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清****年 文档编号:259233 上传时间:2024-09-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6个小题,每题3分,计48分)1(2024沧州高二月考)秦朝“定什伍口数,别男女大小”“什伍皆有长”,实行“连坐制度”;“使民无得擅徙”,若迁居,应请求地方官吏“更籍”。秦朝这一制度的实行()A革新了地方行政机构 B加强了基层管理C平衡了全国人口布局 D加剧了社会矛盾2(2023浙江新阵地联盟高二下联考)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写道,虽然从全国范围看,县是基层行政单位,但真正直接管理百姓的是乡亭里之类的组织。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以及地方教化、狱讼、治安等事,都是由乡里官员直接承担办理的乡官实际以啬夫为主当时有“但闻

2、啬夫,不知郡县”的说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啬夫成为地方实际掌控者B郡县长官在地方治理中未发挥应有作用C亭长负责地方讼狱、捕盗D基层组织的任务是征发赋役和维护稳定3(2024安徽皖豫名校联盟联考)汉朝重视户籍登记管理。据张家山汉简奏谳书记载,汉初颁布的“自占书名数令”中有“诸无名数者,皆令自占书名数。令到县道官,盈卅日,不自占书名数,皆耐为隶臣妾,锢,勿令以爵、赏免,舍匿者与同罪”的规定。据此可推知,汉初()A户籍制度完备 B基层管理日趋严密C法律极为严格 D统一局面得以巩固4(2024湖南天壹名校高二月考)长孙平向隋文帝上书“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并提出“经国之道,义资远算”“经国

3、之理,须存定式”“当社造仓”“委社司”管理。据此可知,长孙平()A倡导国家治理应规范有序 B主张设立义仓,赈灾救济C建议政府加强政治统一性 D提倡粮食储备,解决温饱5公元628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设置义仓,规定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自此以后,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专用于备荒,不许杂用。这表明当时()A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势群体 B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C关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强 D政府救济的核心是粮食供应6(2023北京东城区高二下期末)宋代改变户籍制度,分主户与客户,佃农摆脱了过去只能是地主私属的卑贱身份,成为编户齐民。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对此评述正确

4、的是()A户口主要按其职业进行分类B政府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轻C户籍制度的变革适应了租佃关系的发展D主客户之分违背了征税标准的变化趋势7(2023白山高二联考)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的郑氏家族中世代传承的郑氏规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下表所示为其内容节选。这反映出郑氏规范()第一条立祠堂一所,以奉先世神主,出入必告第十一条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第十八条子孙赌博无赖及一应违于礼法之事则陈于官而放绝之于宗图上削其名第八十八条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第九十一条宗族无所归者,量拨房屋以居之。更劝勿用火葬,

5、无地者听埋义冢之中A.强调尊卑等级关系 B违背封建伦理秩序C符合官方主流思想 D利于巩固宗法制度8明太祖“六谕”到康熙帝“圣谕十六条”,统治者构建了严格规范的“圣谕宣讲”制度。以儒家正统观念为核心,以皇帝颁发的“圣谕”为内容,在乡里定期对所有民众进行宣读与讲解。这一现象反映了统治者()A重视基层治理教化 B开始尊崇儒家正统观念C注重各级政令传达 D压制基层宗族自主自治9(2023北海高二下期末)下面是清朝后期基层社会结构图,据此可以得出()A基层社会开始自治化倾向 B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加强C乡绅对基层社会控制加强 D社会矛盾逐渐趋向激化10(2023驻马店高二上期末)1834年英国政府通过济贫法

6、修正案,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它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这些规定()A体现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优越性B有利于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C反映了英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D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11(2023金华十校高二上期末)论及19世纪中期英国自治市制度,有学者指出:“一切纯属地方的事务,应归地方当局负责,但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以及个人之间的公平审判,是社会的头等需要,也是政府的首要目的。如果这些事情能交给不是最高的负责机关,那么除战争和条约外,就没有什么事情需要一个全国性的政府了。”对

7、该学者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中央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B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C地方政府拥有适度权力 D地方政府权力集中专断12(2023杭州四校高二下期末)英国“高税收、高支出、高福利”的福利国家体系的弊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益显露。20世纪70年代,社会福利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29.4%,直接导致了国债总额滚雪球似的迅速增大。此外,一旦最低收入有了保障,最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供给,对福利的依赖性使得吃大锅饭的想法滋长起来,从而引起经济效率的损失。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建成福利国家不利于经济发展B福利政策需要适时地进行调整C英国的福利支出完全依赖政府D完善的福利制度促进社会公平13

8、(2023丽水高二下期末)1980年以来,市场价值的重新被发现和利用,政府不是公共服务的唯一提供者,私营部门、非营利性组织完全可以承担这方面的职责。公共服务由一元供给走向多元供给,成为当代西方公共服务改革的基本趋势。这一改革()A使基层治理全面走向市场化 B反映了政府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变C实现了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 D强化了政府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14(2023青岛高二上期中)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B提高劳动者积极性C减缓老龄化进程 D缩小贫富间差距15

9、(2023重庆高二上期末)二战以后,英国率先建立了公共服务体系。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将社会福利领域的“国家照顾”模式变革为“社区照顾”模式,而且在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领域,引入市场竞争体制,公共服务交由公司承担。这一变革()A使公共服务质量下降 B是国家干预强化的表现C导致政府监管的缺失 D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率16(2023临沂高二上期末)2003年,我国启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时确立的费用分担比例是政府与个人为21,后来逐渐变为31、41,个别地方甚至到了81 ;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这反映出我国的社会保障()A政府承担

10、主导作用 B提高了公民文化素养C制度建设循序渐进 D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二、非选择题(4个小题,计52分)17(2023青岛高二上期中)(12分)城隍神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明朝以后,城隍信仰被正式纳入官方统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朝中叶,咸阳县城隍庙的碑记记载:“吏奉朝命为郡县者,其始至,若旦日视事,则于今夕斋戒宿庙,鸡鸣起祀神,誓言不殃民。殃民者,神其殃我,无悔!”雍正七年,两江总督李卫“奉行顺庄法,将丁口蜡茶匠班蜡茶时价、药材时价等摊派田地,尽除繁苛琐屑之条法碑禁俱行各府,转发所属各州县,照式刊碑,竖立县官堂侧并城隍庙内”。清代官员汪祖辉曾借助城隍庙进行审理案件。在城隍庙

11、里犯罪嫌疑人“四体战栗,色甚惧”“遂将听从父命击开禄至死颠未一一吐实”。摘编自朱翠林明清城隍庙与地方治理实例分析根据材料,概括城隍庙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职能并分析其作用。18(2023楚雄高二上期末)(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开皇五年(585),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诈小逃避租役。一旦查出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同时,还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又命令堂兄弟以下亲属析户分居,各立户头,以防包容隐庇。这次检括户口的结果是,“计账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又一次“貌

12、阅”,结果“诸郡计账,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地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客户(失去了独立的户籍,流亡他乡的人)在唐代已普遍存在,宋代时因“田制坏”而进一步增多。客户往往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也不在国家的赋税征收之列,且不时“滋扰乡里”甚至“啸聚山林”。宋政府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客户与主户(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均列为国家的编户齐民,给予独立的户籍。宋代在主户和客户外还设置了特殊户籍。宋真宗年间将坊郭户作为正式户种,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城内其他的居民家庭,开

13、创了封建城市人口管理的新方式。此外,户籍中还有兵籍。宋代规定:“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悉归于枢密院。”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索貌阅”的主要内容以及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19(2023山东名校联盟高二上期中)(14分)中世纪以来的西方基层治理经历多次变化而逐渐走向完善,建立了良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为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间及事件说明1066年诺曼征服征服者将英格兰1/5留给自己,认命郡长官进行管理;1/4给教会;其余纷纷给180个直属封臣(领主任命庄园的管家与服务

14、人员,村民则自己选举代表其利益的“村头”管理);并在之后出卖了许多城市的自治权1688年光荣革命后王权的减弱及其枢密院的衰落,大大减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治能力。再加上强烈的地方主义影响,治安法官免于中央干预而成为地方事务的主宰1835年市政法案调整了城市管理职能,政府积极发挥治理作用,从“自由放任”到“有限治理”模式,对市议会的职权范围进行了初步规定。但是诸如公共卫生区教区委员会的一些组织执行人员仍由志愿者担任。现代地方自治的原则从此被正式确立下来1969年社区发展项目出台后睦邻组织运动持续发展,在贫困地区,由当地牧师发动大学的学生帮助服务平民,以便实际了解平民的生活情形,

15、在社区内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服务的浪潮快速兴起。地方政府致力于提出明确要求与设定项目,制定服务标准等方式,不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世纪西欧地方治理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2分)(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基层治理的变化并予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20(2023福州高二上期末)(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期代表观点反贫困措施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基督教人文主义者认为虽然穷人的存在可以使富人有机会通过施舍来抵消罪过,但这也使穷人因此而骄矜并易于堕落世俗政权组织救济,如英国于1601年颁布了济贫法;驱逐和

16、禁闭资本主义兴起初期以来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贫困是自然、合理的社会现象。曼德维尔认为如果穷人多劳动、少消费就能使国家富强。 “穷人在促进国家繁荣的过程中无可替代” 政府实施被动且条件苛刻的社会救济制度,改变穷人的懒惰习性;努力开拓新的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能力和提高消费水平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认为贫困根源于私有制,雇佣劳动制度的存在和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必然导致工人的“极端贫困”变革社会制度,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战”结束以来阿玛蒂亚森等学者认为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低下,还是对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贫困是权利不平等造成的政府实行积极的社会政策,包

17、括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等摘编自宁亚芳从道德化贫困到能力贫困:论西方贫困观的演变与发展等从上述表格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逻辑关联的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信息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12分)第 6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1B根据材料可得,秦朝通过什伍连坐等措施,加强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控制,从而进一步维护了统治,故选B项;秦朝地方行政机构仍然以郡县为主,并没有革新,排除A项;基层管理的方式并不会改变人口分布,排除C项;秦朝的什伍连坐制加强了对基层的管理,未必会加剧社会矛盾,排除D项。2D3.D4B根据材料可知,长孙平主张在地方建立义仓

18、,以起到赈灾救济的作用,故选B项;材料有关于国家治理规范化的信息,但这只是长孙平设义仓的理由,不是他的目的,排除A项;长孙平设义仓与加强政治统一性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设立义仓的目的主要是赈灾救济,而不是解决人民温饱,排除D项。5D根据材料可知,义仓的主要功能在于确保粮食的供应,故选D项;义仓是政府在使用行政手段救助弱势群体,排除A项;义仓只是政府所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排除B项;义仓只是政府关注民生众多方式中的一种,而且义仓在社会救济和优抚中属于常用手段,排除C项。6C7C据材料“子孙赌博无赖及一应违于礼法之事陈于官而放绝之”、担任官员的子孙贪污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

19、”,可知郑氏规范符合儒家伦理,与官府积极配合维护社会稳定,故选C项;“尊卑等级关系”不合题意,与材料“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相悖,排除A项;“违背”不合题意,应为“符合”,排除B项;宗法制度崩溃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8A9C清朝后期基层社会结构严密,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故选C项;“开始”一词有误且清朝后期自治化逐渐减轻,排除A项;材料所示为基层社会结构,并非政府治理能力,排除B项;材料强调清朝后期基层社会结构严密,并无社会矛盾的信息,排除D项。10D11C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地方事务应由地方负责,但人身和财产安全等方面则需要全国性政府负责,即

20、地方政府应当拥有适度的权力,故选C项;“不受制约”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地方和中央应当分管不同事务,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是对材料的片面反映,排除B项;材料强调地方事务应由地方负责,但是人身和财产安全则要由全国政府负责,说明地方政府权力并不集中专断,只是掌握一部分权力,排除D项。12B13.B14.A15D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公众、志愿者、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故选D项。16A17职能:体现出监督地方官员、提供行政辅助(辅助税收)、辅助司法审判的职能。(4分)作用:对地方官员起到

21、一定的监察作用;增强政令的合理性;减弱了政令推行的阻力;有利于加强对民众的治理。但是借助城隍信仰审判案件,影响司法程序的公正。(8分)18(1)主要内容: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诈小逃避租役。(2分)作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清查了隐瞒的户口,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打击了豪强地主,加强了中央集权;减轻了民众的赋税负担;为后世户籍制度提供了借鉴。(6分,答出三点即可)(2)背景:土地兼并严重;流民增多,社会动乱加剧;战乱频繁,满足军事需求;城市化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税收地位上升;征收赋税渐以田亩为主;王安石变法,调整税收政策。(6分,答出三点即可)19(1)特点:形成了

22、郡、庄园、教会和自治市等多主体共同治理地方的治理格局。影响:稳定基层社会、形成自治传统、延续民主思想。(2分)(2)变化:从地方权力较大到政府影响力增强,再到基层自治进一步发展、社区组织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2分)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但受自由主义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央政府与法庭影响力较小,地方权力较大。说明英国自治传统悠久,但易造成地方管理混乱等问题。(2分)工业革命后,随着城市人口激增,也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政府加强了对城市的管理力度。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具有民主与法制化色彩。从“自由放任”模式转变成“有限管理”模式。但公共卫生等由志愿者负责,政府没有完全承

23、担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管理,效率仍不高。(3分)二战后,经济受到创伤,社会问题不断增多,传统的社会治理遇到瓶颈。政府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的新方法,鼓励居民广泛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这一时期,在政府主导下,社区组织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也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服务。这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与政治稳定,降低了基层治理的成本,提高了效率。(3分)总之,近代以来英国基层治理的变化,使得英国形成了良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基层治理提供了借鉴作用。(2分)20示例一信息: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贫困是自然、合理的社会现象。马克思认为贫困根源于私有制。(2分)论题:贫困

24、观念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变迁。(2分)阐述: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贫困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将贫困看成是道德的堕落,也不再将贫困看成是人生的必须体验,人们日益将贫困看成经济现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迅速发展,但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陷入“极端贫困”的悲惨命运。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马克思科学地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认为雇佣劳动制度的存在和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必然导致工人的“极端贫困”。 (7分)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受经济、思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西方贫困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下表

25、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1分,论题与结论合计最高得3分)示例二信息: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贫困是自然、合理的社会现象。现代学者认为贫困是权利不平等造成的。(2分)论题:贫困观的演变影响西方反贫困措施。(2分)阐述:贫困现象自古有之,最开始的时候人们认为贫困是个人原因引起的,而近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贫困是自然合理的。受此影响,英国颁布济贫法,对穷人实施被动且条件苛刻的救济制度,政府部门通过法律等手段对贫困人口进行救济,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二战结束以来,部分西方学者认为贫困是权利不平等造成的,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西方建立福利国家,将社会救济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福利种类多、覆盖面广。(7分)综上所述:贫困观念的不断深化有利于反贫困措施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1分,论题与结论合计最高得3分)(其他论题,如:不同时期的贫困观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等,如切合题意、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也可酌情给分)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