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课件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7342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9.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阅读思考】,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33第一段,思考:,1什么是大气环流? 2大气环流的成因? 3大气环流的特点?,一、大气环流,【归纳讲解】,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成因:,3、特点:,由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造成的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

2、热量。,反映大气运动的全球性、规律性、长时期的平均状态。,二、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活动】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33“活动”,1、单圈环流(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赤道低压,极地高压,形成原因:热力因素,低压,高压,高压,低压,低压,高 压,赤道:高压;极地:高压。,能。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地球输送着能量,使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得以维持。,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考虑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极锋,2、三圈环流的形成 (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原因:动力因素,赤道低压,极地高压,形成原因:热力因素,极地高压

3、,赤道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2、三圈环流的形成(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思考: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具有什么规律?,思考,(1)分布上两相间:气压带与风带分布相间;气压带中高压带与低压带分布相间。,(2)南北半球各风带的气流偏向相反:北半球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南半球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左偏。,(3)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不同,不论南北半球都是“西风湿润、信风干,上升(低压带)湿润、下沉(高压带)干”,4、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1)移动原因:,(2)移动

4、规律:,(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和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以北半球为例,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点南带南,点北带北),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地球的公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活动,(1)冬季,陆地是高压。因为陆地降温快,温度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聚集,使气压升高,形成高压。,(2)夏季,陆地是低压。因为陆地升温快,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减少,使气压降低,形成低压。,从纬度位置看,冬季在陆地上形成的高压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夏季在陆地上形成的低压处于副热带

5、高气压带上。受陆地上高、低气压的影响,气压带被分裂成块状分布在海洋上。由此可推得结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三、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2、分布:,注: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气压中心;而南半球气压带的带状分布比北半球明显,30S以南基本呈带状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月,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七月,副热带高气压带,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地球的公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夏季气压中心,活动,

6、(1)东亚冬季盛行偏北风; 夏季盛行偏南风。形成原 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其形成过程如右图:,(2)冬、夏季风性质差异: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温暖湿润。,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从太平洋来的暖湿气流在我国产生丰沛的降水,因而形成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沛,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稀少,干旱严重,因而形成荒漠景观。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大小与雨期长短存在明显的差异,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

7、对农业生产也产生重大影响。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二至三熟;而华北、东北及西北东部地区,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兼有玉米、谷子、高梁、大豆等。,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探究,请同学们阅读探究P39案例1,并思考案例中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请同学们完成P39-40“活动”,活动 探究,3、全球气候类型成因及特点,亚寒带针叶林气候,4、全球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5、几组气候类型的比较与综合判断:,6、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实际中的气压是不是也呈带状分布?,一月,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实际中的气压是不是也呈带状分布?,七月,副热带高气压带,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人教版 > 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