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
2、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距今4300-4000年左右的山西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各种质地的礼器和各类乐器,如陶礼器、玉礼器、漆木礼器、鼍鼓、土鼓、铜铃、陶埙、陶铃、口簧等。大墓里出土的乐器还出现了“三固定现象”:鼍鼓、土鼓、石磬构成的乐器组合是固定的;两个鼍鼓、一个石磬、一个土鼓,乐器数量固定;其在墓中的摆放位置固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原始手工业分工细致B.早期的礼乐制度初显C.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D.阶级的分化不断加强2.下表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部分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 )人物内容将军冯邕之妻元氏母义三恪,道著二王,肃穆闺闱
3、,见重君子。长乐长公主元瑛允备,四德无违,孝友出于自然,柔恭表于天性。乐安郡公主元仲英女节茂于公宫,妇道显于邦国。A.女性教育得到发展 B.女性的自主意识增强C.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D.社会伦理道德儒家化3.下图是唐代江南经济区示意图,对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A.市镇经济空前繁荣B.城市辐射能力大大增强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呈现多中心多层级特点4.大元大一统志是忽必烈下令修纂的全国地理志书,记载了疆域内路府州县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风俗、里至等内容。该志书修纂时,由各行省提供所辖郡邑的图志及各路府州县的沿革,并利用了西域地图,引进了阿拉伯地图制图法。这反映元朝( )A.建立了中原传统影响下的统治
4、秩序 B.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全面发展C.地理志的修纂体例发生了根本变化 D.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5.明会典载:“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有故事云: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由此推论,明代( )A.女性婚姻自主已成大势B.理学在民间已不受尊崇C.商品经济冲击封建纲常D.政府对民间管理的式微6.北京中轴线于2024年7月27日申遗成功。该中轴线属于文化遗产中“建筑群”类型,始建于13世纪,成型于16世纪,全长7.8公里。这些
5、遗产构成要素涵盖了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五种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联系起宏伟庄严的国家礼仪场所和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市。此建筑群的成型和建构主要反映了( )A.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局面B.中华文明宏大丰富的文化价值C.北京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D.北京城市化水平已领先于西方7.有学者认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以“近代性”(科学与民主)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二是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这两个点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眼睛”。该学者的研究突出强调了()A唯物史观的科学性B家国情怀的实践性C史料实证的探源性D时空观念
6、的特定性8.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 )A.改革税收制度 B.改进教育方法 C.增强国家认同 D.引导社会风尚9. 19 世纪 50 年代之前,江苏镇江府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而到了六七十年代,镇江府“大地主不复存在”,十之八九的土地为耕者所有,1888年后基本集中在小农户手上。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强入侵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太平天国运动 D.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10.近代史上的中国以“睡狮”的面貌频繁出现,成为影响国人深远的文化
7、现象。下图是1903年第32期新民丛报的封面,该封面反映了( )A.民众强烈的救国强国愿望B.大众传媒成为介绍西学的主力C.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D.传统知识分子开始放眼看世界11.1912年初,为普及女子的政治学识,培养女子政治能力,中国某些女校专门开设“法政女子课程”,在上海,还出现女子创办的学校如“女子法政学堂”,专为议院成立、女子参政储备法政知识。此种现象折射出该时期( )A.民主革命运动推动社会变迁B.妇女参政推动政党政治建立C.学堂选官符合女子参政需要D.法政知识成为女性教育核心12.陈独秀在创办新青年月刊时,曾表示:“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
8、也”。 而他和李大钊在1918年12月创办的每周评论时则希冀以此周刊来评判现实的政治,以此来消除人们对现实政治的冷漠,促使人们认清世界之大势等。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周刊比月刊更能满足社会需求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思想解放已奠定政治变革基础 D.北洋军阀政府践踏了民主制度13.苏维埃政府鼓励私人资本自由投资经营工商业,曾颁布商业法令规定,从白区运往苏区的火柴、洋油、棉花、盐、棉布、线布、医药器具、药品、钢铁、兵工厂原料等物品,在本应缴纳的营业税额基础之上,全部减收半税。这一规定( )A.使人民政府掌握了市场主动权 B.保障了苏区军民基本生活需求 C.使苏区政府赢得了人民的
9、信任 D.有利于苏区政权的巩固和发展14.下表是在华西方人士关于西安事变的部分报道。这些报道( )来源内容英文周报密勒氏评论报张氏此次突然叛变,公然劫持以一身系国家民族安危之领袖,其用心殆不可解,惟不论其动机如何,自解如何,其敢于犯上作乱,实自绝于国人英国记者贝特兰中国第一幕:西安事变秘闻没有共产党员参加这次事件计划的深夜会议,陕北保安的中华苏维埃民主共和国中央政府直到听到委员长被拘留的消息才知道这个计划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在中国的詹森大使致国务院电(南京,1936年12月19日)如果中国政府在没有外界力量帮助的情况下,解决该困局,将会有利于中国声望的提高。但如果蒋介石被处死了,则会不可避免地导致
10、国家陷入分裂状态A.反映美英两国对华外交立场B.丰富了西安事变的多重解读C.表明西方人士关注中国安危D.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5.有学者整理了1938-1945年新华日报“七七事变” 纪念文章,发现其数量变化呈现下图趋势。下图从侧面反映了( )A.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救国的艰难性和曲折性B.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矛盾不可调和C.报刊媒介救国方式从根本上影响了战争走向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减轻了抗战的压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6题13分,第17题12分,第18、19题各15分,共55分。1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
11、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新唐书地理志材料二 贞观四年,(西域)杂胡归朝,依隋之旧制设置伊州,凉州都督李大亮上疏曰: 至于隋室,早得伊吾(伊州隋时旧称),兼统鄯善,且既得之后,劳费日甚,虚内致外,竟损无益伊吾虽已臣附,远在藩碛,地多沙卤。其自竖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藩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太宗不纳,设西伊州,行郡县制,贞观六年,去“西”字。转引自程喜霖略论唐朝治理西域的战略思想与民族政策(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羁縻州的特征。(分)(2)据
12、材料二概括李大亮反对设伊州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评析唐太宗经营西域的积极影响。(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9世纪末,随着上海、宁波等约开口岸城市的快速发展,清廷内部出现了主张自开商埠的呼声,如庆亲王奕劻说:“与其外人援引求请而后推行,转致授柄于人,不如自开口岸,尚可示以限制。”1898年3月,光绪帝颁布上谕:“可以推广口岸拓商埠者,即行咨总理衙门办理”。之后,南宁、济南、长沙、湘潭等地相继奏请开埠,均获准自开。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谋划将越南铁路展修至中国境内。英国也急于向清政府索开昆明为通商口岸。中国人民自强自救的意识被激发出来,云南地方政要和精英联合形成了一股强
13、大的地方力量,向中央政府提出昆明自开商埠的强烈要求,并藉此挽回利权。中、法政府和云南地方官员之间就昆明开埠开展了三方博弈。最终清政府在法国政府强烈干预下,强迫云南地方政府同意开放。于是,云南地方政府提出“不开放,准寄居”的开埠宗旨,至此,昆明自开商埠运动告一段落,令人扼腕叹息。摘编自张锦鹏、周克虎晚清西南边疆危机中的地方力量与国家认同(1)据材料概括昆明自开商埠运动的历史背景。(6分)(2)据材料指出云南地方政府在自开商埠运动中的政策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运动的影响。(6分)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选举细
14、则,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做了如下规定: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符合一项即可)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符合一项即无)工农商及其他企业机关和组织的雇佣者、独立劳动者和一切不剥削他人的劳动者及他们的家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海军、陆军、空军中服役的军人以上两种人民中现时不能工作或失业的人剥削他人的劳动力者(包括富农在内)靠土地、资本的盈利为生,而自己不劳动者商人资本家的代理人、中间人及买办各种宗教的传教士、牧师、僧侣、道士、风水阴阳先生及一切以传教为职业的人国民党及其他反动政府下的警察、侦探、宪兵、官僚、军阀及参加反对工农利益的反动派神经病患者及经法庭判决有罪,而在服刑期间者注:居住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领土内的
15、居民,凡年满16岁,不分男女、宗教、民族,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摘编自张秀芬等中国共产党建政史材料二 在陕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经历了由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再由工农苏维埃变为抗日民主政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1936年1月15日,西北办事处颁布了西北苏维埃选举法,规定:一切精神劳动者(如医生、著作家、教员)都有选举权;雇佣劳动在10人以下、资本在5000元以下之工商业主亦有选举权;在苏维埃政府及各革命团体工作积极努力的,无论其出身如何亦可获得选举权。摘编自贺永泰承前启后的转变与过渡中华苏维埃政权在陕北(1935年1937年9月)材料三解放战争后期,东北解放区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
16、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1949年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949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5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苏维埃选举法的调整变化并说明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北解放区调整选举法的
17、背景。(4分)19.(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突出特性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角度内涵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创新性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统一性中华文明具有大一统传统。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是中国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教训它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
18、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己;倡导保合太和,反对丛林法则。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释。(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
19、次联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DACBDCCA题号1112131415答案ABDB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6题13分,第17题12分,第18、19题各15分,共55分。16.(13分)参考答案:(1)在边疆民族地区设置;少数民族首领世袭长官,自行统治;大多不向中央政府缴纳赋税。(分)(2)理由:隋朝设伊州加重政府财政负担;伊州自然条件不宜于推行内地管理制度;实行羁縻政策更有利于唐朝的统治。(分)影响: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有利于西部边疆地区的开发;
20、推动民族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畅通,推动了中西方的交流。(分)17.(12分)参考答案:(1)中央政府支持(2分);开放口岸快速发展的诱导(1分);其它城市的成功示范(1分);西南地区边疆危机的严重(英法加紧侵略云南)(1分);云南地方力量的壮大(1分)。(2)变化:从积极推动“自开商埠”变为艰难维护“不开放”(2分)影响:强化了云南人民的国家主权意识和国家认同感(2分);打击了清政府中央权威(1分);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1分)。18.(15分)参考答案:(1)特点:立法推动民主建设;工农专政色彩显著;民主选举范围广泛;保障妇女权利(提倡男女平等);服务政权巩
21、固。(5分)(2)调整变化:选举权由工农专享调整为工农阶层、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不计出身,扩大了民主选举范围。(2分)影响:团结了根据地的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调动各阶级生产和抗日积极性;推动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为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经验。(4分)(3)背景: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中共积极探索人民民主政权建设(2分);人民解放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1分);三大战役相继胜利,东北解放(1分)。19.(15分)评分标准:(1)角度:明确。(2分)(2)内涵: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角度进行简要概括。(2分)(3)论证: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取三个以上的历史阶段,以具有代表性的史实论证自己所选取的角度。史实准确,逻辑严谨。(9分)(4)格式:论述完整(三段论),表述成文。(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