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2025学年 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第13讲 古代诗歌五首一、作者介绍(1)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有陈伯玉集传世。(2)杜甫(712年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王文公”,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又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
2、川先生文集。(4)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代表作有剑南诗稿放翁逸稿等。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合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5)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后人辑有龚自珍全集。二、写作背景登幽州台歌: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望岳: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杜甫开始过一
3、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时,是现见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登飞来峰: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任鄞县(今浙江宁波)知县。三年后任满回临川(今江西抚州)老家探亲,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游山西村:此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己亥杂诗:清道光十九年(1839),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于南北往返途中,写成了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等。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诗人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三、生字
4、注音 怆(chun)然 涕(t) 岱(di)宗 青未了(lio) 曾(cng)云决眦(z) 凌(ln) 鸡豚(tn) 叩(ku)门 吟(yn)鞭 四、词语汇总 1登幽州台歌(1)前:过去。(2)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3)后:未来。(4)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5)念:想到。(6)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7)怆(chung)然:悲伤的样子。(8)涕:指眼泪。 2望岳(1)岱宗:泰山。(2)夫:读“f”。发语词,无实在意义。(3)如何:怎么样。(4)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一带,泰山以北为齐国,泰山以南为鲁国。(5)青:指苍翠的美好山色。(6)未了
5、:不尽,不断。(7)造化:大自然。(8)钟:聚集。(9)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10)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北。(11)割:分。(12)昏晓:明亮和昏暗。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明暗截然不同。(13)荡胸:心胸震荡。(14)曾:同“层”,重叠。(15)决眦:张大眼睛远望。决,裂开。眦,眼眶。(16)会当:终当,终要。(17)凌绝顶:登上最高峰。(18)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3登飞来峰(1)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2)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
6、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3)闻说:听说。(4)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5)望眼:视线。(6)缘:因为。4游山西村(1)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2)足鸡豚(tn):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诗中指猪肉。(3)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4)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5)箫鼓:吹箫打鼓。(6)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6)古风存: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6)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7)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8)叩(ku)门:敲门。 5己亥杂诗(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2)吟
7、鞭:诗人的马鞭。 吟,指吟诗。(3)即:到。(4)落红:落花。六、课文翻译登幽州台歌: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望岳: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登飞来峰: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游山西村: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
8、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己亥杂诗: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七、核心理解(一)登幽州台歌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贤明君主;“来者”是指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2“前不见古人,后
9、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达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感伤。3“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样理解“悠悠”一词的?“悠悠”一词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之感。4“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已不复见,后来的贤君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身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面对茫茫宇宙,只感天长地久,而个人在其中是多么渺小啊,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
10、中来,怆然流泪。5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俯仰古今,看大地茫茫,空阔寂寥,叹自己生不逢明主,内心满怀悲愤,不禁流下了眼泪。(二)望岳1首联从哪个角度描写泰山?写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从远望的角度,用设问的修辞,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壮阔的气势。2你认为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好在何处?“钟”字用得好。“钟”字是“聚集”的意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割”字用得好。“割”字是“分”的意思,泰山把阳光切断,使得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
11、山的高峻挺拔、遮天蔽日。3请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虚实结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峻挺拔。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美景的喜爱之情。4颈联是从作者的感受来写泰山景物的,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心胸震荡;睁大眼睛,看那暮归的鸟群渐渐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使人眼眶欲裂。5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本诗的主旨句,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登飞来峰1借助想象,描绘诗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2、”所呈现的画面。高耸入云的飞来峰上,耸立着巍峨的应天塔,鸡鸣时分,能看见一轮红日从东方缓缓升起。2这首诗中“浮云”“最高层”两词的寓意是什么?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暗喻。比喻眼下的困难、障碍、挫折,也可以看作是奸佞的小人等。最高层:既是实写也是暗喻。比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3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这两句诗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塔的最高层。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衍生意义是: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四)游山西村1请赏析
1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莫笑”写出来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美,“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原意: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戴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两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热爱、向往之情。5提炼出这首诗中关于“民俗”的信息。 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土地神,祈求丰收。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妙在何处? 妙在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且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上句通过“疑”字把徐行山西村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之感,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所见的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五)己亥杂诗1请
15、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这两句是怎样写“离愁”的?画面:在弥漫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西下,我挥舞着马鞭远离京城,向东奔向远在天涯的家乡。赏析: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情景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心情的痛苦和决心之大。2“吟鞭东指即天涯”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诗人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该如何理解?从这两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散,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红”喻自己辞官,“春泥”喻平民百姓,“花”喻朝廷。在这里,诗人以落花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
16、和命运。在形象的比喻中表现出一种不甘自弃、昂扬奋进的精神。启示: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不要自我放弃,要继续奋斗,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4诗人辞官离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是怎样的?既有解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八、课文主题1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悲伤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2望岳紧紧围绕诗题中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3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
17、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思想境界。4游山西村写作者到山西村做客,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陶醉,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和闲适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5己亥杂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九、写作特色1登幽州台歌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18、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2望岳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乃后出之作难以企及。3登飞来峰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
19、更加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4游山西村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5己亥杂诗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情景交融,比喻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十、默读课文填空(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十一、
20、出自本文的成语1山重水复:山峦重叠,水流盘曲。2柳暗花明:形容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也比喻经过一番曲折后,出现新的局面。多指由逆境转变为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顺境。考点一:课文背诵与默写例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伤感诗句是: , 。(2)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 ? 。(3)望岳中想象登上泰山之巅,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4)登飞来峰中,诗人触景生情,直抒胸臆,用“ , ”来阐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5)己亥杂诗中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
21、和命运,且代落花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 。(6)游山西村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 。(7)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 , 。【答案】(1)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2)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4)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5)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6)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7)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注意“岱、凌、览、豚”这几个字的书写。考点二:正确朗读课文例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2、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答案】D【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考点三:理解词义例3下列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独怆然而涕下(悲伤的样子) B决眦入归鸟(眼眶)C拄杖无时夜叩门(没有时间) D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的马鞭)【答案】C【解析】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考点四:理解课文内容例4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
23、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D己亥杂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
24、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本课诗歌内容的理解。C项中“写景抒情诗”应改为“记游抒情诗”。考点五:古代文化常识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望岳首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的是泰山,泰山素有“五岳之首”之称。B王安石登飞来峰首句“飞来山上千寻塔”中的“寻”为古代的长度单位,“千寻”是泛指很高的意思。C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也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之后是惊蛰,清明之后是谷雨。D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后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答案】C【解析
25、】C项,立春之后是雨水,雨水之后才是惊蛰。基础过关1下列诗句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独怆(chung)然而涕(d)下。 B岱(di)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le)。C荡胸生曾(zng)云,决眦(z)入归鸟。 D莫笑农家腊(l)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n)。【答案】答案:D【解析】A涕t。B了lio。C曾cng。故选D。2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1)诗中描写空间辽阔,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的孤独寂寞、悲哀苦闷之情的句子是: , 。(2)望岳中,虚写泰山的秀美,实写泰山的高大,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 , ”表达了自己为实现政治抱
26、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4)龚自珍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的气概的诗句是: , 。(5)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表现村中热闹非凡、民风淳朴的语句是: , 。(6)游山西村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人生之路回环住复,有时像是陷入绝境,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让人心生“ , ”的感叹。【答案】(1)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3)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4)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5)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6)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本题考查名句
27、名篇默写。注意“怆、涕、鞭、萧鼓、疑”等字词的书写。3下面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主题角度看,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以及寂寞苦闷的情绪。B从艺术表现角度看,这首诗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第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C诗人“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与空间的寂寥。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诗人因此有感而发。【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人“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理想来不及实现。故选C。4对望岳的理解
28、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无法形容,含惊叹仰慕之情。B颔联中的“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C颈联写层云升起,飞鸟归林,暗含诗人归隐山林的志趣。D尾联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其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C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意思是: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心胸震荡,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形容山川秀美,震撼心灵,令人难以忘怀。没有要归隐山林之意。故选C。5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
29、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义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心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登飞来峰一诗内容的理解。D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表达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野的意思。因此,D项理解不准确。6下面对游山西村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待客的盛
30、情。B领联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C颈联“箫鼓追随”“衣冠简朴”写出村民们吹箫打鼓欢快劳动的热闹场面。D尾联诗人渴望乘着月色随时到古风犹存的农家串门,突出了主客深厚的情谊。【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C有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是: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箫鼓追随”写出村民们吹箫打鼓、祭社祈年的风俗,“衣冠简朴”是赞美古老的乡土风俗。颈联描述的是农人们欢庆“春社”的习俗,吹箫打鼓是为了庆祝节日,而非写“欢快劳动的热闹场面”。故选C。提升专练一阅读诗歌,回答各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
31、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感知文本】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州台是燕昭王为招揽贤士而建的高台。B诗歌前两句中的“古人”和“来者”分别指古代的贤君和后世的贤人。C“悠悠”两字既写出了天地之间空旷无边的景象,也写出了时间的悠远。D本诗语言苍凉奔放、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充满艺术感染力。【感悟意境】8小豫读完本诗后认为,与课本所配的插图(图1)相比,图2更符合本诗的意境。你认为哪幅插图更好?请说明理由。图1 图2 【答案】7B 8示例一:我认为图1更好。本诗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哀叹。图1既
32、展现了作者登台怀古的具体画面,又细腻生动地描画出诗人忧郁惆怅的神态。画面与本诗的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情感更加契合。示例二:我认为图2更好。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抒发了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壮志难酬的惆怅和孤寂之感。图2既展现了诗人登台怀古的具体画面,又以远景凸显了天地之苍茫与诗人之孤单渺小。画面与本诗的内容和整体意境更加契合。【解析】7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B“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后世的贤明君主,所以“分别指古代的贤君和后世的贤人”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故选B。8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为开放性试题,首先选择插图,然后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33、二、阅读古诗词,完成各题。【甲】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乙】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诗中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并由望岳联想将来的登岳。B【乙】诗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且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极写登临之高险。C【甲】诗写山,突出其连绵不绝、高大巍峨,为抒情做铺垫;【乙】诗用神话传说突出山峰神秘,为议论做铺垫。D【甲】【乙】两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而且都阐明了发人深省的道理。10这两首诗中都写
34、到了“云”,请说说【甲】诗中的“曾云”与【乙】诗中的“浮云”有何区别。 11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从【甲】【乙】两诗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解释它在原诗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答案】9C 10“曾云”即“层云”,指山腰间层出不穷的团团云气,借此表达诗人心胸震荡;“浮云”喻指奸邪小人,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诗人借“不畏浮云”表现不畏艰难的气概。 11甲诗画线句原意: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衍生意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乙诗画线句原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
35、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甲乙两句任选其一回答)【解析】9本题考查理解诗句。乙诗“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思是: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闻说”表示“听说”之意,表现这个说法是传闻,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此处未体现神话传说。故选C。10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甲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意思是:升腾的层层云气,使心胸摇荡;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隐入了山林。其中“曾”同“层”,“曾云”即层云,指山腰间层出不穷的团团云气。生动形象表现作
36、者登泰山所看的景象,让自己心胸震荡,借“曾云”侧面突出泰山高大巍峨。乙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浮云”喻指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奸邪小人。诗人当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准备要干一番大事业,他不畏前路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借“不畏浮云”表现无所畏惧、意气风发的豪迈气概。11本题考查诗文中寄寓的道理。甲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在那里俯瞰那众山,而众山那时就会显得极为渺小了。这两句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其傲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启发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克服困难、勇攀高峰,这样才能俯瞰一切。
37、乙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启发人们: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思想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不会随意被事物的假象迷惑。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2阅读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歌前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态,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
38、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1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2C 13表达了作者离开京城的忧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但是仍然想要为国家出力、效忠于国家的爱国情怀。【解析】12本题考查诗歌赏析。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题干中“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表述错误。故选C。13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情感。“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离愁”一词直接表现了自己离开国京城的忧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9、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诗人说它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却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甲】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乙】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4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倾其所有的盛情。B【甲】本诗笔调低沉
40、、抒情,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C【乙】诗第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D【乙】诗第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15两首诗的尾联表达出诗人相同的什么样的志趣与愿望? 【答案】14B 15都表现出诗人喜爱农家生活、留恋自然风光、渴望归隐田园的恬淡宁静的志趣与愿望。【解析】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理解不恰当。【甲】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流畅绚丽,开朗明快,超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畴,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颈联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