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古诗阅读(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61120 上传时间:2024-12-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3 古诗阅读(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03 古诗阅读(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03 古诗阅读(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03 古诗阅读(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03 古诗阅读(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4-2025学年 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专题3 诗歌阅读 关于古诗词,课标是这样要求的: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考查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常考考点有标题理解与分析、内容理解与概括、诗句赏析、画面描述、主旨情感把握、开放性试题等。考点一、标题的理解与分析标题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1“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例如“次北固山下”交代了写作的地点是北固山的山脚下。“观沧海”交代了事件及写作的对象。2“读”标题

2、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交代了写作的缘由是: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所以写了这首诗。3“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感情基调。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秋思”暗示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游子漂泊他乡的孤寂。4“读”标题表明的诗歌体裁。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曲牌名,表明这是一首元曲。考点二、内容理解与概括答题技巧:1结合注释,理解句子大意。诗歌语言本质上还是文言文,所以面对一些疑难词语,完全可以用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方法(组词法、语境推断法、成语迁移法、课内迁移法等)进行推断。2紧抓关键词体会情感。关键词可以从三个方面看:(1)体现情感的词句称为“情语”,如“愁”“

3、怨”“喜”“思”“泪”和景物描写等。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景物描写,流露出诗人羁旅的孤单和思乡之情。(2)透露作者感情、感悟、观点态度等的词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陪伴友人到夜郎县的西边,流露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3)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一些意象常常表达固定的意思,如“杨柳”蕴含的是依依惜别之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乡书”“归雁”(因“鸿雁传书”的典故)寄托的是思乡之情。考点三、诗句赏析1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题型一:炼字。回答炼字类试题,在准确理解字词本身意思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明确词性。不同的词性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动词

4、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富有动态美;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叠词增添诗歌的韵律美;数量词具体真实或夸张渲染。(2)明确赏析角度。一般炼字的赏析角度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感官等角度,明确角度后,要根据对应的表达效果作答。题型二:诗句赏析。第一步,明确赏析角度。一般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内容、情感、结构等方面切入。第二步,明确答题方向。2答题要点:赏析角度+分析效果+主旨、情感。考点四、画面描述解题步骤:第一步,找出诗歌或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或意象。第二步,根据景物或意象的修饰语把握其特征。第三步,发挥联想和想象将其描绘成一幅画。描述画面时要注意:不能单纯地翻译句子;忠于原诗句

5、,不可脱离原意;描述人物可适当补充动作、心理描写,描述景物可合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考点五、主旨情感把握 分析把握诗歌主旨和情感,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看诗歌标题;从作者的朝代及当时的背景分析;从诗歌的题材分析;抓关键句、分析典型意象。考点六、开放性试题常见类型:1质疑类:如对诗中的某一句的内容提一个质疑的问题。2感悟启示类:如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解题技巧:解答质疑类试题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可围绕写法、情感等发问,并可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尝试进行解答。针对谈感悟启示类试题,就需将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诗歌内容结合起来,谈谈自己的收获。观沧海主旨:本诗借景抒情

6、,情景交融,借奇特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宏观景象,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主旨: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以景传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和关切。次北固山下主旨: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抒发了思乡念亲之情。天净沙秋思主旨: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真题感知1(2022云南昆明中考)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乙】秋

7、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分别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我会用悲伤低缓的语调朗诵甲诗,因为甲诗描写的是萧瑟凄凉的日暮秋郊之景,流露的是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我会用轻快激昂的语调朗诵乙诗,因为乙诗描写的是明丽的秋景,表达的是作者昂扬奋发的豪情。(语调符合诗歌情感基调,能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即可)【详解】天净沙秋思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流露的是羁旅之苦、思乡之切。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众多鲜明形象的自然景物

8、、浓重的深秋色彩,把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表现出日暮秋郊之景的萧瑟凄凉。故其语调是悲凉、平缓低沉、缓慢的;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明丽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诗中表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昂扬奋发的豪迈情怀。故读起来的语调是轻快、昂扬的,充满动感和喜悦。2(2022湖南永州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9、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态度由来已久。B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C第四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虚实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答案】(1)B(2)“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

10、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详解】(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B表述有误,“我言秋日胜春朝”直抒胸臆,态度鲜明,“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这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乐观、豁达的心境,并没有表达对“春朝”的厌恶;故选B。(2)考查诗歌炼字。首先,明确“排”字的词性,“排”是一个动词。在解释含义时,不要单独分析,要放在句中。首先,这句话说的是“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上”,所以“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其次,动词的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在这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万里晴空,一只鹤一飞冲天,势要冲破白云”的景象;最后,要注意评价作者情感,“排”字展现了一种冲破阻隔、积极向上的力量感,在这里表达了作

11、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3(2023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2)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笛子古筝唢呐编钟二胡 【答案】(1)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澜壮阔。或: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而“波浪涌起”描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 (2)示例:我推荐

12、编钟。编钟之声庄重、洪亮、悠远,符合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波浪”指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洪波”指江河湖海水由高到低剧烈流动扬起的滚滚波涛。“洪波涌起”刻画的是大海波涛汹涌、澎湃的景象,比“波浪涌起”更能够展现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2)本题考查诗歌的主旨。根据乐器的特点与诗文展现的情感主旨来选择即可,如选择编钟,编钟的声音浑厚、庄重。“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实景描写,写所见之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以及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日月之行歌以咏志”是虚写,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将

13、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编钟的声音与诗文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相契合,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4(2023云南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

14、观景象。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答案】C 【解析】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诗句赏析。C“春潮渐退”有误,颔联描写了春潮涨满的壮观景象;故选C。5(2022四川凉山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描写的季节最接近的一项是(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有学生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是否合适?请说

15、明理由。 【答案】(1) C (2)合适,诗句表达的是诗人对远行友人的牵挂担忧、依依不舍之情,所以可以作为毕业季的赠诗送给同学,表达和同学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详解】(1)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知,本诗所写的时间是暮春时节。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写的是初夏;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的是秋季;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写的是暮春;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冬季;故选C。(2)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作答。“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寄情于景,表达了

16、对远行友人的牵挂、担忧、依依不舍,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的劝勉和宽慰之情。因此可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以此来表达和同学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据此理解作答。6(2023四川南充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甲】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乙】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首句气势不凡,先声夺人,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与末句“身在最高层”形成呼应。B乙诗次句以听觉形象补充了首句的视觉形象,渲染出潼关一带独有的氛围,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17、C甲诗第二句用虚写手法写出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展现出诗人蓬勃的朝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D乙诗第三句不说水之奔腾,而说其“犹嫌束”;末句不说山之巍峨,而说其“不解平”。运用夸张手法把山水写活了。(2)结合甲、乙两诗,简要概括两位作者在面对人生阻碍时态度的异同。 【答案】(1)D (2)同:面对人生阻碍时,两位作者的态度均是不屈不挠、勇于进取。异:甲诗作者主张要高瞻远瞩,冷静理智地解决问题;乙诗作者主张勇往直前、冲决罗网。【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D“夸张手法”错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意为:奔腾的黄河流入辽阔的原野还嫌太束缚,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后就再也不

18、知道何为平坦。这两句诗,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河流、高山以人的情感,河水奔流还嫌拘束,山入潼关桀骜不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潼关山水的壮阔,也表现出诗人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因此选项“运用夸张手法把山水写活了”说法错误。故选D。(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的把握。【甲】诗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这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诗人登高抒怀,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而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无论生活或学习,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从中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19、勇于攀登的乐观精神,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乙】诗句“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从河和山方面来写,诗人极目四望: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峰更比一峰高。这样透过壮阔险峻的背景,把潼关写活了。这里的诗人即大山大河,大山大河即是诗人。因为诗人已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大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审美愉悦中,诗人已与大山大河进入了同一

20、状态,彼此相融,浑然不分。这“不解平”的群山、“犹嫌束”的黄河,正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因此【甲】【乙】两首诗的作者在面对人生阻碍时都具有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的态度。但有所不同的是,王安石通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道理,侧重于高瞻远瞩,冷静理智地解决问题;谭嗣同赋予河流险峰以人的情感“犹嫌束”“不解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7(2023湖南益阳中考)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次北固山

21、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注释】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断人行:禁止人行走。况乃:何况,况且。(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是唐代五言律诗,偶数句押韵,颔联与颈联皆为对偶句。B【甲】【乙】两诗分别写到了“归雁”和“雁声”,由此可知都是写秋季景色。C两诗中的“书”都指家书、书信;两诗中的“达”都有“送达、到达”的意思。D【甲】诗流露出淡淡的思乡愁绪,【乙】诗除思念亲

22、人,还寄托着无限的人生感慨。(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你说说该联妙在何处。 【答案】(1)B (2)示例:运用拟人修辞方法,用“生”“入”赋予“日”与“春”以人的情态,海日驱尽黑暗,江春赶走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解析】(1)本题考查比较阅读。B根据甲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知,本诗所写是江上的初春景色。故选B。(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本联工于炼字,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

23、“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提升专练1(2023湖北孝感期中)古诗文默写。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写出了羁旅漂泊的游子的悲痛之情。(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白雪纷纷何所似? 。”写出了谢无奕之女眼中的雪景。(咏雪)“我寄愁心与明月, 。”写出了挚友间真诚的祝福。(李白闻王昌龄左

24、迁龙标遥有此寄)【答案】一夜征人尽望乡 影入平羌江水流 遥怜故园菊 落花时节又逢君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未若柳絮因风起 随君直到夜郎西【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的默写。这本题易错字有:征、羌、怜、菊、逢、肠、涯、柳絮、郎。2(2022湖南长沙期末)【名句橱窗】小宇通过古诗文学习,发现了它们能按主题进行聚合。请你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帮助小宇完成积累卡片。主题古诗文名句秋景秋景在不同的诗人笔下,蕴含着不同的情味,有“峨眉山月半轮秋, ”的憧憬喜悦(李白峨眉山月歌);有“ ,秋风吹散马蹄声”的寂寥辽远(谭嗣同潼关)。乡愁乡愁是内心最易触动的情感,“ , ”中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醒了作者

25、及征人的思乡愁绪(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中北归的大雁,勾起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次北固山下)。【答案】影入平羌江水流 终古高云簇此城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羌、簇、芦、雁”等字容易写错。3(2023江西萍乡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作者回忆重阳节在长安登高的情景。B

26、“无人送酒来”化用了陶渊明的典故。C第三句诗人联想到沦陷都城中的菊花。D诗歌中流露诗人惆怅、凄凉、难以言表的思绪。(2)诗歌三、四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A (2)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着作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A第一句写作者重阳节于军旅途中勉强登上高处远眺,不是在回忆长安旧时情景; 故选A。(2)本题考查对诗歌重要词句的理解。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

27、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乡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所以“故园菊”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早日平定战乱的渴望。4(2023临沂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甲诗首句借助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点明了 时令,渲染了 的氛围;乙诗前两句极具画面感,描绘了一幅月映清江的

28、美景。(2)甲乙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但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暮春 凄凉悲婉 (2)甲诗还表达了对朋友被贬遭遇的同情、牵挂、关切之情;乙诗还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时内心的憧憬之情(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根据甲诗“杨花落尽”可知,诗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为暮春时节,“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诗人通过暮春时节杨花落尽、子规啼叫渲染了凄凉哀婉的气氛。(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诗:王昌龄得罪权贵遭贬官,发配龙标,诗人李白听闻好友被贬写作此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通过暮春时节杨花落尽、子规啼叫的悲凉景象渲染了凄凉哀婉的气

29、氛,表达对友人被贬遭遇的同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思念、关切之情。乙诗:连用“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造成空间的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行船之快,诗人心情之急切,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时内心的憧憬和喜悦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5(2023山东临沂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 (2)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感情基调。

30、 【答案】(1)实景:海水、山岛、树木、丰草、秋风、洪波;虚景:日月星辰。 (2)苍凉慷慨、悲壮激昂。【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文章内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所见,描写了海水、山岛、树木、丰草、秋风、洪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描写了日月星辰。(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需要结合诗句呈现的环境特点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综合判断。诗人虽然写的是秋景,但通过“丛生”“丰茂”可以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通过“涌起”可以感受到海水的澎湃壮阔。这几句诗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

31、汉灿烂,若出其里。”意思是: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这几句是虚写,写出了大海能够吞吐日月的雄伟景象,实际是作者在抒发自己要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所以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悲壮激昂。6(2023陕西延安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yn)_洛阳边。(1)首联中的“ 、 ”两个词语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2)一位同学在默写尾联时,不知横线处应写作“燕”还是“雁”。请你根据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下面的材料,帮助这位同学

32、判断一下此处应写作哪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答案】(1)客路 行舟 (2)此处应写作“雁”。因为王湾诗句表达的是离家日久,羁旅漂泊产生的思乡之情。韦庄诗句中写因秋雁南回,想用归雁来传递家书却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思乡之情,与王湾诗句所表达的情感相同。【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客路”指旅人前行的路,“行舟”说明诗人身在行船之上,点明了诗人的旅者身份,暗含诗人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意

33、思是:寄给家里的书信不能抵达,鸿雁已往南飞。大雁传递家书,以慰相思之苦,“雁”往往和思乡之情联系起来;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写诗人身在异乡,漂泊羁旅,想传递家书,以解相思,所以应该用“雁”字。“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意思是: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这里的“燕”是春天的使者,代表春天来临,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与次北固山下展现的情感不一致,故横线处不使用“燕”字。7(2022湖南长沙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

34、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这种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1)上面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不同的心情。 (2)小宇课堂善于倾听,课后善于总结,这是他整理的笔记,请补充完整。鉴赏锦囊小宇的课堂笔记小宇的整理与思考读诗题,了解诗歌内容赠汪伦从标题的“ ”字可以看出,这是留别诗,它往往表达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赏意象,感知诗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意象: 、 。一切景语皆情语,两个意象渲染了暮春时节伤感的氛围,承载诗人复杂的情感。析修辞,明情意修辞手法:比喻

35、、拟人、夸张“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中运用了 的修辞。【答案】(1)示例:“子规啼”写杜鹃鸟的叫声哀婉凄切,反映了诗人沉重忧伤的心情。“踏歌声”写用歌声送别,悠扬轻快,反映出诗人轻松的心情。 (2)赠 杨花 子规 拟人【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其中“子规啼”,子规,就是杜鹃鸟,一个“啼”字,写出了杜鹃鸟叫声的哀婉凄切,衬托出诗人送别贬谪友人时的沉重忧伤心情。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

36、来踏歌之声。汪伦用歌舞的形式为李白送别,诗人听到节奏整齐、音调悠扬欢快的“踏歌声”,内心自然是轻松愉悦的。(2)本题考查诗歌理解。赠汪伦题目的意思是:在临别之时,写诗赠送给汪伦。标题中的“赠”字表明这是一首留别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第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时令,在景物中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暗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的情境,也就融情入景。用“杨花”和“子规”这两种意象渲染气氛,衬托出诗人送别贬谪友人时的沉重忧伤心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给予抽象

37、的“愁心”以物的属性,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诗人想象着她能够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心之情。8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选出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小令文字精练,只有5句,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B这首小令的首句,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是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是“他”眼中所见,提示着“他”的存在。C这首小令前三句是名词连排,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D这首小令全是“景”语,没有一字抒情,却字字都扣着“情”字来写,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渲染的意境与前后两句不同,联系全诗,简要分析这样写的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