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z****l 文档编号:3425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省泸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省泸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省泸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省泸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文试卷第 1 页 (共 8 页)泸州市二一六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第卷 1 至 2 页,第卷 3 至 8 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次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单项选择题,共 18 分)注意事项:1. 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2. 本部分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一、基础知识。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1. 下列词语中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A. 剽悍(bio) 彷惶 狂澜(ln) 恪

2、尽职守B. 收敛(li n) 亵渎 归咎(ji) 越俎代庖C. 惬意(qi) 绯红 荒谬(mio) 一代天骄D. 骸骨(hi) 告磬 饶恕(s) 断壁残垣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DA. 近年来,泸州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风景如画的滨江大道,雄伟壮观的跨江大桥,无不彰显出酒城特有的魅力。B. 随着光伏电站市场的开启,越来越多的非光伏企业也开始涌进这一领域。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或许将成为光伏行业的中流砥柱。C.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必须从整体入手,要紧扣文体特点,联系人物生活的环境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任何断章取义的分析都是不可取的。D. 5 月下旬,发生在广州

3、台山市凤凰峡的漂流事故导致 8 名游客死亡。事件发生后,有些部门推卸自己的管理责任,这真让人叹为观止。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A. 今年,四川、福建等省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拓宽渠道,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困难家庭的大学毕业生成为本次重点帮扶的对象。B. 杨绛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她创作的洗澡 我们仨等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被钱钟书称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C. 四川首届蔬菜品尝会 4 月在泸州市江阳区董允坝举行,大会围绕“绿色江阳、蔬式生活”为主题,让与会都 尽情体验了田园生活的乐趣。D. 为迎接二十国峰会,杭州在西湖亮灯提升工程、运河亮灯提升工程后,又打造了钱壤江

4、夜景亮灯,描绘了一幅“钱江夜曲”的璀璨长卷。二、文言文阅读。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语文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

5、欤?大铁椎传(节选)魏 禧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4.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6、A. 造饮辄尽 造:往、到B. 衔觞赋诗 觞:酒杯C. 多力善射 善:喜欢D. 不冠不袜 冠:载帽子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CA. 亲旧知其如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B. 黔娄之妻有言 吾妻之美我者C. 人以其雄健 不以物喜,不以已蜚D. 子灿寐而醒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6.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A. 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但他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每当领会了书中的内容时便高兴得忘了吃饭。B. 五柳先生传写法另具一格,着重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及精神气质,语言洗练,内容看看似平淡,却蕴意深刻。C. 大铁椎传中,作者通过大铁椎的肖像、语言等的描

7、写,刻画出一位个性鲜明的奇人形象,给人一种神秘的之感。D. 两篇行文不为所动开头都提到了“不知何许人” ,主要原因是作者对传主的身世一无所知,便只好从侧面的角度写人叙事。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第卷 (非选择题,共 102 分)注意事项:1. 用 0.5 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 本部分共六大题,16 个小题,共 102 分三、翻译、断句。 (11 分)语文试卷第 3 页 (共 8 页)7. 用现代汉语翻译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8 分)(1)常 著 文章自娱,颇 示 己志。忘怀得失, 以此 自终 。常常写文章来自

8、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不把得失放在心上(或他忘记了得失) ,用这种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2) 长 子灿七岁, 少 同学,故 尝 与 过 宋将军。(高信之)比陈子灿大七岁,是小时候的同学,因此(陈子灿)曾经与他一同拜访过宋将军。8. 用“/“为第卷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能断 6 处。 (3 分)四、古诗文默写。 (6 分)9. 根据课文,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6 分)(1)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3)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 )(4)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

9、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 , 两句话表达自己不与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五、诗词赏析。 (8 分)阅读一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山中宋 秘演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10. 诗歌第二联用了什么手法写景?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氛围?(4 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写景,蝉声是动景,落叶是静景;听觉、视觉相结合(多角度)写景,听到了蝉声,看到了满地的落叶。 (任意答出一种手法均可,手法 1 分,分析 1 分)营造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 (2 分)11. 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哪几种感情。 (4 分)对善终美好

10、景物的喜爱之情;游山时闲适自在的情感;平复心中杂念后的喜悦之情;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淡淡的孤独之情。六、名著及现代文阅读。 (31 分)(一)名著阅读。 (6 分)语文试卷第 4 页 (共 8 页)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问题。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怎生打扮?但见头戴一项青纱抓角儿头由,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12. 文段中划线句子描写的人物是 林冲,主要用

11、了肖像(外貌)描写的手法。 (3 分)13.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与划线句子描写的人物有关的三个故事。要求: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每个故事不超过 8 字。 (3 分)林冲误入白虎堂(林冲献刀) ;林冲刺配沧州;林冲野猪林被救;林冲棒打洪教头;林冲风雪山神庙;林冲学业上梁山(林冲梁山落草) ;林冲火并王伦;林冲生擒扈三娘;林冲曾头市救晁盖;林冲大战 关胜;林冲勇救卢俊义。 (任意 3 个)(二)阅读下文,完成 1416 题。 (10 分)和匆忙的人类世界相比,植物的生活显得风平浪静,但这仅仅是事情的表面。害虫贪婪的胃口让植物岌岌可危,为保护自己,植物会采取相庆的策略反击害虫。事实也是如此,植物并

12、不是毫无招架能力的受害者,它们已经进化出强有力的防御能力生产特殊的防御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既可以充当“毒药” ,也能警告同位危险即将到来。但是,所有这些防御措施都是有代价的,会消耗植物本来用于生长和修复的能量。为了保存体力,植物必须选择使用“化学武器”的方式和时机。为了避免浪费能量,植物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合成“化学武器” ,而是当危险真正来临时才开始生产。一旦害虫咬噬植物的叶子,叶子便释放出化学挥发物传递警报,告知植物的其他部位和相邻的植物开始防御。很多物种和土壤里的真菌共生,真菌穿透植物根系的表层摄取碳元素,同时帮助植物获得其赖以生存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真菌通过长丝线般的菌丝将周边区域边成一片

13、,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网络。有些植物就会利用这个地下网络相互联系,对即将到来的危险发出警告。有些植物能够精心布置陷阱来引诱敌人。十字花科植物的分子中储存着无害的化合物硫代葡萄糖甙,与其体内的芥子苷酶阻隔着一层薄薄的细胞壁。当害虫咬破这层阻隔时,这两种物质就会混合在一起,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将害虫围住。就是这种反应使得十字花科植物有特殊的苦味和抗氧化性。只有在这些陷阱起作用时,植物才会动用资源来推动这种防御。当毛虫这类咬噬类害虫激活陷阱时,产生的破坏性后果会激发植物加速生产硫代葡萄粮甙。但是,类似蚜虫的吸食害虫通过针状口器吸食植物汁液时,就不会触发陷阱。在这种情况下,植物就不会动用自身资源来

14、制造武器。语文试卷第 5 页 (共 8 页)有些植物已经知道人相互交流的“密码” ,并可以善加利用,来发送虚假情报。比如,蚜虫在遭到攻击时会释放出信息素 -金合欢烯,警告附近的蚜虫危险来临,赶紧逃命。植物在遭到蚜虫攻击时也经常会释放出 - 金合欢烯,企图模仿警报吓跑它们。不过,并不是所有的 - 金合欢烯都会起作用。大多数情况下,植物会匀速释放信息素为化学武器,但蚜虫已经适应,并不受此影响。然而,野生土豆能够更改这种模式,使其更有效果;它把信息素储存在叶面细小绒毛的末端。当蚜虫落到叶子上时,它的脚就会被带黏性的叶面粘住;蚜虫奋力挣扎,叶面绒毛末端就会遭到破坏,开始大量释放信息素。这样就巧妙地模仿

15、了蚜虫有节奏的警报。在与害虫的恶战中,植物必须扩理伤口。植物产生的“绿叶挥发物”能起到抗生素的作用,保护植物受伤的组织不被细菌和真菌感染。这些挥发物就是刚修剪完草坪时我们闻到的“草香” 。受伤的植物产生的创作性酸(也被称为“愈伤激素” )能够刺激细胞加速分裂以封闭作品,其作用相当于动物的血液在伤口凝结。这些反应都是在受到害虫攻击后几分钟内产生的,植物必须不断地分配自身资源来进行自我修复。植物和昆虫世世代代进行着斗争,双方不断改变策略力图压倒对方。例如,昆虫体内已经开11始进化出应对植物“化学武器”的解毒剂,它们能中和毒素,甚至能利用这些毒素;植物自然不甘示弱小,也不断创造出新武器。植物和昆虫的

16、战争是一场军备竞赛;双方竭尽全力,力图保住自己的地盘。14. 植物为保护自己反击害虫的策略有哪些?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4 分)生产化合物来发出警告;设置陷阱引诱敌人;通过信息素发出虚假情报;护理伤口(自我修复) 。15. 文章第自然段的说明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3 分)准确严密:“有些”限制范围(指一部分) , (1 分)说明只有一部分植物能够利用敌人的密码发出虚假情报, (1 分)表达准确严密,符合客观事实。 (1 分)生动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1 分)用“密码” “虚假情报” “逃命”等词语(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植物为保护自身采

17、取的手段。 (1 分)16.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 自然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用用。 (3 分)11举例子, (1 分)举昆虫进化出“解毒剂”而植物不断创造新化学武器的例子, (1 分)具体说明了植物和昆虫不断改变策略,长期“斗争” 。 (1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20 题。 (15 分)稗子不会躲开豆春明每年端阳一过,母亲就会下田扯稗子。语文试卷第 6 页 (共 8 页)稗子这东西,是个假聪明。开始时混在稻秧里,偷偷争水争肥。母亲天天从田边走过,也没发现它。但过了端阳,它就憋不住了,使劲蹿个,冒出头来。要是它能再憋上一段时间,说不定母亲就去干其他事情,把它忘了。等她干完事情回来,它

18、已经扎稳了根。再去扯,会一扯一个大坑,连旁边的稻秧也跟着扯起来。那时母亲也许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它长下去。可惜,它就是憋不住。那段时间,阳光和雨水交替频繁。母亲没扯几根稗子,天就下雨了。她披上一张白油布,继续扯。雨滴砸在秧叶和稗叶上,溅起一层水雾,好像要把稗子藏起来。母亲摸着稗子,从秆一直摸到根。然后分开五指,像个筢子,往上一捞,稗子就被扯掉了。扯了七八根,拴成一把,丢在田坎上。一块田,能有十多把。母亲将它们装进背篼,背回家去。也可能烈日当头。母亲分开稻身,汗珠滴进水田里,叮当有声。水田光亮如玻璃,能照见她的皱纹。母亲常说:我老了。是的,她就是在那些稻谷和稗子中间变老的。我家有三四亩田,母

19、亲要忙两三天,扯完稗子,她会生一场病。小腿病,牙齿痛,头也痛。这几样病,每年都在那几天等着她。她一次也没躲过。哎,吃了那么多次亏,她也不吸取点教训,想个办法躲一躲。我心痛她,给她打电话。别扯了,让它长算了,我说。少收几斤稻谷算个啥嘛,我还说。进城多年,我早已习惯不把稻谷和稗子当回事。母亲答应了。可放下电话,又下到田里。弄得我在电话这头干着急。我向妹妹求援。她住在县城,跟母亲只隔十几里路。她带母亲逛街,上超市。吃不吃榴莲?妹妹逗母亲。母亲点头。比屎还臭,还吃不吃?吓得母亲赶紧跑开了。这是美国苹果。母亲睁大眼睛,睁得和找稗子时一样大。那是肥牛肉。肥在那里呢,她问妹妹,咋一点看不出来?又带去挑选花衣

20、。老都老了,别挑花了眼,妹妹提醒她。挑花了眼才好呢。眼花了,就看不到稗子了。第二天早上,她收拾好新买的花衣。回去扯稗子了,她说。头也不回地走了。每年的情形,大致都是这样。多年下来,母亲的花衣装满了一柜子,但她还是把稗子看得清清楚楚。我和妹妹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有几个暑假,我回去看母亲。那时稻谷和稗子快熟了。机耕道两边,一眼望去,高的是稗子,矮的是稻谷。我扯起一根稗子,量一下,它比我还高。稗穗沉甸甸的,有半尽长。看得出来,它长得不错。大多数田里,稗子都长得不错。田的主人,像我一样进了城,没时间扯掉它们。爱咋长咋长,能收多少收多少,他们大多这样想。对于那些长得热热闹闹的稗子,他们已经没有多大兴趣。

21、语文试卷第 7 页 (共 8 页)我家田里的稗子,在樯里算最少的。那是母亲用一场病换来的。扯掉稗子,今年又增产了,母亲笑着对我说。她脸黑,不笑还好,笑起来更见苍老。但母亲是真的高粉,为那些即将成熟的稻谷,也为那些被扯掉的稗子。可我实在高兴不起来。因为我的欢乐,早让城市带走了。我让母亲,在她的城里儿子面前,显得好孤单。有一天吃中午饭时,我问,年年,还是很多吗?多,不扯不行,母亲回答。看来,她这一辈子,算是和稗子耗上了。一个生命,一个送命,像对仇人似的。其实,母亲和稗子是完全可以不这样的。母亲不扯稗子,起码可以少生病,多活几年。至于稗子,随便找个地方,都比长在家田里强。如果这样,那多好。吃过饭,母

22、亲去沟里洗最后一次扯回来的稗子。洗得干干净净。稗子一身绿,比长在田里还水灵。嫩一点的,母亲细细切碎,拌上米糠,捧给猪吃。但两头大白猪吃惯了父亲煮的稀饭,只吃了两口。母亲又捧给鸡,鸡也不吃。母亲只好把它倒进粪堆。过了一二十天,种秋豆要肥,她拿木棍扒开一看,稗子还是绿的,还是稗子的样子。不得已,她又把粪堆封好,打算再过两三个月,拿来种冬麦。老一些的,母亲扔在院坝里。晒几天,稗子轻飘飘的,能飞起来。有一天,我在灶上做菜,母亲帮忙烧火。她塞了一大把稗子在灶膛里。稗子不易燃,弄得满屋是烟。我躲了出去。过一阵转来,稗子燃了起来,慢慢化为灰烬。母亲让烟熏出了泪,坐在灶下揉眼睛。她像是为了某种特别重要的东西,

23、她和稗子始终在较劲。她没输,它也没赢。到底是啥东西呢?我也不清楚。但肯定不只是那几斤多收的稻谷,也不只是那几根多长的稗子。今年,母亲满七十岁。她也许是村里最后一个扯稗子的人。但她还会扯下去。稗子也会长下去。吃了稗子几十年亏的她,不会躲开。吃了她几十年的稗子,也不会躲开。倒是我们这些人,好像吃了多大亏似的,躲得远远的,给自己母亲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家,给稗子留下一个空荡荡的村庄。17.文中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稗子?其作用是什么?(3 分)但过了端阳,它就憋不住了,使劲蹿个子,冒出头来。用拟人手法写稗子, (1 分)用“憋、蹿个子、冒头”几个词(1 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稗子疯狂生长的状态。18

2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 分)母亲面容苍老;母亲一生勤劳;母亲性格固执;母亲依恋故土;母亲比较孤独。 (4 点即可)19.文章题目为“稗子不会躲开” ,为何却花很多笔墨写母亲?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3)本文的线索是母亲扯稗子(或稗子是母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分)写稗子不会躲开,实语文试卷第 8 页 (共 8 页)则写母亲不会躲开, (1 分)目的是突出母亲的固执和坚守。 (1 分)20.请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5 分)“躲得远远地”写出了青壮年纷纷离开农村,涌向城市的现状;“空荡荡的家”写出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大部分都孤独

25、地生活着;“空荡荡的村庄”写出部分地区的农村因人员大量外出,导致人口稀少,土地荒芜。 (一点 2 分,两点 4 分,三点 5 分)七、综合性学习。 (6 分)21.我市某初中学校对本校全体学生自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每周锻炼的平均次数 每次锻炼的平均时长 内容比例对象 3 次以上 2-3 次 0-1 次 60 分钟以上 20-60 分钟 20 分钟以下男生 42% 50% 8% 14% 24% 62%女生 38% 45% 17% 10% 20% 70%1)请你根据调查表的内容,写出两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字。 (3 分)该校绝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但

26、锻炼的时间普遍较短;相对而言,该校女生自主锻炼的意识比男生差(或该校女生每周锻炼的平均次数比男生少,每次锻炼的时间普遍比男生短。) (一点 2 分,两点 3 分)(2)该校准备开展以“争做阳光少年“为主题的体育锻炼周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20 字。 (3 分) 加强体育锻炼,争做阳光少年;我运动,我快乐,我阳光;阳光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健康为船,运动为帆,驶向阳光的彼岸。 (内容 2 分,修辞 1 分)八、作文。 (40 分)22.请以“你用 温暖了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自定立意;(3)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 600 字;(4)不得抄袭、套作;(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中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