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
2、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12分)1(本题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襟怀(jn)宽宥(yu)麾下(hu)自惭形秽(su)B云霓(n)憎恶(zng)轻觑(q)金戈铁马(g)C积攒(zn)几案(j)坍塌(dn)悄无声息(qio)D广袤(mo)挟持(ji)沼泽(zho)抽丝剥茧(b)2(本题2分)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
3、?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A炉火纯青内涵出类拔萃境界 B融会贯通内涵更胜一筹情境C尽善尽美内容脱颖而出境界 D出神入化内容遥遥领先情境3(本题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烟波无际,天水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C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水明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D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后,仁人志士忧患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4(
4、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读文章时应该避免断章取义,这样才不会曲解文章的意思。B见字如面中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表演形式,一盏灯、一方讲台、一群听众构成了节目清丽的画风。C数字阅读带给人们轻松愉快的享受之时,传统阅读留给人们的文化韵味和思想深度是否会荡然无存?D青年学生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方,还可附庸风雅。”5(本题2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
5、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ABCD6(本题2分)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B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C“必须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句中的划线词都是形容词。D“不但还”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二、句子默写(共6分)7(本题6分)古诗文名句填写(1)杜甫的望岳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_,_。(2)家在哪里?崔颢在黄鹤楼中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则说“_?_”。(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劝
6、勉友人友情可以破解时空阻隔的名句是:_,_。三、综合性学习(共5分)(本题5分)班级开展“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自强不息”一词出自周易,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强,持之以恒,努力奋进。【材料二】因为儿时的一场疾病,湖南90后女孩江梦南患上了极重度神经性耳聋。但是她没有向命运妥协,而是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考取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坚强少女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因此入选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材料三】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7、指出:“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8(2分)仿照示例,写出下表中诗文名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内涵。诗文名句内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不畏艰难,求索不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_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_9(3分)假如【材料二】中的江梦南来到了你们学校,你们班级邀请她做了一次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请你以班长的身份写出听完演讲后想对她说的话。四、诗歌鉴赏(共6分)10(本题6分)去蜀杜甫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
8、游?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注】公元765年,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去世,诗人失去在蜀地的依靠,结束相对安定的生活,被迫携家眷离开成都。(1)简要分析“白鸥”意象的作用。_(2)有人认为,去蜀的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表达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请你分析原因。_五、对比阅读(共11分)(本题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
9、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10、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日:“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节选自范仲淹传)11(2分)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1)去国怀乡()(2)以母在时方贫()(3)微斯人()(4)人不能堪()12(2分)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A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B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
11、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C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D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13(4分)翻译下列句子。(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2)妻子衣食,仅能自充。_14(3分)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说说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_六、现代文阅读(共20分)(本题8分)把文化的灯火拨得更亮世界读书日前后,各种阅读推广活动举行,大江南北,书香浓浓;天气渐暖,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文化馆、红色文化遗址等人潮涌动,“文化游”广受青睐;多地文化惠民演出季活动启动,送戏下乡、优秀剧目展演等,为人们送上缤纷文化佳宴。金光华董事长说放眼神州大地,丰富多彩的
12、文化活动、高品质的文艺作品,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一抹抹亮色。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十年,我国文化建设气象万千,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从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推进复兴文库等重大文化工程,到觉醒年代山海情只此青绿等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从“非遗热”“考古热”“博物馆热”等蔚然成风,到群众歌咏、广场舞展演、乡村“村晚”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日益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兴起的文化风尚,见证着我国文化建设迈向新高度,推动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再上新台阶。2
13、020年6月,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簿上写下的感言,让无数网友泪目。“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余生永不忘你”,这位农民工的“图书馆情缘”,背后正是不断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给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重视文化民生,让越来越多人得到了审美的享受、精神的滋养。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只有把文化的灯火拨得更亮,才能更好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文化建设是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业。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
14、祉的关键因素。4月初,四川大凉山深处木耳小学的孩子们,写下了一份“心愿书单”;几天后,100册爱心图书从四川成都来到了海拔2000多米的木耳山上,让孩子们雀跃不已。一次跨越500多公里的书香传递,为孩子们探索更大的世界增添助力。新征程上,大力推进文化建设,让文化的灯火照亮每一个人,让文化的力量启迪每一颗心,一定能为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更丰厚的滋养,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提供更强大的动力。(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有删改)15(2分)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高品质的文艺作品谈起,引出论题。贴近生活,自然亲切。B第段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强调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15、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C第段画线句中的“任何时候”一词,指代的是“船到中流、人到半山”之时。D第段总结全文,呼应标题,号召人们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把文化的灯火拨得更亮。16(3分)文章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_17(3分)请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_(本题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让我抱抱你郑玉超小时候家里穷,揭不开锅,他很瘦。母亲去世早,父亲独自拉扯他,很不容易。见他身子单薄,父亲很心疼,常会说,儿子,让我抱抱你。每一回,他都很听话,让父亲抱。每一回,父亲都能轻轻将他抱起。父亲心底满是酸涩,觉得自己没本事,不能让儿子长得壮实,哪怕就胖一点点。每到夏秋时节,父亲
16、就光着胳膊,去沟渠里摸些河蚌和田螺。父亲常笑逐颜开,带回一篓的战果。一次,他用小手,为父亲拭去脸上的汗水,手指不小心沾到了自己的舌头,咦,父亲的汗水好咸。父亲将河蚌、田螺洗净,放到锅里煮,剔出肉,洗净,再加佐料,清炒。油水虽少,可在他看来却是道不可多得的荤菜,是美味佳肴。他吃得很尽兴。见父亲没动筷,他很好奇:“爸爸,很好吃呢!你不喜欢?”父亲笑笑,说:“我不爱吃,盆里还有好多呢。我要是喜欢,能舍得拿到集市上去卖?”怕儿子不信,父亲又道:“你看我这身板,不能再吃了,要是胖了,动作会慢,还没有河蚌田螺快,就捉不到它们了。”边说,父亲边张开嘴巴,舌头一伸一缩,学着河蚌,慢慢走动。他笑出了眼泪,觉得父
17、亲比戏台上的人还厉害。他忽然想到,父亲现在是只河蚌了,当然不爱吃河蚌了,天底下,哪有河蚌吃河蚌的道理呢?不过,他可没有想到父亲这只河蚌为什么会亲手捉河蚌。渐渐地,他长大了,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博士毕业,他留在了大城市工作。几年之后,他有了自己的公司,在城里又有了自己的房子。他常回老家,想将父亲接到城里。父亲死活不同意,说,农村山好,水好,总之,一切都好。父亲听人说过,城里人不容易,吃的穿的,不知比农村贵多少倍。何况,儿子开公司没几年,钱得算计着,得花在刀刃上。每一回,父亲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一回,他都自信而来,失望而归。这一回,他决定不听父亲的,硬生生将父亲接到了城里。宽敞的客厅里,父亲局促
18、地站在里面,显得很瘦小。望着父亲清癯的脸庞,他心底一阵疼。愣了会,他突然张开手臂,说:“爸爸,让我抱抱你。”父亲怔怔的,有点恍惚,一时没明白儿子的话。他快步走到父亲身边,说,抱抱你。父亲的脸倏忽红了,像一块酱紫色的布。父亲不好意思地躲闪。父亲终究禁不起他的恳求,红着脸,让他抱。他没费多大劲,就将父亲抱离了地面。父亲轻飘飘的,像是空气。“爸,你怎么这么轻?”他轻声问,眼前一片模糊。父亲笑,说:“人老了,哪有不变轻的?”“我去集市上,买点鱼虾回来做给你吃。”他说。父亲眼睛躲闪着,又笑:“我从不爱吃那些东西,连田螺河蚌都不吃,你忘了?”他心里疼得慌,央求道:“爸,那我就带你出去吃点好的。”父亲咧开大
19、嘴他看到父亲的牙齿又掉了两颗笑着说:“吃好的容易发胖,走起路来艰难,你没看到老家你大伯胖到啥程度了,走几步路,都气喘吁吁。”怕儿子不信,父亲便学着自己兄弟的样子,身体弯曲着,夸张地摆着双臂,喘着粗气,蹒跚而行。可父亲一点也不胖,相反,瘦削得像深秋里的柴火。看着父亲笨拙地模仿,他笑出了眼泪,泪水流到嘴里,咸咸的,就像当年父亲脸上的汗水。他知道,父亲撒了谎。小时候,他曾不止一次无意中发现,父亲躲在黑乎乎的灶房里,偷偷地吃他剩下的河蚌田螺,津津有味。(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8(3分)第段和段父亲进行了两次模仿,“他”都笑出了眼泪,这两次“流泪”的原因相同吗?请简要分析。_19(3分)请赏析文中
20、画横线的句子。(1)父亲的脸倏忽红了,像一块酱紫色的布。(从修辞角度赏析)_(2)父亲眼睛躲闪着,又笑:“我从不爱吃那些东西,连田螺河蚌都不吃,你忘了?”(从描写角度赏析)_20(3分)请结合全文分析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_21(3分)在本文中,“他”抱起了父亲;散步中,“我”背起了母亲。请根据下列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探究这“一抱一背”的深刻内涵。(可从内容、情感、主旨等方面回答)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21、,就是整个世界。_七、作文(共40分)22(本题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面对责任,曹刿在强齐入侵的危亡时刻,主动承担,终于战胜齐国;张桂梅为了山区教育,用数十年的坚守诠释责任的含义面对责任,吕蒙始以“军中多务”逃避,终以勤奋学习承担,让人刮目相待;杜小康辍学放鸭时,始因深重的孤独逃避,终在暴风雨的洗礼下勇敢承担亲爱的同学,关于责任,你有怎样的青春故事分享?请以那一次,我_责任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主题明确,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不得抄录材料中的原句;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书写工整规范;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2分)1
2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字音的能力。这类题一般放在试卷的开始,属于语文基础中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做题时注意韵母和声母的正确结合,标调标在正确位置。A“秽”应读作“hu”;C“坍”应读作“tn”;D“挟”应读作“xi”。故选B。2A【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运用能力。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第一空修饰的是“技术”
23、,因为“炉火纯青”,第二空“精神”相对应的而是“内涵”,第三空“卓越”对应“出类拔萃”,第四空“物我两忘”应为“境界”,故选A。3A【详解】B.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C.成分残缺,在“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后边加上“的特点”;D.语序不当,先“独立”后“自强、复兴”;故选A。4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D项运用有误,“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含贬义,用在这里不合语境。5B【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
24、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此语段论述小说中如何运用想象,提出了话题是第一句;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解释,是第二句;通过理解语意及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可知与上一句衔接最紧密,可作为第三句;以“其实”为标志体现了语意的转折,“当然”一词又体现了总结的意味,再结合读可确定其先后顺序。由上分析,可排序为:。6B【详解】B.中小石潭记是八年级下册的课文,作者是柳宗元,初中阶段
25、语文教材中选用的韩愈的古文只有一篇马说。故选B。二、句子默写(共6分)7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三、综合性学习(共5分)8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点滴积累,锲而不舍9示例:江博士,您好!感谢您为我们带来这次精彩的演讲!我们被您的事迹深深打动,通过您的演讲,我们明白了自强不息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学习的品质,作为班长,
26、我一定会以身作则,向您学习,用功读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解析】8本题考查仿写能力。根据题干的提示,仿写两个四字词来解释诗句所体现的具体内涵即可。(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现了竹子历经磨难,仍然坚韧,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放的打击,可见其坚韧不屈的品质,所以可填“面对困境,坚强不屈”。(2)“不积硅步,无以至干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表现了点滴的力量,表示努力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每天进步点点就有可能实现梦想,可见积累的力量,所以可填“持之以恒,积少成多”。据此回答即可。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明确自己班长的身份,围绕这一身份来谈这次活动的感受和收获。要代表班级表示对演
27、讲者的感谢,表达要有真情,语言要准确得体。示例:江博士,您好!您的演讲真精彩!从您的演讲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您的伟大,您自强不息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精神,我代表全班对您表示感谢。同时我向您保证,会以身作则,带领学们向您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四、诗歌鉴赏(共6分)10(1)以“白鸥”自喻,写自己像江上白鸥一样漂泊、无依;营造一种凄清、伤感的意境。(2)去蜀的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都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运用了反语的手法,表面上是诗人劝慰自己不必为国家安危担心,国家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实际上是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详解】(1)本题考查
28、意象的作用。颈联的意思是: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却已经年老,余生只能像江上白鸥一样漂泊。诗人以“白鸥”自喻,形象写出自己孤独漂泊,居无定所,百病缠身的凄凉状态。但他始终牵挂着国家,自己的身世也随着国家的遭遇而起伏。安史之乱的大背景下,他只能做一只天地间飘飘而不知所终的孤独沙鸥。(2)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去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作者因友人离世,生活失去依靠,又预见到蜀中将乱,故决计出峡东归。将离蜀,作诗总结几年的漂泊生涯。此诗表达了诗人在年迈之年、流寓之迹,种种心愿皆难以实现的无可奈何之情。全诗表现了诗人心系国家安危,时刻为其忧心流泪的情况。其中尾联说: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
29、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表面是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其实是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明知这班肉食鄙夫只会以权谋私,承担不起国家顶梁柱的重任,而自己“致君尧舜”的理想久遭扼杀,国之将覆,不能不悲。寄忠诚忧国之思于愤激言辞之内,感人的力度更见强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又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
30、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五、对比阅读(共11分)11离开因为如果没有忍受12C 13(1)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2)妻子和儿女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能够自足。14忧国忧民,有奉献精神,坚韧不拔,孝顺父母,在刘太后主政时能站出来让太后还政,为官正直且清廉,敢于直言朝廷不合理之处。(需要结合文本)【解析】11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
31、义等现象。(1)句意为: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去:离开。(2)句意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以:因为。(3)句意为:如果没有这种人。微:如果没有。(4)句意为: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堪:忍受。12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他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是“昼夜不息”两种表
32、现,“以水沃面”是“冬月惫甚”的解决办法,“至以糜粥继之”是“食不给”的解决办法。断句为: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故选C。13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忧,担忧。(2)重点字词:妻子,妻子和儿女;衣食,衣服和食物。仅,仅仅。1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甲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得出:忧国忧民,有奉献精神;根据乙文“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得出
33、:坚韧不拔;根据乙文“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得出:孝顺父母;根据乙文“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得出:在刘太后主政时能站出来让太后还政,为官正直且清廉,敢于直言朝廷不合理之处。【点睛】参考译文:【甲】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
34、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
35、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乙】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改嫁到长山县一位姓朱的家里,他也就改姓朱,名说。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家世,于是就很伤感地流着眼泪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他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他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他把母亲接来奉养。调任集庆军节度推官后,才改为范
36、姓,更名仲淹。天圣七年(1029),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上寿。范仲淹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但在朝廷上皇帝与百官一起站立,面向南来朝拜太后,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轨范。又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不久,范仲淹就调任河中府通判,后又调任陈州通判。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死的时候,天下各地听说的人,都替他叹息。六、现代文阅读(共2
37、0分)15C 16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重视文化民生,让越来越多人得到了审美的享受、精神的滋养”这一观点。17本段首先提出观点“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然后通过列举四川大凉山木耳小学的孩子们的心愿以及心愿达成的事例进行举例论证。最后强调这一举动的意义:为孩子们探索更大的世界增添助力。【解析】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根据第段“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可知,“任何时候”强调的是在现阶段的新征程上,更加需要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指代的并非“船到中流、人到半山之时”;故选C
38、。16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第段画线句“2020年6月,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簿上写下的感言,让无数网友泪目”,列举了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令网友泪目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法;具体有力的论证了本段结尾的观点“重视文化民生,让越来越多人得到了审美的享受、精神的滋养”,使论证内容更具说服力,使人信服。17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第段“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首句就提出观点;“4月初,四川大凉山深处木耳小学的孩子们,写下了一份心愿书单;几天后,100册爱心图书从四川成都来到了海拔2000多米的木耳山上,让孩子们雀跃不已”,列举四川大凉山木耳小学的孩子们写“心愿书
39、单”,几天后得到图书,孩子们欢欣雀跃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法;“一次跨越500多公里的书香传递,为孩子们探索更大的世界增添助力”,最后强调这一举动的意义:为孩子们探索更大的世界增添助力。18不相同;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父亲模仿河蚌逼真有趣,逗乐了他,笑出了眼泪;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看到父亲为掩饰自己的话模仿大伯时笨拙衰老的样子,流下难过、心酸的眼泪。想到父亲一直以来省吃俭用,全心全意对自己的付出,流下感动、愧疚的眼泪。19(1)比喻,把父亲的脸比作酱紫色的布,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脸红的特点,表现了父亲不好意思的心理。(2)神态(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说谎的神态(骗儿子不吃鱼虾的理由),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
40、爱。20结构:补充交代了父亲“不爱吃田螺河蚌”的真相,照应前文,使情节更加完整,耐人寻味。内容:揭示了“我”第二次流泪的原因,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主旨,表现了年轻一代理解并回报父爱的深刻主题。21本文中,他看到父亲瘦弱的身体,回忆起小时候抱他的情形,也想抱抱父亲;想关心和回报父亲;体现了他对父亲的感恩和爱。散步中,我在母亲过不去的地方背起她,去欣赏美丽的景色,是对母亲的关爱和孝敬;体现了我作为中年一代勇于承担责任,传承爱的主题。【解析】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文中第段中的“父亲边张开嘴巴,舌头一伸一缩,学着河蚌,慢慢走动。他笑出了眼泪,觉得父亲比戏台,上的人还厉害”,可以看出他被父亲逼真有趣的
41、动作惹得笑出了眼泪,是高兴的泪,从这里可以感受到虽然家里贫寒,但是父亲尽其所有地照顾儿子,让儿子感受到了父爱,有了一个幸福的家。从第段“看着父亲笨拙地模仿,他笑出了眼泪,泪水流到嘴里,咸咸的,就像当年父亲脸上的汗水”可知,他看着父亲夸张的动作,为了缓解尴尬,配合着父亲发笑,而且此时的儿子已经成年,体会到当年父亲对自己的爱,可以看出这是感动的泪,也表现出儿子对父亲的深深的爱。19本题考查语句赏析。(1)“像一块酱紫色的布”把父亲的脸比作一块酱紫色的布,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父亲的脸倏忽红了”可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脸红的特点。联系后句“父亲不好意思地躲闪”可知,表现了父亲不好意思的心理。(
42、2)“父亲眼睛躲闪着”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父亲说的话是对他的语言描写。联系末段中的“小时候,他曾不止一次无意中发现,父亲躲在黑乎乎的灶房里,偷偷地吃他剩下的河蚌田螺,津津有味”可知,父亲说了谎,所以父亲的神态是说谎的神态。父亲骗儿子是为了让儿子多吃些,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20本题考查语段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末段中的“小时候,他曾不止一次无意中发现,父亲躲在黑乎乎的灶房里,偷偷地吃他剩下的河蚌田螺,津津有味”补充交代了父亲“不爱吃田螺河蚌”的真相,照应了第段中的“父亲眼睛躲闪着,又笑:我从不爱吃那些东西,连田螺河蚌都不吃,你忘了?”,使情节更加完整。耐人寻味。这是结构上的作用。联
43、系前段中的“他笑出了眼泪,泪水流到嘴里,咸咸的,就像当年父亲脸上的汗水”可知,末段交代了作者流泪的原因,是因为被无私的父爱感动。从而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高大。作者真正理解了父亲,疼惜父亲,所以才会把父亲接到城里,要抱抱父亲。表现了子女回报父爱的主题。21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联系第段中的“宽敞的客厅里,父亲局促地站在里面,显得很瘦小。望着父亲清癯的脸庞,他心底一阵疼。愣了会,他突然张开手臂,说:爸爸,让我抱抱你。”可知,本文中,作者看到父亲瘦弱的身体,想到小时候父亲抱自己的情景,于是也想抱抱父亲。他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与疼惜。联系材料中的“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可知,在母亲过不去的地方作者就背起她,是为了跨过障碍,去欣赏美丽的春景。这是对母亲的关爱与孝顺。我和妻子都是中年人了,上有老下有小,既要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