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课件(1)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9968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鲁 迅,故乡,故乡,故乡,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 故乡,是漂泊的游子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故乡,更是你我他黯然销魂的伤心之所。,谈谈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是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写作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

2、北京。他亲眼目睹了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 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30,已是满脸皱纹,形容樵悴,向鲁迅讲述了农村人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 鲁迅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朴实的农民形象。文章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是作者所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不能指作者自己。,快速朗读课文,思考: 1、二十年的时间,“我”重回故乡。故乡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 2、现实中的故乡和记忆中的故乡各是怎样的画面? 3、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4、鲁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找出描写闰土

3、的句子,看看少年的闰土和中年的闰土有什么不同?闰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景,人,变,故乡之变,记忆中的故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神异的图画,现实中的故乡,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萧索的荒村,紧扣“变”字,把握主题,故乡之变,神异的图画(美丽),萧索的荒村(阴晦),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找出文中写闰土的句子,完成下面的表格。看看少年的闰土和中年的闰土有什么不同?,闰土变化,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脸色灰黄,很深的

4、皱纹,眼睛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松树皮。,(健康可爱朝气蓬勃),(苍老贫困饱经风霜),对比,闰土变化,动作,对比,手捏钢叉 向猹尽力刺去,老友相见手提纸包只是摇头默默吸烟,身手敏捷活泼勇敢,苦不堪言麻木迟钝,闰土变化,语言,对比,乡间趣事脱口而出说话滔滔不绝,(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说话吞吞吐吐 断断续续,闰土变化,对“我”的态度,对比,只是不怕“我” 不到半日,便熟识了 告诉我许多稀奇事 分别时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 送“我”贝壳和很好看的羽毛。 情同手足,建立了淳朴的友谊 。,态度恭敬,称“我”为“老爷”。 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闰土变化,看瓜、捕鸟、

5、刺猹、拾贝、观潮热爱生活,无忧无虑,要香炉和烛台,悲苦无奈,寄希望于神灵。,对生活的态度,对比,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动作 语态,手捏钢叉 向猹尽力刺去 很高兴 说话脱口而出 滔滔不绝,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只是摇头 默默地吸烟 说话吞吞吐吐 断断续续,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 不到半日,便熟识了 告诉我许多稀奇事 分别时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 送“我”贝壳和很好看的羽毛建立了淳朴的友谊,对生活的态度,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热爱生活,农村生活知识丰富无忧

6、无虑,快乐纯真,态度恭敬,称“我”为“老爷”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要一副香炉和烛台悲苦无奈,寄希望于神灵,对比突出闰土的变化,热情纯真、活泼机智,态度恭敬、有了隔膜,什么原因使闰土前后判若两人?(是岁月流逝的痕迹?),“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是使其陷入悲苦境地的原因。,多子多福的封建意识,天灾,人祸(帝、封双重压迫的具体体现),闰土二十多年来的变化,农村经济衰败,农民生活的贫困,封建传统观念(即礼教、等级观念)的毒害,使闰土发生了巨变。,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再次出现海边神异的图画,这是“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憧憬。(对新生

7、活的想象、憧憬。),理想中的故乡又应该是怎样的呢?,再次出现海边神异的图画,表现了什么?,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充满了哲理。 它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奔跑,就会迎来新生活。,“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回忆中的故乡,充满神奇色彩的美,让“我”感到无比欢愉;现实中的故乡,充满冷漠,人情隔膜,使“我”感到无比悲哀。 对未来的故乡,“我”充满希望,但希望能否实现,取决于人们的实践。 只有去追求、去创造,才

8、能迎来美好的未来。,小结:,板书设计:,故乡的今天,同学们,从阴晦的故乡中走出来,让我们畅然的呼吸新时代的空气。鲁迅先生之于“希望”的阐述,不正是今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目标吗?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美好的图画与“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又是何等相似啊!先生若地下有知,定会含笑于人间了!,中年闰土,外貌,苍老、贫穷、笨拙,神情、语言,怯懦迟钝、谦恭麻木, 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制约,行为动作,愚昧迷信,少年闰土,(插叙),外貌,神情、语言,行为动作,活泼刚健,热情、淳朴,有无穷的知识,勇敢聪明,作业:请以“鲁迅先生,让我告诉您”为题

9、,写一段话谈谈你身边的和谐社会。,樟树三中 杨颖,谢谢!,预习思考:1、既然写闰土这个形象已经表现小说的主题,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杨二嫂这个人物呢? 2、作者是怎样刻画杨二嫂的?杨二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从文中看,“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 4、你认为作品的主题是什么?,董丽凤,故乡,鲁迅,第 二 课 时,杨二嫂也是作者 着力刻画的一个小市 民的典型形象,作者 也是通过对比,写出 杨二嫂的变化。细读 课文找出杨二嫂的肖 像、语言、神态、动 作的描写的关键词语, 分析一下杨二嫂变成 一个什么样的人。,杨二嫂,年轻时:,“豆腐西施”、终日坐着,(安分守纪),二十多年后,肖像:语言:,“凸颧骨”“薄

10、嘴唇”“细脚伶仃的圆规”,(尖刻、能说会道、令人可鄙),“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让我拿去吧”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怪声怪调,以长辈自居,讽刺,爱占便宜,肆意造谣,“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 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明索暗偷,行动:,人物分析(二): 杨二嫂:20年前:年轻美丽,因此她的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人称“豆腐西施”20年后:她成了“凸颧骨,薄嘴唇”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她变得自私,说话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叨,想方设法从“我”的搬家中捞点东西。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杨二嫂的变化,年轻

11、漂亮端庄文静 豆腐西施,泼辣刻薄自私势利贪婪的圆规,塑造杨二嫂形象的作用,1、以她的自私、刻薄衬托闰土的善良、朴实。另一方面展示了当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尖嘴利舌、贪财爱小、自私狭隘, 可笑、可恨、可怜、可气,她是庸俗 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是“辛苦恣睢 而生活”的人。,杨二嫂,2、说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下,故乡的日趋破产和诚实小市民的日趋贫困。,小结: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性格。,小说刻划杨二嫂形象与描写闰土的方法有何异同?,同:,都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都写出了人物的前后变化。,异:,写闰土是先回忆,再眼

12、前,因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已经在“我”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杨二嫂则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更符合杨二嫂尖利、泼辣的性格。,小结:,闰土:,是一个勤劳善良,质朴老实,痛苦麻木,但不觉悟的农民形象。,杨二嫂:,是一个贪婪、尖刻、鄙俗,自私庸俗的小市民典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既可恨、可鄙又可怜。,揭示帝国主义、封建社会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1.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 2.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作者对其态度,作者对其态度,塑造其目的,塑造其目的,“我”是小说中又一个重要人物。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

13、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故乡,“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我”,故事的叙述者,有作者的影 子但不等同于作者。“我”是一个 对现实不满,追求新生活,心怀 希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心情变化,忆童年的故乡:,欢愉,在故乡:,悲哀,离故乡:,觉得故乡会好的, 但很渺茫,课文主题(理解探究四),1、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2、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了;,3、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4、渴望理想的人与人关系。,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5、辛亥革命前后农民的贫困生活,表达了追求新生活的愿望。,拓展与延伸,假如时间可以压缩,21世纪的今天,“我”、“闰土”、“杨二嫂”、“宏儿”和“水生”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苏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