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乡愁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58963 上传时间:2024-09-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乡愁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4课乡愁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4课乡愁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课乡愁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4课乡愁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第4课乡愁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业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C本月首飞的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3下列对乡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

2、一项是()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达了其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感。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4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于台湾逝世。假如你要把这件事告诉同桌文文,下列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哎,你听说没?写乡愁的那个姓余的去世啦!B小文子,跟你说个新闻,听着啊!诗人余光中逝世了

3、。C文文,告诉你一个沉痛的消息,著名诗人余光中逝世了。D别写作业了,跟你说个大新闻,有个名人死了!5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A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叫两遍不成?”B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C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B红海行动体现出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要是侵犯到国家利益、人民安危,我们也绝不退

4、缩。C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40年中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D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外卡内用”也成为春节消费新时尚。7朗读乡愁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A急速、悲壮B欢快、幸福C缓慢、忧伤D轻柔、平淡8下列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B这首诗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向“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的内涵既单纯又丰富。C诗歌把“乡愁”寄托在四种物象上,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十分具体。D这首诗的

5、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美上,但该诗在结构上并无美感。二、诗歌鉴赏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各题。【甲】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乙】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1)下面对【甲】【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B【甲】诗

6、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这四个意象之间是并列关系。C【乙】这首诗歌通过笛声、月亮等意象,表达出作者个人思乡的忧伤之情。D【乙】诗思乡带给诗人的是甜美的回忆,对故乡的记忆仿佛清晰地印在诗人的梦中。(2)根据分析现代诗的方法,说说这两首诗之间的异同。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完成下面小题。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0这首诗运用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1联系诗的内容,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

7、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12请你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_,_,_。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杭着它,爱绵绵。13对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表现乡愁不是很重。B看似一种轻描淡写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重量轻的对象之上。C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浓烈的思乡之情。D运用反衬更引起人们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渴望与深思。阅读诗歌,完成各题。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

8、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972年1月21日14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特征?15“海峡”本应“深深”,诗人为什么用“浅浅”一词形容?16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17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8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

9、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19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

10、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以纪实手法抒写了作者自己“少小离家”到“老大难归”的思乡情愫。B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意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C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的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D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的词语、有叠词、有变换的量词,加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22“小

11、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3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的表达作用。24简要分析这首诗在结构上的特点。诗歌鉴赏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25诗人选取了哪些具体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表现了乡愁的什么特点?26“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作者将“故乡的面貌”说成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将具体的事物比喻成抽象的概念,这样合适吗?谈谈你的理解。27诗人为什么把离别后的乡愁比作“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C【解

12、析】【详解】A.语序不当,将“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与“业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的位置互换。B.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D.两面对一面,可去掉“能否”。故选C。2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D项,正确的朗读节奏是: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据此答案为D。3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B有误,“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的表述错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诗歌最后一节才由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上升到了家国之思,所以B项不正确。4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

13、交际,属于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口语交际类的题目,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尽量使用礼貌用语,委婉达到说话的目的。解答要点:与人交流时,一定要有称呼,语言要与人物身份、场合、话题相和谐。本题A项,称呼不恰当,不够严肃庄重;B项,不能表达沉痛的心情;C项,表达最得体;D项,缺少称呼,不够严肃庄重。故选C。5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语言表达。A“难道要我交两遍不成?”反问语气,有质问对方的口气,不得体;B说话得体;C“寒舍”是对自己家的谦称,说别人家不能用“寒舍”,不得体;D“不耻下问”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

14、到羞耻。老师的学识比学生高,向老师请教问题不能叫“不耻下问”,不得体。据此,答案为B。6A【解析】【详解】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的第二个“,”号应该在引号外。故选A。7C【解析】【详解】C.感情基调即为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心中的感触,一般要通过意象来表现,而读者在读诗歌时也会产生一些共鸣。诗歌常见的感情基调有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思念、激昂、消沉等。这首诗,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都找到了具体的对应物,抒发了诗人不尽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孤岛人民盼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故选C。8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15、乡愁有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据此,答案为D。9(1)A(2)同:诗人都是选择几个富有深意的形象或画面来表达同样的主题,两篇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书写心中的愁,两首都是抒情诗。异:余诗主要是通过形象来推进诗情,席诗主要通过画面和比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深;余诗的结构比较对称,在表达的情感上,席诗相对细腻和缠绵。(意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B.

16、有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之间是递进关系;C.有误,“表达出作者个人思乡的忧伤之情”有误,应读是“所有人的思乡之情”;D.有误,思乡带给诗人的并不是甜美的回忆,而是惆怅的愁绪,毕竟别离太久,对故乡的记忆已经模糊,如同在雾里;故选A。(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力。根据分析现代诗的方法,可知,可以从语言、意象、情感、手法等角度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从结构、情感上分析: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都是抒情诗。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因此,在情感上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

17、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因此她的乡愁缠绵悱恻。而余诗的结构比较对称,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深,余诗的乡愁中,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后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的乡土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从语言、手法上分析:这两首诗,诗人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书写心中的愁,余光中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席慕蓉把乡愁比喻成是一支清远的笛、一种模糊的怅惘、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可知,两首诗都把无形的乡愁形象化,但是余诗主要是通过形象来推进诗情,席诗比喻新异,主要通过画

18、面和比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10用了四个具体的意向: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样写就使乡愁有了寄托,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11“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意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暗含了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

19、强烈愿望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12 装在书包里 背着它 信心满13A【解析】【分析】10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及其作用。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旨和意象的特点和象征以及进行解答,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诗歌的语言浅白真率,情感深切。11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内容上,按时间顺序,从“幼子恋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后的“生死之隔”,再到对祖国大陆的感情,不断发展的情感,逐渐上升,凝聚了诗人自幼及老的整个人生历程中的沧桑体验。不同阶段的乡愁,凝聚两端的分别是:我母亲;我新娘;我(生)母亲(

20、死);我(游子)大陆(祖国),乡愁的对象,由具体的“乡”,到抽象的民族的“乡”,从地域之乡,到历史之乡和文化之乡,使“乡愁”逐渐沉淀出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12本题考查语句的补写。补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阅读题干可知,仿句应该围绕“母爱”来写,词语的句式为“母爱在里,着它,。”示例:母爱装在衣袋里,揣着它,心暖暖。13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A. 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些看似一种轻描淡写,其实是反衬乡愁无比浓重,题干“表现乡愁不是很重”表述错误。故选A。14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形象都是“我”的“乡愁”的物化,是

21、离别的见证。15诗人以海峡的浅反衬乡愁的深,表现出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迫切心情。16这些意象,从感情的抒发来看,是层层推进的。邮票、船票、坟墓等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末节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17有结构美,句式整齐;具有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上。【解析】14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诗歌的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诗人精练地提取了

22、几个单纯、明朗、集中、强烈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内涵是丰富的,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通过“托物寄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15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叫衬托。诗人用“浅浅”一词形容海峡,反衬出作者的思乡之情的深重,更突出地表达渴望祖国的统一的心望。据此理解作答。16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把握。根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分析,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但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层层推进。邮票、船票、坟墓等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末节的“乡愁

23、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家乡之思,怀念亲人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从“家之思”到“国之思”,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17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特点。根据每一节的语句分析,其语言上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据此综述即可。18A19“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

24、绪。20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感情基调应该忧郁深沉。【解析】18B“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错。C“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错。D项“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错。这三个选项都应改为“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小爱”应熔铸在“大爱”之中,“故乡”一词内涵太窄。19考查诗歌中叠词的表达作用。其一,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其二,反衬效果: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如此能强烈地抒发思乡情感。20一问,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抒发了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

25、烈愿望。二问,考查对诗歌感情基调的把握。情深意切,忧郁深沉。答此题要读懂诗句内容,也可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21A22“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在诗中的作用是:这四个词语组成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穿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绵绵的思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23“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叠词,以一种轻描淡写的笔触,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24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统一,就是相对的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

26、变化,就是为避免追求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解析】2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A.本诗作者选择最具有特征性、最能表现不同时期离愁别恨的“客观对应物”来表达。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的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以此表达台湾和大陆人长期隔绝。所以“以纪实手法抒写了作者自己少小离家到老大难归的思乡情愫”表述错误,是象征手法。故选A。22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作用。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表示时间的词

27、语可以看出,这是按照从小到大的时间顺序贯穿全诗,抒发的情感依次指: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歌的意境在最后一节得到升华。诗人的感情超越了个人和家庭,拓展出呼唤华夏统一的深远意境,祖国才是“我”真正的故乡,是乡愁的真正源头。这四个词语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绵绵的怀念,层次的递进流露出诗人对乡愁情感的不断加深。据此作答即可。23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本题要求分析诗歌叠词的表达效果,可以抓住叠词的音韵效果,以及叠词本身的意义来分析。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所用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叠词,都突出了事物的小,不重要,但它们要寄托的却是难以言表的

28、故乡情,所以其目的是为了形成对比,突出浓浓的乡愁。据此作答即可。24本题考查诗歌结构上的特点。本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同时各节在同一位置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外)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以及四节中“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等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据此分析作答即可。25【示例】笛声乡愁的时刻相伴。雾里的挥手别离乡愁的怅

29、惘。古树乡愁的永恒26合适。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故乡的面貌”比作“模糊的怅惘”,这里故乡的面貌不仅仅指故乡的面貌,也指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模糊”一词说明作者已离开故乡太久,对故乡的印象已经模糊;“怅惘”则说出了作者想家而不能回的无奈。27“树”代表着家,诗人把离别后的乡愁比作“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表明诗人对家的思念是永恒的,家是诗人一生的守候,是她心中唯一的牵挂。表达了诗人心中永远不会随时间而变淡的日益浓重的深深的思乡之情。(言之有理即可)【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意象及作用理解能力。意象就是诗词中描绘的形象,如动物、花草等等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意象作用的赏析方法:描绘出诗词

30、中出现的意象特点、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分析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结合“是一支清远的笛;雾里的挥手别离;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可以得出诗人选取的具体意象有:笛声、雾里的挥手别离、古树。这些意象分别表现了乡愁的特点是:笛声结合“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分析得出特点是:乡愁的时刻相伴。雾里的挥手别离结合“模糊的怅惘”分析得出特点是:乡愁的怅惘。古树结合“永不老去”分析得出特点是:乡愁的永恒。2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辨析能力。诗歌中的意象运用是否合适,答案一般都是肯定的,也可以从否定的角度回答。理由可以从意象的特点、作用方面,从表达效果方面,从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结合诗歌的主旨进

31、行分析。作者将“故乡的面貌”说成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将具体的事物比喻成抽象的概念是合适的。诗歌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2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意象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意象是诗词中描绘的形象,如动物、花草等等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意象作用的赏析方法:描绘出诗词中出现的意象特点、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家始终是每个人一生的守候,身在异乡,家始终是心中唯一的牵挂,思乡之情永远不会随时间而变淡,只会日益增加,永不相忘。表达了作者日益浓重的深深的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