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高一语文试题命题人:张慧 审题人:罗莉琴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纸上所规定区域内作答。一、现代文阅读(21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
2、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 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 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
3、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 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 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 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历史是讲真实的, 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 ,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 ,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
4、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 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 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
5、布楚条约 ,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来源:学。科。网 Z。X。X。K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C. 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 ,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D历史学
6、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 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 B. 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 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 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 ) (3 分)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D.文学作品能否 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
8、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 世纪中叶, “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 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 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 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 5 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 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
9、器具有智能。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
10、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 ,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 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
11、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材料二:2018 年 5 月,谷歌 Duplex 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 。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
12、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来源:学科网 ZXXK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 ,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
13、体作为行为主体对待。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目标设定等。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 ,它所表现出来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 (singularity) ”。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
14、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 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 。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 50 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
15、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取材于芮喆等人的文章) 4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 B.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 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 C. 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D. “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5根据
16、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5 分)A. 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根据情景的相似度进行决策。B. 人工智能体的“智能”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C. 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 ”总有一天会到来。D. 在任何情况下,机器都应该服从人的一切命令。E. 出行完全依赖导航是被人工智能“异化”的一种表现。6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 深化的。 (4 分) 二、古诗文阅读(43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2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
17、欲至矣。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人矣。 ”简主曰:
18、“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 ”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删改)7对下列句子中 加点的
19、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达到B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贱:地位低下C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 绝:横渡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同“仇” ,仇恨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登高以望,太息而叹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B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吾其还也C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D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 /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B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
20、/盛德君子乱 /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C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 /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D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 /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 “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
21、致灭亡。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2)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213 题。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22、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 分)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 ”,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 ,景象开阔辽远。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 “未报圣朝” ,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 ”,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13.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1
23、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 , 。(2) 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3) 观沧海中描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挺立的语句是: , 。(4) 荆轲刺秦王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 。(5) 沁园春长沙中写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6 分)15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3 分)A脉脉(m) 翌(l )年 爪(zhu)牙 金蝉脱壳(qio)B沉疴(k) 搽(ch )粉 纤(xin)维 亘(
24、gn)古不变C巷(xing)道 氾(fn )南 商榷(qu) 自怨自艾(i)D骄横(hng) 累(li )赘 追溯(s) 叱咤(ch)风云1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来源:学科网中国人 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 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当前,战乱和贫困 困扰着部分国家和地区,疾病和灾害 时时侵袭着众多的人们。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 更加和平、更加繁荣。选项 A 历来 不仅 依然 也 秉持 得B 一向 既 同时 更 秉承 的C 历来 不仅 仍然 还 秉承 的D 一直 既 总是 也 秉持 得
25、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星火志愿服务协会举行新年登山活动,志愿者不畏严寒,一路欢歌笑语,体验着登高徒步之乐,消除了登高自卑之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垂柳依依、众芳摇曳、碧水长流、蓝天永驻的环境,让人们生活在柳暗花明的幽静中。最美乡村教师蒋国珍用平凡的生活点亮希望,他没有高颜值,也没有高薪资,但是他的教育大情怀,令人荡气回肠。不管理由多么冠冕堂皇,破坏文物的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保护文物卓有成效的人,也必须获得公允评价和公平对待。他们兄弟俩,一个守在家中发展,一个外出打工谋生,都是脚踏实地寻求自己的幸福,应该说都
26、是各得其所,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反,它是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人类将美好的希望熔铸在艺术品里的创作活动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同步发展,它们在各国的艺术博物馆的收藏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B将于 2013 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C倡导并鼓励多写多演现代戏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否则,拿不出新的作品来,就难于抵制一些不健康的甚至低级庸俗的东西。D第五届美
27、洲国家首脑会议期间,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寻求开启与 古巴关系的“新开端” ,并承诺将与其他美洲国家树立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出现海外汉语热的同时,中国的英语热也在持续升温, 。来源:学+科+网 Z+X+X+K心态平和而充满文化对话的渴望中国的英语热则来自教育制度和强烈的西化情绪但是细细考察,其中的文化心态却大不一样海外汉语热来自民间对东方了解的热情其中的母语自卑主义意味不能不注意A. B. C. D. 20.阅读下面三则对话,回答问题。 (5 分)子路问:“闻斯 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
28、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 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 , 故退之。 ”【注释】斯:就 。兼人:勇于作为。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传统社会中,诚信是做人之本, ,那么他就难以立身处世。在我国古代社会,诚信不仅是调节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而且是为大多数人所尊奉、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它要求个人对内立足于“诚” ,坚持自我本真和独立
29、,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 ,信守自己的承诺,不出尔反尔,不人云亦云。诚信更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规范,然而人们却也感受到了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某些无序和道德失范,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特别需要诚信来维系,需要诚信的精神价值的支持。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人生是一条向上的路,身为行者的我们一次次地登临。登临是一种追求,登临是一种超越,登临是一种高度,登临是一种境界因为登临,我们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因为登临,我们有了更为高远的目标;因为登临,我们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请以“登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
30、的记叙文。注意: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C2.D3.B 4.B A.绝对化。符号主义学没有认为研究人类大脑。C.“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错,原文是“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D.“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错,是为了证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5. A、 E B.“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错,原文第四段“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 。C.“总有一天会到来”错,原文第五段“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 。D. “在任何情况下”错,原文第六段“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
31、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6.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思考不断深入,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20 世纪中叶:“机器思维” ,图灵提出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20 世纪 80 年代,希儿勒用“中文房间”提出“智能”需意味着具有理解能力;不同学派对“智能”的不同认识,也推动了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如何认识、应对“人工智能”的思考,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设计者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奇点”概念的提出,对人类可能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思考;面对可能存在的冲击,阿西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都不断深化着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 7B 贱:认为是低贱的,轻视,意
32、动用法。 8D A 项,前一个“以”为连词,表修饰;后一个“以”为介词,用。B 项,前一个“其”为代词,他的;后一个“其”为语气词,还是。C 项,前一个“因”为连词,于是、就;后一个“因”为介词,趁机。来源:学科网9C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10B 弦章的观点是齐景公应该学习齐桓公,那么齐国的大臣就都是管仲一样的人才了。11(1)想要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的君王,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地对待士人。(定 语 后 置 ; 平 治 , 治 理 /使 太 平 安 定 ; 垂 ,使 流 传 ; 下 , 谦 虚 地 对 待 。 )(2)没有永
33、远安定的国家,没有一直自觉的人民;得到贤能的人才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贤能的人才国家形势就会变得危急甚至国家灭亡,自古至今,没有不是这样的。(常,一直,永远;恒治,一直安定;危亡,危急、灭亡;然,这样。)12. B D(选 B 给 2 分,选 D 给 2 分。B 项,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应该是“功业未就” ;D 项,颔联是叙事和抒情。)13.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 “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 (共 6 分,答出一点给 2
34、分)14.(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4)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5)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5.B A 项,翌(y) , 爪(zho) ;C巷(hng),艾(y) ;D横(hng) ,咤(zh) 。16.A 。第二空递进关系排除 B 和 D,第六空补语用“得”排除 C。1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误以为看见高山而觉得自己很渺小。不合语境。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荡气回肠:形容文章
35、、乐曲十分婉转动人。不能形容情怀,使用对象不当。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感情色彩不符。18.B A.表意不明。根据句子结构分析, “它们”指“创作活动” , 而实际应该是“艺术品” , “它们”可以改为“这些艺术品” 。C.误用连词导致的成分缀余, “否则”即“如果不就”其后不能出现于前文意思相反的句子,删去“否则”或者删去“拿不出新的作品来” 。 D.搭配不当,去除“开启” , “树立”应改为“建立” 。19. C (与原句形成转折关系,与后面的内容是总分关系,
36、选;再根据原句两种“热”的顺序及中的“则” ,选;然后依的“平和” “渴望”接上句的“热情” ,选;最后就是)20. 【答案】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回答子路,听到合于义理的事,要向父亲兄长请教;回答冉有,听到合于义理的事,需立刻去做;向公西华解释,为何同样的事不同的人问有不同的回答。此短文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考点】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 【分析】本题能翻译出“有父兄在” “ 闻斯行之” “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即可得出答案,并且注释解释了难点“斯” “兼人” ,能明白“诸”是之乎的合音就好理解。同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所以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故答
37、案为: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回答子路,听到合于义理的事,要向父亲兄长请教;回答冉有,听到合于义理的事,需立刻去做;向公西华解释,为何同样的事不同的人问有不同的回答。此短文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点评】是对论语阅读的考查,考查了对作品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考生能对节选文本内容的作出分析表达。本文在人教版选修课本中,翻译难度较低,简单易做。要求学生多读经典作品,把握名人思想。翻译: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吗?您回答说有父兄在 ,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吗
38、?您回答听到了就行动 。我被弄糊涂了,敢问为什么。 ”孔子说:“冉求退缩,所以鼓励他前进;仲由好胜,所以让他后退。 ”21.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诚信 对外恪守于“信” 自己的周遭生活诚信缺失22. 【写作提示】 “登”即登高、攀登,强调行为过程,登高则可望远,望远则致深思;且登高是相对平地而言,登山、登楼、登台、登阁,形式不同,意义相同。 “临” ,不外乎“面对”或“从高处向下看”的意思,联系“登” ,可以是从高处看远处的人、景、事,也可以是怀想历史,反思现实。由此,两种“登临”的含义就明确了:实,可写登高望远,游目览胜,关注自然与个人的关系构建;虚,可写望远致思,抒怀写志,关注历史与现实的风云变
39、迁。再联系材料所述内容,可知本题写作重点在于“登临”的意义,可按动词的“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三要点立意。登临何处何时?目见何景何物?生发何感何思?主题:为何生如此之思。参考译文: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的君王,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而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
40、他们将要灭亡了。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待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吗?”弦章回答说:“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得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侍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
41、。现在你的士中见到了有过失的人。”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没有一直自觉的人民;得到贤能的人才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贤能的人才国家形势就会变得危急甚至国家灭亡,自古至今,没有不是这样的。明镜是用来清晰地反映外物,过去是用来认识现实的。知道厌恶那些历史上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习那些历史上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就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