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第1课情感表达教学设计课题情感表达单元第一单元第1课学科美术年级七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意在通过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探究,掌握通过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探究如何利用美术作品表达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对革命精神的敬畏与尊重,并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利用美术作品中的构图,题材,色彩,笔触等多种方式去表现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探究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
2、象是初中学生,他们思维很活跃,具备了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同学们渴望了解更多美好的事物与广阔的天地,摄影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展现他们的个性,在学习知识和开阔眼界的同时,拓展其思维和创造力。学习目标【艺术表现】:能够通过视频的欣赏与探究,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去探究如何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掌握基本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并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作品创作之中,感受作品创作的乐趣!【创意实践】:通过对不同题材的作品进行学习与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出如何利用作品表达情感的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并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简单的作品分析和
3、作品创作!【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探究,讨论等多种方法学习和了解!在美术作品中表达自己情感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并尝试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对相应的作品进行探究与分析,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与审美能力!【文化理解】:通过视频欣赏与作品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并从中得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能够通过美术作品去传承,继承和发扬这种革命精神,能够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重点能够掌握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情感的基本的方法和手段。难点并能够利用所学自主对作品进行分析与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阶段1、视
4、频导入【视频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提问:师:观看视频,看完视频后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自主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并展示课件】师:习主席曾说过“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信仰”,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名字,更不能忘记他们的精神。教师继续展示课件图片并提问:师:说一说,你们都知道哪些中国的革命英雄呢?生:自主回答师:我们无法记住他们所有人的名字,但我们却可以记住他们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我们要用自己的情感去继承、去传递这份革命精神!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
5、课题情感表达。(教师展示课题并进行板书)情感表达(二)讲授新课阶段1、认识革命英雄【图片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你认识这些革命英雄吗,你都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英雄事迹?生:自主回答师:我们的革命英雄有很多,我们无法了解他们每一个人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接下来我们就先来认识他们当中的几位革命英雄,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1.王兆才在鸡雄山战斗中,率领一个排的战士,抵挡住了美军、南朝鲜军前后12次猛烈进攻,坚守阵地17个昼夜,毙敌300余人,仅自己一人就毙敌50余人。2.杨根思曾用18颗手榴弹攻下制高点,俘虏一个排的敌人,抱5公斤炸药同40余敌人同归
6、于尽。这一年,英雄28岁。3.张桃芳“世界十大狙击手之一”,当之无愧的中国狙击之王,曾经在800米开外的距离一枪击毙敌人。朝鲜战场上,32天时间里,用442发子弹,击毙敌人214人。少年自有少年狂,这一年,英雄22岁。4.杨靖宇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1940年2月23日,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壮烈牺牲。5.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辽县以身殉国,壮烈牺牲。6.刘胡兰著名革命先烈,抗日游击队队员,唯一一位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小英雄。在14岁时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教师进行引导】师:除了以上这些革命英雄以外
7、,还有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几位英雄,他们分别是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他们的英雄事迹数不胜数!那同学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去传承和传递他们的革命精神呢?生:诗歌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博物馆2、情感表达的题材【图片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看图总结,艺术家是通过哪些题材进行创作来表现革命精神的?生:自主回答师:在艺术作品创作中,艺术家可以通过油画、水彩、水粉素描、中国画、雕塑作品、版画作品等创作形式来表现和传承革命精神!3、作品探究【图片展示】作品1: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雕塑)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看图思考:中国的革命为什
8、么要提到马克思与恩格斯呢?生:自主回答师: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恩格斯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支持,并与马克思一起合作拟定了于1848 年2 月问世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品以概括凝练的雕塑语言表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形象。人物的不同姿态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构图,马克思的坐姿和恩格斯的站姿构成稳定的三角形,表现了两位伟大导师坚定的信念和真挚的友谊。作品2:送别(油画)1959年靳尚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看图
9、思考:1.作品中出现了哪些人物?2.他们在哪里,在干什么?3.你能说出作品中的历史故事吗?生:自主回答师:作品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开始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采用高视点、多人物的构图形式,通过“母送子”“妻送夫”“儿送父”三组人物造型,凸显深厚的军民鱼水情。作品3:人桥(版画)1948年古元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看图思考,你能从作品中看到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革命精神吗?生:自主回答师:作品表现了解放军渡河作战的场景-炮火硝烟中,战士们在冰冷的水中用身体架起人桥,保障了队伍的顺利前进。作品以黑色为主,套以红、绿两色,层次分明,疏密得当,造型概括,富有
10、动感。【教师继续引导提问】师:欣赏了这么多作品,想一想,艺术家是怎样进行创作的呢?生:自主回答师:作家是通过文字的搭配来传递思想,那么画家就是用题材、笔触、构图来表达情感,同时利用色彩的变化来增强效果,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三)深入探究1、作品赏析作品转战陕北(中国画)1959年石鲁【图片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小组合作,尝试从背景、构图、色彩、笔触等方面去探究艺术家是如何进行创作的?生:自主探究师: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军队以25万人的兵力,向延安发起重点进攻。由于敌我兵力过于悬殊,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1.作者介绍石鲁(191
11、9年1982年),原名冯亚珩,四川省仁寿县人,与赵望云、何海霞一起被誉为“长安三杰”,是20世纪中国书画领域的革新家。1937年秋任小学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50年初任西北美协副主任、西北画报社社长,开始中国画创作。前期作品歌颂人民翻身解放作主人的幸福生活,形象亲切动人,生活气息浓厚,如变工队、侦察等。1959年,石鲁创作了转战陕北,奠定了他在美术界的地位。2.创作背景转战陕北,是解放战争前期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粉碎蒋介石国民党军重点进攻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鏖战。并在此期间塑造了以勇立潮头的担当精神、放眼全国的全局观念、协同共进的团队合作和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主要内
12、容的转战陕北精神。3.作品内容师:你能从作品中看到那些内容呢?生:自主探究师:人物毛主席;地点陕北;事件反围剿;教师继续引导并提问:思考:转战陕北的红军人数最多,画家为何没有把千军万马都画出来?生:自主回答【图片展示】师:感受作者的创作过程,思考为什么作者只重点表现了毛主席的身影?生:自主回答师:为什么不画战士?陕北的山沟里尽是战士,不画出来反而能表现“雄兵百万”,直接画出来能画多少人呢?为什么把主席画得那么小?小中见大,在某种情况下就是大,万绿丛中一点红,红最显眼,若画很多点红,就不突出了!4.作品构图【远景】教师展示图片并提问看图思考:作者对作品的远景是怎么处理的?这样有什么目的和意义?生
13、:自主回答师:画面以崇山峻岭为背景,突显毛主席的伟岸形象。真实再现了毛主席胸怀百万雄兵、指挥若定的泰然气派和伟人风采。他站在陕北高山之巅,迎风伫立,面对壮美的黄土高原,显得格外高大、坚定。远景以深远法画成,由浓而淡、再浓再淡的墨色,使画面向远处无止境地延伸,创造出辽阔的意境。【中景】主体人物位居画面的视觉中心,展现出顶天立地的豪迈气魄。【近景】画面近景是巍峨的山体,竖直向上的墨线被长短不一的横线截断,蕴藏着一股雄厚之力。这股力量往远方蓄势待发,最后凝聚在背手遥望的毛主席的身影上。该画构思独特,意境深远。人物所占空间虽小,却有统领山河之气魄。2、作品色彩分析【图片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
14、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你能从作品中看到哪些色彩运用技巧?生:自主回答师:颜色的运用上,画家没有选择传统的青绿或浅绛设色,而是大胆使用了大量的赭石和朱砂。阳面的大片红色渲染,与粗重的墨线交织,塑造出朴实雄浑的陕北高原形象,使整个画面气势磅礴。这种红色不仅是自然的红,更是革命的红和时代的红,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创新。3、其他作品赏析作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国画)1963年李可染1.创作背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根据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所作。2.作品内容画家以浓墨重彩描绘了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山川面貌表达对祖国雄伟山河和壮丽景色的无限热爱。(四)课堂实践1、课堂练习作业:欣赏一幅革命题材的美术作品,分析
15、其中蕴含的革命情感。作品1:侯一民 刘少奇和安源矿工 油画作品2:黎冰鸿南昌起义油画 1959年作品3:许宝中、李泽浩三湾改编油画作品4:李斛广州起义中国画作品5:方增先围攻北站中国画2、作品展示(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通过欣赏了一系列的名家作品,感受到了名家在艺术作品中对情感的表达的方法和手段,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利用构图,色彩,题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在艺术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让绘画作品成为一种会说话的艺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六)板书情感表达题材、色彩、构图、笔触第2课形式表达教学设计课题形式表达单元
16、第一单元第2课学科美术年级七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分析与探究,总结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及表现形式,并归纳和总结出艺术家是如何在美术作品中去利用美术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所要传递的情感与精神!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并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的对美术作品进行探究与分析!从点线面空间等不同的素材元素中去进行作品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自己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学习目标【艺术表现】: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与探究,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去归纳和总结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与
17、表现形式,并学会探究艺术家是如何利用美术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作品的创作!【创意实践】:通过对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进行探究与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总结,能够归纳出艺术家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基本的方法和思路,并尝试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基本的艺术语言!【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探究、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了解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艺术语言的使用方法和手段,并尝试用这种方法自主进行美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文化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了解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传达的精神,能够通过美术作品的学习和感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重点能够有效的归纳
18、和总结出美术作品的常用的艺术语言及表现形式!难点能够利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自主地对作品进行分析与探究,并与同学们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阶段1、知识回顾【教师提问】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美术作品来表达情感,欣赏了艺术家们用美术作品来表达了自己对革命先辈们的敬畏。大家还记得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类型的美术作品吗?生:自主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并展示课件】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的美术作品,其中包括有中国画转战陕北!版画作品人桥以及油画作品送别!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借助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缅怀革命历史,寄托革命情感,弘扬革命精神!教师继续展示课件图片并提问:师:那同学们美
19、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有哪些?表现形式又有哪些呢?生:自主回答师: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今天的课程的学习一起来探究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艺术语言及表现形式,接下来请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表现形式!(教师展示课题并进行板书)表现形式(二)讲授新课阶段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有哪些【图片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看图总结,说说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有哪些?生:自主回答师: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由点、线、面、色彩、空间等造型元素,以及重复、对比、均衡等形式原理构成。2、美术材品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图片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看图总结,说说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有哪
20、些?生:自主回答师:美术作品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与风格特点。常见的美术表现形式有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3、美术作品艺术语言的应用【图片展示】作品1:工农红军(雕塑)1956年刘开渠作品2:地道战(油画) 1951年罗工柳作品3:遵义会议 (油画)1997年沈尧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尝试从、点、线、面、色彩、空间等造型元素分析以上作品运用到了哪些艺术语言?生:自主回答教师展示课件【图片展示】1.工农红军(雕塑)1956年刘开渠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思考:你从这件作品中看到了哪些艺术语言?生:自主回答图1.
21、作品中线条多简洁洗练,线条强调装饰性且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图2.通过简练而流畅的线条勾勒人物手臂的轮廓,并通过石材的肌理表现出皮肤的浓密感和真实感。图3.强调人物的真实性,线条多写实性较强。作品歌颂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体现了朴素、沉稳的艺术风格。2.地道战(油画)1951年罗工柳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思考:你从这件作品中看到了哪些艺术语言?生:自主回答师:地道战的场景被设置在晦暗狭小的牛棚里,但画家却充分利用,虚实对比、明暗处理等手法破除了空间限制,反而给人以“一目了然”的观感,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他以中间亮四周暗的舞台追光手法将手持驳壳枪站立的女民兵突出了出来。教
22、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继续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看图分析,总结艺术家在空间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生:自主回答师:展示课件图1.画面左上角,一位在梯子上观望的战士与下面的人物互动十分生动。图2.画家还巧妙地运用人物向上、向外的视觉方向以及体态动作拓展了画面的空间。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继续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看图分析,总结艺术家在色彩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生:自主回答师:展示课件图1.为了表达正义的信念,画家将画面处理为柔和的暖色调,天窗投射的光线及身着红衣的女子,洋溢着温暖的感觉,展现出光明必胜的坚定意志。这幅画并不是刻意地渲染表现战争的残酷,而是非常接地气地、非常
23、乐观地去讲述和描写这样一种地道战的智慧。3.遵义会议 (油画)1997年沈尧伊作品以不同形象的人物作为画面的主体,通过空间的营造、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安排,艺术地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场景。(三)深入探究1、美术作品表现形式的应用【图片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你知道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吗?艺术家们是如何用艺术语言进行作品创作的呢?作品1:初踏黄金路(版画)1963年李焕民作品2:太行铁壁 (中国画) 王迎春杨力舟作品3:艰苦岁月(雕塑) 1957年潘鹤作品4:鲁迅像(版画)1961年赵延年2、版画作品【图片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探究与分析版
24、画形式的美术作品带来的视觉感受有哪些?作品1:初踏黄金路(版画)1963年李焕民生:自主探究师:你知道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吗?【作者简介】李焕民 (1930.10)北京人。擅长版画。作品藏族女孩、初踏黄金路,高原峡谷获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背景介绍】1959年3月2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农奴制度,使百万农奴翻身获得解放,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利。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进行土地改革,世世代代受尽剥削压迫的农奴有了自己的土地,雪域高原的人民积极投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版画作品初踏黄金路就是李焕民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美术佳作。【画面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
25、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分析作品的画面都描绘了哪些内容,运用了哪些手法?生:自主探究师:画面构图呈S形,这条S线启自画面的右上角,向左下行进至画面1/3处折向右下,这条路突然变宽占据了底边的全部。画面这条呈S形的结构主线,又像飘扬的五线谱,藏族女青年与牦牛就是这条乐谱上的乐符,奏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高亢乐曲。画家在此处并未固守焦点透视,而是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平远”“中远”“高远”运用在版画创作中,艺术地夸张了这条田间小路,使之成为藏族劳动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美好隐喻。画面上由近及远安排了三位青春健美的藏族女青年。她们身着白色上衣和宽厚的藏袍,三人各自牵有一条头戴大红花的
26、牦牛,牦牛背上荷载大捆刚刚收割的青稞,行进在八月收获季节的金色田野里。三位藏族女青年,代表广大翻身做主人的藏族劳动人民,她们嘴角挂满幸福的笑容,深情地望向远方,对社会主义新生活满怀憧憬。三位藏族女青年项间戴着鲜红的宝石饰品,与牦牛头上的大红花形成呼应,巧妙地表现出藏族劳动人民对牦牛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深厚感情。3、中国画作品【图片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探究与分析中国画形式的美术作品带来的视觉感受有哪些?作品:太行铁壁 (中国画) 王迎春杨力舟生:自主探究师:结合作品名称,你知道艺术家是如何进行作品创作的吗?画面中的这些人物有你认识的吗?生:自主探究师:太行铁壁采
27、用象征性手法,人与山浑然一体,以表现抗日军民的强韧、勇毅、坚不可摧。融写实、象征于写意,使写实、象征两者在互补互动中,既深化了写意画的现实主义精神,又拓展写意画象征性语言的内蕴与力度。教师继续展示课件并提问师:看图分析,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表现艺术作品?生:自主探究师:太行铁壁以巍峨的山岩为喻体,岩石与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融为一体,喻指为人民解放而献身的英雄战士的革命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具有纪念碑的永恒性和气壮山河的崇高美。该画写意笔墨运用之简括阳刚、磅礴淋漓,人物造型化用山水画斧劈皴法所呈现的力度与雕塑感,既有形式语言的新创造,又有精神内涵的深刻揭示,在绘画语言及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
28、索。(四)课堂实践1、作业:结合课本,尝试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欣赏笔记并和大家分享。2、学生展示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及表现形式的相关知识点认识到点线面色彩空间但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而各种不同形式的绘画则是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并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了解了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在美术作品中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动的去对生活中的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的优秀品质。(六)板书表现形式艺术语言:点、线、面、空间表现形式
29、:版画、油画、中国画、雕塑第3课创作手法教学设计子课题美术中的历史创作手法授课教师授课年级七年级驱动问题艺术家们怎样表现某些具体的历史时刻?教学目标知道:以“开国大典”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如董希文、唐勇力、李成民的相关画作;知道美术作品在写实、写意、色彩、构图、空间表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知道传统的工笔技法。理解:各种创作手法在开国大典主题作品中是如何体现形式美和文化内涵的;创作手法与艺术家情感表达、时代背景之间的关联。能做:运用图像识读能力,分辨开国大典主题作品所运用的创作手法;通过审美判断,评价不同创作手法在表现开国大典主题时的效果;利用文化理解,阐述开国大典主题美术作品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
30、的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1. 掌握开国大典主题作品中常见的创作手法,理解其特点和表现效果。2.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深入体会创作手法如何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主题表达。难点:1. 准确辨别不同作品中复杂多样的创作手法,并理解其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2. 能够将所学知识赏析、解读美术作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视频导入)教师活动1. (课前回顾)提问:在本单元课程中,我们一同探索了革命美术作品的情感表达和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感受了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研究了各种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大家还记得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赏析一幅作品吗?2. 通过第二课的
31、学习,大家知道美术有哪些表现形式呢?3. 通过一段视频,一同回顾中国近些年历史上的大事件。教师:历史长河中,诸多的瞬间犹如璀璨星辰,艺术家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和手法来展现这些历史时刻呢?他们又是怎样将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瞬间凝固在艺术作品之中?引入新课创作手法学生活动回忆并回答问题1.描述、分析、解释、评价2.油画、国画、雕塑、版画等认真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中表现了哪些大事件。准备学习新的课程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艺术的创作手法,从而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和方向,为后续学习做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二:新授(任务一:董希文开国大典、李成民开国大典.人民万岁)教师活动1. 播放开
32、国大典视频,提问学生视频中的事件是什么?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开国大典的环境和氛围。2. PPT出示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带领学生完整的初步欣赏作品,并简要介绍作者董希文。教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能够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十分了解,帮助学生理解作品。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析,用所学赏析方法解读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学生回答,教师总结。4. 学生思考:艺术家在表现主题方面运用了哪些创作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总结出写实手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创作手法。5. PPT出示李万民油画作品开国大典人民万岁,学生完整的初步欣赏该作品,教师简要介绍作品李万民,并简单出示该画家的其他作品,学生能
33、够感知他李万民作品的特点。6. 教师引导学生对该作品进行赏析,并作总结:独特的视角、丰富的笔触、热烈的色彩。学生活动1.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问题,小组内交流对开国大典环境和氛围的感受,推选代表发言。2. 仔细观察作品,聆听教师介绍,记录关键信息,小组内分享对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的认识。3. 积极参与交流分析,运用所学赏析方法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见解,认真听取教师总结。设计意图:1. 增强历史认知。通过观看开国大典视频及赏析油画,让学生深刻感受重大历史事件,提升对历史的认知与感悟。2. 培养艺术素养。引导学生分析油画作品的创作手法与特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环节三:新授(任务二:唐勇
34、力新中国诞生 、三幅作品对比与解读、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教师活动1. 进入任务二的学习,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作品的差异与共性,感受艺术的多元魅力。2. PPT出示唐勇力完整国画作品新中国诞生,学生对该作品有整体的视觉感受,教师简要介绍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运用赏析方法解读作品,教师补充总结。3. 思考讨论:对比董希文、李成民、唐勇力三位画家表现开国大典的绘画作品,学生说说三幅作品在表现形式、画面构图、形象塑造、色彩搭配、空间处理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巡查并进行帮助,讨论结束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补充。4. PPT出示三幅作品的细节局部图,提问学生观察本课三幅绘画作品的细节。找一
35、找:画家运用了哪些元素烘托画面氛围?想一想:画家为什么要这样表现?学生回答后总结,灯笼、柱子、红旗、颜色、和平鸽等元素5. 进行内容拓展,教师提问学生学过哪些关于长征的诗文,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关于长征主题的绘画作品,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油画飞夺泸定桥、国画长征,学生简要赏析。教师小结:美术创作中,艺术家们常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艺术性地组织创作素材。同一主题往往会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不同的画家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理念和时代背景。对于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描绘,有的画家注重写实,有的倾向于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进行表现。学生活动1. 认真观察不同作品,积极思考差异与共性,在小组内热烈讨论并记录要
36、点,推选代表进行发言。2. 专注欣赏国画作品,聆听创作背景介绍,运用所学赏析方法对作品分析,在小组内交流完善,最后认真听取教师总结。3. 分组对三幅作品进行细致观察和对比,从多个方面分析特点,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整理出小组观点后进行汇报,听取教师总结后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认识。4. 仔细观察细节局部图,找出烘托画面氛围的元素并记录,小组内讨论画家这样表现的原因,推选代表发言,听取教师总结加深理解。5.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顾学过的关于长征的诗文并进行分享交流。然后针对教师引入的长征主题绘画作品,从画面内容、表现手法、传达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讨论,每组推选代表进行赏析汇报。最后结合教师的小结,思考不同艺
37、术表现形式的价值和意义,在小组内交流心得感悟。设计意图:1.培养审美与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不同作品及分析细节,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和对作品的分析解读能力,使其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艺术作品。2.促进合作与交流,小组讨论和代表发言的活动形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能力。环节四:任务三(作品人物表现、工笔技法、作业)教师活动1. 出示视频,深入理解新中国诞生作品,并简要介绍该作品的创作过程,展示创作过程的图片,学生直观理解该作品的创作过程。2. 展示新中国诞生线描创作稿,提问学生能否认识线描稿中的人物,如毛主席、朱德、沈钧儒等人。3. 通过介绍新中国诞生
38、作品的技法,引出中国画中的传统工笔技法,简要介绍,并以视频形式直观展示工笔技法的创作过程。4. 课堂作业:讨论美术作品中创作手法和创作意图的关系,讨论结束后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笔记,完成后展台分享作业。学生活动1. 认真观看视频和创作过程图片,与小组成员交流对新中国诞生创作过程的理解和感受。2.仔细观察线描稿,积极辨认其中的人物,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认识。3.专注观看工笔技法视频,了解中国画传统工笔技法,小组内讨论其特点和魅力。4.热烈参与课堂作业讨论,认真撰写 300 字左右的笔记,积极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设计意图:1. 深化认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新中国诞生的创作过程和技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
39、作品,感受中国画传统技法的魅力,提升对美术作品的认知水平。2.课堂作业讨论和撰写笔记,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分享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中创作手法与创作意图关系的深入理解。教学反思与改进本次教学利用多种资源展示作品,激发了学生兴趣。但也存在不足,如时间分配不合理,介绍创作过程和技法时过长,导致课堂作业匆忙。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够,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应当精确规划各环节时间,确保重点突出且作业时间充足。作业设计一、 基础作业选择一幅本课中出现的绘画作品,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赏析短文,分析其表现形式、画面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特点。二、拓展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另一
40、位画家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介绍,包括作品名称、画家、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2. 尝试运用所学的工笔技法,临摹新中国诞生中的一个局部,或者根据自己对开国大典的理解,创作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板书设计一、 作品赏析与创作手法开国大典、开国大典人民万岁二、作品对比与分析新中国的诞生、长征主题作品三、作品创作过程与技法人物表现、工笔画技法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时代乐章线与色的造型第1课城市名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探究、讨论等多种方法学习和了解,通过欣赏,学生将会掌握一种表现物象立体感和空间感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认识和观察描绘对象的能力。2.艺术表现:通过本节课的
41、学习,旨在使学生在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表达水平,学习与探究建筑物的透视规律,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表达方法与规律。3.创意实践:通过观察、体验、绘画、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能进行简单的作品创作。4.文化理解:通过视频欣赏与作品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线条创作的乐趣,并从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城市名片的设计元素: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城市名片设计的基本元素,如标志、色彩、文字和图形等,以及如何将这些元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特色和辨识度的城市名片。2. 创意思
42、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如何将城市的文化特色、历史背景和现代元素融入名片设计中,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设计能力。教学难点:1. 设计理念的表达:学生在设计城市名片时可能会遇到如何准确表达设计理念的问题,如何将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元素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2. 色彩和构图的应用:学生在运用色彩搭配和构图原则时可能会感到困难,如何使设计既美观又具有功能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难点。3. 文化特色的融入:如何引导学生将城市的文化特色融入到名片设计中,使其不仅具有视觉吸引力,还能传达出城市的文化内涵,是教学中的一个挑战。学情分析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第一课“城市名片”的学情分析表明,学生对于城市名
43、片的概念和设计元素可能了解不多,但对于自己生活的城市充满好奇和热爱。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和审美观念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城市的特色和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欣赏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方面,他们渴望了解和展示自己城市的独特性,希望通过设计城市名片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另一方面,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设计作品不够完美,害怕他人的评价和嘲笑。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充分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创造一个安全、包容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勇于面对自我,学会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信心和自我接纳的能力。同时,教师还需注意引导学生在同伴互动
44、中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教材分析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第一课“城市名片”的教材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以城市名片的设计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实践活动和理论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材内容系统全面,从城市名片设计的基本元素,如标志、色彩、文字和图形,到设计实践的步骤和技巧,都有详细的介绍和指导。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设计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色彩搭配、构图原则和设计软件的使用。同时,教材强调将城市的文化特色融入名片设计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设计表达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独特性。此外,教材鼓励学生在设计完成后进行自
45、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通过反思和讨论来提升设计水平和审美能力。整体而言,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了解城市名片设计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和设计技能。教学过程一、启航:激发兴趣的导入1. 视频导入:城市的脉动活动设计:播放一段精心挑选的城市风光纪录片,展示不同城市的独特风貌和文化底蕴。视频中穿插快速剪辑的城市标志性建筑、街头巷尾的生活场景、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城市的多样性和魅力。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刚刚看到的这些画面,都是我们美丽多彩的城市世界。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灵魂和故事,它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外界
46、展示着自己。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如何用自己的双手,绘制出我们心中的城市名片。”2. 互动讨论:我心中的城市教师提出问题:“你心目中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独特的元素或特色让你印象深刻?”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总结城市名片的几个关键要素,如标志性建筑、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为后续的创作活动奠定基础。二、探索:新知讲授与技法解析1. 城市名片的概念与意义利用PPT或黑板,详细讲解城市名片的概念、起源、发展及其对于城市形象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城市名片作为城市文化符号的独特价值。2. 绘画技法与元素分析线条运用:详细讲解线条的种类(直线、曲线、折线等)、特性(粗细、虚实、快慢等)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线条的基本运用技巧,并尝试用线条勾勒出城市的轮廓和主要建筑。色彩搭配:介绍色彩的基本理论和搭配原则,如对比色、邻近色、互补色等。通过展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