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三明市三地三校联考期中考试联考协作卷积累与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广袤(mo) 发髻(pi) 韶光(sho) 一夫作难(nn)B. 银篦(b) 饿莩(pio) 攥紧(zhui) 养生丧(sng)死C. 宫绦(to) 嚼烂(jio) 战栗(l) 撒手人寰(hun)D. 杜撰(zhun) 悚然(sng) 璀璨(cu) 罥烟眉( jun)【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辨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A 项,发髻 j,韶光 sh
2、o;B 项,攥紧 zun,养生丧(sng)死;D 项,杜撰 zhun,罥烟眉 jun。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撕打 默契 蹂躏 缪种B. 浩瀚 搭讪 狡滑 罔然C. 湮没 拽掉 攒钱 踌蹰D. 深澳 消融 萌懂 面颊【答案】C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泰国总理巴育表示,泰国国王已经册封 90 岁高僧为泰国第 20 任僧王。这意味着备受泰国社会关注的新僧王人选终于水落石出。去年年底,欧盟进行了大规模量子技术的合作,推出用于发展量子信息技术的一系列重大计划,这表明量子技术的发展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合作。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匠心独运
3、的书画雕塑、泽被中外的四大发明等,都令世界惊叹不已。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后者滔滔不绝讲了大概 10 分钟,不懂日语的特朗普却不知所云。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于都、八一起义地南昌,等等,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看不尽的红色历史风光。在微商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货品质量良莠不齐、维权难度大、 “宰熟”等乱象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并因此引起诸多争议。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似是而非。闭门造车: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匠心独运: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4、望文生义。得天独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对象错配。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柑橘种植是该村的一大特色产业,现有柑橘种植面积 4600 余亩,年产柑橘 2 千多万公斤,带动了全镇柑橘种植的发展。B. 我对曾经支持过我的朋友充满感恩,感谢他们的无私陪伴,感谢他们让我在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能给予一双坚强的羽翼。C. 天气炎热,将南方的水果运到北方,从种植户到批发商再到超市出卖,中间有太多环节,谁能保证不会不出一点问题。D. 通知要求,各地区要将慢性病防治作为建设健康中国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纳入地方民生工程,强化实施。
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搭配不当, “种植”和“产业”搭配不当;B 结构混乱, “感谢他们让我在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有一双坚强的羽翼”和“感谢他们在我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能给予一双坚强的羽翼”句式杂糅;C 不合逻辑,否定不当。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 C“感谢他们让我在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有一双坚强的羽翼”和“感谢他们在我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能给予一双坚强的羽翼
6、”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5.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这一辈子,其实 活一个心情。你每天多存入一些快乐,不比存入那些烦恼、忧愁、痛苦强吗?一生存入的快乐多了,你这一辈子取出的都是幸福;一生尽存入一些烦心事,你这一辈子就很难取出愉悦。地球 成为生命的乐园,就是 它存入了青山绿水 蓝天白云 那是地球的一张张笑脸。 ,这个快乐的星球, 成为荒凉的地方。 A 还是 可能 由于 或 反之 就B 就是之所以因为 和 否则 只能C不过是之所以由于 与 但是 才能D 只是 要 因为 甚至 这样 只会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后文的“就是”
7、可知用“之所以” ,由此排除 AD,和前文语意相反,由此排除 C。6.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厄纳斯特海明威,英国现代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 太阳照样升起 永别了,武器 丧钟为谁而鸣等。B. 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作品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等,风格沉郁顿挫。C. “生长明妃尚有村”中的“明妃”指王昭君,西晋时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改称“明妃” 。D.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左迁”指贬官、降职, “司马”指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有职无权
8、了。【答案】A名篇名句默写7. 完成下列各空。(1) 蜀道难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奇险风光句子是:“_,_ ” 。 (2) 登高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 。(3) 琵琶行表明乐曲终止了而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境界里的两句是:“_,_” ,通过环境描写侧面突出了音乐效果。(4)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与荀子劝学篇指出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相近的。(5)庄生晓梦迷蝴蝶,_。 (锦瑟 )(6)一去紫台连朔漠,_。 (咏怀古迹其三)【答案】 (1). 连峰去天不盈尺, (2). 枯松倒挂倚绝壁 (3). 无边落木萧萧下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9、 (5). 东船西舫悄无言 (6). 唯见江心秋月白 (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8). 师不必贤于弟子 (9). 望帝春心托杜鹃 (10). 独留青冢向黄昏【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盈” “萧” “悄” “唯”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古代诗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8. 选出加点词
11、解释错误的一项( )A.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使弯曲)B.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接近,放到上)C.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统一)9. 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A. 微斯人,吾谁与归?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食。 D.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用“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B. 第一段用“輮木为轮”来推导出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C. 第二
12、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D. 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答案】8. D 9. C 10. B 11. (1)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之外.(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解析】8. 试题分析:D 一,专一。点睛: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
13、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9. 试题分析:C 项和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10. 试题分析:应该是“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而非“輮木为轮” 。11. 试题分析:得分点:(1)假,借助;利,跑得快;致,到达。 (2)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上、下,名词用作状语;用
14、,因为。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李白传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 ,叹曰:“子,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
15、饮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选自唐才子传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
16、宫锦袍坐旁若无人B.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C.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D.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B. 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C. 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D. 在朝廷上下,李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可以看出李白是个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宰不
17、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答案】12. B 13. C 14. 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解析】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乘舟”是方式,“与”的对象是“崔宗之” ,排除 A 项。结合“自” “至”的内容分析可知,从采石矶到金陵,排除 C 项、D 项。结合句意分析,综合 B 项正确。句意: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
18、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C 项,结合文本内容“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分析可知,应为“李白有恩于郭子仪”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宰
19、”译为县令, “知“译为认识, “汝”译为你。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
20、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 ”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
21、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 。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
22、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 ”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感遇 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
23、气暖,自有岁寒 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开元末,玄宗耽于政事,贬斥贤臣,本诗是作者被贬荆州时借丹橘言志的作品;孔子曾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故后世常用“岁寒”借指砥砺节操。15. 下列对本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一、二句写丹橘区别于一般树木,能够经受住严冬的摧残, “犹”字的运用包含着作者对丹橘的赞颂之意。B. 三、四句先以反诘语“岂伊地气暖”一“纵” ,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 ,赞美丹橘具有耐寒的节操。C. 五、六句的意思是,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可以用来款待嘉宾,可是从中原到江南却有山水阻隔
24、,嘉宾难以到来。D. 七、八句承接前句而来,是说那些嘉宾们的命运难测,只能听其自然,如同寒暑变更四季交替让人无法追寻。E. 最后两句指出人们只顾栽种桃李而不种丹橘,并以“此木岂无阴”反诘收束全诗,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怨愤之情。16. 杜甫曾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 ,意思是说他的诗意给读者留有想象和联想的余地。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能让人联想到哪些内容。【答案】15. CD 16. 诗人赞颂丹橘耐寒本性,经冬犹绿,使人联想到诗人自己虽遭权贵排挤,却坚贞不屈保持正直高洁的品质与情操。“自有岁寒心”一句充分显现了丹橘坚韧的性格,历霜雪而弥坚的高尚情操,使人联想到诗人一副自我肯定、充满自
25、信的神情,表现出威武不屈、挺拔峥嵘的英雄气概。诗中写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进献给嘉宾,使读者联想到当时朝政的黑暗和诗人遭贬斥,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坎坷遭遇。最后两句写桃李受世人重视,而被人们忽视的丹橘却也能绿树成阴,使人联想到诗人虽因遭受排挤而心情抑郁,但仍自我勉励,积极昂扬。【解析】15. 试题分析:A 应该是“犹”字的运用包含着作者对丹橘的赞颂之意。C 项这两句是说丹橘虽好,无奈山高水深,重重阻隔,难以把它运出去,进献给嘉宾。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
26、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考核诗歌的内容和情感。16. 试题分析: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 。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 桔,喻己贞操。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写如此嘉树 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 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
27、伤不露痕迹, 语言温雅醇厚。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各题。你跑什么跑安谅一那天上午我们低年级没课,有同学就提议到学校附近去玩。学校的围墙外,还是一片农田。种植的是什么,已记不真切了。也许当时压根儿就不识五谷,也就无所谓记忆了。但似乎齐膝高,阡陌小道则隐没其间,笔直延伸。高年级学生正在操场做操,高音喇叭的声音可以传到数里之外,在空旷的田地回响。一位体育老师正在高喊着口令,这也是常常带我们领操的那位老师。我们中的一个同学突然就喊叫了起来,隔着围墙,叫的是体育老师的名字,叫得几乎撕破了喉咙,一声接着一声,尖锐而高亢,在口令的间歇间,非常清晰和响亮。我在一边傻
28、乎乎地站着,没喊,但心里也被这喊叫声激越着,快乐着。校园内的广播消停了。高年级学生做完操,陆续返回教室了。忽然,围墙的一扇小门被打开,体育老师飞奔而来。我们如惊弓之鸟,迅速四处逃窜。那个喊叫的同学腿快,很快跑成田地里的一个点儿了。我也没命地往前跑,终究落在了后面。高大健壮的体育老师一把逮住了我。我被带进教学楼时,高年级同学还逗留在走廊里,我当时一定很狼狈,他们的目光尽是幸灾乐祸。我的姐姐正同校,比我高几级。体育老师把我交给我的班主任,班主任把她找来了。我说我真的没喊呀。不过是谁喊的,我也闭口不说。出卖朋友,就是叛徒,做叛徒是最可耻的。那你跑什么跑呢?不知谁说了一句。我哑口无言。二在我家二三里路
29、的地方,有个工厂,工厂的后边,是农田。墙脚则杂草丛生,沟渠蜿蜒。还有一个厕所,是厂子里用的,对外,开了几扇通风的窗子。我们常去那儿捉蟋蟀,抓蝈蝈,玩得忘了时间。那天下午,邻居一个顽皮的大男生又带我去了那儿。瞎玩一阵后,那大男生说他要上厕所,就从窗口爬了进去。我不敢爬,就在墙外等他。但左等右等不见他出来,我叫唤了几声,也不见回音。我很纳闷,不知什么原因,也有点焦急和担心。天色渐渐暗了,我还拿不定主意:是继续等他,还是自行返回。有一个大人快步向我走来,仿佛是冲着我来的。我转身就跑,但没几步就被他抓住了衣袖,甩也甩不掉。我被带到了工厂的门卫室。那个大男生也在,一脸委屈地杵在那儿。我遭到了严厉的讯问。
30、两个大人让我们自报家门,还让我们交代有什么企图,我矢口否认。大人说:“你没什么事,为什么看到我就跑?”是呀,你跑什么跑?我自己问自己,也听不见自己的回答。三有一年冬天,江南下了一场大雪。这是好多年不见的景象了,雪花还在飘扬,很多人就玩起了雪球。我们几个邻居小伙子,把一个墙脚下的废物箱作为靶子,一次次地扔去雪球。但这废物箱摇摇晃晃地,像个不倒翁。我们又一阵阵地将雪球砸了过去,好久,都未能击倒目标。雪花飘舞,已把我们装扮为一个个雪人儿了。这时,一个身上也裹满了雪花的路人走来,他从地上抓起一块石头,就砸了过去。也许,他是想把那个废物箱击倒,但他甩出去的不是雪球,他击中的目标,竟也不是废物箱。他击中了
31、废物箱上方的一户玻璃窗,玻璃顷刻尖叫碎裂。那人见闯祸了,脚上像踩着雪橇,带出一阵雪雾,就跑没影了。一如树倒猢狲散,刚才还玩得忘我的伙伴们,也四下逃离了。我一步也未挪动,看着他们逃跑,心里充满鄙夷。那户人家有人出来了, 看见了我,径直朝我走来。我没有跑。我神情淡定,从未有过的从容。走近的人气势汹汹,兴师问罪:“是你砸的吗?”我坚决地摇摇头:“不是,是刚才一个路人砸的。他是要砸废物箱的,砸偏了。 ”对方将信将疑。我又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我没说假话,那人已经走了。 ”说完,我也转身走了。我这次没跑。我此时年轻的背影,一定很坚挺。1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32、)A. “我”的同学隔着围墙喊叫体育老师的名字,让老师感到受了侮辱, “我”虽没有喊,但内心充满了激越与快乐,这也是“我”跟着别人逃跑的原因。B. “我”不敢爬进窗口,只是在等爬进窗口的邻居的顽皮的大男生,结果被抓,这全都是那个大男孩告密并且将责任推卸到 “我”身上的结果。C. 小说以“我”的口吻行文,说明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作者自己,故事讲述了作者自己真实的经历,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更容易打动人。D. 当被砸破玻璃窗的主人向“我”走来时, “我”没有跑,而是神情淡定从容,说明“我”内心已经不再惶恐,决意要勇敢面对。E. 小说构思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凸显意蕴。前两个故事时空不同,但故事意蕴相
33、同;而最后一个故事,叙述形式相同,但故事意蕴突变。18. 小说刻画“我”这个形象时,突出了“我”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19. 小说以“你跑什么跑”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0. 小说前两部分写“我”跑,最后一部分写“我”没有跑。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7. DE 18. 小说第一部分写“我”并未喊,却跟着别人一起跑,反映了“我”胆小怕事 ;小说第一部分写 “我”不肯说出是谁喊的,说明“我”讲义气,不想做叛徒;小说第三部分写“我”没有砸碎玻璃没有跑,突出了“我”的勇敢和淡定从容;小说第三部分写“我”没有跑并说出是谁砸碎玻璃,表现了“我”的诚实
34、和敢于担当。 19. 结构方面:“你跑什么跑”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三个小故事通过这句话组成了意蕴完整的整体。人物形象方面:前两次我没有做什么事却逃跑, “你跑什么跑”揭示了“我”内心的胆怯,没有勇气面对他人的过错;后来看到路人砸破人家的玻璃, “我”没有跑,揭示了“我”内心的勇敢与自信,体现了人物内心的成长。主旨方面:小说中前两个“你跑什么跑”和第三个故事中的 “我没有跑” ,二者形成了对比与反转,揭示了主旨,即做事要敢于“担当” 。 20. 小说以前两部分“我”遇事跑与最后一部分“我”遇事没跑相对比,造成了情节的逆转,使情节戏剧化。小说以前两部分“我”被人问跑的原因时的无言以对与最后一部分
35、“我”遇事没跑敢于说真话相对比,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我”内心的成长。小说以前两部分“我”跑被抓、包庇同伴与最后一部分 “我”没跑并讲出真话相对比,突出“我”的勇敢和诚实。小说以前两部分“我”遇事跑与最后一部分“我”遇事没跑相对比,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做事要敢于担当的主题。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问题的张力,吸引读者阅读,引发读者思考。【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A 项,该项内容出现在文中的第一部分。面对体育老师的追赶, “我”逃跑的原因是内心胆怯,不敢面对,而不是“内心充满了激越与快乐” ,而“我”内心充满了激越和快乐的原因是我
36、们中的一个同学尖锐和高亢的叫喊声,所以 A 项的理解不正确,不给分。B 项,该项内容出现在文中的第二部分。 “这一切都是大男孩告密并且将责任推卸到我身上的结果” ,在文中虽然并没有直接表述,但是通过“那个大男生也在,一脸委屈地杵在那儿”和“我遭到了严厉的讯问”可以推测,是大男孩告的密,因此 B 项具有部分合理性,给 1 分。E 项是对全文的一个整体的分析和理解。透过小说,我们知道“我”的叙述视角并没有增强小说的亲切感,而更多的是增强小说的真实感;“我”也并非全知视角,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是一个有限视角;“我”的故事生活化,给人以现实感,但并不能说明是体现故事的现实主义特征。所以 E 项的这两
37、项表述均不正确。【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技巧点拨】多项选择题的解答技巧:1.选项的设定分为整体分析和局部分析;局部分析的选项设定基本按照文章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整体分析的选项不会太多,一般 2 个,其中一个必是正确的,且是 3 分,因此要仔细辨别。2.选项的设置一般包括文本内容和推论,在锁定相关文本内容后,根据上下文推敲相关推论的正确性。3.作答这道题时,先从宏观上将选项分为整体分析的选项和局部分析的选项,整体分析的选项为 3 分选项,局部分析的选项为2 分选项。(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
38、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鉴赏人物的形象,可从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分析比如,文章第一部分的“我” ,看见别人跑,自己也撒腿就跑,说明了我的胆小怕事;老师问“我”是谁喊体育老师的名字, “我”不说,因为我觉得那样做是叛徒,说明“我”讲义气。【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技巧点拨】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小说的主要任务。
39、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变化的“我” ,因此考生在答题的时候一定突出人物形象性格的变化。胆小怕事、讲义气是小说一、二部分的性格特征,淡定从容、勇敢、诚实、做事有担当是小说第三部分的性格特征。(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的作用的能力。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要从它对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和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本文节选了三个片段,都是围绕“跑什么跑”来展开的,所以,这个标题串联起了文章,是全文的线索;从人物形象来说,“我”前两次都跑了,最后一次没有跑,于对比中凸显了人物形象,同时也明确了文章主旨,人要敢于担当。【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文章标
40、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 “你跑什么跑”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对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以及主题的凸显都有一定的作用。小说构思巧妙,前面两部分的“你跑什么跑” ,和第三部分的“我”没有跑构成一个整体,三部分形成“平行+反转”的立意,既推动了小说情节向纵深方向发展,给人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又通过对比凸显了人物性格变化,使“我”的性格由胆怯走向勇敢与自
41、信,更加有力地彰显了小说的主题,即做事要敢于“担当”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作者情节设置用意的探究能力。这道题目的前面一句“小说前两部分写我跑,最后一部分写我没有跑。 ”提示考生这样的安排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后一句提示考生要回答这样安排的作用。小说情节安排与构思的作用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思考。【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技巧点拨】作者对小说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方式甚至表现手法的选择都是出于自己的创作需要,或为了情节曲折动人,或为了人物形象丰富,或为了手法与众不同,当然最关键还应该是有利于作品主题的表达,而主题的表达又和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关。
42、因此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情节波澜起伏,还是出人意料?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可以突出小说的主旨,还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从时代背景考虑,当然这一点需要考生对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可能无从入手。例如本题,从整体看,作者在小说的第一部分写“我”当小学生时喊体育老师的名字,被追而跑;在小说第二部分写和大男生到工厂玩,被迫而跑;在小说的第三部分写“我”青年时代,路
43、人砸破人家的玻璃,这次不跑了。这是一个大的对比,形成“平行+反转”的立意,造成情节的逆转,使情节戏剧化,使作品富有张力,吸引了读者去反思,有力地表现了做事要有担当的主题。作者在大的对比下还善于设置一些小的对比,使小说的意蕴更加丰富。以此类推即可。写作21.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资深会计,一位女大学生去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了,可她却坚持参加笔试并且拿了第一。于是人事经理亲自复试,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经理失望了:“以后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 ”女孩点点头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用,请都给我打个电话
44、。 ”“如果没被录用,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请告诉我,哪些方面我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好改进。 ”“那两块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话费。请您一定打。 ”经理笑了:“你把两块钱收回。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写一篇 800 字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坚毅品质养成记雄鹰想要飞上蓝天,必须学会坚毅;小草想要见到光明,必须学会坚毅;虾子想要获得“炭甲,必须学会坚毅而人也一样,要想变得强大,也必须学会坚毅。那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秋游,本以为是要游乐场或别的地方玩耍,可没想到是在军营里
45、度过半天。我们下车时,脚刚碰到地,就被带到了一个十分大的沙地球场。这个球场比我们学校的要大上 3 倍左右,目测大约 1500 米。我们走到了草地上,一位教官便站在了我们的眼前。他的军服下裸露出两条黝黑的手臂,端正的军帽下是一张不苟言笑的脸,抬头,挺身,收腹三点一点也不差。双手贴在大腿两侧,精神抖擞,军人的威严一下子就上来了。他教我们一些基本的动作:立正,稍息,向右看齐我们站在烈日下按照要求做,但毕竟都是父母娇生惯养的“宠儿“,大家不一会儿感到两臂又酸又累,两腿就像灌了铅似的,迈出的每一步都十分艰难。他大概看出了什么,严厉地对我们说:“打起精神来,就这点苦都吃饱不了,以后怎样为国效劳?再坚持坚持
46、!”我本想举手对他说坚持不住了,可这时,一大队军训的哥哥姐姐喊着整齐的口号,迈着有力的步伐,在我们身边跑了一圈又一圈,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也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即使豆大的汗珠从脸颊滚落到地上,也没有人擦拭。我心里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力量,支撑着我站在烈日下,我咬着牙,大家似乎也看到了那一幕,都也咬着牙坚持着。教官拍了拍我们的肩膀,让我们坐在地上休息,我们都在那时学会了坚毅。也许在那次军营以后,我学会了军人身上的坚毅。【解析】试题分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首先要分析材料,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尽管没有工作经验,但是面试细节反映了她具有一个财务人员所应当具有
47、的良好素质和人品。我们可以从“良好的素质和人品,有时比资历和经验更为重要”切入来构思作文。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女大学生应聘之所以成功的原因,选择某方面切入来构思作文:例如,从坚毅的品格切入;从诚信的品格切入;从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切入;从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切入。也可以从人事经理善当伯乐,善于见微知著,从一个个细节发现一个优秀的人才切入来构思作文,等等。总之,要认真推敲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角度构思作文。注意作文必须符合选文所选文体的要求,标题要切合文章内容主旨,鲜明生动。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 一事多人” 的材料,有几个“ 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 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