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专题《历史的回声》课文练习+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42080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专题《历史的回声》课文练习+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专题《历史的回声》课文练习+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专题《历史的回声》课文练习+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专题《历史的回声》课文练习+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专题《历史的回声》课文练习+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阿房宫赋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突兀(w) 水涡(w) 不霁何虹(j) 妃嫔媵嫱(yng)B. 矗立(zh) 辇车(nin) 雷霆乍惊(zh) 鼎铛玉石(dng)C. 逦迤(l y) 锱铢(z) 架梁之椽(chun) 直栏横槛(kn) D. 参差(cn c) 仓庾(y) 金块珠砾(l) 盘盘囷囷(j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复压 缦立 勾心斗角 高低幂迷B. 不瑕 借鉴 春光溶溶 明星荧荧C. 纷奢 粟粒 杳无音信 绿云扰扰D. 帛褛 骄固 雷霆乍惊 尽态极言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六 王 毕 ,四 海

2、 一 (结 束 )绿 云 扰 扰 ,梳 晓 鬟 也 (多 而 纷 乱 ))B. 杳 不 知 其 所 之 也 (无 影 无 声 ,形 容 声 音 的 遥 远 )辞 楼 下 殿 ,辇 来 于 秦 (乘 辇 车 ) )C. 几 世 几 年 ,摽 掠 其 人 (勇 猛 ,强 悍 )金 块 珠 砾 ,弃 掷 逦 迤 (连 续 不 断 ))D. 缦 立 远 视 ,而 望 幸 焉 (长 久 )使 六 国 各 爱 其 人 ,则 足 以 拒 秦 (假 使 ,如 果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都一致的一项是( )A.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隔离天日矗不知乎几千万落B. 韩、魏之经营 燕、赵之收藏 齐、楚之

3、精英C.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可怜焦土 春光融融D. 秦人不暇自哀 六王毕,四海一 则足以拒秦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族秦者,秦也 辇来于秦B. 朝歌夜弦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 燕、赵之收藏 可怜焦土D. 廊腰缦回 骊山北构而西折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B. 戍卒叫,函谷举C.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阿房宫赋的“赋”由诗经之“赋比兴”之“赋”发展而来,成为与诗歌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一种文体,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性题材。B

4、. 阿房宫赋旨在总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告诫后世统治者应该戒豪奢,爱百姓。C.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他写阿房宫赋是为了借古讽今,讽谏秦统治者不要大兴土木,修建宫室,为切谏时弊之作。D. 杜牧有樊川文集留世。因为他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就以别墅所在地作为文集名。二、课文精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5、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呼!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

6、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视:看待B.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爱:喜欢C. 戍卒叫,函谷举 举:用手托起D. 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屋外贮积的谷仓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青,取之于蓝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多于市人之言语 师不必贤于弟子A. B. C. D. 1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用铺排的手法,极力渲染秦之豪奢,既是为其破灭做铺垫,又是在揭示其破灭的原因。B. 用对比的手法,既渲染了豪华,又暗示不能永远拥有的可悲,从而揭示了历史教训。C. 文章推

7、究到底,揭示了能不能保卫国家,关键在于是不是爱护人民的道理。确凿的历史教训,深刻的道理揭示,足以使后人永远铭鉴。D. 本文感情充沛,一腔急国家之所急的情感倾注于笔端。尤其是最后一句对反动统治者不顾惜人民的做法表示了极大的愤慨。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译文:_(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_三、同步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宝绘堂记宋苏 轼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

8、,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 注 。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复壁,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

9、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注 锻炼:打铁。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B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B凶其身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

10、病也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B. 皆 以 儿 戏 害 其 国不 赂 者 以 赂 者 丧 ) 轻 死 生 而 重 于 画不 患 贫 而 患 不 安 )C. D. 然 为 人 取 去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 譬 之 烟 云 之 过 眼不 知 东 方 之 既 白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

11、展开论述。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 ,就是这个道理。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译文:_(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译文:_四、语言表达与运用17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周朴园 (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 )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 (停,喘一口气严厉地) 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周 萍 (更惊恐

12、)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周朴园 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甲句)周 萍 (失色)爸!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 ”(乙句) 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理由充分、合理;语言表达准确、简明。_18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专家这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 30 个字)现在校园里的学生很少读诗、写诗。有人认为,高考不考诗歌,是造成学生不爱诗歌的原因。在功利化的背景下,诗歌教育常被弱化,诗歌在中学校园里式微在所难免。有专家认为:“假设人生是一场长跑,高考只是其中前 100 米,和你一起赛跑的运动员有 100 个,而百米的终点有 50 个苹果,这 5

13、0 个苹果意味着大学的名额, 因此,你必须想办法先跑完这 100 米。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在这百米之后的 1000 米处还有苹果树甚至是苹果林在等着你。 ”_六国论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赂秦(l) 薪不尽(xn) 不得下咽(yn) 奉之弥繁(m)B草芥(ji) 暴霜露(p) 率赂秦耶(shui) 小则获邑(y) C互丧(sng) 斩荆棘(jn) 革灭殆尽(di) 侵之愈急(y) D邯郸(dn) 以谗诛(zh) 日削月割(xio) 胜负之数(sh)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 与 秦 相 较 ,或 未 易 量或 曰 :六 国 互

14、 丧 ,率 赂 秦 耶 )B.然 后 得 一 夕 安 寝吾 恐 秦 人 食 之 不 得 下 咽 也 )C.以 赂 秦 之 地 封 天 下 之 谋 臣至 丹 以 荆 卿 为 计 )D.与 战 败 而 亡 者 ,其 实 亦 百 倍与 嬴 而 不 助 五 国 也 )3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暴秦之欲无厌 学而不厌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革灭殆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或曰:六国互丧 或未易量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A B C D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表转折的两项是( )A.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 战败而亡,诚

15、不得已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5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国论的“论”是指一种议论性的文体,是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进言献策的文章,也是宋代以来常用作科举取士的项目之一的文章体式。B. 六国论的中心句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文章借论六国破灭之史实,为当时统治者进言献策。C. 苏洵,字明允,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字经”里的“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写的就是苏洵。D.

16、苏洵的著作收集在嘉祐集里, “嘉祐”二字取自苏洵的书斋名。苏洵和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均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二、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

17、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诚:的确,确实B.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快速C. 洎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D. 当与秦相较 当:同“倘 ”,如果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二败而三胜 至丹以荆卿为计 洎牧以谗诛A. 两个“而”相同,两个“

18、 以”也相同B. 两个“而”相同,两个“ 以”不同C. 两个“而”不同,两个“ 以”也不同D. 两个“而”不同,两个“ 以”相同9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示齐、燕、赵三国灭亡原因的一组是( )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至丹以荆卿为计 牧以谗诛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A. B. C. D. 1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从六国破亡的教训立意,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B. 第二段连用两个语气词, “呜呼”是惜其有良策而不用, “悲夫”是哀其结果之惨。C. “向使三国”以下几句,假设中不下断语,表现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D.

19、“三国”是指不赂秦的齐、燕、赵, “刺客”指燕国的荆轲, “良将”指赵国的李牧。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译文:_(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文:_三、同步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六国论李 桢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耶?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

20、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使秦过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忧夫张仪也。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彼岂不逆知天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人之情,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

21、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12下

22、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而后秦患可纾 纾:解除B视秦无异也 视:看待C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 弋:取 D焉独存,虽王可也 王:称王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当 苏 秦 之 始 出 也所 以 状 衰 世 人 之 情 )B.而 后 秦 患 可 纾而 又 得 天 助 焉 )C.岂 非 以 其 暴 耶其 心 特 苟 以 弋 一 时 之 富 贵 )D.彼 其 所 以 为 秦 谋 者其 激 怒 张 仪 而 入 之 于 秦 )14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下列句子能证明这个论点的一组是( )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

23、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 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 彼岂不逆知天纵约之不可保哉 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 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A B C D15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桢的六国论也是探讨六国败亡原因的专论,在承认二苏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有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天下。 C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D本文首先

24、排除对六国败亡的不正确解释,然后再阐明自己的看法,直到文章结尾,才点明论点。1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译文:_(2)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译文:_四、语言表达与运用1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有人说, “鲁迅的文章与时代脱节” “鲁迅的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是社会的阴暗面,与社会主旋律格调不一致” 。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则认为,鲁迅作品非常有“文脉” ,很多人只说鲁迅文章难懂,却不去反思读者本身的阅读趣味和境界。对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减少这一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25、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 字左右。_18. 某班要在校园艺术节中表演节目,大家推荐班级笑星张华和王凯联合表演一个小品。而王凯却因为张华普通话说得不标准,不想与他合作;张华也认为王凯个头儿跟自己不相称,表示拒绝。现请你拟写一段话,以班级文艺委员的身份劝说他俩合作表演。要求:语言简洁得体,不超过 100字。_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公瑾(jn) 哺育 (b)雄姿(z) 羽扇纶巾(ln)B. 投掷(zhn) 贮存(zh)绦虫(to) 廊腰缦回(mn)C. 故垒(li) 还酹(li)露骨(l) 鼎铛玉石(chng)D. 模范(m) 散漫

26、(sn)华发(hu) 尽态极妍(yn)2下列对这首词中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 ,长江。 “淘” ,冲洗。 “风流人物” ,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人物。B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石” ,石壁。 “惊涛” ,使人惊怕的巨涛。 “千堆雪” ,无数的浪花。C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纶巾” ,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强虏” ,劲敌,这里指曹军。D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酹” ,把酒洒在地上,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3下列对词句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7、” ,总领全词,为下文赞颂周郎埋下伏笔,创造出雄浑的气势。B.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用词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奇景。C. “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 “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少年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D. “江山如画”承上总括, “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 ,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片。4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 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咏赤壁,着重写景,为叙写人物做烘托;下片怀周瑜,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B. 首句是全词起兴之笔。 “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

28、点题。C. “乱石穿空”以下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D. 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表现出作者的随遇而安。二、课文精读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回答问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试分析这几句在景物描写上的艺术效果。_6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

29、出的时代,在诸多的英雄人物中,作者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_7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 ,并且说“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_8这首词塑造了词人自身什么样的形象?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_三、同步拓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归朝欢和苏坚伯固苏 轼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 ,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 ,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 竹枝词 、莫徭 新唱,谁谓古今隔。注 接淅:行色匆忙。 挂席:挂起帆席,准备启程。莫徭:部分瑶族的古称,

30、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9概括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_10 “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_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怀古王 珪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 王珪:时任北宋丞相,写作此诗时正值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之际。11试分析“独上江城满目秋”在全诗中的作用。_12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_1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拜谒三苏园王剑冰天要黑了,我才赶来

31、,我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我不知道是不是原来的茶道。我已经远远地看到了莲花山,那里起了雾气。近了,才知道雾气不是来自山上,而是来自我要去的三苏园。当年苏轼五走古茶道,就喜欢上这里的风物人情。这里的人爱喝茶,是从苏轼时开始,还是以前就有的习惯?只是苏轼来了,更加地有了热情?一直到现在,大街小巷,有着近 300 个茶馆,茶的滋润使民风淳朴,社会和谐。三苏园好大好空旷。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容我独自站立,我的心头正起波澜。仰头看天,一轮圆月早挂在那里,云走枝头,视线迷乱。站在三苏卧眠地,就像站在一个圣殿,一个离奇的境界,没有阴森感,倒是荡漾着一种激扬豪放的气息。三座坟前各有一石头供台,香炉香壶,仅此而

32、已。没有什么陪葬物,陪葬他们的,只有诗词文章。再就是不断有人来焚香,香烟袅袅,似一些话语,絮絮叨叨。有人会抓一把土去,觉得那土里有文气,使得坟永远不大。来的人都说,这样好,这样更显得近乎,生前不图地位显赫,死后更不图什么。这里是苏轼吗?我对你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曾经到过你的黄州,那是你生命中最难堪的一段,空庖寒菜,破灶湿苇,但你却写出了赤壁怀古 ,留下了寒食帖 。我还去过惠州,你在那里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你虽拣尽寒枝,一蓑烟雨,却是“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随便打开诗词文集,打开书画食谱茶经,你都赫然其中。

33、身后多少追随者,黄庭坚等四学士只是其一。今世有男人慨叹你人生突围,昂昂灵魂不屈命运;有女人直言要嫁就嫁苏东坡,将你视为多个层面可倚靠的绝好。历史就是这样,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园子里的树也怪,棵棵西南斜,都是眉县方向。山风来袭,飒飒如雨。柏叶落了一层,下面有小芽拱出,承接一隙夕辉。继而发现,圪结草、星星棵、刺刺芽、曲曲菜,长得到处都是,喇叭花在墙头上爬,蒲公英在夕辉里飘。还有梅园,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这都是“三苏”的喜欢。三苏园为郏县增添其文化风韵,凡来的人,无不对这个地方产生兴趣。兴文重教,文庙修得全国扬名,文庙边上的街道,透显着大气与沧桑。不远有村,名苏坟村。这里不

34、是“三苏”的老家,但他们喜欢“三苏” ,崇敬“三苏” ,把“三苏”当作自己的乡人,没事就到坟上看看,添添土,拉拉话。此地有好水,还有好泉,正合苏轼烹茶“精品厌凡泉”的要求,难怪人们爱饮茶。“三苏”来后 900 年里,一批批的人在这片广阔天地汲取养分,很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这一切似乎都让人觉得,有一条脉系在暗暗涌动。夜真的降临了,园子里更显得空廓静寂。出来时,又看到了苍莽的田野,延绵似雄浑的江水,浩瀚千里。天空广漠,明月越来越亮,晚风流暖,飞鸟低回,群峰如屏。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三苏”该是在这里安享歇息的。园林上空氤氲的雾气,比我来时更浓了,让人觉得那是一种不朽的灵气。或还

35、是那条古道,经过郏县穿越洛阳西去万里。起伏的鸟儿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那叫声好亲切,多少年里都是这么亲切啊:吃杯茶,吃杯茶吧(有删改)14理解文章第段中“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一句的含意。_15请赏析文章第段中画线语句的表现特色及其在文中的作用。_16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概况苏轼对后世的影响。_17文章以“吃杯茶,吃杯茶吧”作结,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_四、语言表达与运用18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内容已被打乱,请重新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顺序已乱):树边红雨,小苑春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舜日尧天。调整为:_19将下面的一句话扩展成 100 字左右的语段,使其更加丰富形象。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们走来。_20请你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语段。要求: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意连贯,内容充实;60100 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基础知识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是我国_时期爱国词人_的作品。南渡以后,词人一直_,却始终_。这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