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6472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四校第一次联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燕赵区域以燕山、太行山、渤海、黄河为四面分界,主体为次生黄土的平原地带。虽然这一区域具有“地边胡,数被寇”的特点,但燕赵文化仍属于华北平原上以汉族为主的旱地农耕文化。燕文化与赵文化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各自的特征,但又大体接近而趋同。相对于其他周边区域而言, “慷慨悲歌”是燕赵文化的共同基调。燕赵区域的文化特征就是“慷慨悲歌” ,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赵区域的文化特色。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在全国各个地域中,燕赵区域是极少数真正形成了文化特征的地域之一。燕赵文化得以形成“慷慨悲歌”

2、这一特征主线,为古今所共认,历代所称道,其内涵鲜明,无可否认。这是燕赵区域的优越之处,值得骄傲。中国古代“知己” “知音”的价值观念,是“燕赵悲歌”的产生机制。燕丹的精诚与荆轲的侠士志向契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慷慨悲歌” 。慷慨悲歌是一个情结,是由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一个情结。这个情结经过一种壮烈的撞击,发生逆转,出现升华,于是就化育成为慷慨悲歌的性格。而这也正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荆轲刺秦王,与燕太子丹在易水告别,高渐离击筑,荆轲作歌,这是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特征的第一次概括。汉末曹魏时,曹操等人以邺都为活动中心,诗风雄峻古朴,慷慨悲凉

3、,燕赵文化第二次被称作慷慨悲歌。唐代,高适等人以气质自高,慷慨悲歌,临风怀古,燕赵文化第三次被人称为慷慨悲歌。燕太子丹、荆轲的谋刺秦王,标志了燕地文化的形成和成熟。从此以后燕文化就永久性地定格于此,成为燕赵文化所独有的固定不变的意象。这一特征不仅在当时存在,在后世也存在,如明清之际,燕赵文化的慷慨悲歌特征也有鲜明的体现。“慷慨悲歌”的实质,乃是一种生命价值观,是一种贯穿人生的精神力量。燕赵侠士的轻生尚义,表面上看是不重视生命,实质上却是更加重视、更加珍爱生命的体现。 “燕赵悲歌”体现为一种超越“千金” 、超越“生死”的价值观,燕赵文化精神在此具有最为突出的表现。了解到人的生命除了肉体的存在,还

4、有精神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教导人们,突破对自我的一己关怀,寻求更高的价值。燕赵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命价值观。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在“慷慨悲歌”激扬人性的同时,也包含了不少世俗的、物欲和肉欲的不良内容。这些流弊在民间、在当今,也都有不同轻重的表现。其救治方法,则莫过于以风俗治风俗,以文化治文化,以精神治精神,如古人所谓“风教” ,由低而高,由杂而纯,由俗而雅,由外在而内在。 (摘编自张京华“燕赵文化”概念界定的要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燕赵区域虽然毗邻少数民族地区,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但其区域文化还是保持以汉族为主体,以旱地农耕文化为主流的

5、特点。B. 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燕赵文化具有无可否认的“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因此燕赵文化是一种优越的文化。C. 对“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使“慷慨悲歌”这一燕赵文化的特征逐次清晰丰富起来。D. “慷慨悲歌”所体现的超越“千金” 、超越“生死”的价值观,是燕赵文化精神的突出表现和重要内涵,具有人生方面的教导意义。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受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政治地位等的影响,燕赵区域逐渐形成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表现出“慷慨悲歌”的文化特色。B. 燕太子丹与荆轲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知己” “知音”的价值观

6、念,这种价值观念正是“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产生的主因。C. 汉末曹魏时的曹操和唐代的高适等人之所以能成为燕赵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诗或雄峻古朴,或慷慨悲歌。D. “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在数世纪后的明清之际仍然存在,已成为燕赵区域重要、悠久、稳定的文化符号。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燕文化和赵文化来源不同而且各具特征,但二者的文化内涵大体接近而趋同,具有共同的文化基调,故被人合称为“燕赵文化” 。B. “慷慨悲歌”是一个由现实生活的落后而产生的情结,是历经碰撞、冲击、转变以至升华,最终才形成的有地域特征的文化性格。C. 燕赵文化是

7、北方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其表现可以了解到北方地区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部分特点。D. 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其内容良莠不齐,如今在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世俗的、物欲的不良内容,有待人们采取恰当的方法来救治。【答案】1. C 2. B 3. D【解析】1. 试题分析:D 项对第 5 段的相关内容进行转述,选项转述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逐次清晰丰富起来缺少文本依据,二是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与特征逐次清晰丰富起来并无因果推理关系,选项用使字加以概括违背原文,与原文逻辑不等值。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2. 试题分析:B 项转述时把机制替换成主因,是偷换概

8、念。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风景树朱道能当二货提着两瓶好酒,去看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时,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鹅似的。“砰砰” ,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不一会儿,二货跑出门,脸紫得像茄子:“你个老东西,就跟树过一辈子吧!”一村人都明白,爷俩一定是为卖银杏树的事杠上了。据幺爷讲,这棵银杏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只听这银杏湾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风景了。夏日,郁郁葱葱的树冠,犹如一把绿色大伞,撑起一片阴凉。一村老少,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大人随意闲聊

9、,小儿绕树嬉戏。待到深秋,树下便是一地金黄。村人就捡拾回去,好生收藏。有长癣生疮的,熬水一洗;有破皮流血的,揉碎一按;有血高晕眩的,泡茶一饮于是,常有人谢幺爷。他听了,一摆手:都是托先人的福哩!眼下有人出高价,要买幺爷这棵银杏树。谁呢?就是村长大军。大军原本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后来作为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被招贤回乡,当上了村长。大军一上任,立即带来一个致富项目:卖风景树。所谓风景树,就是漫山遍野的松树、柏树、杉树什么的。只要连根刨起,缠上草绳,运到城里一栽,就变成城里人的风景了。一时间,寂静的山林里,野鸡惊飞,山兔乱窜。再聚到银杏树下,村人的话题便出奇地一致:谁谁又卖了多少棵树,谁谁又挣了多少

10、钱正说得热闹,一直闷坐一旁的幺爷,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败家子!”村人面面相觑,然后讪着脸,散去了。银杏树下,便陡然冷清了许多。大军却常来,尽管问候十句,幺爷也难“嗯”上一声。一天,大军神秘地压低声音:“幺爷啊,有人想买银杏树,给你出这个价”他张开巴掌,五个手指伸得直直地。幺爷吧哒着烟,望着地。“五千,五千啊!我的幺爷!”大军把手掌伸到幺爷脸前。幺爷吧哒着烟,又去看天。“这样吧,再加一千”幺爷站起身。“七千,七千怎么样?不能再高了!”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再去问你娘,看你是吃奶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大军狠狠地朝银杏树踹去,旋即又龇牙咧嘴地抱脚乱跳。这事让二货老婆知

11、道了,脚跟脚地赶到大军家里。讲好一万元的价钱后,她一个电话,把在外打工的二货连夜叫了回来这一天,幺爷正坐在树下打瞌睡。大军来了,板着脸说:“我代表村委会正式通知你,咱们村最近招商引资了家化工厂,需要拓宽进村公路这棵银杏树在规划线上,要限期移走,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幺爷“霍”地站起身:“你敢”大军冷笑道:“我是不敢,但是上级领导敢。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天王老子也要为它让道!”没几天,施工队果真开进山来。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村人热血沸腾。就连蹲在茅坑上,也不忘拿根树棍,在地上划拉着征田补偿款的数目。至于幺爷有多少天没出院门了,恐怕只有村医才清楚。等再出门时,一向硬朗的幺爷,竟然拄起了拐杖。他

12、锁上大门,颤巍巍地出了村子。几天后,幺爷回来了。再过几天,幺爷又走了。当公路一步步向银杏树逼近时,幺爷回来了,身后还多了几个陌生人。他们径直来到银杏树下,又是测量,又是拍照,一脸的兴奋。村人先是疑惑地张望,恍然后便一下子围过来:哈,幺爷要卖银杏树了!正在打牌的二货老婆,把麻将一推,反穿着鞋跑过来,嘴里直嚷:“卖多少钱?卖多少钱啊?”来人笑了:“多少钱?无价之宝!我们是文物局的,专门来登记保护这棵活化石的”气喘吁吁赶来的大军,张着嘴巴,半天没换过一口气来。幺爷走的时候,正是深秋。村医像往常一样,背着药箱,过来给幺爷挂药水。因为化工厂刺鼻的怪味,幺爷一直咳嗽不止,远远就能听见。今天却异常安静,安静

13、得让人心慌。村医喊着幺爷,急急地推开院门当二货老婆打着哈欠过来时,村医拿出一张纸,是幺爷提前交给他的遗嘱: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银杏树下安葬骨灰的那天,来了许多人,有领导,有记者。因为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火化并树葬的农民。银杏树下,面对镜头,大军侃侃而谈,谈在自己的带领下,银杏湾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涌现出了田有根(幺爷的大名)这样的村民典型最后,领导把装有奖金的红包,递给死者家属。就在二货还在发愣的当儿,二货老婆从后面伸手抢过来,捏了捏,嘴角不由往上一翘。当发现镜头正在对准自己时,便用手捂着脸,大声悲号:“我的亲爹啊,您咋舍得抛下我们走了啊”树葬的小坑挖好了,装骨灰的布包缓缓打开。

14、大军抢在镜头前捧起一把骨灰,边撒边念叨:“幺爷啊,咱银杏湾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您老就安心地去吧”“噼噼啪啪”为幺爷送行的爆竹,在银杏树下,骤然响起。一树的银杏叶,簌簌而下,如同漫天的纸钱,飘撒在幺爷的骨灰上(选自 2008 年小小说选刊第 24 期,有删改)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 “野鸡惊飞,山兔乱窜”生动形象地呈现了野生动物们受到惊扰慌乱逃窜的景象,以小见大,表现了“卖风景树”这一项目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B. 村医是小说中的次要角色,但作用不可小视,他在幺爷生病期间对幺爷嘘寒问暖,悉心照料,与二货夫妇对待幺爷的无情无义形成了鲜明对比。C.

15、 在幺爷的葬礼上,二货老婆“捏了捏”奖金红包, “嘴角不由往上一翘” ,看到镜头对着自己,马上又“悲号”起来,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她的见钱眼开、冷漠虚伪。D. 病重的幺爷独自一人生活,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生前寂寞,临终凄凉,葬礼上却热闹非凡,这种对比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E. 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从二货游说幺爷卖树,到大军利诱、威胁幺爷卖树,到幺爷找来文物局保下银杏树,到幺爷去世、大军表功等,事件繁多却有条不紊。5. 小说中幺爷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银杏树”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4. AC 5. 倔强刚直,意志坚定。幺爷坚决守护古

16、老的银杏树,面对儿子的情感拉拢和村长的利诱威逼,没有丝毫的动摇妥协。有眼光,有远见。幺爷为乡村环境被破坏而痛心,斥责村长的见利忘祖,斥责村人卖树求富的“败家子”行为。冷静睿智。在施工队强行推进,银杏树面临毁灭之际,幺爷借助文物局的力量,保护了银杏树。思想开明。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死后火化并树葬的农民,是一个摒弃了传统丧葬观念、有环保意识的人。 6. 银杏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从二货提酒去幺爷家游说卖银杏树一事写起,以村长大军与幺爷围绕银杏树展开的较量为主要情节,以银杏树叶飘落在幺爷骨灰上收尾,银杏树贯穿于小说始终,是各方矛盾的焦点。银杏树是小说抒情的载体。小说五六七三段对银杏树的描写,具有浓

17、郁的抒情色彩,突出了银杏树在村人生活中的意义;小说最后一段描写银杏树叶如漫天纸钱飘撒在幺爷骨灰上的动人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对幺爷的哀思。银杏树衬托了幺爷的形象。银杏树古老而充满生机,用自己的阴凉和金黄的树叶给村人以庇护,就像幺爷年高而睿智,为守护银杏树、守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而斗争不止。银杏树是乡村传统文明的象征。银杏树历史悠久,是先人给予后人的荫庇,也是质朴、和谐、宁静的乡村文明的象征。【解析】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D 项, “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

18、”错误,小说前半部分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从“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这一段可知,二货被老婆叫回来劝说幺爷卖树,发生在听说大军利诱幺爷卖树失败之后。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

19、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的选项 D 考核内容,选项 ABCE 考核手法。其中 ACD 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5.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中幺爷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言,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立刻。阅读小说理清情节:幺爷坚决守护古老的银杏树,面对儿子的情感拉拢和村长的利诱威逼,没有丝毫的动摇妥协。幺爷为乡村环境被破坏而痛心,斥责村长的见利忘祖,斥责村人卖树求富的“败家子”行为。在施工队

20、强行推进,银杏树面临毁灭之际,幺爷借助文物局的力量,保护了银杏树。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死后火化并树葬的农民,是一个摒弃了传统丧葬观念、有环保意识的人。这些情节的概述表明他是一个倔强刚直,意志坚定,有眼光,有远见,冷静睿智,思想开明的人。点睛:鉴赏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基本要点包括人物的性格和思想特征,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等。方法一般有:在把握文章背景和作者情感倾向的基础上,依据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分析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将人物置于文中的具体事件和特写中去把握。善于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叙述人称的选择及作用;叙述顺序的安排;各种描写的特点及作用。从选材剪裁角度分

21、析: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6. 试题分析:题干是“银杏树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小说中重要物象的作用的能力。在理解小说文意的基础上做题。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杠面作答。首先要熟知物象的一般作用:突出人物的性格,揭示深化主题;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严谨的作用;衬托环境,或具有象征意义。然后再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小说从二货提酒去幺爷家游说卖银杏树一事写起,以村长大军与幺爷围绕银杏树

22、展开的较量为主要情节,以银杏树叶飘落在幺爷骨灰上收尾,银杏树贯穿于小说始终,是各方矛盾的焦点。这样银杏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五六七三段对银杏树的描写,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突出了银杏树在村人生活中的意义;小说最 后一段描写银杏树叶如漫天纸钱飘撒在幺爷骨灰上的动人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对幺爷的哀思。这样银杏树是小说抒情的载体。银杏树古老而充满生机,用自己的 阴凉和金黄的树叶给村人以庇护,就像幺爷年高而睿智,为守护银杏树、守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而斗争不止。银杏树衬托了幺爷的形象。银杏树是乡村传统文明的象征。银杏树历史悠久,是先人给予后人的荫庇,也象征质朴、和谐、宁静的乡村文明。实用类

23、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下列小题。美天文学家提出星光罩理念在搜寻太阳系外行星时,遇到的最主要阻碍不是太空光学望远镜有限的观测能力,而是恒星发出的强烈星光。它淹没了恒星周围行星的反射光,让人们无法观测行星。至今,在解决星光问题上,科学家采用的常规做法是在太空光学望远镜的镜头前安装遮光罩来遮挡星光。然而,遮光罩的方法存在局限性,部分原因是光线在遮光罩周围会产生衍射,从而影响对太阳系外行星的观测。美国著名天文学家、科罗拉多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韦伯斯特凯什宣称找到了解决星光问题的更好方法将遮光罩从太空光学望远镜前取下,放置到太空中。据 7 月 6 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介绍,凯什基于 19

24、世纪法国物理学家菲涅耳创立的光学理论,设计出一种专门用来搜寻太阳系外行星的太空望远镜系统,这一系统由“恒星遮光板”和太空望远镜两部分组成,该星光罩呈花瓣形状,直径大约 35 米,安放在离太空光学望远镜 2 万公里的太空中, “花瓣”用来遮挡恒星的光芒,而“花朵”中间的孔洞可以供行星发出的微光通过。这不仅能够免去光线衍射现象,同时也能几乎完全阻挡住强烈的恒星星光。当天文学家要聚焦观测某个特殊的星系时,他们可以让星系、太空中的星光罩和太空光学望远镜处于三点一线,最终在没有星系星光干扰的情况下研究恒星附近的行星。凯什介绍说,他用计算机模拟和 1/1000 大小的模型对花瓣形状的星光罩进行了测试,两者

25、的结果均显示星光罩能够极大地减少星光的干涉作用。如果将星光罩同先进的望远镜(如美国宇航局计划于 2013 年发射的韦伯太空望远镜)相结合,天文学家就可以直接获得太阳系外行星的成像。凯什估计,星光罩和光学望远镜这种一前一后的设计能观测到远在100 光年处的行星,因此在以地球为球心、半径为 100 光年的宇宙天体中,那些类似太阳系的星系都可以是其研究的对象。对于凯什提出的方案,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太阳系外行星专家马克库兹内表示,星光罩的概念没有得到相关的检验,因此可能会出现无法意料的技术问题。加州工学院的太空望远镜专家查尔斯贝奇曼就认为,让星光罩精确地在某个位置稳定一定时间以便望远镜捕捉

26、到行星图像也许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凯什表示,最新提出的设计方案比现有的方法具有更佳的光学特性,因此值得深入研究。凯什说, “恒星遮光板”可以让恒星发出的光芒衰减百亿倍,使太空望远镜能观测到行星,甚至辨认行星上大陆、极地和海洋等地貌特征,以及甲烷、氧气和水等可能与生命有关的物质。7. 下列关于“星光罩”的功能的解说,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避免光线的衍射现象。 B. 研究恒星附近的行星。C. 阻挡强烈的恒星光芒。 D. 利于行星的微光通过。8.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 星光罩理念的提出目前尚处于一种理论的假设阶段,还没有经过相关实践的检验.B. 让星光罩长时间精确地固定在某一位

27、置,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具有一定的难度.C. 在星光罩的作用下,天文学家可以通过太空望远镜捕捉到太阳系外行星的图像.D. 凯什通过多种测试发现,星光罩能够极大地减少恒星发出的强烈星光的干涉作用.9. “最新提出的设计方案比现有的方法具有更佳的光学特性”中“具有更佳的光学特性”所指的一项是A. 不仅能够免去光线的衍射现象,又能几乎完全阻挡住强烈的恒星星光.B. 这一系统由“恒星遮光板”和太空望远镜两部分组成.C. 能使星系.太空中的星光罩和太空光学望远镜处于三点一线.D. 它将遮光罩从太空光学望远镜前取下,放置到太空中.10.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科学家们在探索太阳系外的行星时

28、,由于忽视了行星周围反射光线的存在,加之受望远镜视程的限制,所以无法观测到行星.B. 星光罩和光学望远镜配合使用能够观测到很远很远以外的行星,因为这一方案比现有的方法具有更佳的光学特性.C. “恒星遮光板”可以让恒星发出的光芒衰减百亿倍,那么,在不远的将来,科学家一定能够将其长时间固定在太空中.D. 尽管凯什宣称找到了解决星光问题的更好方法,但是,人们要通过望远镜观察太阳系外的行星尚需假以时日.【答案】7. B 8. C 9. A 10. D【解析】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星光罩的功能的解说,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

29、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 项,这是星光罩和太空光学望远镜两者结合起来运用的功能。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 项,在星光罩没有得到实践证实的情况下,天文学家通过望远镜观察太阳系外的行星的图像还十分困难。9. 试题分析:题干是“最新提出的设计方案比现有的方法具有更佳的光学特性中具有更佳的光学特性所指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文章第二段说“

30、设计出一种专门用来搜寻太阳系外行星的太空望远镜系统,这一系统由恒星遮光板和太空望远镜两部分组成,该星光罩呈花瓣形状,直径大约 35 米,安放在离太空光学望远镜 2 万公里的太空中, 花瓣用来遮挡恒星的光芒,而花朵中间的孔洞可以供行星发出的微光通过。这不仅能够免去光线衍射现象,同时也能几乎完全阻挡住强烈的恒星星光。 ”筛选并整合文章第二段的信息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是 A 项,10.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以偏概全,部分原因是光线在遮光罩周围会产生

31、衍射。B 项,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C 项,说“科学家可以将其长时间固定在太空中” ,于原文无据,系无中生有。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

32、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下列小题。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

33、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1)非铦于钩戟长铩也(_) (2)非抗于九国之师(_)(3)序八州而朝同列(_) (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_)12. 选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 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 小学而大遗 B. 以为桂林。象郡C. 秦以区区之地 D.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13. 选出下列分析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B. 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意在直接点出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C. 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

34、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D.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的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14. 翻译下列语句。(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答案】11. (1). 锋利 (2). 匹敌、相当 (3). 排列座次,这里是招致、统制 (4). 变小 12. C 13. B 14. (1)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 2)这种说法与拿刀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

35、不同?(3)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通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解析】1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12. 试题分析:区区:形容数量少或不重要。A、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B、以为:(古义)把当做;(今义)认为。D、山东:(古义)崤山以东地区;(今义)中国一个省份。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3. 试题分析:意在点明:秦朝

36、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它不施行仁政。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7、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小弱” ,变弱变小;“固” ,险固;“自若” ,像从前那个样子。 (2) “所以” ,是用来;“者也”判断句。 (3) “生” ,本性;“假” ,借助。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下列小题。被檄夜赴邓州幕府元好问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注:“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春官:指礼部,礼部掌管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首

38、句中“鸟羽轻”是指诗人把插有鸟羽的征召文书看得很轻,表现其不在意。B. “敝裘赢马月三更” ,紧承首句, “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 ,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C. “未能免俗私自笑” ,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D. 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E. 本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言简意丰、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16. 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答案】15. AC 16. 希望终老田园:怎不怀归的心情和此生只应与田园相伴到老的感慨心念国事:官府文

39、书到了,半夜三更奔赴邓州幕府;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官有程” ,与“只合田间老”的矛盾(“怎不怀归”与“官有程”的矛盾)【解析】 (1)试题分析:A 项, “看得很轻,表现其不在意”分析错误。 “鸟羽轻” ,意义双关:一指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类似后来的“鸡毛信” ,表示紧急;二是指传送之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这三个字,把征召的紧急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已经暗含不得不急赴之意。C 项, “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错,全句意思是说:我未能免俗,所以应聘出来做官;但是,自己对此也感到可笑啊。所以,作者的情感应该有些复杂,更多的是苦笑,自嘲自己不能免俗。(2)试题分析:此首诗思

40、想感情比较复杂,分析的时候要抓住上下句意的联系推断。首句“幕府文书鸟羽轻”已经暗含不得不急赴之意,第二句即紧承首句,不仅明白表现了赶路之早,而且隐含着国家时局的艰难和个人心境的伤感。第二联进行内心的自我省察, “未能免俗” ,是借用古人成语,有自我解嘲之意;“岂不怀归” ,意思是说:我并不是不想家啊,但国家又有急难,不得不立即动身,表现了他以国事为重的可贵精神。第三联写景,流露出了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之情。最后一联明白地道出了自己希望终老田园,不愿出来做官的想法。然而,作者又在马不停蹄地向前赶路,他的以国家为念的思想,其实是战胜了个人意愿的,只是有些矛盾罢了。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41、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名篇名句默写17. 按要求填写下面的句子。(1)李白的 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

42、句子是:“ _ , _ ”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_ , _ ”这两句,形容的是一种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_ , _ 。(4)韩愈在师说中体现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 _ , _ 。【答案】 (1). 飞湍瀑流争喧豗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别有幽愁暗恨生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位卑则足羞 (8). 官盛则近谀语言运用18. 填入下面文

43、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离不开酒。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唐代文人之醉酒,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 总是 如果 而 但是 从而B 都 如果 固然 且 因此C 可是 倘若 那么 既 所以D 却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A. A B. B C. C D. D【答案】B

44、【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考查虚词的使用,这个题目属于近几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过的考点。可能是绝大多数考生复习的盲点,大概会令人错愕。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 “总是”:副词,表示一直如此,经常如此,全是,都是。 “都”:副词,表示总括。 “可是”:连词,表转折;副词,真是,实在是。“却”:连词,表转折。前后语境没有转折关系,排除 C 项、B 项。 “既然” ;连词,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常与“就” 、 “也” 、 “还”等配搭。 “如果”:表假设关系,常与“那么” “就”等搭配。后有关联词“那么” ,应选与之搭配的“如果” 。故选 D 项

45、。点睛: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也就不一样。二、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三、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五、不要滥用关联词。例如: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

46、系。滥用“并且” ,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第二句,滥用“但是” ,应删去。19.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倾情投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当地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B. 傅博指导的新一届国家队在东亚四强赛上的表现可圈可点,给已经失望的中国人带来了些许的安慰C. 从老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终于知道了两年来一直在背后默默关怀、爱护自己的竟然是食堂的李师傅D.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翼而飞,这种现象既损害了公民的权益,又危害到了社会的稳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47、。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A 项, “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 项, “可圈可点”: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出色、精彩,值得称道。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项, “闲言碎语”: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含贬义色彩,这里形容的是“老师们” ,不适合使用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使用错误。D 项, “不翼而飞”: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符合语境,使用正确。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

48、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很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金砖国家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都致力于发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并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建设者B. 泡菜、葡萄酒之类的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成本低,质量易于达标,新兴市场国家更容易从这些产品起步,满足特定地区和一定层次的外国消费者,从而取得市场份额C. 我们中国的古代先贤们最关注的不是外在的自然,不是高高在上的天国,也不是纯粹的思辨领域,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心性、人性、生命、社会和人生D. 8 月 12 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度贬值超千点,人民币对美元两天已累计贬值约 3.5%左右但发言人表示,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项,搭配不当, “发动世界经济增长”应改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B 项,成分残缺,可以在“满足特定地区和一定层次的外国消费者”之后添加“的需求” 。D 项, “约”和“左右”重复。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