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湖心亭看雪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58959 上传时间:2024-09-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湖心亭看雪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13课湖心亭看雪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13课湖心亭看雪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13课湖心亭看雪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13课湖心亭看雪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第13课湖心亭看雪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雾凇(sng)长堤(d)毳衣(ci)B沆砀(dng)拏(n)喃喃(nn)C金陵(ln)芥(ji)崇祯(zhn)D更定(gng)铺毡(zhn)痴(ch)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客此(客人)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B上下一白(全)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C余拏一小舟(撑)强饮三大白(大杯酒)D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及下船(等到)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

2、一项是()A余住西湖余拏一小舟B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C是金陵人是日更定矣D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雾淞沆砀:(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B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一个叫金陵的人。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拏/一小舟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一童子/烧酒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余拏一小舟,拥毳(mo)衣炉火。B雾凇沆(hng)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C是

3、日更(gng)定矣。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f)。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杜甫,字美,被誉为“诗圣”,我们学过他的望岳春望渡荆门送别。B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上。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C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小说集有呐喊彷徨。D童年中阿廖沙因染坏了一匹布,被外祖父打得昏死过去。9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

4、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10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余拏一小舟(挐,古通“桡”,船桨;撑(船)B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色)D是金陵人,客此(暂时寄住在这里)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余拏一小舟撑(船)B是日更定矣(更多)上下一白(全)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勉强)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D大雪三日(雪花)拥毳衣炉火(裹、围)12作者在湖心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

5、与下列哪两项的诗句相似?()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酒逢知己千杯少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君向潇湘我向秦13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A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B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作者分别依次是北宋的欧阳修、范仲淹,明末清初的张岱。他们各自都有内心的坚守,范仲淹坚守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欧阳修醉卧琅琊看淡宦海沉浮,坚守“与民同乐”,张岱坚守内心的纯净与坚贞,遗世独立,追求“天人合一”境界。C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短篇讽刺小说集儒林外史,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文章以讽刺的笔法,通过范进中

6、举,喜极而疯,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至深。此篇与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纲、罗贯中的三顾茅庐、曹雪芹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均为中国古典文学中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D“青鸟殷勤为探看”一句中的青鸟是信使的代称;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的辞藻。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室中更无人B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客此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D上下一白/一览众山小15选出朗读节奏处理不当的一项()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D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16下列称谓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余B吾C尔D相

7、公二、课内阅读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下面小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C是金陵人,客此客从外来D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8把语段中

8、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19本文写景朴素淡雅,又耐人寻味。其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就很有特点,试做简要分析。20湖心亭看雪和“链接材料”中写到了作者、脚夫和寒士的“痴”,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他们的“痴”中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链接材料】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序)注:鹿鸣宴:明清时,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主考以下各官及考中的举人,称鹿鸣宴。犹意未真:还以为

9、不是真的。啮:咬。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物是人非B湖中人鸟声俱绝声泪俱下面面俱到C余絮一小舟见余大喜余音绕梁D更有痴似相公着

10、自力更生更胜一筹22比较下面两组句子,分析改句不如原句好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原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改句: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23“痴”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作者的“痴”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2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

11、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是日更定矣不知木兰是女郎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苍颜白发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D是金陵人,客此客问元方(2)把“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翻译成现代汉语。(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文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往事,写出了大雪后西湖之美,其中隐含着淡淡的故国之悲。B此文融情于叙事写景中,运用白描勾勒出景物、人物,形神兼备,朴素淡雅,却又耐人寻味。C作者

12、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人的渺小与天地的广阔进行对比,充满了画面感。D作者以舟子之语来收束全文,似赞似爱,实嗔实怪,着力表现出舟子对“痴”人的不理解。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5本文选自陶庵

13、梦忆,作者张岱是_(朝代)人。2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7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举例说明。28“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9在纷乱的时代中,作者和他在湖心亭偶遇的两个人都在内心世界中保留着对自然山水的钟爱。你认为人的内心中哪些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水远保留?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

14、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0本文作者是_(朝代)的_(人名)3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俱往矣。B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3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什么手法写景的?请简要赏析。33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痴人”的“痴”,表现在何处?体现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三、对比阅读阅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完成各题。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

15、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余挐一小舟挐:_(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_ (3)湖中人鸟声俱绝绝: _(4)雾凇沆砀沆砀:_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莫说相公痴

16、,更有痴似相公者。36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细节描写手法,具体描写了西湖雪景,从而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B“天与云与山与水”,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D“拉余同饮”中的“拉”表现客人喜悦的心情,“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强”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豪爽。37细读本文,说说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有怎样的作用?从链接材料中“独钓寒江雪”的“独”与本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可以看出两位作者都具有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链接材料: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

17、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義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独往湖心亭看雪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湖中人鸟声俱绝四时俱备D湖中焉得

18、更有此人是日更定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4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本文先从听觉上描写西湖“人鸟声俱绝”的景象,接着从视觉的角度描写夜晚乘船独往湖心亭所看到的湖中雪景,描绘出一幅水墨湖山夜雪图。B“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埋下伏笔。C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D作者写景之后,笔锋一转,继续写湖心亭的奇遇,“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写对方的惊讶实际就是写自己的惊讶

19、。41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展现了文人的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分别概括。【链接材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夜雪)注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敲戛:敲打。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鲁直:黄庭坚。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20、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小记(节选)张京元湖心亭,雄丽空阔。时晚照在山,倒射水面,新月挂东,所不满者半规,金盘玉饼,与夕阳彩翠重轮交网,不觉狂叫欲绝。恨亭中四字匾、隔句对联,填楣盈栋,安得借咸阳一炬,了此业障。【注释】半规:半圆。咸阳一炬:本谓项羽纵火焚咸阳宫殿,此言焚烧也。业障:本佛家语,指妨碍修行的罪恶,此处指门楣栋梁上的四字匾和对联等。4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湖中人鸟声俱绝_(2)余强饮三大白而

21、别_(3)填楣盈栋_(4)安得借咸阳一炬_4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B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马说)C时晚照在山/学而时习之(论语)D与夕阳彩翠重轮交网/天与云与山与水(湖心亭看雪)4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湖心亭,雄丽空阔。45甲、乙两文都隽永如诗,都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之情。请简要概括两文作者所表达情感的不同之处。参考答案1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项,“毳”应读“cu”;B项,“喃

22、”应读“nn”;C项,“陵”应读“lng”。2A【解析】【详解】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A项改为:湖中/人鸟声/俱绝。3A【解析】【详解】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A项“客此”中的“客”应解释为“客居”。4A【解析】【详解】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A项,“余”都是“我”的意思。B项,“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还;C项,“是”判断动词/指示代词,“这”;D项,“白”白色/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5C【解析】【详解】C翻译有误。“金陵”是地名,不是姓名。故选C。6B【解析】【详解】B划分有误。此项应为:余/拏一小舟。故选B。7B【解析】【详解】A毳cu;C更gng;D沸fi;故选B。8A【解

23、析】【分析】【详解】A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写的诗。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故选A。9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思考,找出正确选项。D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的烘托。ABC均正确,故选D。10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课文中迁移过来。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

24、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ABD均正确,故选C。11A【解析】【详解】B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C强:竭力,尽力。“强”在这里是古今异义词,不可望文生义;D雪:下雪。“雪”在此句中属于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下雪;故选A。12BC【解析】【详解】A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名句;B正好与“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情景相似。酒桌上遇到知己,喝一千杯酒都还嫌少。形

25、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总不厌倦;C正好与“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情景相似。其一,表达“相逢何必曾相识”,其二,与刚认识的人痛饮;D意思是: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湖南一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满含深情的表达了两人友谊之深;故选BC。13C【解析】【详解】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不是短篇。故选C。14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古文中一词多义的能力。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

26、义。A还/再;B指示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告别/另外;D全。故选D。15C【解析】【详解】C朗读节奏处理不当。“人鸟”之间不停顿,在“中”后停顿。改为“湖中人鸟声俱绝”。16D【解析】【详解】考查称谓。D项称谓用法不同。“相公”为尊称,其余不是。ABC都是人称代词。“余”“吾”为第一人称代词,“尔”为第二人称代词。17B18我划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意思对即可)19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意思对即可)20作者的“痴

27、”既表现出独立特行、率性任真的一面,又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表达内心无限的怅惘和亡国之思。链接材料中脚夫的“痴”中,蕴含着无力偿还的辛酸;寒士的“痴”中则蕴含着中举后不敢相信的惊喜。(意思对即可)【解析】【分析】1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A绝:动词,消失/形容词,与世隔绝;B一:全/全;C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名词,客人;D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每更约两小时/还;故选B。18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字词:拏,划着;拥,裹着;独往,独自前往。句意为: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

28、心亭赏雪。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从“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几句描写可知,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淡雅素洁的“影子”的特点,妙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人与景相融为一体,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20本题考查对比较阅读。本文末尾舟子的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其中的“痴”字为痴迷的意思。“莫说相公痴”舟子认为在如此冰天雪地之中,应该在家避寒,而作者竟在深夜孤身一人划船去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与不

29、同于世俗的特立独行,既对西湖雪景的痴迷,又是率性而为的性格使然。所以舟子评论其为“痴”。更深层的原因是,作者当时处于亡国之痛中,“痴”迷雪景是作者高洁人格的表现,也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无限怅惘苦闷。链接材料中,脚夫的“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是因为“念无以偿”,蕴含内心无限的心酸,是艰难生活的反映。寒士乡试考中,参考鹿鸣宴时,因一步登天而“犹意未真”,可见他是多么地惊喜,竟至于怀疑自己处于梦境中,寒士的“痴”是因为境遇的改变而又喜又惊的心理反应。【点睛】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

30、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着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链接材料】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坛子打破了。考虑到无从赔偿,就长时间

31、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忽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写作,这又是在说梦话了。21B22(1)三个“与”字使四种景物浑然一体,有一种天地苍茫的景象:(2)文中说“湖上影子”,既然是“影子”,就只能是模模糊糊,“条”“座”“艘”“个”都太清明明确,(3)“痕”“点”“芥”“粒”既是量词,也是比喻,具有水墨山水画的点染效果;(4)从“舟中人两三粒”可见作者已抽身舟外,写作视角的切换更有独特的审美情趣。23痴的含义是迷

32、恋。文中一是通过“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更定”“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等内容,体现张岱对西湖雪景的迷恋,二是虽已改朝换代,但在作品中仍标上明朝的纪年,如文中“崇祯”“金陵人,客此”等,作为明代遗民,张岱有着沉痛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体现了二人之“痴”。【解析】【分析】21A这/表判断/存在;B都译成:全、都;C我/我/遗留的、剩下的;D还/改变/愈加、更加;故选B。22本题考查语言赏析。两个句子的区别主要在“与”和量词的不同。天与云与山与水,三个“与”,生动的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一体的景象。改为“天云山水”是并列短语,表述的是天云

33、山水四种景物,没有描绘出景物之间浑然一体的感觉。原文。“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写雪后的长堤、湖心亭、小舟、人依稀可辨,使人觉得在浩渺的天地间,这些景物非常渺小。这些量词一个比一个小,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一条、一座、一艘”等量词,改为符合现代语法,但是过于写实,无法体现视线的移动效果。23本题考查对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痴”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逸致。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具有美好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将赏雪人融入雪景之中的痴迷状态,描写的生动逼真。“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体现张岱对西湖雪景的迷恋。

34、“崇祯五年十二月”“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体现了张岱的故国之思。【点睛】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

35、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24(1)C(2)(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3)D【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这/表示判断(与“非”相对);B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白色;C都是疑问代词,怎么,哪里;D名词作动词,客居/客人;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一,全,都。(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D有误,作者以舟子之语来收束全文,似嗔似怪,实赞实爱,着力表现出作者痴迷于世俗之外的不随流俗,

36、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不是“似赞似爱,实嗔实怪”,不是表达舟子对“痴”人的不理解;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

37、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25明末清初26 消失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或:酒杯)27记叙、描写、抒情(答出其中两种表达方式并结合原文回答即可)28围绕“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回答即可。29围绕“善良、乐观、勇敢、坚强、执着、孝顺”等美好的品质回答即可。【解析】25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陶庵梦忆为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所著。该书共八卷,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

38、)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26考查翻译文言文字词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求学生平时注重积累,特别注意重点篇目的熟记;再者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现象,如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另外重要的文言实词必须翻译出来,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意为: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2)句意为: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白:酒杯。27考查对文章表达方式的理解掌握。解答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意思是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

39、心亭看雪。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意思是(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意思是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28考查对重点句子和字词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独往湖心亭看雪”,意思是独往湖心亭看雪。独,独自。联系上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的内容可知,在“人鸟声俱绝”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

40、夜深出门,“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一种何等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啊!“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正不妨与“独钓寒江雪”的“独”字互参。在这里,作者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不是溢于言外了吗?其所以要夜深独往,大约是既不欲人见,也不欲见人;那么,这种孤寂的情怀中,不也蕴含着避世的幽愤吗?据此总结作答即可。29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写出“值得我们永远保留美好的东西”,围绕“善良、乐观、勇敢、坚强、执着、孝顺”等美好的品质,阐述自己的看法即可。示例:在今天,物质发展日益繁华富裕,我们应更多一份坚强和执著,勇敢的挑战生活的安逸,对事业的热爱,对同学的关爱,对亲人的真爱,永葆人性的善良和质朴

41、,做有志向有追求的新时代青年。【点睛】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

42、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30 明末清初 张岱31C32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大处落笔,小处着墨,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沉寂浑茫的西湖雪景图。(也可以答: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面,大与小,多与少,人与自然构成了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33“痴”,表现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湖心亭赏雪,醉心于雪景(自然);异于常人的闲情雅趣。表现作者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生活情趣。【解析】【分析】3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本

43、文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张岱。张岱,号陶庵,晚年号六休居士,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张岱出身仕宦家庭,著有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文学创作上,张岱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3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俱:都为“全”“都”;B喜:都为“高兴”“喜悦”;C别:分别/另样;D一:都为“全”;故选C。3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及描写手法。画线句意为:(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文中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采用白描手法,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了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也写出了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文中“天与云与山与水”“长堤”“湖心亭”“余舟”“舟中人”,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广袤视野到集中描绘,寥寥数语便错落有序、层次分明地勾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