80 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
18、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朴实的文字 ,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 ,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 ,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 ,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解析 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 ,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 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句中表达的是取
19、舍不当这一意思,只能用“买椟还珠”。异曲同工:比喻不同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结合语境,用“殊途同归” 才准确。如临深渊: 像处于深渊的边缘一样。形容存有戒心,做事非常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如同走在薄冰上一样。形容非常谨慎 ,小心翼翼的样子。语境中用“如履薄冰”较好。答案 B13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在经济形势较佳的情况下, 不少跨国车企都经历过高速发展,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却导致一些企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B.对孩子的培养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这三方如果信息沟通比较顺畅,就能形
20、成合力,否则对孩子成长不利。C.习近平同艾滋病感染者亲切握手交谈,并强调艾滋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D.就中国男篮而言,无论是国家队还是俱乐部 ,都需要有相对完整的比赛准备期,但预选赛打乱了这些,这确实是个考验。解析 A 项,宾语残缺,动词“经历过”后的宾语中心词残缺,应在“ 高速发展”之后添加“的时期”。B 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因为“ 离不开 ”只能支配“家庭、学校和社会”,而不能支配“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将“对孩子的培养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说成两句话,即“对孩子的培养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且三者要形成合力”。D 项,有歧义
21、,其中 “这些” 指代不明。如果说“这些”指代“准备期”,则和“打乱” 搭配不当。答案 C1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 ,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 ,所以又称之为“中和”, 。 ,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中”,恰当之谓也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A. B.C. D.解析 句的“和谐不是” 与上文句尾“ 和谐”相接。句中的“ 不强调”与文中“强调”
22、衔接。与文中“所以”对应,承接“ 中和”,由此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答案 D15 下面是 雷雨中的一段台词 :周朴园 (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 )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 (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周 萍 (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周朴园 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甲句)周 萍 (失色)爸!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理由充分、合理;语言表达准确、简明。(5 分)解析 先分析句式特点。甲句是长句,语气缓和,两次出现“一件事”;乙句是短句,突出了动词
23、“做”和“ 当”。此外要结合周朴园的心理活动来分析。答案示例 (1)甲句更好。句中两次出现“一件事”,表明周朴园很重视这“一件事”。使用长句,语气缓和,与前面的“严厉” 形成对照,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态。(2)乙句更好。突显了动词“做”和“当”, 表明周朴园希望周萍做事要敢于担当,符合剧情的发展。使用短句,中间增加了语音停顿,合乎口语习惯,语气较周朴园前面的话更严厉。16 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取苹果,配一段文字,表现画面的旨趣。(6 分)要求:配合画面情景;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使表达鲜明生动 ;不超过 40 字。解析 本图在于赞美小孩子超出常人的想象力,呼吁成年人不能以自己的眼光去低估孩子的创造
24、力,更不能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参考答案 没有什么能够难住一个孩子!桌上的苹果啊,你怎会想到拉开的抽屉就是到达你的天梯?五、写作(60 分)17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以给别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做一只大雁该多好啊!”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
25、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但也没能飞起来。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你们想去的地方。”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为此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 36 岁、弟弟 32 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 本题给出的是一则叙事性材料,对这类材料,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比如“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你们想去的地方 ”等。概括出材料的中心,也就抓住了审题立意的关键。综合以上关键语句,可以概括出材料的主旨:人不仅要有梦想,而且要有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