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检测试卷(二)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5980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检测试卷(二)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检测试卷(二)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检测试卷(二)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检测试卷(二)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检测试卷(二)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二)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的评述是( )A.“状如龙蛇,勾连不断” 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答案 B解析 秦朝的标准字体是小篆。 “状如龙蛇,勾连不断”是对草书的评述,故 A 项错误;“笔画圆弧,富有奇趣”是对小篆的评述,故 B 项正确;“结体扁平,方劲古拙”是对隶书的评述,故 C 项错误;“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是对行书的评述,故 D 项错误。2.一般认为,魏晋南北朝以前为书法的自发阶段,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 ,魏晋

2、以后为书法的自觉阶段,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 。书法艺术有这样的发展的主观原因是 ( )A.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B.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壮大C.中国汉字的发展和魅力D.东方审美情趣的影响答案 B解析 书法艺术由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 ,到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 (重追求)的主观原因是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壮大,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是客观条件,故 A 项错误,故 B项正确;中国汉字的发展和魅力是客观存在的,故 C 项错误;魏晋南北朝以前也有东方审美情趣,故 D 项错误。3.下图为苏轼治平帖局部,对该作品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笔画圆匀,富图案美 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C.任情纵性,美

3、感极佳 D.行云流水,清晰活泼答案 D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及所学可知,苏轼治平帖属于行书作品,而笔画圆匀,富图案美是篆书的特点,故 A 项错误;字体方正,规范标准是楷书的特点,故 B 项错误;任情纵性,美感极佳是草书的特点,故 C 项错误;行云流水,清晰活泼是行书的特点,故 D 项正确。4.苏轼曾言:“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 。中国画追求“淡而不薄,厚而不浊,苍而不格,润而不滑”的韵味。下列绘画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A BC D答案 D解析 A 项是人物画,与材料不符,故 A 项错误;B 项是花鸟画,与材料不符,故 B 项错误;C 项与材料中“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 ”不符,故 C

4、 项错误;D 项是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追求神韵意趣,与材料中“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 “韵味”相符,故 D 项正确。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答案 C解析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表明注重由画面来传情达意,是情与景的结合,故 C 项正确。6.近代绘画大师陈寅恪形容中国古代某一画派“不但把意思趣味放在画里,而且把书法也放进去” 。这一

5、画派( )A.属于市民文化B.对研究当时风土人情有重要价值C.属于山水画派D.能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答案 D解析 材料描述书画结合体现的是文人画,故 A 项错误;文人画与地方风土人情无直接关联,故 B 项错误;山水画派主要关注自然风景,故 C 项错误;文人画能够体现画家的多重文化素质,故 D 项正确。7.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云:“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因知幻化出无象,问取人间老斫轮(经验丰富者)。 ”黄庭坚认为画竹应该( )A.取材于市民生活 B.学会栽培竹子C.注重抒情写意 D.揭露社会现实答案 C解析 据材料“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因知幻化出无象,问取人间老斫轮(经

6、验丰富者)”可知黄庭坚认为画竹应该注重抒情写意,故 C 项正确。8.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北方文学则与南方文学形成了鲜明对比。下列能够体现先秦时期北方文学特点的是( )A.离骚 B.诗经C.庄子 D.二京赋答案 B解析 离骚是楚国诗词集,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故 A 项错误;诗经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其注重说理,故 B 项正确;庄子里有大量运用神话材料的内容,故 C 项错误;二京赋是东汉时期作品,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9.唐代有很多描绘商人生活的诗篇,如元稹的估客

7、乐和刘禹锡的贾客词等,大多极力渲染商人和农民的苦乐之别。而到了宋代,文学作品更多宣传的是商人和儒生的苦乐之别。由此可见,宋代( )A.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B.财富多寡决定人的社会地位C.儒学的义利观遭到颠覆D.政府政策变化提升商人地位答案 A解析 材料“元稹的估客乐和刘禹锡的贾客词等,大多极力渲染商人和农民的苦乐之别。而到了宋代,文学作品更多宣传的是商人和儒生的苦乐之别”涉及的是文学作品,其内容的变化与社会价值观直接相关,故 A 项正确。10.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等名著, “桃园三结义” “大闹天宫”等情节一直被人们津津乐

8、道。明清小说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扩大B.民族融合加强和中外交流广泛C.君主专制加强与理学的思辨化D.社会识字率提高印刷成本上升答案 A解析 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当时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所以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阶层扩大,故 A 项正确。11.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 。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明传奇较

9、元杂剧艺术成就更高B.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C.市民阶层主导法制观念的变迁D.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答案 B解析 据材料“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 “司法之神”可知,对包公的崇拜源于其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因此包公形象不断神化说明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故 B 项正确。12.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廷的上述做法( )A.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B.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C.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D.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答案 C解析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

10、年) 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地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据此判断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故 C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两个大题,其中 13、14 题各 20 分,共 40 分)13.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 “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 ,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

11、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摘编自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二 宋代之后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 水上人家的 “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从“劲歌狂舞”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 1598 年的社会情景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 ”摘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请回答:(1)材料一中被称为“小道”的文学形式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文学形式“兴旺”的原因。(10 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以后中

12、国文学创作的特点。(8 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的关系。(2 分)答案 (1)形式:宋词。原因:词有利于表达个人情感;形式活泼有利于娱乐传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2)特点:平民化;娱乐性;形式灵活;关心时政;表达情感。(3)关系:相互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的演进。 时代 戏曲之代表 表演区 观众区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优伶 优伶大都为奴隶汉魏时期 百戏 贵族厅堂、殿庭、院落殿庭、坐席、帐篷 百戏是歌舞杂技的融合;观众区的抬起 隋唐时期 歌舞歌台、舞台、乐棚神庙广场 表演区的抬起宋元时期 杂剧舞亭、乐亭、后台( 准

13、备区)神庙广场、瓦舍勾栏表演台加上屋顶;出现了固定的演出场所明清时期南戏、京剧、其他地方戏增加伴奏区神庙广场、街巷、会馆、城乡宗祠、酒楼、茶园前台加宽,后台加大摘编自罗德胤、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戏剧的发展趋势,并分别指出其依据。(12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戏剧与社会的关系。(8 分)答案 (1)趋势:戏曲种类日益丰富。依据:宋元时期为杂剧,明清时期则以多种地方戏为代表。 趋势:舞台更加完备。 依据:隋唐时期仅有简单的舞台,之后,前后台、伴奏区逐渐分开。 趋势:专业化程度加强。 依据:从百戏到杂剧,再到昆曲、京剧等;舞台的逐渐完备;演出场所从借助其他场地临时搭建,到有了固定场所。(答出其中一点依据即可 )趋势:市民化趋势。 依据:从仅有贵族观戏到城乡民众均可观戏;演戏场所从贵族庭院扩展到民间街巷。(答出其中一点依据即可)(2)关系:戏曲取材于社会;戏曲的发展丰富了社会生活;戏曲能够教化民众( 引领社会风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