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原卷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
2、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6. 难度系数:0.75。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24分)阅读感悟下面的选段。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9分)洪水无情,人有情。为人民群众_滔天洪水的除了堤(d)坝和沙包,还有那一个个挺拔伟岸的身躯。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鲜红的党旗。最近一段时间,多位基层党员干部在抗灾救灾中因公殉(xn)职。他们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赤胆忠心,胸怀大爱、无私奉献的无我境界,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优秀品格。在抢险救灾中牺牲的英雄,是闻“汛”而动、冲锋
3、在前的无数党员干部中的一分子。最近一段时间,因为降雨激(j)增、河水流量暴涨等原因,全国多地出现汛情,防汛抗洪压力骤增。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_。广大党员干部披星带月与暴雨斗争,全力_失联、被困人员,_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给(gi)予人民群众更多关爱,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汛救灾第一线。这是举世无双的奇景,更是中国特色、中国优势的写照。从脱贫攻坚到防疫再到抗洪,事实一再证明,绝没有任何人、任何困难、任何艰险,能够不割断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堤(d)B殉(xn)C激(j)D给(gi)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赤胆忠心B暴涨C骤增D披星带月3选
4、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阻挡责任搜救妥善B阻碍责任抢救妥当C阻碍职责搜救妥当D阻挡职责抢救妥善4对选文中划线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脱贫到防疫再到抗洪,事实一再证明,任何人、任何困难、任何艰险,能够不割舍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B从脱贫到防疫再到抗洪,事实一再证明,任何人、任何困难、任何艰险,绝没能够不割断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C从脱贫到防疫再到抗洪,事实一再证明,绝没有任何人、任何困难、任何艰险,能够割断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D从脱贫到防疫再到抗洪,事实一再证明,绝没有任何人、任何困难、任何艰险,能够不割舍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5根据提示默写诗文。(8分)
5、(1) ,洪波涌起。(观沧海)(2)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还有各种花的香, 。(春)(4)“乡思”是古代文人墨客写诗作赋的一个重要主题,许多诗词中都流露出作者的离愁别绪。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 , ”两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唐朝诗人王湾也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 ”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这种情感。62018年5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联合多家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部分中小学也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请你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7分)【材料一】下面是
6、某学校对“十大英雄人物排行榜”的一个调查统计表。十大英雄人物排行榜【材料二】现代汉语词典中“英雄”的解释如下: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材料三】川航机长刘传健,在万米高空客机驾驶舱玻璃脱落的危急情况下,驾驶飞机奇迹返航。中国民航局表彰他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能够在生死一线之际成为英雄,源于他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1)请结合材料一相关数据,写出两条信息。(2分)(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请你谈谈对“英雄”的理解。(2分)(3)主题班会“论英雄”环节,同学们展开了自由讨论。请你结合所给材料,对同学们的讨论作总结发言。(3分)
7、小辉:古代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戚继光等,勇武过人,谋略超群,实在值得钦佩。小丹:那些动漫电影里的英雄,超人、钢铁侠才叫厉害,每次都能拯救地球。小薇: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流血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才是真英雄。小波:现在是和平时期,基本不打仗,也没有外星人入侵,这些英雄再厉害都没用啦。小梅:那我们今天还要不要英雄?总结发言: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6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5分)夜泊钱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茅坤,明代散文家,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这首诗主要叙述诗人夜间游览钱塘县的经过及所见景物。
8、】7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颔联借用“孤灯”与“一雁”意象,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氛围。B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迸”写出了乡愁之强烈;“入”,将乡愁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乡愁之绵长。C诗人停舟钱塘,入市沽酒,借酒消愁,思乡之愁终于得以排遣。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8结合全诗分析“微吟寄短愁”的“愁”的内涵。(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
9、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吴起守诺宋濂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故人:老朋友。俟:等待。欤:句末语气助词。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期: (2)去: (3)食: (4)信: 10翻译文中画线句。(4分)(1)元方入门不顾。(2)故人至暮不来。11甲文中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元方
10、入门不顾”的行为表现了他对“友人”怎样的态度?(2分)12这两篇文章对你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有什么启示?(2分)(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9分)【材料一】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 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汉服的形制以“四书五经”为中心,千百年来礼服严格遵循礼制,并未有太大变化。而百姓常服则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丰富。从黄帝到明代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
11、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央视推出的节目衣尚中国,以服饰为题,聚焦服饰之美,力图通过艺术创意、年轻态的视觉营造中国服饰的审美意境。传统审美需要我们发掘、理解、驾驭和弘扬。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衣尚中国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引领大家深入地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学,形成新的审美表达。(选自收官激活优秀传统文化新势能,有删改)【材料二】当下, “汉服”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但有一些设计重其表而轻其里。汉服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只有深入把握传统文化内涵,才能推进其创造性转化。中国服饰文化昭显着社会发展的印记,传达着特定时代的文化内涵。以唐宋为例,唐朝服饰的色彩浓艳,再加上金银杂之。其
12、装饰图案, 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生趣盎然。“上襦下裙”,是唐代女子的主要服饰,颜色以红色居多,常常使用红绿搭配。而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后来,朴素和理性就成为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中国服饰文化在各种文学体裁中也被反映和表达出来。小说中人物的服饰,是人物生活层面的写照,是人物外观形态的表露,也是人物内心世界、性格特征的体现,更是作家感情的曲折反映。(节选自网络)【材料三】身着飘逸的唐裙,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青青草坪上,一群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留学生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日裙幄宴。她们让海外友人感受到了中国汉服的魅力,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独特的中
13、国文化体验,弘扬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海外,汉服文化正受到越来越多人喜欢。“墨尔本汉服社之前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一个学生兴趣社团。”汉服社社长、墨尔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靳倩莹介绍,“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其他学校对汉服有兴趣的同学也想加入我们。后来,我们将汉服社扩大到面向全墨尔本。”不久前,汉服社在当地举办了“春日裙幄宴”汉服文化活动,靳倩莹说:“这次我们精心布置了公园,邀请热爱汉服的朋友来拍照打卡,也为大家搭建了一个社交场合。那天,许多人说不仅领略了汉服文化的魅力,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05月02日)13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4、3分)A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传承了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B汉服的形制以“四书五经”为中心,千百年来,礼服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丰富。C唐朝服饰色彩浓艳,装饰图案生趣盎然,而宋朝服饰以朴素和理性为主要特征。D只要把多彩绚丽的中国元素绣在服饰上,就真正做到了继承中国古代传统服饰文化。14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中衣尚中国不仅简单地提倡复古,而且引领中国美学的深度发展。B材料二中第段中的加点词语“之一”体现了文段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C材料三体现了在海外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汉服文化,领略汉服文化的魅力。D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文化渠道宣传中国传
15、统服饰文化,让中国汉服成为新时尚。15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请你结合以上材料提三条合理建议。(3分)(四)阅读一日春光,完成下面小题。(15分)一日春光冰心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去了。天下事都是如此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
16、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院里的桃花开了,可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淡的黄云,跟着千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山,向阳的山谷之中,还
17、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
18、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11)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12)春在眼前了!(13)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14)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定格为永远的春天!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15)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
19、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16)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17)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16根据行文思
20、路,将文中描摹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按照所给示例补充概括完整。(3分)景象:(1)黄尘漠漠(2) (3)海棠怒放情感:(1)盼望、失落(2) 、 (3)欣喜、满意17请从修辞及表达效果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3分)“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18“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请归纳原因。(3分)19本文第段以及下面的链接材料都写了北方的冬天,请分析两段文字中冬天特点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上的不同。(4分)【选文】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
21、,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材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选自济南的冬天)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厌烦。B从写作方法上看,作者先前“不信了春天”到后来赞美一日春光,显然是欲扬先抑。C文章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喜爱的思想感情。D作者写冬天的寒冷是为了衬托自己对春天的期盼,写大觉寺的杏花为了衬
22、托春天的短暂,并为写海棠花做铺垫,看这些可爱的海棠花,作者想起了快乐活泼的孩子,也感受到了春天的魅力。(五)名著阅读(5分)2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下面是朝花夕拾中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篇名。(3分)A捕鸟 B买来山海经C衍氏冰块A B C (2)朝花夕拾中除塑造众多人物形象外,全书还贯穿着一个人物形象“我”。下面是读书交流会中甲同学的发言,请你参照甲同学的发言,补全其他两位同学的发言内容。(2分)甲:无常中有讽刺、厌恶现实中所谓正人君子的“我”。乙:范爱农中有 的“我”。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 的“我”。第三部分 写作(50分)22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我们应
23、学会从生活中找灵感,只有随时留意我们周围的生活,经常细心观察生活,才会有感而发,抒发真情,最终写出打动人的文章来。请搜索你的记忆,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请以“因为你而感到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有明确的文体特征),除诗歌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的汉字书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少于600字。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释)(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
24、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6. 难度系数:0.75。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24分)阅读感悟下面的选段。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9分)洪水无情,人有情。为人
25、民群众_滔天洪水的除了堤(d)坝和沙包,还有那一个个挺拔伟岸的身躯。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鲜红的党旗。最近一段时间,多位基层党员干部在抗灾救灾中因公殉(xn)职。他们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赤胆忠心,胸怀大爱、无私奉献的无我境界,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优秀品格。在抢险救灾中牺牲的英雄,是闻“汛”而动、冲锋在前的无数党员干部中的一分子。最近一段时间,因为降雨激(j)增、河水流量暴涨等原因,全国多地出现汛情,防汛抗洪压力骤增。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_。广大党员干部披星带月与暴雨斗争,全力_失联、被困人员,_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给(gi)予人民群众更多关爱,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汛救
26、灾第一线。这是举世无双的奇景,更是中国特色、中国优势的写照。从脱贫攻坚到防疫再到抗洪,事实一再证明,绝没有任何人、任何困难、任何艰险,能够不割断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堤(d)B殉(xn)C激(j)D给(gi)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赤胆忠心B暴涨C骤增D披星带月3选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阻挡责任搜救妥善B阻碍责任抢救妥当C阻碍职责搜救妥当D阻挡职责抢救妥善4对选文中划线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脱贫到防疫再到抗洪,事实一再证明,任何人、任何困难、任何艰险,能够不割舍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B从脱贫
27、到防疫再到抗洪,事实一再证明,任何人、任何困难、任何艰险,绝没能够不割断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C从脱贫到防疫再到抗洪,事实一再证明,绝没有任何人、任何困难、任何艰险,能够割断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D从脱贫到防疫再到抗洪,事实一再证明,绝没有任何人、任何困难、任何艰险,能够不割舍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答案】1D 2D 3A 4C【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给予:j y词,使别人得到。故选D。2本题考查字形。D.披星带月戴;故选D。3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第一空:“阻挡”指拦住使不能前进,“阻碍”指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文中描述的是洪水,需用直接、有力的动作去“抵挡”,故“阻挡”更合适。第二空:“责任”指应尽
28、的义务,“职责”指职务上应尽的责任。文中强调防汛是每位党员干部的义务,不限于职务,因此“责任”更恰当。第三空:“搜救”指搜索并救援,“抢救”指在危急情况下紧急救治。文中需搜救的是失联、被困人员,需广泛搜索,故“搜救”更贴切。第四空:“妥善”指妥当完善,“妥当”指合适、稳当。文中需安置受灾群众,需全面、周到地处理,故“妥善”更符合语境。综上所述,每空填入的词语应依次为“阻挡”“责任”“搜救”和“妥善”。故选A。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该句语病:否定不当。应删去“能够不割断”中的“不”;正确的修改应该是:“从脱贫到防疫再到抗洪,事实一再证明,绝没有任何人、任何困难、任何艰险,能够割断党和人民的
29、血肉联系。”故选C。5根据提示默写诗文。(8分)(1) ,洪波涌起。(观沧海)(2)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还有各种花的香, 。(春)(4)“乡思”是古代文人墨客写诗作赋的一个重要主题,许多诗词中都流露出作者的离愁别绪。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 , ”两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唐朝诗人王湾也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 ”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这种情感。【答案】(1)秋风萧瑟 (2)闻道龙标过五溪 (3)混着青草味儿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
30、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萧瑟”“酝酿”“雁”等字词的书写。62018年5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联合多家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部分中小学也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请你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7分)【材料一】下面是某学校对“十大英雄人物排行榜”的一个调查统计表。十大英雄人物排行榜【材料二】现代汉语词典中“英雄”的解释如下:不怕
31、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材料三】川航机长刘传健,在万米高空客机驾驶舱玻璃脱落的危急情况下,驾驶飞机奇迹返航。中国民航局表彰他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能够在生死一线之际成为英雄,源于他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1)请结合材料一相关数据,写出两条信息。(2分)(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请你谈谈对“英雄”的理解。(2分)(3)主题班会“论英雄”环节,同学们展开了自由讨论。请你结合所给材料,对同学们的讨论作总结发言。(3分)小辉:古代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戚继光等,勇武过人,谋略超群,实在值得钦佩。小丹:那些动漫电影里的英雄,超人、钢铁侠才
32、叫厉害,每次都能拯救地球。小薇: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流血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才是真英雄。小波:现在是和平时期,基本不打仗,也没有外星人入侵,这些英雄再厉害都没用啦。小梅:那我们今天还要不要英雄?总结发言: 【答案】(1)毛泽东在十大英雄人物中排名首位,最为大家推崇。对某个时代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更能够被大家评为十大英雄人物。 (2)英雄就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就是有着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的人。 (3)同学们,英雄不光是勇武过人、谋略超群、拥有超能力、流血牺牲的人,只要他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英勇斗争,他就是英雄。当今虽然是和平
33、时期,基本不需要打仗,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英雄,需要拥有不怕困难、不顾自己这种精神的平凡英雄。【解析】(1)看图可知,在大家评出的十大英雄人物当中,开国领袖毛泽东排名首位,最为大家推崇。这十个英雄人物,都在各自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或因为在科学上的突出贡献,或因为伟大的爱国情怀,或因为杰出的政治才能。由此可得出结论。(2)根据材料二中的“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和材料三中的“源于他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可知,英雄就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就是有着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的人。(3)分析材料
34、可知,前三个同学分别介绍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小波的观点是现在已经不需要英雄了,小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现在还要不要英雄。总结发言,既是对前三位同学观点的概念,也是对小梅疑问的解答。如:英雄不仅仅是那些英勇过人,为祖国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也不仅仅是动画、影片里能拯救地球的人物,还包括那些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和平年代,我们依然需要英雄,需要那些平凡的英雄照亮人性的天空。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6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5分)夜泊钱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茅坤,明代散文家,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这
35、首诗主要叙述诗人夜间游览钱塘县的经过及所见景物。】7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颔联借用“孤灯”与“一雁”意象,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氛围。B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迸”写出了乡愁之强烈;“入”,将乡愁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乡愁之绵长。C诗人停舟钱塘,入市沽酒,借酒消愁,思乡之愁终于得以排遣。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8结合全诗分析“微吟寄短愁”的“愁”的内涵。(3分)【答案】7C 8【参考答案】一愁羁旅途中,漂泊孤苦,孤独悲凉,从“日已暮”“何处可维舟”“孤灯”“一雁”可以看出;二愁背井离乡,欲归不得,思念家乡,从“离心”“乡梦”可以看出;三愁各般愁
36、绪萦绕心头,难以驱散,“剪不断,理还乱”的苦痛之情,从“问”“微吟”“寄”看出。【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诗人寻“酒市”,是想“借酒消愁”,可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酒消愁愁更愁”,“杯酒”哪能化解浓浓思乡之情?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因为“何处可维舟”,诗人没有找到可以靠岸的地方,所以没有买到酒,无法借酒消愁,只能吟唱思乡曲排遣思乡之情。8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字的能力。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37、。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第八句“微吟寄短愁”总括全诗,卒章显志,“短愁”二字包含了上文提到的“孤灯”“一雁”所表之情,“离心”“乡 梦”之感。“愁”应是那种萦绕心间,难以驱散、排解的愁情,是那种“剪不断、理还乱”,“却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愁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38、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吴起守诺宋濂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故人:老朋友。俟:等待。欤:句末语气助词。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期: (2)去: (3)食: (4)信: 10翻译文中画线句。(4分)(1)元方入门不顾。(2)故人至暮不来。11甲文中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表现了他对“友人”怎样的态度?(2分)12
39、这两篇文章对你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有什么启示?(2分)【答案】9约定 离开 吃饭 信用 10(1)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2)老朋友到了晚上还没有来。 11认为自己做错了。表明元方生气了。 12为人要言而有信,有礼貌。【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2)“相委而去”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去:离开。(3)“方与之食”句意:才同他一起吃饭。食:吃饭。(4)“非信不可也”句意:(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信:信用。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1
40、)入:进入;顾:回头看;(2)故人:老朋友;至:到;暮:傍晚、晚上。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文“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可知,元方点明了友人失信、无礼之处,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于是“下车引之”;可见其用意是表明自己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想要道歉。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可知,陈太丘与好友约定同行,友人不仅食言,还当着陈太丘孩子的面指责陈太丘丢下自己;“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文章借元方之口点出陈太丘的友人
41、是失信、无礼之人;启发我们要言而有信,有礼貌。根据乙文“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可知,吴起信守诺言,等着老友回来,才吃饭;“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要使军队信服自己,自己就要守信;也启发我们要信守诺言。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
42、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43、。(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9分)【材料一】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 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汉服的形制以“四书五经”为中心,千百年来礼服严格遵循礼制,并未有太大变化。而百姓常服则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丰富。从黄帝到明代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央视推出的节目衣尚中国,以服饰为题,聚焦服饰之美,力图通过艺术创意、年轻态的视觉营造中国服饰的审美意境。传统审美需要我们发掘、理解、驾驭和弘扬。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衣尚中国不是简单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