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四《生态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含答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44134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四《生态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四《生态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四《生态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四《生态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四《生态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检测(十四) “生态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1某森林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如图甲所示,其中某种熊当年的种群数量(Nt)与一年后的种群数量( Nt1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直线 M 表示 Nt Nt1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未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要调查某绿色植物的种群密度可用_法。(2)该森林中所有的虫_(填“是”或“不是”)一个种群,原因是_。(3)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能够直接决定蜘蛛种群数量变化的是_。(4)从种群的年龄组成分析,该熊种群在曲线 cd 段属于_型。在我国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包括黑熊和棕熊在内的多种大型珍稀动物栖息于此,对于保护黑熊和棕熊来说,这属

2、于_保护。解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2)图甲中的虫为一类生物,包含多个物种,为多个种群。(3)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够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4)图乙曲线 cd 段 Nt1 /Nt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故此阶段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答案:(1)分解者、非

3、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样方(2)不是 虫是一类生物,包括多个物种(合理即可)(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4)增长 就地2(2018泰安模拟)下图 1 为某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 2 所示为研究者对种群乙 1跟踪调查 30 年绘制出的 值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所示的甲戊中能出现在能量金字塔中的有_。碳在甲与丁之间以_的形式流动,在乙 1与乙 2之间以_的形式流动。(2)若保持生产者的生产量不变,乙 2的食物构成中,取食丙 2的比例由 1/4 调整为1/2,则乙 2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3)图 2 中,种

4、群乙 1在 1520 年间的年龄组成为_型。种群乙 1在第 10 年的种群数量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第 20 年的种群数量。种群乙 1的数量变化说明_。解析:(1)分析图 1 可知,甲是生产者,乙 1、乙 2、丙 1、丙 2均为消费者,丁为大气中的 CO2库,戊是分解者。能量金字塔中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因此甲、乙 1、乙 2、丙 1、丙 2能出现在能量金字塔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形式流动;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2)据图 1 可知,甲是生产者,乙 2取食丙 2的比例没有调整之前,假设乙 2获得的能量为 X,则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1/

5、4X10%10%10%3/4 X10%10%325 X,乙 2取食丙 2的比例调整后,假设乙 2获得的能量为 Y,则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 1/2Y10%10%10%1/2 Y10%10%550 Y,所以乙 2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 3255500.59 倍。(3)图 2 中,种群乙 1在 1020 年间, 小于 1,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因此种群乙 1在 1520 年间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且在第 10年的种群数量大于第 20 年的种群数量。种群乙 1的数量变化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1)甲、乙 1、乙 2、丙 1、丙 2 CO 2 含碳有机物(2)0.59 (3)衰退 大于 生态系统

6、具有自我调节能力3(2019 届高三唐山质检)下图 1 所示为某农场几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曲线(甲是生产者),图 2 为其中的能量流动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对应图 2 第二营养级的是_。(2)图 2 中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_,人工补充饲料的目的是_,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间传递的效率是_。(3)分解者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残骸等有机物,释放的能量_(填“能”或“不能”)被生产者利用,原因是_。(4)丙依据乙的气味去猎捕乙,乙依据丙的气味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的方向往往是_,丙和乙的这种关系说明信息能_。解析:(1)由图 1 可知,甲、乙、丙之间的食物链为甲乙丙,

7、故乙处于第二营养级。(2)由于该农场补充人工饲料,为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提供能量,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故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和人工饲料中的能量。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 b2,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 a2 r1,所以二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b2/(a2 r1)100%。(3)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热能不能被生物重新利用。(4)生物之间通过相互的气味识别对方,说明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1)乙 (2)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和人工饲料中的能量 为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提供能量,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8、 b2/(a2 r1)100% (3)不能 热能不能被生物重新利用(或能量不能循环利用)(4)双向的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表中是食物链 ABC 中,各种群一年内能量单位:109 J/(m2a)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统计数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种群输入的总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A 65.5 3.0 15.0 41.5B 15.0 5 0.5 2.5C 2 0.6 1.4微量(不计)无(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生态系统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取_法;取样的关键是_。(2)图中食物网有_条食物链

9、;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_个营养级;此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和_两种成分。(3)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鸟和田鼠会另觅食地,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4)由表可知,输入到种群 A 的总能量为_,种群 B 呼吸消耗的能量为_,能量从种群 B 到种群 C 的传递效率约为_。解析:(1)调查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2)题图食物网中有 5 条食物链;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第三、四、五 3 个营养级。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两种成分。(3)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鸟和田鼠会另觅食地,这体

10、现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由表可知,输入的总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种群 A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3.015.041.5)1095.9510 10J/(m2a),呼吸消耗的能量6.5510 10 J/(m2a),所以输入到种群 A 的总能量为 1.251011 J/(m2a);种群 B 呼吸消耗的能量(15.05)1091.010 10J/(m2a);能量从种群 B 到种群 C 的传递效率2/15.0100%13.3%。答案:(1)样方 随机取样 (2)5 3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1、 (4)1.2510 11 J/(m2a) 1.010 10 J/(m2a) 13.3%5图甲表示呼伦贝尔大草原中部分食物网,图乙表示该食物网中两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因开采过度,草原植被曾遭到破坏,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后来通过加大对草原的保护力度,使生态系统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加大对草原的保护力度,使该生态系统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稳定性。(2)图甲中,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_。保护草原需要防治蝗虫,若要调查蝗虫幼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防治蝗虫的方法有_、_和机械防治等。(3)若图乙表示田鼠和鹰之间的数量关系,则 A 和 B 分

12、别代表_,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体现了捕食过程中的_调节。由图乙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田鼠的环境容纳量为_。解析:(1)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2)由图甲可知,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鹰和大角猫头鹰。因蝗虫的幼虫活动能力弱,故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防治害虫的方法有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等。(3)图乙中 A 代表被捕食者,B 代表捕食者,故 A 和 B 分别代表田鼠和鹰。食物(被捕食者)增多,会导致捕食者数量增多,捕食者增多,又会导致被捕食者减少,进而导致捕食者减少,这体现了捕食过程中的负反馈调节。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

13、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环境容纳量为 N2。答案:(1)恢复力 (2)鹰和大角猫头鹰 样方法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3)田鼠和鹰 负反馈 N26(2018贵阳检测)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 30 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_(填“S 1”或“S2”)。(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

14、、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_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_逐渐增加;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_利用率。(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_%,这是由于山体滑坡后_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4)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_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_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解析:(1)选取样地时应随机进行。伴随着地震后的演替过程,该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逐渐发生变化,但恢复群落含有的有机物总量仍低于未受干扰的原始林。分析柱形图,S2群落生物量普遍低于 S1,所以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 S

15、2。(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次生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原始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光能(资源)的利用率。(3)根据柱形图中的数据可计算得出,原始林群落的总生物量为 55.036.23.895(g/m 2),恢复群落的总生物量为 10.96.51.619(g/m 2),因此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占原始林群落的比例为 19/95100%20%,原因是山体滑坡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4)与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相比,恢复群落

16、土壤成分变化较大,故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土壤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答案:(1)随机 植被类型 S 2 (2)次生 丰富度(或“多样性”) 光能(资源) (3)20 恢复力 (4)土壤 土壤微生物7为治理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某地用芦苇、藻类植物、浮游动物、细菌、真菌、鱼等构建人工湿地,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如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过程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 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丁是该生态系统中的_,图中有一处箭头是不该出现的,它是_(填序号)。(2)丙中 A

17、 为第_营养级,B 和 D 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为_。(3)在该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假如某动物摄入体内的能量为 n,该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 0.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 0.48n,则该动物同化的能量为_。若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固定的太阳能为 400 kJ,则 D 最多可得到_kJ能量(不考虑生物从污水中有机物获得的能量)。解析:(1)丁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由于生产者是自养生物,一般不利用有机物,因此图中箭头是不该出现的。(2)丙中 A 为初级消费者,位于图中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B 和 D 都以 A 为食,而 D 也以 B 为食,因此 B 和 D 两种生物的种间

18、关系为竞争和捕食。(3)假如某动物摄入体内的能量为 n,其中粪便中的能量为 0.36n,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就是该动物同化的能量,即 n0.36 n0.64 n。若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固定的太阳能为 400 kJ,不考虑生物从污水中有机物获得的能量,按最短的食物链和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D 最多可得到能量是 40020%20%16(kJ)。答案:(1)分解者 (2)二 竞争和捕食 (3)0.64n 168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对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

19、年甲种群 4 490 4 120 67 10乙种群 0 120 3 210 4 500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2)上述研究小组对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进行了综合调查,绘制了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图中食物网中一共包括食物链_条;能够固定太阳能的生物是_,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_。假设由于某种原因 E 生物全部迁到别处,则 B 生物的数量_(填“增加” “减少”或“基本不变”)。(3)由于鼠害日益严重,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植被遭受极大的破坏,这种现象说明草原生态系统的_稳定

20、性较弱。当人们意识到保护草原的重要性后,控制住鼠害,恢复了植被,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这种演替属于_演替,在这种演替过程中,人类发挥了巨大作用,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进行。解析:(1)对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可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取样时,要考虑样方的大小、数量,做到随机取样。表中甲、乙种群都是植物,从表中的数据变化可知,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你死我活”式的竞争关系。(2)由图可知:A、B 应是生产者,能固定太阳能,该食物网中共有AGH、AFGH、AEFGH、AEDC、BC、BDC、BEDC、BEFGH,共 8 条食物链;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 C、D、F

21、、G、H。E 全部迁走后,C、D 仍可捕食 B 且捕食 B 的量可能会增大,故 B 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3)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被破坏的草原植被再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1)样方法 随机取样 竞争 (2)8 A 和 B C、D、F、G、H 基本不变 (3)抵抗力 次生 速度和方向9我国西部资源开采过度,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开发中面临的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如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1)

22、优良牧草与杂草、毒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借助_。当草色返青时, “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体现了_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除图中所示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这样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以_形式进入该群落。在该食物网中若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则鹰每增加 a kJ 能量,至少需要草提供能量_ kJ。(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_调节是该调节能力的基础。(4)调查发现,某山区乱砍滥伐,植被覆盖面积大幅下降,同时当地居民甲状腺肿大发病率明显升高,原因可能是水土流失致土壤中的_元素缺乏,当地居民摄入该元素量不足,致使_。解析:

23、(1)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优良牧草与杂草、毒草均属于生产者,三者之间主要表现为竞争关系。当草色返青时, “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能够调整生态系统物种间的关系。(2)图中食物网所示生物类群仅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除图中所示生物类群外,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分解者,这样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该群落;在该食物网中若能量传递效率按 10%和最短的食物链计算,则鹰每增加 a kJ 能量,至少需要草提供能量为 a10%10%100 a(kJ)。(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该调节能力的基础。(4)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若调查发现,某山区乱砍滥伐,植被覆盖面积大幅下降,同时当地居民甲状腺肿大发病率明显升高,原因可能是水土流失致土壤中的碘元素缺乏,当地居民摄入该元素量不足,致使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甲状腺肿大。答案:(1)竞争 信息传递 (2)分解者 二氧化碳 100 a (3)负反馈 (4)碘 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甲状腺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生物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